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学习目标:
1.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用平均数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据统计观念,发展数据分析的意识;
3.感受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加权平均数
校园文化节 精彩展示
交流:你对哪个文化节感兴趣?
课间操比赛精彩瞬间
活动1
我校在“木铎阳光”课间操比赛中,将从服装统一、队列整齐、动作准确、进退场有序四个方面对各个班级进行考核打分,801班和802班的各项得分如下表:
讨论与交流:
1. 如何确定两个班级的名次?
(一)概念形成——感知“权”
2.如果按服装统一占10%,队列整齐占30%,动作标准占40%,进退场有序占20%来计算各班成绩, 那么哪个班得分高?
3.评委组将服装统一,队列整齐,动作准确、进退场有序按1:3:4:2的比例来计算各班成绩, 那么哪个班得分高?
活动1:我校在“木铎阳光”课间操比赛中,将从服装统一、队列整齐、动作准确、进退场有序四个方面对各个班级进行考核打分,801班和802班的各项得分如下表:
(一)概念形成——明晰“权”
学习小组交流:
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二)概念学习——辨析“权”
思考: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有什么联系?
(二)概念学习——辨析“权”
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量
“权”的古代释义
释义:用秤称一称才知道轻重,用尺子量一量才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
这是孟子劝齐宣王要权衡利弊,决定取舍。
后人常比喻: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分寸,要权衡利弊得失。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梁惠王上》
活动2:本校第五届“英语节”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按1:2:1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
(三)概念应用——应用“权”
1.不计算,你能决出两人的名次吗?
2.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都是两个95分与一个85分,为什么他们的最后得分不同?
3.如何给各项赋权,让B选手获胜?
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演讲效果
A 85 95 95
B 95 85 95
如何赋权,让两位选手成绩一样?
活动3:我校在招聘新教师时以考评成绩确定人选.甲、乙两位高校毕业生的各项考评成绩如下表:
(三)概念应用——应用“权”
如果学校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答辩按1:3:1的比例来计算各人的考评成绩,那么谁会被录用?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答辩
甲 90 85 90
乙 80 92 83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2.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3.你对数据的“权”有哪些认识?
4.怎样合理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四)交流小结
活动3
我校第五届体育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开展体育节之前,体育组教师对我校八年级学生的周末体育锻炼情况做了个调查. 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周末平均每天进行体育锻炼时间的情况,结果如下表:
求:被调查学生周末平均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长为多少?
时间(分) 20 30 40 50 60
人数 24 10 6 4 6
概念应用
布置作业
必做题:第121页课后练习题.
选做题:利用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尝试设计一道数学题目(使用加权平均数的知识解决)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