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17《古诗三首》
汇报人:嘻悦er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唐]李白
诵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李白
创作背景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和管士光编著的《李白诗集新注》,《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诵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题目含义
天门山:
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今安徽东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山在今马鞍市,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
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天门山一带在战国时期属楚国,故流经此地的长江称楚江。
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古诗翻译
劈开,断开
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
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古诗翻译
突出,出现
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天门中断楚江开,
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古诗赏析
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
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碧水东流至此回。
古诗赏析
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两岸青山相对出,
古诗赏析
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
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
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古诗赏析
古诗主题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望天门山
习题链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
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宣传画册|国风古韵|古典文化|教学课件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