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教材分析:
《外交事业的发展》属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课包含了本单元三个重点内容即中美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此之前还有14、15课,14课《钢铁长城》主要讲述了中国的国防力量。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讲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14、15课内容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这节课内容也是14、15课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本课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增强爱国意识精彩篇章。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也形成了初步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
但是学生获取历史资料的方式单一,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依然停留在以形象思维为主,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的层次上,所以老师仍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和点拨。
教学目标:
掌握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发展的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过程;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培养学生概括 、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
教学重点:
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教学难点:
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观看“习近平与奥巴马在中南海会晤”视频和“美国巡航南海”的图片,从当今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中,思考:在新中国刚成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是怎么样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创设问题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
探求新知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80页的第1,2段,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的状况如何?70年代有什么变化?以及出现变化的原因。
对于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缓和的原因由学生自己在教材中找出,并由教师做重点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80页第3段,完成导学稿的第一部分,概括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乒乓外交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
中美建交
过渡:中美关系的改善极大刺激了一个长期追随美国的国家——日本。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的局面。
展示 1949~今与我新建交国家数目统计图
过渡:70年代除了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之外还有一件大事,大家看这幅图片(展示《乔的笑》),那么图片中的人物为什么笑得这么豪放? 从而进入第二部分。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81页第1段,完成导学稿的第二部分,概括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时间、标志及意义。
在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
以后,小组之间进行PK赛,记忆知识内容。
过渡: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越来越高,在21世纪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2001年就承办了一项重要的会议,从而进入到第三部分。
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83页第2段,完成导学稿的第三部分。概括会议的时间、地点、主题。
在学生找出问题答案后,开展“答记者问”的活动。记忆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自由阅读卡,知道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并从中主动发现问题、运用史料探询答案。训练学生善于从复杂的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和整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概况,分析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
合作交流
展示释疑
小组合作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在突破难点问题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课堂小结
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知识,其他同学作补充。
既巩固了内容,又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当堂达标
学以致用
当堂达标由基础题和拔高题两部分组成。
教师能及时掌握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尽最大努力做到堂堂清。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分层练习。
感悟历史
升华情感
请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谈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强国多外交的道理。
结束语
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是内政的延伸。弱国无外交,强国多外交。要想我们的外交事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强!更强!
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强大贡献一份力量的热情。
课件38张PPT。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课题:《外交事业的发展》八年级历史下册徽王中学2015年10月,美国“拉森”号军舰,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渚碧礁12海里航行,挑战中国对南海的主权。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
外交成就14 钢铁长城15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6 外交事业的发展掌握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发展的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过程;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培养学生概括 、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
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80页第1、2自然段,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的状况如何?70年代有什么变化? 敌对 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缓和 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如果没有 (中国 )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 美国:
1、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2、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
3、爆发经济危机。
中国:
1、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
2、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提高国际地位。
3、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美国中国共同利益 中美改善关系自学指导(1):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80页第3段,完 成导学稿的第一部分,概括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要求:独立完成
时间:2分钟
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一)乒乓外交 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事件。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实现了“小球转动大球”。
(二)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这为一年之后的尼克松访华奠定了基础。 (三)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仅仅是礼貌问题吗?
不是的。这不仅是礼貌问题,他们的行为都代表着美国,这种由拒绝握手到主动握手是因为:
第一、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二、国际形势的变化。
1972年 ,中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常化的开始。(四)中美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发表《建交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中美建交公报
问题:
从中说明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解决什么问题?台湾问题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乒乓外交 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的局面。
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1949~今与我新建交国家数目统计图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新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早在1945年4月,中国就派代表团参加了旧金山会议,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参加了代表团,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政府的阻挠,台湾当局继续非法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自学指导(2):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81页第1段,完成导学稿的第二部分,概括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时间、标志及意义。
要求:独立完成
时间:2分钟
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1分钟快速记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标志及意义。背过人数多的小组获胜。小组PK赛 自学指导(3):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83页第2段,完成导学稿的第三部分。概括会议的时间、地点、主题。
要求:独立完成
时间:2分钟
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假如你是一位记者,并有幸参加了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报告工作,请你为你的同学做现场报道。(时间 、地点、主题、成果)答记者问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9%,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长廊,走出一条结伴而不结盟的对外交往新路。
“一带一路”被纳入2015年中国外交的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要求: 组内讨论交流,尝试共同解疑
组内仍有疑惑,组间探讨交流
时间:3分钟
学思之窗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1、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根本)
2、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3、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
的主流。
4、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当堂检测历史感悟 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是内政的延伸。弱国无外交,强国多外交。要想我们的外交事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强!更强!愿同学们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