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代埃及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其中,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 )
A. 中国 B. 古印度 C. 古巴比伦 D. 古埃及
2.海关总署2025年4月9日发布公告称,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相关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使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84%关税。下列我国古代政府机构的职能类似于海关总署的是( )
A. 宣政院 B. 锦衣卫 C. 军机处 D. 市舶司
3.导演在拍电视剧《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即将出使西域,该场面中最不适合摆放的道具是:
A. 铁剑 B. 丝绸 C. 陶器 D. 葡萄
4.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当时的大量医学经验;东汉时期,张仲景在撰写《伤寒杂病论》时“乃勤求古训”;明朝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时“阅古书八百余家”。对这一现象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 古代医者重视从实践中寻找灵感 B. 中医理论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
C. 《本草纲目》具有最高的医学价值 D. 中医药学在经验传承中不断创新
5.如表是《两宋与辽、西夏、金战和简况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政权 较大规模交战时间 和平时间
北宋与辽 960-1004,约44年 100多年
北宋与西夏 1038-1044,约6年 100多年
南宋与金 1127-1141,约14年 近100年
合计 约70年 约300多年
A. 频繁战争给各民族带来灾难 B.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的状态
C. 战争导致民族对峙局面形成 D. 和平交往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6.咸丰以后,南至香港、加尔各答,北上莫斯科、圣彼得堡,东延东京、神户、大阪,西到阿拉伯国家,到处都有晋商的足迹。美国人称太谷是“中国传统的金融中心”“中国的华尔街”。据此可知( )
A. 商帮实力雄厚 B. 晋商结交官绅 C. 票号独霸天下 D. 晋商汇通天下
7.如图是小集同学绘制的清朝边疆治理示意图(部分)。图中▲处应填入的是( )
A. 西域都护 B. 宣政院 C. 澎湖巡检司 D. 伊犁将军
8.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房屋等生产资料。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社会变革。材料中的社会变革是指( )
A.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大生产运动 B. 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C. 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 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责任制
9.2024年5月8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圆满完成为期8天的首次航行试验任务,顺利返回江南造船厂码头。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材料说明我国海军( )
A. 是保卫领空的钢铁战士
B. 现代化水平有明显提高
C. 是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D. 实战化训练在不断加强
10.“孔雀王朝”“种姓制度”“创立佛教”,这些关键词体现的古代文明是( )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印度 C. 古代希腊 D. 古代两河流域
11.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小朱同学整理了有关罗马法制建设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罗马民法大全》集中了古罗马帝国全部法律条文
B.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C. 《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中的一部分,但不是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
D. 《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12.春秋时期,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这一变化促进了( )
A. 民族差异的消失 B. 农耕文明的收缩 C. 国家制度的确立 D. 华夏认同的形成
13.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A. 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激化
C. 专制王权同议会的矛盾激化 D. 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14.据《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记载,到1952年4月,全省共捐献人民币1986亿元(旧币)。工商界以提前完成纳税任务为实际行动,竞缴税款。材料中的“捐献”是为了( )
A. 开展土地改革 B. 支援抗美援朝 C. 和平解放西藏 D. 发展湖南经济
15.如图所反映的会议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这次会议( )
A. 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 决定撤销过去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
C.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D. 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6.【探索与实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蒋廷能《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理衙门……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陈独秀说,西洋人为拥有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四: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区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经过学生和工人阶级的不懈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 揭开戊戌变法序幕的事件是什么。戊戌变法对当时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此历史事件产生了哪些积极意义?
(3) 材料三中新文化运动提出的两大口号是什么?新文化运动在当时有什么积极影响?
(4) 材料二提到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发生在哪一年?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什么?
(5)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17.“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觉醒之梦】
1919年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自己的合理要求,但是遭到了拒绝,消息传到中国,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再次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 材料中的“群众运动”,是指什么,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再次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创新之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生死考验的危机关头,在国家徘徊、抉择的关键时刻,实现了党在历史上的两次伟大转折。
(2) 材料一所提的“两次伟大转折”中第一次转折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第二次转折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独立之梦】
“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起了实现这个梦想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
(3) 中国共产党为完成“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举两例即可)?
【复兴之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摘自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4) 你认为,中国人民应该怎样才能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18.杰出人物在中国历史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唐太宗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唯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明代思想家李贽评价:“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斯相之,天崩地坏,掀翻一个世界。”
(1) 你赞成材料中哪一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2) 概括材料中孙中山的救国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救国主张形成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如下图照片反映的是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3) 指出材料中“小平,您好”所反映的人民群众心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中期)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一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及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它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这两股政治力量的结合,加速了人类历史的进步过程。这表明,列强统治世界的政治格局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使得欧洲列强统治世界的政治格局无法维持下去的两股政治力量。并写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方向。
材料二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46年3月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7年6月 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1949年4月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年9-10月 德国分裂为“西德”“东德”
1949年10月 新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2月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3年7月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1953年12月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4月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1955年5月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2) 请阅读材料二中的大事年表,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主题,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4例即可),加以阐述或说明。并针对这一主题谈谈你的感受。(要求:主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小题1】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掀起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潮流,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小题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任答一条)。
【小题3】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小题4】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1919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小题5】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不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17.【答案】【小题1】“群众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如何理解: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小题2】人物:毛泽东;决策: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小题3】贡献: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小题4】如何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并把改革引向深入;大力发展高科技,走科教兴国之路;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搞好惠民工程建设;健全民主与法制,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等
18.【答案】【小题1】示例一:赞成唐太宗评价。理由: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巩固了边疆地区。实行暴政,导致秦短命而亡。
示例二:赞成李贽评价。理由: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小题2】主张: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背景:戊戌变法的失败;《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或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剧)
【小题3】心声:人民群众对邓小平的尊敬爱戴。
原因: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答案】【小题1】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及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方向。
【小题2】主题: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美苏各自信奉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以及它们的国家利益也是相悖的,美苏两国从同盟走向了对抗,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在这次演说中丘吉尔公开的指责苏联的对外扩张,明确的要求英国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结成联盟采取一些除武力之外的措施对抗苏联,铁幕演说标志着美苏冷战拉开大幕。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1947年6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在二战后欧洲经济严重受损的情况下,美国为帮助欧洲国家重建而实施的一项重要计划。美国希望通过该计划,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美国与欧洲各国的经济联系和合作,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势力,从而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这是美苏冷战在经济领域中的措施。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这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是美国为了遏制苏联成立,联合西欧一些国家成立的防务体系。
感受: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推行冷战政策,给世界带来了不安定因素。当今世界,我们应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