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一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第三节一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4 11:05:46

文档简介

第三节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一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主干 自主落实
一、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交通运输业: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促使客、货沿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生产部门。
2.交通运输的作用:联结产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纽带作用。
3.发展:交通线路总长度、运输工具数量均大幅度增长,交通干线由沿海向内地和边疆延伸,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运输能力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
二、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我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
2.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及枢纽(☆☆)
(1)主要铁路干线:
[动手实践]
·填图:在图中填注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交通枢纽。
·描画:在图中描画出兰新线、京沪线、京哈线、青藏线。
铁路走向 铁路干线名称
东西向铁路干线 (自北向南排列) ①滨洲—滨绥线、京包—②包兰线、 ③陇海—④兰新线、⑤沪昆线
南北向铁路干线 (自东向西排列) ⑥京沪线、⑦京九线、京哈线、⑧京广线、 太焦—⑨焦柳线、⑩宝成—成昆线
(2)铁路网的分布特点:受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影响,东部铁路网密集,西部铁路网稀疏。
(3)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连一连):
(4)主要的高铁: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哈大高铁等。
微思考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要致富先修路”这些说法说明哪个产业的重要性 它具有什么特征
答:交通运输业。先行发展。
立德树人-人地协调
绿色交通等级
名师提醒
我国铁路之最
1.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
2.最长的南北铁路干线——京哈-京广线。
3.最长的东西铁路干线——陇海—兰新线。
4.经过省级行政中心最多的铁路干线——京广线。
5.经过直辖市最多的铁路干线——京沪线。
易错易混
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区别
现代化的交通方式指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运输工具是指实现运输方式的飞机、火车、汽车、轮船和管道。
合作 重点探究
主题影响铁路布局的主要因素
解题必备|综合思维
探究情境|和若铁路
  和若铁路(和田至若羌)的正式开通运营,彻底打破了南疆地区的交通瓶颈,从此南疆出疆距离缩短1 000多千米。有了这条通往我国西北、西南地区,以及联通中亚、西亚的便捷运输大通道,沿线棉花、核桃、红枣、矿产等产品可直通疆外,将“死亡之海”圈成了“希望之环”。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分布)和若铁路“圈”状分布在沙漠边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沙漠边缘。
2.(能力探究—工程)根据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若铁路的修建遇到哪些困难 和若铁路在未穿过河流的路段采取“以桥代路”的设计方案,其目的是什么
答:困难: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风季长,风沙灾害严重;沙漠面积广。
目的:防止风沙掩埋。
3.(高阶探究—意义)和若铁路建成通车后有什么意义
答:完善了南疆地区的铁路网;缩短运输距离;方便沿线居民出行;促进沿线资源开发;有利于对外交流,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安全。
解题技法
素养 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说走就走”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生活的日常。图1为小明爸爸多年往来于北京、武汉间的回忆,图2为中国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从“绿皮车”到“复兴号”(B)
A.交通运输方式在更新
B.列车运行速度加快
C.增加了对环境的压力
D.铁矿运送效率倍增
2.“复兴号”高速列车的出现,体现了(D)
A.第一产业正蓬勃发展
B.普通列车已被完全取代
C.制造业退出历史舞台
D.科学技术助力交通发展
3.“说走就走”能成为中国人生活的日常,主要得益于高铁(A)
A.让出行更便捷、舒适
B.线路呈网格状均匀分布
C.能缩短地区间的距离
D.已经遍布各省级行政区
  读我国东部铁路线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铁路线①与③交会的铁路枢纽是(B)
A.徐州 B.郑州
C.兰州 D.株洲
5.铁路线④的名称是(A)
A.京九线 B.京广线
C.陇海线 D.京沪线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高铁(高速铁路)已成为我国的一张名片。读我国高速铁路八纵八横规划示意图,完成6、7题。
6.据图可知我国高速铁路的分布特点为(A)
A.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B.内陆密集,沿海稀疏
C.北部密集,南部稀疏
D.网状布局,分布均匀
7.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D)
A.缩短了城市空间距离
B.取代了其他交通方式
C.改变了自然环境特征
D.节省了旅客出行时间
  北京的李明计划去上海旅游,在网上订票时发现,有以T开头的特快列车,还有以G开头的高速动车组列车。读两组列车的客运简明时刻表,完成8、9题。
T109车 次站点 北京 (始发) 徐州 南京 无锡 苏州 上海(终点)
时刻 20:03 3:46 7:43 9:33 10:04 11:02
G1车次站点 北京(始发) 南京 上海(终点)
时刻 7:00 10:24 11:29
8.T109车次特快列车最可能沿哪一条铁路干线运行(A)
A.京沪线 B.沪杭线
C.陇海线 D.宝成线
9.经过对比,李明选择G1车次高速动车去上海,其原因叙述不可信的是(D)
A.高速动车速度更快
B.高速动车更为舒适
C.李明想在出发当天到达上海
D.高速动车停靠站点更多
关键能力提升练
  运行在横断山区的5633/5634次列车,往返于成昆铁路普雄和攀枝花之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公益慢火车”。该列车14号车厢被改造为运载家禽、牲畜的专用车厢,且不收取额外费用。下图示意成昆铁路及复线,据此完成10~12题。
10.成昆铁路经过的桥梁、隧道众多,主要影响因素是(B)
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城镇
11.14号车厢被改造为运载家禽牲畜的专用车厢,主要是为了(B)
A.增加运营收入
B.便于家禽牲畜的运输
C.提升列车运输速度
D.降低列车运行成本
12.与成昆铁路相比,成昆复线曼滩至喜德西的建设中采用“裁弯取直”是为了(A)
A.缩短通行时间 B.降低修建的难度
C.增加运输运量 D.增加交通运输方式
13.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②和③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B.②和④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C.②和⑥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D.①和⑤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14.读我国局部地区铁路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由上海出发,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城市到达成都,全长2 078千米。该铁路线是中国“四纵四横”铁路客运专线中最长的“一横”,将会服务中国华东沿海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
材料二 我国局部地区铁路分布示意图。
(1)铁路①是京广线,它与长江的交点城市是武汉。
(2)铁路②是我国的东西(东西/南北)铁路干线,起止点是连云港和兰州,它与京沪线的交点城市是徐州。
(3)图中所示我国西部地区的城市与铁路比东部地区稀疏,其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4)铁路③运行后火车采用封闭车厢的主要原因是B。
A.防止旅客扔垃圾,保护环境
B.沿线地区高寒缺氧,车厢全封闭可以供氧供暖
C.保证旅客健康,防止紫外线照射
D.保护野生动物不受惊扰
(5)重庆、武汉、南京、上海不仅铁路交通方便,而且具有水路运输的优势。
(6)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经过的地形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第三节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一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主干 自主落实
一、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交通运输业: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促使客、货沿特定路线实现 的生产部门。
2.交通运输的作用:联结产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纽带作用。
3.发展:交通线路总长度、运输工具数量均大幅度 ,交通干线由 向内地和 延伸,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运输能力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 网、 网。
二、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方式: 运输、 运输、 运输、 运输和 运输。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我国 的地位尤为突出。
2.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及枢纽(☆☆)
(1)主要铁路干线:
[动手实践]
·填图:在图中填注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交通枢纽。
·描画:在图中描画出兰新线、京沪线、京哈线、青藏线。
铁路走向 铁路干线名称
东西向铁路干线 (自北向南排列) ①滨洲— 线、京包—② 线、 ③ —④兰新线、⑤ 线
南北向铁路干线 (自东向西排列) ⑥京沪线、⑦ 线、京哈线、⑧ 线、 太焦—⑨ 线、⑩ —成昆线
(2)铁路网的分布特点:受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影响,东部铁路网密集,西部铁路网稀疏。
(3)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连一连):
(4)主要的高铁: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哈大高铁等。
微思考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要致富先修路”这些说法说明哪个产业的重要性 它具有什么特征
立德树人-人地协调
绿色交通等级
名师提醒
我国铁路之最
1.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
2.最长的南北铁路干线——京哈-京广线。
3.最长的东西铁路干线——陇海—兰新线。
4.经过省级行政中心最多的铁路干线——京广线。
5.经过直辖市最多的铁路干线——京沪线。
易错易混
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区别
现代化的交通方式指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运输工具是指实现运输方式的飞机、火车、汽车、轮船和管道。
合作 重点探究
主题影响铁路布局的主要因素
解题必备|综合思维
探究情境|和若铁路
  和若铁路(和田至若羌)的正式开通运营,彻底打破了南疆地区的交通瓶颈,从此南疆出疆距离缩短1 000多千米。有了这条通往我国西北、西南地区,以及联通中亚、西亚的便捷运输大通道,沿线棉花、核桃、红枣、矿产等产品可直通疆外,将“死亡之海”圈成了“希望之环”。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分布)和若铁路“圈”状分布在沙漠边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能力探究—工程)根据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若铁路的修建遇到哪些困难 和若铁路在未穿过河流的路段采取“以桥代路”的设计方案,其目的是什么
3.(高阶探究—意义)和若铁路建成通车后有什么意义
解题技法
素养 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说走就走”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生活的日常。图1为小明爸爸多年往来于北京、武汉间的回忆,图2为中国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从“绿皮车”到“复兴号”( )
A.交通运输方式在更新
B.列车运行速度加快
C.增加了对环境的压力
D.铁矿运送效率倍增
2.“复兴号”高速列车的出现,体现了( )
A.第一产业正蓬勃发展
B.普通列车已被完全取代
C.制造业退出历史舞台
D.科学技术助力交通发展
3.“说走就走”能成为中国人生活的日常,主要得益于高铁( )
A.让出行更便捷、舒适
B.线路呈网格状均匀分布
C.能缩短地区间的距离
D.已经遍布各省级行政区
  读我国东部铁路线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铁路线①与③交会的铁路枢纽是( )
A.徐州 B.郑州
C.兰州 D.株洲
5.铁路线④的名称是( )
A.京九线 B.京广线
C.陇海线 D.京沪线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高铁(高速铁路)已成为我国的一张名片。读我国高速铁路八纵八横规划示意图,完成6、7题。
6.据图可知我国高速铁路的分布特点为( )
A.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B.内陆密集,沿海稀疏
C.北部密集,南部稀疏
D.网状布局,分布均匀
7.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 )
A.缩短了城市空间距离
B.取代了其他交通方式
C.改变了自然环境特征
D.节省了旅客出行时间
  北京的李明计划去上海旅游,在网上订票时发现,有以T开头的特快列车,还有以G开头的高速动车组列车。读两组列车的客运简明时刻表,完成8、9题。
T109车 次站点 北京 (始发) 徐州 南京 无锡 苏州 上海(终点)
时刻 20:03 3:46 7:43 9:33 10:04 11:02
G1车次站点 北京(始发) 南京 上海(终点)
时刻 7:00 10:24 11:29
8.T109车次特快列车最可能沿哪一条铁路干线运行( )
A.京沪线 B.沪杭线
C.陇海线 D.宝成线
9.经过对比,李明选择G1车次高速动车去上海,其原因叙述不可信的是( )
A.高速动车速度更快
B.高速动车更为舒适
C.李明想在出发当天到达上海
D.高速动车停靠站点更多
关键能力提升练
  运行在横断山区的5633/5634次列车,往返于成昆铁路普雄和攀枝花之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公益慢火车”。该列车14号车厢被改造为运载家禽、牲畜的专用车厢,且不收取额外费用。下图示意成昆铁路及复线,据此完成10~12题。
10.成昆铁路经过的桥梁、隧道众多,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城镇
11.14号车厢被改造为运载家禽牲畜的专用车厢,主要是为了( )
A.增加运营收入
B.便于家禽牲畜的运输
C.提升列车运输速度
D.降低列车运行成本
12.与成昆铁路相比,成昆复线曼滩至喜德西的建设中采用“裁弯取直”是为了( )
A.缩短通行时间 B.降低修建的难度
C.增加运输运量 D.增加交通运输方式
13.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和③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B.②和④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C.②和⑥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D.①和⑤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14.读我国局部地区铁路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由上海出发,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城市到达成都,全长2 078千米。该铁路线是中国“四纵四横”铁路客运专线中最长的“一横”,将会服务中国华东沿海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
材料二 我国局部地区铁路分布示意图。
(1)铁路①是 ,它与长江的交点城市是 。
(2)铁路②是我国的 (东西/南北)铁路干线,起止点是连云港和 ,它与京沪线的交点城市是 。
(3)图中所示我国西部地区的城市与铁路比东部地区稀疏,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4)铁路③运行后火车采用封闭车厢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旅客扔垃圾,保护环境
B.沿线地区高寒缺氧,车厢全封闭可以供氧供暖
C.保证旅客健康,防止紫外线照射
D.保护野生动物不受惊扰
(5)重庆、武汉、南京、上海不仅铁路交通方便,而且具有 的优势。
(6)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经过的地形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