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杜 陵 叟 杜陵叟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 《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创作背景
从808年(唐宪宗元和三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春天,江南广大地区和长安周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旱灾。白居易是在808年刚刚担任左拾遗一职的,此时上书力陈旱情严重,民生疾苦,请求朝廷能够及时认真“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白居易的一番忠诚打动了宪宗皇帝,他不但批准了白居易的奏请,还下了一道“罪己诏”。没想到,这一切到头来却成了一场闹剧,受灾的老百姓并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的恩赐与救济,免除租税的诏书竟成了一纸空文。白居易在悲愤之余,忍不住提笔写下了《轻肥》和《杜陵叟》两首诗。 一读:读准字音。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zhǎng sùjīdié二读:读懂诗的大意。
1、这首诗描绘了几幅怎样的画面?
2、叙述人称和作者感情有什么变化?
3、体会老百姓、长吏、皇帝三者在文中的关系,反映了什么样的现实情景?作品译文
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 多半都枯黄而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
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
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这首诗描绘了几幅怎样的画面?画面一:千里灾情。从三月写到九月全年适合长庄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气,禾穗还没成熟就青干了。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写出灾情之严重,农民之痛苦。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百姓被逼卖田卖地,生活无着落。画面二:官吏之恶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官吏们为了“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官吏们冷酷凶残毫无同情之心不顾百姓死活贪婪凶残目的:升官,博取皇帝开心。 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直抒胸臆,用“杜陵叟”的口气,语气更加强烈,写出了诗人难抑愤怒之情。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而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极为精练地概括了封建时代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不屈反抗精神。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愤怒指责,揭露控诉。语气强烈 至此,诗歌中的人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作用? 在封建社会中,百姓遇到饥荒时,通常由帝王下诏免除租税,而由地方官加紧勒索,这一直都是统治阶级惯用的诡计,这就是所谓的“双簧戏”。说说你对本诗“双簧戏”的认识?长吏明知不申破,
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十家租税九家毕。之后白麻书上书德音
昨日里胥方到门君恩虚伪虚受君恩蠲免恩双簧戏 当灾荒严重的时候,由皇帝下诏免除租税,由地方官加紧勒索,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任务,乃是历代统治阶级上演的双簧戏。黄纸放尽白纸催,卖衣得钱都纳却。
范成大《后催租行》
淡黄竹纸说蠲逋,白纸仍科不稼租。
朱继芳《家桑》白居易是最早,最有力揭穿这种双簧戏的现实主义诗人。探究:
你认为诗人借“杜陵叟”的口要抒发
怎样的情感?作业: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评《杜陵叟》:“从古及今,善政之不能及民者多矣。”你认为是这样吗?请收集有关材料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