课件41张PPT。功名只向马上取边塞战争诗四首学科网 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关于边塞诗边塞诗派学科网鉴赏边塞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抓住主要意象特征;②整体感受,把握主旨;③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④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边 塞 诗 鉴 赏 一: 边塞诗中的意象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指少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人物意象: 单于、吐谷浑、戍卒,将军、 征夫、闺中思征夫的少妇边塞诗鉴赏二:主旨(思想感情)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4、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 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注意点:不同时代的边塞诗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同一时代的边塞诗也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最能体现 国运兴衰,应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盛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中晚唐: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宋代: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从军行王昌龄作 者 简 介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后弃官隐居江夏,安史乱后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他的《从军行》向来被推为边塞的名作,内容丰富,主题多样,表达的情感不止一种。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都是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和高、岑多用七言古诗不同。 王昌龄王昌龄《从军行》(其一)与(其四)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都有悲凉意味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音,从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悲壮的激情。蓟中作高适 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修(今河北沧县)人。二十岁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求报国立功的机会,在梁宋一带过了十几年“混迹渔樵”的贫困流浪生活。曾任封丘尉,安禄山之乱发生,他被拜为左拾遗,转监察御史,官至淮南、剑南西川节度使,最后任散骑常侍,死于长安。
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诗 歌 赏 析蓟中作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边城所见景象:边塞寒苦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暗淡无光。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暗示讽刺:玄宗偏听偏信。)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的忧心边事的心情。(触景生情)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心情。本诗主题思想这首诗写了边塞风光,表达自己忧心边事但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主旨)
边塞诗鉴赏三:边塞诗的艺术风格1.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有的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有的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4.有的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的艺术风格。鉴赏边塞诗一般方法:找意象
(特 点)悟情感
(主 旨)析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边塞诗鉴赏四: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直抒胸臆2.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李颀)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5.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岑参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飞过,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了。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如同被煎煮一样。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此边塞风景?技法探究:浪漫主义写法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常用联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
夸张: 提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二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表达“热海”之“热” ?此句用了联想和比喻,想象是地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都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只烘烤西方这一个天地呢。表达“热海”之“热” 。最后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送君一醉天山郭,
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
热海炎气为之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朋友为官公正,使热海的炎威都为之消减,热海的“炎热”与朋友的“霜威”对比,赞美了朋友的为官品行。本诗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奇异风光,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热海的种种神奇之处作了活灵活现的描绘,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诗中既写了个人对边塞奇异风光的感受,也借以赞美友人的为官品行。总结:岑参边塞诗的特点岑参的诗笔力雄健而富有英雄气概。他以英雄主义的精神描绘边塞的各种生活情景,常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辽阔壮丽的景色,因而富有浪漫的奇情异彩,他还善于将见闻和经历分成一组组画面,加以深入细致地描绘,他的边塞诗想象丰富,气势磅礴,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最高成就。 李益
塞下曲作 者 简 介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他早年从军,曾至朔方、幽州、口坊、口宁等地 ,自编从军诗50首。他的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书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诗 人 作 品 他的边塞诗的思想艺术成就,从总体说,是中唐诗人所不可企及的。这些诗从多方面真实而形象地反映当时边塞战争的实际,闪烁着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光彩。本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用典诗 歌 赏 析伏波惟愿裹尸还 此句是用伏波将军马援之事(正用,丝毫未改典故原意)定远何需生入关 此句是用定远侯班超之事(反用,不赞成典故中的原意,提出相反的看法,表明自己从军态度是不愿如班超那样恋乡思归,而是誓死报国,诗意已是翻进了一层) 这两句以两个典故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诗 歌 赏 析仍留一箭定天山 此句是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之事(正用) 此句是用定远侯班晋与姜戎合力败秦超之事(正用,但有所变化,诗中加了“莫遣”二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莫遣只轮归海窟 这两句以两个典故表明杀敌卫边必须彻底的态度。如何鉴赏诗歌典故: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的诗歌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唐以后的诗歌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并将典故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收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真实的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该诗借用古代安边塞将士誓死保卫边疆,不惜战死疆场。体现了作者欲杀敌立功和安定边疆的心愿。主题思想综合联系: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这是一首 诗,请结合诗来谈谈理由。
(2)“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边塞诗 。诗中的意象有黄河,孤城,羌笛,杨柳,玉门关,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塞外风光。拟人。表达了征人思乡之 情。作者描写的是“月照长城”的壮阔而悲凉的景象,
表达了无限的乡愁与对现实的忧怨。(意近即可)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③题(9分)
(甲)凉州词 (乙)从军行
王 翰 王昌龄
葡萄美酒夜光杯, 琵琶起舞换新声,
欲饮琵琶马上催。 总是关山旧别情。
醉卧沙场君莫笑, 撩乱边愁弹不尽,
古来征战几人回! 高高秋月下长城。
①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_______诗。但是,它们的感情基调不同,甲诗___________________,乙
诗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场面,请说出诗中运用哪些意象来描写场面?(2分)
③“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乙诗“高高秋月下长城”一句,谈谈你的认识。(4分)
边 塞沉郁哀愁(情结沉 郁)昂扬悲壮(意气昂扬)
要点:美酒,夜光杯,琵琶,关山,马,长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