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4 11:04:05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主干 自主落实
一、人多地少(☆)
1.重要性: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
2.基本国情:“人多地少”。
二、类型齐全(☆☆)
1.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利用类型。
2.我国耕地数量有限,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比较少,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大。
三、区域差异明显(☆☆)
1.空间分布不平衡:
[动手实践]
·填图:填出四种土地利用类型名称。
2.质量差别:
[动手实践]
·填图:填出不同地区土地质量差别的生产条件。
四、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土地类型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耕地 乱占耕地,面积减少;后备不足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禁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
林地 毁林开荒,滥伐森林 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大力护林
草地 靠天养畜,超载放牧,弃牧毁草开荒 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
2.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立德树人—人地协调
从 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确定为全国土地日。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图解知识
我国草地、林地、耕地分布示意图
漫画思考
漫画中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答:禁止乱占耕地,切实保护耕地。
易错易混
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类型
①我国的土地类型包括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②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城乡建设用地等。
合作 重点探究
主题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探究情境|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土地是万物之本,是财富之源。读下图,完成相关要求。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分布)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征: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东部地区以耕地、林地为主,西部地区以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为主。
2.(能力探究—成因)简析我国耕地分布特征的成因。
答:地形: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地形较平坦,土壤肥力较高;
气候:东部为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南方降水较多(湿润区),以水田为主;北方降水较少(半湿润区),以旱地为主。
3.(高阶探究—实例)甲地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水田、林地,分析该地以这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的原因。
答:甲地属于东南丘陵,地形差异大。缓坡可以开辟梯田,陡坡植树造林。
解题技法
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和气候两大因素影响:
1.平原、盆地及低缓丘陵(地形相对平坦)+
2.山地、丘陵(地形崎岖)+降水多→林地
3.高原+降水少→草地
素养 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耕地事关我国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读我国耕地分布图,完成1、2题。
1.我国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C)
A.丘陵 B.盆地
C.平原 D.高原
2.为保护和利用有限的耕地,合理的措施是(A)
A.加强统筹规划,建设高标准的农田
B.控制城市规模,严禁城市占用耕地
C.增加农村人口,减少耕地撂荒现象
D.增加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土壤肥力
  如图为我国与世界人均农业用地面积比较图。读图回答3、4题。
3.如图直接反映出我国(D)
A.耕地资源总量少
B.草地资源约占世界一半
C.林地资源丰富
D.人均农业用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和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B)
①土地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大
②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③农耕区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④牧区扩大载畜量,增加牧民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自然资源部针对我国耕地面积不合理减少问题,采用耕地转为林地、草地等其他农业用地时需落实“进出平衡”措施,初步遏制了多年来耕地总量持续减少的势头。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与构成示意图,完成5、6题。
5.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A)
①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②土地利用类型地区分布不均
③耕地面积比重较小
④林地多分布在西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进出平衡”措施中,主要涉及草地与旱地相互转化的区域为图中的(C)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⑤
关键能力提升练
7.读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图中A处地形是平原,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
B.与图甲对比,图乙的林地面积变大了
C.由甲到乙,C地土地利用类型由耕地变为林地
D.针对该地土地利用类型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是退林还耕
  读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完成8、9题。
8.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A)
A.耕地、草地 B.林地、耕地
C.草地、建设用地  D.草地、耕地
9.内蒙古自治区近些年存在草地退化的现象,下列措施可防治草场退化的是(D)
①培养优良牧草   ②超载放牧 
③划区轮牧 ④弃牧开荒种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跨学科·地理与数学)耕地等级数值越小,表示耕地质量越优。读我国部分地区耕地等级和耕地面积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我国最适宜进行耕地建设的地区是(A)
A.东北地区  B.黄淮海地区
C.黄土高原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11.青藏地区耕地等级高的原因是(C)
A.土壤污染程度低 B.耕地面积广阔
C.海拔高,冻土广布 D.河流多,水源充足
12.【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我国的土地资源
课题资料:
资料一 我国国土资源有限。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的空间;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资料二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课题思考:
(1)说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的地区。
答:东部季风区。
(2)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耕地呈带状、点状零星分布在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带,分析这样分布的原因。
答:有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灌溉。
(3)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试从地形和人口方面分析原因。
答: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区面积大,平原少,耕地面积小;我国人口数量多。
(4)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简述我国为保护耕地资源所采取的措施。
答:提高耕地生产率(力);休耕轮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低产田变高产田;保障耕地面积红线;少用化肥农药,不污染土地;立法保护等。
地理实践力
13.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立国之本。图1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图2为中国连片面积较大的梯田分布示意图,图3为我国耕地等级比例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
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不足。
  梯田,山区人民农耕智慧的结晶。按照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时期形成的梯田和近现代形成的梯田(见图2)。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南北方的梯田存在较大差异。
(2)比较南北方梯田的差异,完成下列填空。
历史时期 梯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①丘陵、山地和高原地带。人们依托降水多、气温高的自然条件,将坡地改造为水作梯田,种植水稻。
近现代  梯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②黄土高原(地形区)。这里的旱作梯田既是农田,又起到防止③水土流失的作用。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加,部分地区的梯田被废耕。
(3)分析梯田被废耕的原因,并为梯田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原因:梯田不利于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条件较差;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短缺。
建议:利用梯田景观发展旅游业;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保护功能等。
  综合各种指标,我国耕地可划分为三个质量等级(见图3),一等为最好,三等为最差。
(4)针对我国耕地现状,提出在耕地利用中需采取的措施。
答:珍惜和合理利用耕地;保护优质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增加优质产田面积。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主干 自主落实
一、人多地少(☆)
1.重要性: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
2.基本国情:“ ”。
二、类型齐全(☆☆)
1.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 、林地、 等多种土地利用类型。
2.我国 数量有限,可开垦为耕地的 比较少,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 。
三、区域差异明显(☆☆)
1.空间分布不平衡:
[动手实践]
·填图:填出四种土地利用类型名称。
2.质量差别:
[动手实践]
·填图:填出不同地区土地质量差别的生产条件。
四、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土地类型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耕地 乱占耕地,面积减少;后备不足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禁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
林地 毁林开荒, 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大力护林
草地 靠天养畜, ,弃牧毁草开荒 确定合理载畜量,
2.基本国策: 、 土地和 耕地。
立德树人—人地协调
从 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确定为全国土地日。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图解知识
我国草地、林地、耕地分布示意图
漫画思考
漫画中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易错易混
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类型
①我国的土地类型包括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②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城乡建设用地等。
合作 重点探究
主题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探究情境|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土地是万物之本,是财富之源。读下图,完成相关要求。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分布)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征:南方地区以 为主,北方地区以 为主,东部地区以 为主,西部地区以 为主。
2.(能力探究—成因)简析我国耕地分布特征的成因。
3.(高阶探究—实例)甲地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 、 ,分析该地以这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的原因。
解题技法
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和气候两大因素影响:
1.平原、盆地及低缓丘陵(地形相对平坦)+
2.山地、丘陵(地形崎岖)+降水多→林地
3.高原+降水少→草地
素养 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耕地事关我国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读我国耕地分布图,完成1、2题。
1.我国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 )
A.丘陵 B.盆地
C.平原 D.高原
2.为保护和利用有限的耕地,合理的措施是( )
A.加强统筹规划,建设高标准的农田
B.控制城市规模,严禁城市占用耕地
C.增加农村人口,减少耕地撂荒现象
D.增加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土壤肥力
  如图为我国与世界人均农业用地面积比较图。读图回答3、4题。
3.如图直接反映出我国( )
A.耕地资源总量少
B.草地资源约占世界一半
C.林地资源丰富
D.人均农业用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和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地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大
②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③农耕区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④牧区扩大载畜量,增加牧民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自然资源部针对我国耕地面积不合理减少问题,采用耕地转为林地、草地等其他农业用地时需落实“进出平衡”措施,初步遏制了多年来耕地总量持续减少的势头。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与构成示意图,完成5、6题。
5.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 )
①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②土地利用类型地区分布不均
③耕地面积比重较小
④林地多分布在西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进出平衡”措施中,主要涉及草地与旱地相互转化的区域为图中的(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⑤
关键能力提升练
7.读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处地形是平原,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
B.与图甲对比,图乙的林地面积变大了
C.由甲到乙,C地土地利用类型由耕地变为林地
D.针对该地土地利用类型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是退林还耕
  读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完成8、9题。
8.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耕地、草地 B.林地、耕地
C.草地、建设用地  D.草地、耕地
9.内蒙古自治区近些年存在草地退化的现象,下列措施可防治草场退化的是( )
①培养优良牧草   ②超载放牧 
③划区轮牧 ④弃牧开荒种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跨学科·地理与数学)耕地等级数值越小,表示耕地质量越优。读我国部分地区耕地等级和耕地面积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我国最适宜进行耕地建设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黄淮海地区
C.黄土高原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11.青藏地区耕地等级高的原因是( )
A.土壤污染程度低 B.耕地面积广阔
C.海拔高,冻土广布 D.河流多,水源充足
12.【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我国的土地资源
课题资料:
资料一 我国国土资源有限。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的空间;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资料二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课题思考:
(1)说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的地区。
(2)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耕地呈带状、点状零星分布在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带,分析这样分布的原因。
(3)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试从地形和人口方面分析原因。
(4)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简述我国为保护耕地资源所采取的措施。
地理实践力
13.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立国之本。图1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图2为中国连片面积较大的梯田分布示意图,图3为我国耕地等级比例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
  梯田,山区人民农耕智慧的结晶。按照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时期形成的梯田和近现代形成的梯田(见图2)。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南北方的梯田存在较大差异。
(2)比较南北方梯田的差异,完成下列填空。
历史时期 梯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① 、山地和高原地带。人们依托降水多、气温高的自然条件,将坡地改造为水作梯田,种植水稻。
近现代  梯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② (地形区)。这里的旱作梯田既是农田,又起到防止③ 的作用。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加,部分地区的梯田被废耕。
(3)分析梯田被废耕的原因,并为梯田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综合各种指标,我国耕地可划分为三个质量等级(见图3),一等为最好,三等为最差。
(4)针对我国耕地现状,提出在耕地利用中需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