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省吕梁市中考历史三模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山西省吕梁市中考历史三模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3 14:4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山西省吕梁市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宋代笔墨纸砚消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消费主体也颇为广泛,“垂髻之儿,皆知翰墨”。士大夫更常常不惜花重金购买。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
A. 士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B. 民众消费能力迅速提升
C. 社会崇尚文化氛围浓厚 D. 笔墨纸砚生产供不应求
2.太平天国运动持续14年,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其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封王 C. 定都天京 D. 天京事变
3.2024年5月8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圆满完成为期8天的首次航行试验任务,顺利返回江南造船厂码头。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材料说明我国海军(  )
A. 是保卫领空的钢铁战士
B. 现代化水平有明显提高
C. 是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D. 实战化训练在不断加强
4.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 行省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
5.国粹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喜爱的文化遗产。我国传统戏剧种类众多,深受国人喜爱。下列剧种中,因其表演成熟、气势宏美,而成为近代中国戏曲代表的国粹是(  )
A. 越剧 B. 楚剧 C. 黄梅戏 D. 京剧
6.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1935年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  )
A. 使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B.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 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领导地位 D. 肯定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7.1937年9月,《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词作者麦新修改了两个多月前为卢沟桥抗战创作的歌词,将“二十九军的将士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一修改的时代背景是(  )
A. 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 B. 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D. 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
8.如图所示为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是由于我国(  )
A. 大跃进运动开展 B.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 国民经济调整到位
9.某小组在历史课上作汇报展示,下面是他们展示的部分图片,据此判断他们汇报的主题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再次扩张”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挫折”
10.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
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②密切了与边疆的联系
③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④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被称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最主要的是因为(  )
A. 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12.如图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井冈山会师。会师后军队改称为(  )
A. 国民革命军 B. 工农革命军 C. 中国工农红军 D. 人民解放军
13.某同学聚焦“国之重器”这一主题,制作了下面的学习卡片。这印证了我国(  )
辽宁舰(2012年服役) 山东舰(2019年入列) 福建舰(2022年下水)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前身是苏联海军的瓦良格号。 “山东舰”是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配套的中国国产航空母舰。 “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
A. 已实现国防现代化 B. 国防科技进步显著 C.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D. 军事力量世界第一
14.如图是有关亚太局势的一幅《山姆大叔和功夫熊猫》的政治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中美两国是维系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②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将打破亚太地区的平稳发展
③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的局面
④美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下降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5.2025年3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技术升级后首次海试并取得成功;2025年3月31号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实验卫星16号。由此可以看出中国(  )
A. 航天航海领域成就显著 B. 注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 综合国力世界遥遥领先 D. 科技发展水平世界第一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
16.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胸怀不同的梦想,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在探索道路上曲折前行,在改革大潮中披荆斩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苦难中抗争】
材料一如图所示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人物反抗外来侵略的重大事件。图2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探索中发展】
材料二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新的思想”指什么?哪一个“新的组织”应运而生?
【创新中复兴】
材料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3) 材料三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什么事件来完成的?该事件的完成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 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4)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了一条怎样的中国道路?
17.【“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中华民族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族交往的方式。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对“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18.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自称大清“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1)结合所学回答,李鸿章“一辈子”“勉强涂饰”、“裱糊”大清的用意何在?客观上说,他的“裱糊”活动并非完全“虚有其表”,这是为什么?
【材料二】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提出)皇帝仿效亚历山大二世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
(2)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二中的“亚历山大二世和明治天皇”的“变法”分别指什么事件?后来在康有为推动下,皇帝终于“宣布变法”,这次变法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三】……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
【材料四】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4)结合所学回答,催生中国企业1992年和2001年两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什么?
【材料五】……1990年,中央决定“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2004年,中央“希望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大都市。”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浦东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你认为2013年上海自贸易区应该是在怎样的国际经济背景下设立的?
(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19.【青年与先锋力量】
青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中国历史上涌现了很多优秀的青年,他们以国家的发展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时代潮流】
《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封面和目录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中心就是民主与科学。
——摘编自《青年杂志 敬告青年》
(1) 请列举1位与材料一相关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分析《青年杂志》寄语青年人的核心思想。
【中国青年】
材料二: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的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被破坏了,中国就亡了!今与全国同胞立如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我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摘编自北大学生罗家伦起草《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2) 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事件出现的原因。
【先锋力量】
材料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中,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都为改变国家命运进行了艰难探索。但由于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会力量,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3) 依据材料三,说说中国近代化探索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失败了?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吹响了创建共产党的集结号,从南湖红船中扬帆起航,一路驶来,栉风沐雨,劈波斩浪…它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谈谈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大意义。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A
16.【答案】【小题1】事件:虎门销烟;指挥者:彭德怀
【小题2】“新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组织”:中国共产党
【小题3】事件:三大改造;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小题4】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7.【答案】【小题1】方式:和亲;文化交流;册封。
【小题2】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丰富了中华文化,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18.【答案】(1)维护清朝统治;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结束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4)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5)上海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经济全球化。
(6)认识:中华民族复兴道路曲折;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的保证等。(言之成理即可)
19.【答案】【小题1】陈独秀;民主与科学
【小题2】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小题3】政治上: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干涉。思想上: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等因素导致近代化探索失败。即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会力量
【小题4】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壮大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中国经验和借鉴
第2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