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8 14:1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靖江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2016.04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00 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统一填写在答案卷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4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宁静的夜空,它是那样寥廓和shēnsuì,它是那样璀璨和jìngmì;那悠悠的天河,诉说着百世的沧海桑田,那多情的明月,载着多情的游子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
2.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阔别多年的两位老朋友,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
B.在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我市多名中学生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获得一等奖。
C.这个公园的中式园林和西方建筑和谐融合,相得益彰,令人惊叹。
D.白色大理石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他获得了本次活动的最高奖项——即“阅读之星”。
B.你什么时候从北京回来,那里现在下雪吗?
C.“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老师严肃地说。
D.靖江的经济正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4.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
①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②君子坦荡荡, 。
③为者常成, 。
④ ,一致而百虑。
⑤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⑥《登岳阳楼》中抒发了作者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寂之情的诗句是: , ;最能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5. 名著阅读。(4分)
①《西游记》是我国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小说,书中孙悟空自号 ,前八回中,最体现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及反抗精神的情节是 。(2分)
②“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是说《西游记》中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通晓人情世故。请以“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这一情节为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2分)

6.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4分)
班会课上,小明向同学们展示了《世界濒危野生动物》的中一部分资料,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堪忧。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有的人甚至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作为我们学生来说,也应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野生动物们奉献出一份爱心。
(1)你能写出两个跟动物有关的正面含义的成语吗?(2分)

(2)你跟爸爸妈妈去餐厅吃饭,看到后厨房的一个笼子里关着两只天鹅,班会课上你了解到天鹅是国家保护动物,你如何委婉地劝说餐厅老板将天鹅放生呢?(2分)

二、阅读理解(共36 分)
(一)阅读朱熹的《偶题》,完成第7题(4分)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7.⑴ 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⑵ 前人在评价此诗时说,首句“堆”用得精妙。请说说“堆”字的精妙之处。(2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8——11题。(14分)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8.(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明年,舟至淮、浙( ) ②卒于毗陵( )
③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 ④辙执书哭曰( )
(2)下列句中加点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2分)
例:以书属辙曰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以幽阴深邃奇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太祖常劝以读书
9.用“/”给下列句子划出适当的朗读停顿(两处)(2分)
公 被 命 渡 海 北 归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2)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

11.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苏轼深受爱戴,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两点。(2分)

(三)阅读《改变生活的智能电视盒》,按要求完成12——14题(6分)
①智能电视机因价格较高,无法进入普通家庭。于是,很多厂商推出智能电视盒来满足普通用户对智能电视的需求。
②所谓智能电视盒,是指搭载了操作系统,并由用户自行安装和卸载软件、游戏等应用程序的“机顶盒”,其目的是让普通的平板电视拥有网络视频、多屏互动、游戏娱乐等智能电视的功能,满足用户对于电视智能化的需求。
③搭载安卓系统的智能电视盒拥有强大的应用程序商店,具有海量的游戏和应用软件资源,并且绝大部分都是免费的。这就实现了电视与互联网的深度对接和互通,让电视机的拓展性大大加强。
④一般数字电视机顶盒只能传送固定节目,不能接入互联网;智能电视盒则具有无限制接入互联网、下载安装第三方应用软件、自动升级系统等功能。智能电视盒还能够同其他设备共享内容,进行互动,如平板电脑、手机等。
⑤传统电视所收看的节目都是固定的,不能接入互联网,也不能随消费者自己的喜好支配电视节目,不具有可以加载的内容和应用。智能电视盒则可以通过内置WiFi或有线网络接口让电视接入网络,这样,家里的电视就变得智能化——高清电影、电视连续剧、音乐想看就看,想听就听,还可以上网看资讯、在线玩游戏、联网聊天、购物或者参加在线课堂、兴趣辅导,查询航班、股票等信息。
⑥据权威统计表明,我国目前普通电视用户数量超过3亿,相比于将普通电视更换为智能电视,智能电视盒以其平民化的价格将会成为更多家庭的选择。智能电视盒为广大家庭用户打造了一个可加载无限的内容、无限的应用的开放的系统平台,充分利用用户家里现有的电视屏幕和宽带网络,通过简单的连线,组合成一个家庭智能娱乐生活系统,使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享受智能生活带来的无限乐趣。
⑦智能机顶盒将成为电视、网络和各类应用之间的智能设备,为家庭提供通信、娱乐、教育等丰富多彩的综合信息服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电视盒将成为家庭娱乐的主导者!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2.这篇文章说明的对象是 (1分),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1分)。
13. 第③段加点词语“绝大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2分)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我国目前普通电视用户数量超过3亿。”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第⑥段主要说明了智能电视机的发展前景。
C.第⑤段画线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对“家里的电视就变得智能化”作解释和说明。
D.这篇文章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
(四)阅读孙道荣的《改变世界的力量》,完成15——18题(12分)
①儿子让他去城里住几天。儿子大学毕业之后,在城里找了工作,结了婚,现在,总算也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都是儿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他这个当爹的,基本上没帮上什么忙,除了当年供他上学之外。
②城里他也是呆过的,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儿子刚考上大学,这可是整个村庄的骄傲。可是,高昂的学费,让他犯了难。不得已,他也进城了,加入了农民工大军。他没文化,又没技术,只能找最脏最苦最累的活,他扫过马路,帮人家看过仓库,做过扛包的苦力,在毒日头下挖过一个个坑,汗流浃背地踩过三轮车,最后,一个做包工头的老乡,将他领了过去,在老乡的施工队里做小工。老乡的施工队,盖了一幢又一幢楼房,眼看着一片片光秃秃的土地上,竖起一幢幢漂亮的房子,他眼睛都看直了。工友们见他看傻的样子,跟他逗乐取笑,你也给儿子先买一套吧。他嘿嘿干笑,就他那点工钱,在城里买房子?下辈子吧。
③还是儿子有出息,工作才八九年,就在城里买了房子,虽说房子很小,又破旧,还向银行贷了一大笔款,但到底在城里有了自己的窝。他想,儿子在城里,这就算真正站住脚了。不像自己,虽然也在城里流血流汗打拼了三五年,可是连个小小的印记都没有。施工队盖过那么多房子,但他不是瓦工,没砌过一块砖;不是木工,没刨过一根木;不是电工,没拉过一根电线……他只是个小工,搬来运去,扛东递西,几乎每一颗黄沙,每一粒水泥,每一块板材上,可能都留下过他的汗水,但仅凭这一点,就认为楼房是自己盖的,他可不好意思说。儿子大学毕业后,他就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乡下,他太累了,身子骨已经不行了,而且,他也实在放不下地里的庄稼,圈里的牲口,还有厨房里的老伴。
④又要进城了,这让他有点激动。他不知道,好多年过去了,城里变成什么样了。十几年前,新盖的楼房,高大的脚手架,睡过的低矮的工棚,黑乎乎的饭盒子……排着队从他面前闪过。忽然,有一抹浅浅的绿色,一闪而过。那么绿,那么翠,那么嫩。他想啊想啊,终于想起来了。对了,就是它,爬山虎。那天,在杂乱的工地上,他发现了一株爬山虎的幼苗,从一堆建筑材料中探出了几片嫩芽。他认得它,乡下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影子,如果是在庄稼地里见到它,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它连根拔起,扔掉。可是,现在是在城里,在到处是砖头水泥和钢筋的建筑工地上,这一抹绿,显得那么无辜,那么脆弱,也那么好看。他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将它连同边上的泥土一起挖了起来。然后,他找到一幢刚竣工的楼房墙角,将碎砖碎瓦扒开,种了下去,并从工棚后面,为它弄来了几捧泥土,覆盖在它的周围。种下爬山虎不久,他们就搬到了另一个工地去施工了,他也慢慢忘记了它。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又想起它,也许那是在他看来,惟一带给这个城市的改变吧。这么多年过去了,那株当年的爬山虎,也许早枯死了,或者什么时候被人当作野草拔除掉了。
⑤辗转来到儿子住的小区。是个老小区,房子都有点破旧了,很多房子的外墙,变得班驳,与周边的新小区相比,显得有点寒酸。儿子的家在二楼,只有一个房间,一个客厅,客厅还正对着另一幢楼的外墙。儿子没有足够的钱,买面积大一点,朝向好一点的房子。他拉开客厅的窗帘,突然怔住了。只见对面那幢楼的墙壁上,爬满了爬山虎,从儿子家客厅的窗户望过去,郁郁葱葱,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⑥他问儿子,对面墙上的爬山虎,是谁栽种的?儿子回答,听老邻居说,那幢房子刚交付时,就有了,也许是飞来的种子扎了根,也许是有人无意间种下的,也没人特别在意它,十几年下来,就爬满整面墙了。
⑦他的眼睛,忽然有点涩,有点湿,有点热。他揉揉自己的眼睛,他不能确定,它就是自己种下的那株爬山虎,但他想,不管是谁种下的,它改变了一面墙,也改变了这个世界。
15.第③段父亲说自己在城里“连个小小的印记都没有”,阅读全文说说他在城市中留下了哪些印记。(2分)

16.第④段讲述父亲种植爬山虎的经历,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7.请赏析第⑤段划线句。(3分)

18.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文章结尾划线句的理解。(4分)

三、作文(30 分)
请以“成长不寂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