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面临的困境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2、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2、提供各类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
3、引导学生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作一比较,从而正确地理解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贯穿其中,重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四、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讲故事导入
出示周恩来图片PPT1 师问:他是谁?生答:周恩来。师问:他长得帅不帅 ?生答:帅。师导入:他不但长得帅,而且特别有才华,他凭借独特的外交智慧与个人魅力,为中国赢得了较高的国际声誉。 请几个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周总理的外交故事,今天这节课就和他有关。
出示课题PPT2,
出示学习目标PPT3,生齐读。
二.讲授新课:
一、 走向世界,广交朋友
1.小组展示预习内容 选两个小组上台展示预习内容,其他同学自主学习, 勾画要点 记分员做好小组展示分和个人得分的记录,作为这节课评价的依据。
过渡;屏幕显示PPT4,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外交又如何呢?
屏幕显示PPT5 ,中国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外交形象彻底转变,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全新形象面对世界
屏幕显示PPT4,
2.分析建国初的外交形势 屏幕显示建国初期外交形势图地图PPT6和PPT7
指出二战之后所形成的美苏两大阵营冷战的国际背景及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态度、孤立政策和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的情况
二战后苏联为首形成社会主义阵营,美国为首形成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是对立的。
小组讨论:对立的美苏分别对新中国采取什么态度?”“面对苏美不同的态度,中国如何选择,才能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来看当时的决策:“在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格局中,在新中国所面临的特殊历史环境下,新中国外交的总方针是“一边倒”——鲜明地倒向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屏幕显示PPT8 ,联合苏联给我们带来众多的优势。有力支援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二是在建国第一年与中国建交17个国家,有十个是社会主义国家。
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灵活运用,为新中国的外交打开了局面。可是就在成就的背后,新中国又要面对新的外交困境:
中国的邻国大都是中小国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也与中国大相径庭,它们担心中国会实行扩张主义,谋求地区霸权,因此对中国存在种种疑惧和不满,加上边界等敏感问题,使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恶化,迫使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开始想办法来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二. 和平共处 , 世界认同
【讲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处理基础知识:(播放PPT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图片)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
(播放PPT11:文字说明)具体是哪五项原则? 谁和大家解释一下它的深刻内涵?
学生抢答: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就是相互之间保证,国家的领土是完整不受他国侵犯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主权是独立自主、不受他国影响的;互不侵犯就是各国在相互关系中,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侵略;互不干涉内政,任何国家不得干涉他国内政与外交事务,不得强迫他国接受别国的意志或者宗教信仰等。平等互惠,合作共赢;和平共处,不发生军事冲突,共存于世界。
2.合作探究
通过我们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逐条分析,请同学们结合《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合作讨论(播放PPT12,出示问题)。
小组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老师:这与我们刚刚分析的五条内容完全一致,而且我们不难发现,这五项内容中的任意一项,放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适用,具有无限的生命力。那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播放PPT13)
三.政策成熟,成就显著
1. 日内瓦国际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自提出至今,我们一直坚持这个外交方针 在如此成熟的外交政策下,新中国的外交事业迈向了一个新高度。 1954年4月,我们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播放PPT14)。周恩来总理在会议上的出色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进一步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局面。
2、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全球感动
(1)处理基础知识:万隆会议概况
第二年,我们出席了万隆会议(播放PPT15: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国、特点、主题)请同学们阅读书本78页万隆会议内容,根据问题,找出答案。
(2)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完成
播放PPT16,小组讨论
万隆会议出现了什么分歧?求同存异中的“同”、“异”分别有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件中的提示,前后左右讨论一下,在你们的认识里,亚非国家间有哪些“同”,又有哪些“异”呢?“万隆精神”又指什么?
学生抢答
老师:万隆会议圆满落幕了,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却永不落幕。后来,人们把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周恩来总理出色的外交表现,赢得了国内外人民的景仰。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时,联合国降半旗致哀。
(3)? 强化记忆——挑战自我: 2分钟背会“同”、“异”的内容。
(4)我来表演,再现万隆 播放PPT17
找几个同学上台模仿表演情景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增长能力
1.小组合作 讨论中国新旧外交的不同
播放PPT18,展示中国新旧外交的不同图片
播放PPT19, 显示问题 叫号抢答
2.教师概括 新中国外交取得成功的原因,播放PPT20,
四.课堂小结,领会精神
播放PP T 21,总结全文,掌握四个‘一’
五.当堂检测,播放PPT2 2 大组长、二组长给组员阅成绩,奖励优胜组。每组找出前三名,评出学习之星。课下用张贴相片和奖励周之星作为奖励。
六.结束语 (播放PPT2 3至2 6) 展现今天的外交辉煌的图片。
同学们,老一辈领导人的努力,为新的领导班子树立了榜样。中国正以一个大国、强国的姿态, 屹立于世界之林。让我们以周恩来总理的名言作结,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全班高声朗读)!播放PPT2 3
板书设计: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独立 策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的外交 日内瓦会议
成就
万隆会议
课件27张PPT。 哪些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他的外交故事? 他是谁?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雷集中学 孟令红教学目标
1.了解 建国 初,中国外交面临的困境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概况;知道“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3.领略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高雅风范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外交又如何呢?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我们已经站立起来了。
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
今后,中国发达起来了,也永远不称霸。动脑筋:体现了我国实行什么外交政策? 通过图片我们发现最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什么特点?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建国初,美苏对中国态度 有何不同?中国 怎样才能 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境? 1950.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4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
次
提
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4正
式
提
出周恩来总理(左一)
印度总理尼赫鲁(右二)
缅甸总理吴努(右一)亲切交谈。标志着我国
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54小组讨论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否只适合处理临近国家 的关系?
2 、时至今日是否过时?
3 、结合课本找出它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不仅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也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之间.而且永远不过时。它为国际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规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础.
五、日内瓦会议1954年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问题设计:
1、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
2、万隆会议的性质、讨论的中心问题。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讨论的问题: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独立和发展问题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小组讨论会议中出现了分歧,这里的分歧具体指什么?分歧出现后周恩来是怎样应对的? 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同:共同的历史遭遇 共同的现实问题
异:社会制度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结合课本内容思考“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本次会议还形成了“万隆精神”, “万隆精神”指什么?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我是小小表演家 表演情景剧,再现万隆会议 《南京条约》签字《马关条约》签字旧中国的外交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闭幕式上发言新中国的外交小组讨论 :结合上面两组材料你能说说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新中国外交事业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拓展延伸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威望的提高;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掌握四个‘‘一”课堂小结 一个原则—— 一位伟人——一项方针——
一种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总理 求同存异万隆精神小试牛刀当堂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 做试题以史为鉴 看我今朝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峰会以史为鉴 看我今朝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WTO)以史为鉴 看我今朝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史为鉴 看我今朝 2010年上海世博会 全班齐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