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3 12:4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教 师
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地图和对应时间轴展示港澳被侵占的过程,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所学的内容,总结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性质和由来,培养学生的初步归纳能力。(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含义;通过中英两国艰难的谈判,感知港澳问题解决的不易;通过分析史料,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了解港澳现状,认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通过了解近代中国香港和澳门被殖民者侵占到我国成功地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历程,认识到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实现祖国统一,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一国两制”、港澳回归的基本史实。 2.难点:“一国两制”背景、内涵和作用,港澳回归的主要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任务驱动法、史料分析指导。 2.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材料分析法、情境体验法。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他们已经了解了香港、澳门之前是被谁侵略的,但是对于港澳是如何回归以及回归的历史意义缺乏了解;八年级学生也具备了初步进行历史学习的能力,能够多维度考察历史问题,善于利用合作探究和小组交流的形式归纳概括出问题的答案。同时,学生也明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心之所向,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基础。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港币和澳币 教师引导:香港和澳门都属于中国,为什么他们可以有并流通自己的货币?我们从今天的课文中找找答案 二、新课讲授 (一)阴——百年分离话沧桑 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讲授的过程中结合历史地图与相关时间轴进行梳理讲解) 教师展示历史地图与相关时间,并引导学生回忆简单的知识点。 1、香港问题的由来 教师引导得出: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的中国与英国关于香港地区领土主权的争端问题。 2、澳门问题的由来 教师引导得出: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的中国与葡萄牙关于澳门地区领土主权的争端问题。 教师过渡:港澳问题都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我们的统一是有缺陷的——香港、澳门、台湾都没有得到统一,所有我们的统一仅仅是大陆的统一。接下来,我们要不要完成统一呢? (二)晴——一国两制明方向 1、中国政府曾多次努力试图收复失地,但结果…… 教师引导得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 2、新中国成立后香港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到底该如何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呢? 教师引导思考:实现国家统一的方式有哪些?(或者说解决领土主权争端的方式、手段有哪些?) 学生回答不同的方案:武力(非和平)/外交谈判(和平) 教师引导分析:(1)战争方式可能会导致——①有伤于两地的血脉亲情;②不利于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③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 (2)和平解决可以带来——利于港澳的正常发展,更符合人民的心愿。 教师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代价、过程、结果难以预料;和平统一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外交谈判,我们从国家、民族利益的角度出发,但也要顾及英国、香港地区的利益和实际情况。但相比之下,只要和平统一的希望还存在,外交谈判不失为最佳选项。 史料展示:(当时的领导人是怎么想的呢?会不会跟我们想的一样?) 材料一:非和平的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1984年邓小平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的对话 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邓小平文选》 教师总结:于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既保证了中国对香港地区的行使主权,又兼顾了各方的利益,最终实现了香港回归。 教师补充并过渡:我们现在说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现在实际解决的是香港和澳门问题,但是最先提出来是针对台湾问题。也是下一课的内容。接下来要详细解析一下这个方针。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基本概况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探究一: (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2)“一国”和“两制”的关系是什么?你能用图画的方式画出来吗?(提示:图画需要体现“一国”、“两制”的地区、制度以及“一国”与“两制”的关系。) 教师展示并讲解:简单的说,“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来讲,“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教师强调:“一国两制”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教师过渡:接下来就是将方案付诸实践。 (三)圆——港澳回归雪国耻 1、学生表演历史小剧场:《邓公与铁娘子的较量》 通过历史小剧场带给学生一种浸入式的体验,感受中国收回香港的决心和底气。 2、展示材料和时间梳理从中英、中葡谈判到收回主权的过程 教师强调香港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带领学生重温香港回归时刻。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导学案探究二: 材料一:1965-1985年国内生产总值 材料二: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材料三: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邓小平 (1984年10月22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和澳门为何能顺利回归祖国怀抱? 教师总结得出:(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导;…… 阅读课本P65的相关史事,找出“一国两制”下香港的“变”与“不变”。 教师总结:将来(课本的时间点下)香港回归后可以有以下的不变: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变。北京除了派军队外,不向香港特区派干部。 教师强调澳门回归时间: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教师过渡:收回香港、澳门的行使主权对中国人来讲意味着什么? 6、教师展示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主权交接仪式的一整天都在下雨,但是我相信天下所有中国人都会觉得,这是为中国人洗刷耻辱的一场雨。” ——钱其琛《中国辉煌外交》 材料二:香港、澳门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使海峡两岸的人民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增加了信心和希望。 ——钱其琛《中国辉煌外交》 材料三:香港回归中国之际,阿根廷总统梅内姆表示要仿效香港的“一国两制”方式与英国和平解决马岛主权问题。 教师总结:(1)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3)为国际和平解决争端创立了典范。 教师过渡:同学们可以做一个预测,港澳回归之后会怎么样?(会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差?) 7、香港和澳门回归后持续繁荣、稳定(本节内容是新加内容,只要引导学生去直观感受即可) 港澳回归后,坚持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如逐步开放内地居民个人赴港澳游......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教师过渡:但可惜的是,祖国还没有实现完全统一。 缺——盼早统一卫土疆 台湾问题的由来 将台湾岛比作“China”这个单词上的那一点,“少了这一点,就不是完整的中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下一课《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做好铺垫。 教师总结 回顾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我们一起了解了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阴晴圆缺”,回顾了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学习了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含义,讲到了香港、澳门回归的历程及意义,也强调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底气与信心。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需要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共同努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选做作业:(下列作业二选一) 对比经济特区、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 请你仿照香港和澳门,为台湾统一后设立的特别行政区,设计一个区徽。 阅读作业: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课本69页“知识拓展”认识香港与澳门的区旗、区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