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边塞战争诗四首 学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6. 边塞战争诗四首 学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9 19:0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边塞战争诗四首
学案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 参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①西见烟尘飞,汉家②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③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注】 ①金山:即阿尔泰山。②汉家:这里实借汉以指唐。③连钱:马身上的斑纹。
【内容赏析】 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
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
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从军行(其一)
“七绝圣手”——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盛唐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科,授汜水尉,
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
( http: / / www.21cnjy.com )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属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这首诗没有着意描写边塞风光景物,而是着意描写了戍边战士深情细腻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他们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1.
诗的前两句“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
( http: / / www.21cnjy.com )卒。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烽火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2.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此景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在这幅画面中点明了青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烽火城西的烽火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入,正是游子思亲,思妇思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服役在外的亲人。而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在孤零零的城楼上,天地悠悠,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
3.最后两句诗在表现士卒思亲之情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诗人并没有直接点明自己的思亲情绪,而是借用笛声先来烘托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接着陡转空间,再借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把征人的思亲情切的感情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鉴赏】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本就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
蓟中作
擅写歌行的边塞诗人——高适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今河北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后客居梁、宋等地,曾与李白、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任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时,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高适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侍集》传世。
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西南。高适于公元751年(天宝十载)以封丘尉送兵到北部边境后,在回程的蓟中看到边境状况而感慨,写下了这首诗。
《蓟中作》这首五言古诗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非常明确,描写了边境的荒凉、边患的严重,抨击了统治阶级的失策,同时也抒发了“安边”的壮志难酬的巨大悲愤。为高适第二次出塞到蓟北的代表作之一,内容含蕴深广;实为天宝末年东北边境现状之形象写照,可以“诗史”视之。
1.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的三、四句写在边城所见景象。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云日黯淡无光的景象。
2.诗的首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句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如琵琶女、刘兰芝)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自己)。
1、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1)借助意向、重要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
(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形象的描写,通过其语言、肖像、动作,特别是细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
(3)结合背景,展开想象,把握形象。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就要联系作者的身世来分析。
2、答题步骤及答题套路
(1)答题步骤。分三步:
①点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形象特征。
②析例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特点。
③明作用:形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意义,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感情的作用。
(2)答题套路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这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
(  )句中看出,这句通过(  )的描写将人物形象展现出来。这个形象是(  )的代表,身上集中体现了(  )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  )的情感。
请完成“课后知能检测”第7题的第(1)题
3.看到边塞如此萧条的景象,作者有何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
4.如何理解“每愁”和“已承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运用了暗示手法,表达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高适早年落拓,延至四十余岁尚是一封丘小尉,故登上边城,触景生情,想到无才无识者巴结讨好朝廷即可尸位素餐,不管边地人民死活,弄得边境狼烟四起,民不聊生;而有才有识者上书言事,却石沉大海,不被重用,一腔忧愤尽抒笔端。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鉴赏】 这两句各用一典,孙、吴指战国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和吴起,“闭门”指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这两句诗含蕴的情感十分深厚强烈,有言少意多之妙。不过,第二句的“闭门”之说,是对现实极为不满的反语,其实高适对现实是十分关注的,对政治是极为热衷的。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浪漫主义边塞诗人——岑参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
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之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大历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有《岑嘉州集》传世。
这首借歌颂热海的奇特无比以壮朋友行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送别诗,是诗人在北庭为京官崔侍御还京送行时所作。此诗或写于交河郡,或写于轮台县。热海即伊塞克湖,又名大清池、咸海,今属吉尔吉斯斯坦,唐时属安西节度使领辖。岑参虽未到过那里,但根据传闻和自己长期在荒远之地的体验,把它写得有声有色、神奇无比。
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独具特色的边塞诗。诗人巧妙地将写景与送别相结合,运用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出热海的奇异风光。
1.诗人为什么写“阴山胡儿语”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用夸张、比喻的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渲染了热海水热和奇异的特点。虽是借“胡儿语”间接介绍,但奇特的笔法很容易引发读者的想象,为后面描写热海情景作了铺垫。
2.“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诗交代吟诗的环境和原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吟诗是为了为友送行;地点在天山脚下的城郭;时间是夕阳西下将于海边沉没之际,触景生情,引起一番对热海的赞叹。
3.如何理解最后“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最后两句诗,诗人用风趣的语言,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临别赠言。意思是说:侍御大人自京师御史台来边陲视察,尽管您威严如霜,但为这热海般的将士赤心所感化,您那冷若寒霜的威严也会淡薄的。
4.诗题为“送崔侍御”,为何作者要花如此多的篇幅写景?这与“送崔侍御”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极力描写“热海炎气”的特点,其目的是以阔大的热海来比衬崔侍御的高风亮节,层层铺垫,卒章显志。
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鉴赏】 两句诗的十四字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了蒸、烁、燃、沸、炎、煎六个动词,夸张地描绘出热海的威力:蒸热了沙子,熔化了岩石,点燃了天边云朵,煮沸了细浪,烤热了波涛,煎烫了高空明月,充分显示出诗人炼字之工和大胆而奇异的想象。
塞下曲
诗风豪放明快的边塞诗人——李益
李益(748-约827),字君虞,陇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两年后,登制科举,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北游河朔,贞元十三年(797)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十六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佳作。元和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宪宗时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大和元年(827)任礼部尚书,以礼部尚书致仕卒。李益诗名在当时就极高,诗作多被画工入画或度为乐曲,流播一时。有《李益集》传世,《全唐诗》编诗二卷。
李益的边塞诗,主要是抒发将士们久戍思归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怨望情绪,情调偏于感伤,但也有一些慷慨激昂之作,《塞下曲》便是这方面较著名的一首。诗以前代戍边名将作比,抒发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借用马援、班超两个典故,表明自己甘愿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表明灭敌及长期卫边的决心。
1.诗的前两句中
“惟愿”、“何须”这两个词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两句诗中诗人引用马援、班超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个典故,并用“惟愿”“何须”这两个词语表明自己对马援、班超言行的看法,即一褒一贬,进而表明自己甘愿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2.后两句诗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后二句的意思是:要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表明了灭敌及长期卫边的决心。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鉴赏】 这两句诗以两个典故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的豪情壮志。“伏波”,东汉马援曾封为伏波将军,他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女子手中邪?”(《后汉书·马援传》)“定远”,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为定远侯,晚年因久处边地而思归,遂上书皇帝说:“如自以寿终屯部,终无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后汉书·班超传》)
世乱节高的高适
高适是唐朝发展到极盛时期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性磊落,不拘小节,务功名,尚节义,属于心胸豁达、擅长纵横论辩的一类。他是一个十分切于实际,不慕虚名,精明能干,不妄自菲薄的人。借助安史之乱的契机,“义而知变”,扶摇直上,他有一句话:“时平位下,世乱节高。”天下昏乱,忠臣乃见,高适以天下安危为己任,以功名自许,一年之中,连迁数职,转眼之间,就做到了淮南节度使。自唐以来,诗人显达至节度使者,唯高适一人而已。
高适注重人生实际,务实尚节,善抓机遇,积极有为。
【应用角度】 该材料可用于与“抓住机遇”、“性格与成就”、“气节”、“实干”、“以天下为己任”等相关的话题中。
下一场战争在网络上进行?
近日,《读卖新闻》报道
了日本新式“网络武器”的研发情况。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指出,防卫省正在研制一种病毒,该病毒可以在受到网络攻击的情况下,顺藤摸瓜反向探测攻击路径,并对攻击源进行打击。同时,该病毒还具有搜集情报的能力。此事再次引起人们对于“网络战争”这一新型战争的关注与讨论。
近年来,网络战这一“没有硝烟的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世界范围内更是此起彼伏,有愈演愈烈的态势。2002年,巴基斯坦黑客组织“g力量”入侵印度国防部网站,篡改内容并发布印国防部支持克什米尔地区独立的假消息。而这花费了国防部网络管理人员8小时破解更改后的密码。2007年,爱沙尼亚移动二战中阵亡苏军纪念碑的行为,招来了俄罗斯对其网络的大规模攻击,爱政府不得不切断与国际网络的连接。此事被媒体称为是“军事史上第一场国家层面的网络战争”。2010年7月,美国阿富汗战争中9万份涉密文件被“维基解密”,一时间国内外舆论哗然。
去年一年,世界范围的“网络战”,更是让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接不暇。5月,世界头号军火供应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及其他数家美国军工企业遭受黑客袭击。7月,伊朗核电站使用的德国西门子工业控制系统,遭到被认为是来自以色列的“震网”病毒攻击,超过3万台电脑发生故障,1/5的离心机瘫痪,该国的核发展计划被迫延缓两年。9月,日本最大的军火供应商三菱重工公司的83台服务器和个人电脑遭到攻击,被攻击的11处工厂主要为潜艇、导弹和核电站提供设备和部件。
【媒评文摘】 1.人们似乎看到了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网络战领域的军备竞赛。伴随着网络战地位的日益凸显,各国不遗余力地积蓄自身的“网战”力量,扩大“网军”人数。
——新华新闻
2.人们对于和平的追求,必然要求国际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制定相应规则,用来抵制网络对抗和军备竞赛的恶性发展。于是,“核军控”一样的“网军控”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毕竟,即便“兵不血刃”,战争还是战争。
——《人民日报海外版》
边塞之秋的思念
邱金龙
最后一根顶门的粗木也被竖起,一轮残日悬挂在城内街头。城外,昏天暗地,一望无垠的枯草与那轮橙黄的残日,显得有些乏味。
夕阳将最后的晕光慷慨地洒向了这片土地,只是那光不再刺眼。青色的石板路,青色的房顶,青色的行人……都罩上了一层薄薄的黄晕。
深秋的风,卷着地上零乱的树枝,卷着空中淡淡的浮云,也卷着心里深深的思念。
行人越来越少,连走街串巷的商贩此时也隐匿了。唯有半掩着门的酒店内,温酒的水冒着缕缕白烟,店小二不停地擦拭着那把铜铸水壶。
狂风一个劲地怒吼,似乎要撕破这沉寂的莽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范仲淹独自静静地坐着,眼前的地势图有些模糊了。他不知道已经将此图看了多少遍,也没人知道他看了多少遍。唯一明确的一点是,他每每思家时,便会这样坐着。他紧皱着眉头,用手不停地画着,直到划破了一张又一张的牛皮图。士兵们呆呆地围坐在军房之中。他们之间没人说笑,也没人想说笑。他们自来到这块荒凉的土地后,都多了一份稳重、一份成熟、一份老练和一份生与死的感念。如今,他们已不再为这里的景象感到奇怪,只是埋头擦着兵器、擦着愁思。
那轮夕阳依旧高挂,可城门已关了很久。久居的大雁趋着最后的黎明努力向衡阳飞去,只给戍城的士兵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和一声声惆怅的叫声。
边塞的角鼓吹奏起来,夹杂着瘦
( http: / / www.21cnjy.com )马的哀鸣。清冷的军营中,将军召集起士卒们,将要下达一个命令。角鼓声打断了范仲淹的思绪,他用长袖拭去了眼角的浊泪,起身向军房外走去。
落日的脸更红了,它羞怯地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半边隐藏在地平线下。将军让士卒们各自准备准备,晚上将要开酒宴。士卒们欢呼起来,唯有范仲淹自己拖着沉重的脚步,向军房内走去。
夜将要来了。夕阳最后一条红色的曲线也隐藏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平线下了。那轮孤独的冷月在东南方悬起,徐徐的轻风缭乱了范仲淹花白的头发;悠悠的羌笛声,撞击着范仲淹的心房。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愁思,两行浊泪齐涌而下。他长舒了一口气,用一种哭腔吟道:“塞下秋来风景异……将军白发征夫泪。”随即他在纸上写下了这首《渔家傲·秋思》。
夜深了,也静了,偶尔传来狼的嚎叫和狂风吹着树干的怒号。大醉的将士们进入了梦境:他们打败敌军,胜利而归……
月悬在空中,映照着士卒们灿烂的笑脸和眼角的两颗晶莹的泪珠。此时此刻,他们正与家人在梦境中相会。
(有删改)
【精要赏析】 这是一篇精彩的想象作文。文章采用情景再现法,艺术地再现了范仲淹创作《渔家傲·秋思》的场景。穿插在文章中间的景物描写,不仅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文章的语言流畅而有诗意,情景再现法的运用也增加了文章厚实的底蕴。
一、基础巩固
1.下面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塞垣(yuán)   羌笛   烁石
B.赤坂(bǎn)
单于
峰火
C.一隅(yú)
胡虏
萧条
D.蓟中(jì)
霜威
惟愿
【解析】 “峰”应为“烽”。
【答案】 B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那金闺万里愁
无那:无奈
B.蒸沙烁石然虏云
然:然而
C.热海炎气为之薄
薄:消减
D.定远何须生入关
生:活着
【解析】 然:同“燃”。
【答案】 B
3.对《蓟中作》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一开始就抓住塞外特有的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壮丽的画面。
B.诗人善用白描手法,以“策马”、“长驱”、“登”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勾勒出一位沙场英雄的形象。
C.诗中感情的主流是赞扬守边将士能征善战、保家卫国的优秀品质。
D.诗的情感韵味浓厚,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有一种浓浓的爱国情怀。
【解析】 这首诗主要批判了守边将领巧诈邀功的行为,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答案】 C
4.请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更吹羌笛关山月,______________。
(2)边城何萧条,______________。
(3)蒸沙烁石然虏云,______________。
(4)送君一醉天山郭,______________。
(5)莫遣只轮归海窟,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无那金闺万里愁 (2)白日黄云昏
(3)沸浪炎波煎汉月 (4)正见夕阳海边落 (5)仍留一箭射天山。
二、课内阅读
5.读李益的《塞下曲》,然后回答问题。
(1)说说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抒写了作者守卫边疆、以身许国的豪壮情怀。
(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一句一典,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的正用,有的反说,处处紧扣边关战地,将典故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收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诗中“惟愿”、“何须”、“莫遣”、“仍留”等关联词语,掷地有声,确切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使高昂的情致流注全诗。
三、课外阅读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7.(2011·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 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对应《蓟中作》“重难突破”第2题)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作品形象的分析归纳,从“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光阴诗卷里”可以想象诗人每日吟诗度日,是一个“情趣高雅”之人;从诗歌的题目及“西庵禅伯还多病”、“忽忆轻舟寻二子”可以分析得知诗人挂念着自己的朋友,可以看出他珍视友情;从“纶巾鹤氅试春风”一句可以分析得知,诗人装束高雅,迎风而立,是一个风流飘逸之人。
【答案】 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综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鉴赏能力。分析此诗,应从对仗手法、情景关系等角度考虑。“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一联在当时广为传诵,诗人以“客子”对“杏花”,以“诗卷”对“雨声”,一我一物,一景一情,情景交融。其中苦还是乐,怜还是惜,悲还是喜,令人难以察觉,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答案】 示例:诗人客居外地,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
四、语言表达
8.(2011·辽宁高考)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他的著作用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就境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抓住“阐释——阐释的依据——阐释的内容(既有,也有 还有)”
【答案】 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阐释的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阐释的内容既有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
9.请描绘岑参的《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中的诗句“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抓住与海水密切关联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种具体物象:岸旁青草、空中白雪、沙石虏云和浪波汉月。岸边的草木非但没有被热水灼伤而萎枯,反而青青常绿;但空中的白雪,却在很远的地方遇到热气旋就化为乌有。上有云天白雪,下有绿叶青枝,中间夹着热气腾腾的热海,风光奇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