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整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整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3 22:4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整本书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著名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获得了190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从情节结构来说,这本书的故事线很简单,讲述了调皮捣蛋的14岁男孩尼尔斯因为捉弄小精灵而被变成了一个拇指大小的小人儿。之后,他为了阻止家里的白鹅飞走,跳到了白鹅的背上,开始了一次奇特的旅行。
结合本书的创作背景看,1902年,瑞典国家教师联盟委托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一本“以故事形式介绍瑞典地理、生物和文化遗产”的教科书。这个看似枯燥的任务,却在拉格洛夫笔下焕发新生。她耗时五年实地考察,将瑞典的山川地貌、民俗传说与一个顽童的奇幻冒险完美融合,最终成就了这部充满诗意的成长小说。
本单元以“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为人文主题,通过《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部经典名著的节选,构建起“困境突围”的叙事母题。不同于常规的整本书阅读单元,其特殊性在于引导学生以“重读者”身份,重新发现经典价值。
教材编排匠心独具:《鲁滨逊漂流记》以梗概+节选的“双文本”示范阅读地图;《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则以“节选+悬念”激发探索欲望。这种编排暗合卡尔维诺“重读经典”的理念,旨在将学生的阅读层级从“情节消费”提升至“意义建构”。
这堂课的设计意在从人文、地理、历史等方面进行“再读”,让学生体会“这是一部用童话构思方式写成的文学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高度结合的历史地理通俗读物”。
【学情分析】
人物形象、故事主要内容这两个阅读要素贯穿小学整个阶段,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对复述故事,各年段的训练要素各不相同。这样的训练是循序渐进且符合学生该阶段思维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因而,六年级学生对于《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是有基础的。
课前对学生阅读这本书的情况也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本书的关注点都在人物和情节上,特别聚焦在尼尔斯的“变”,对书中所涉及的地理知识、民俗习惯、传说故事、动植物资料等方面的关注度不高,这是本次教学的一个突破点。
【教学目标】
1.创设“云游瑞典”情境,感受拉普兰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通过“旅行推荐官”活动,梳理提炼相应地点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特点。
2.从文字中感受瑞典的自然、人文生态,梳理地理知识、传说故事、动植物资料等,体会“作品中有着独特而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3.在读小说故事书的基础上,重温经典《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通过关注对地理和历史知识、瑞典的民间传说和风俗的描写和叙述,激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意识,激发学生新的阅读期待,生成阅读思考。
4.构建真实活动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结合新疆候鸟迁徙,鼓励促成创意表达。
【教学重难点】
1.从文字中感受瑞典的自然、人文生态,梳理地理知识、传说故事、动植物资料等,体会“作品中有着独特而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2.通过关注对地理和历史知识、瑞典的民间传说和风俗的描写和叙述,激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意识,使学生重温经典时,激发不一样的阅读期待,生成自己的阅读思考。
【教学准备】
课件、《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切换视角,云游瑞典
1.谈话导入:孩子们,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本学期我们共同漫步世界名著花园,与心仪的书籍不期而遇。对于这本书,大家一定不陌生了,一起说一说他的名字。
2.都读完了吗?初读这部小说,哪些内容让你印象深刻?
3.在上这节课之前呢,单老师也对我们学校六年级学生做了一个阅读小调查,结果显示有近80%的同学和你们一样,重点关注的是故事线,有22%的同学关注到了书中对瑞典地理人文、传说故事的描写与讲述。
4.请学生介绍创作背景。
5.是呀,它是一本给孩子们的地理教科书,尼尔斯在这段旅行中饱览了他的祖国瑞典的大好河山,接下来,我们换一种视角,再次打开这一段旅程,同尼尔斯一起“云游瑞典”。
【设计意图】这是一本学生对内容、情节都熟悉的名著,老师们在第二单元的阅读课中都会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变”,即人物和情节,关注尼尔斯的成长变化,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书中描写地理、历史、民俗等内容,因而在新课导入中不迂回,借助标签“地理教科书”,创设“云游瑞典”情境,实现“有目的地阅读”。
二、借助文字,“深游拉普兰”
1.这是一段神奇有趣的冒险,更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瑞典地理风貌图。出示词语,指名读。
库拉山 卡尔斯克鲁纳 瑟姆兰省 达拉那省 拉普兰
2.在读外国文学的时候,对于一些人名、地名我们通常会跳过,确实提高了阅读速度,但也往往让我们忽略了书中一些微妙、有趣的东西。
3.拉普兰是雁群往北飞的终点,不如就让这个终点成为我们“云游瑞典”的起点。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整理了一些书中有关描写拉普兰的内容(出示目录)四人小组合作,分别读一读,再交流:从这些章节内容中,你对拉普兰这个地方有了哪些了解。
出示:
第十四章 老鹰高尔果
第十五章 韦斯特尔堡登和拉普兰
第十七章 在拉普人中间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到南方去!
3.尼尔斯也对拉普兰浮想联翩,指名读:
“现在拉普兰也一定是温暖而美丽的,”男孩子心想,“我真想在这样美丽的早晨骑在雄鹅莫顿的背上,沿途欣赏着由青草和娇艳的花朵装饰打扮起来的大地,那是多么惬意呀!”
4.这是一个美丽而舒适的地方,谁想去?请你读:
到拉普兰的头几个星期里,他一点儿也没有想离开的意思。他认为那是他从来没有到过的美丽而舒适的地方。男孩子曾经站在冰雪覆盖的克布纳凯塞大雪山之巅,眺望过伸展在这座陡峭的白色锥体下面的条条冰川,拜谒过许多人迹罕至的其他高山。阿卡还带他看过深山中的幽谷、母狼哺养狼崽子的岩洞。他还和成群结队的、在美丽的托内湖岸吃草的驯鹿交了朋友,到过大湖瀑布下面,向居住在那里的狗熊问候。
单老师也对拉普兰心向往之,查阅了不少资料。请大家看学习单上的第二题,阅读材料,同样是介绍拉普兰,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瑞典拉普兰位于北极圈以北,有着独特的极地风光。这里属于极地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短暂,每年9月就开始降雪,到第二年的6月还经常有暴风雪。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拉普兰依然保持着天然、粗犷、壮美的风姿。这里有巍峨的山峦和湍急的河流,有星罗棋布的湖泊和一望无际的森林,还有那奇异的北极光,都使它成为旅游胜地。
这一地区有两类自然地理风貌,一类是东部以太古代岩石为基地的低地;另外一类是西部占整个保护区面积三分之二的高山景观,前者的形成时代更晚一些。动植物群是9000年前一次冰川消融后,生物集群现象的证明。这里有两百多座以前八百多米高的山峰以及一百多个冰川。帕亚伦塔是一个周围被瓦斯腾湖和维里湖两个大湖包围的高原。而维里湖被称为“瑞典最美丽的湖泊”,夏汶哈和穆得斯的低地地区是一个被针叶林和湖泊所覆盖的广袤的平原,上面孤零零地矗立着几座圆形的小山。
瑞典的拉普兰地区水系很发达,冰川作用在当地地理景观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一百多米深的由融水切割形成的深切谷和库尔苏河的河谷,冰川漂砾形成的划痕,以及苔原、U形谷、冰臼、冰川堆积物、冰丘和穹形泥炭丘等。西部地区是寒冷的海洋性气候,降雨量最高,绝大部分地区直接暴露在西风下。东部地区降雨量较少,气候是明显的大陆性气候。这里的动物群包括了许多世界上的濒危动物,例如狼獾、水獭、白尾鹰、棕熊、猞猁和驼鹿等。
拉普兰还是瑞典原住民萨米人的家园。萨米人以放牧驯鹿为生,驯鹿是他们文化的象征。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传统手工艺品精美,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说和故事。
5.这也是作者拉格洛芙的用心之处,将客观知识与有趣故事巧妙融合在一起。
6.“云游瑞典”,不仅可以自己游,还能推荐大家游。现在我们就以大组形式成立旅行社,领取相应推荐任务,完成旅游推荐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有关于拉普兰的自然、人文的描写,和百度百科的文字相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欣赏,从而感受和发现它独特的艺术秘妙。感受童话的有趣。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以“旅游推荐卡”任务为驱动,关照整本书,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提取整合、筛选梳理、迁移应用能力。
6.一场文字之旅,也丰润了我们的内心。作为一本教科书,作者塞尔玛·拉格洛芙把原本对于孩子们来说枯燥的历史、地理知识与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巧妙融合,吸引了像我们这样的小读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是这么说的:
她(拉格洛芙)的作品中有着独特而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
7.为了使少年儿童能够看得懂、记得住,真正掌握知识,看来拉格洛芙真是独具匠心。初读时,我们读人物、读情节,有了这样的打底,重温时,我们又用地理教科书的角度读出了新意。
【设计意图】从对内容的阅读中,发现和鉴赏整本书的语言形式、写作方法,指向整本书阅读能力中的评价鉴赏能力。对于《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知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三、激活期待,继续“云游”
1.尼尔斯在变化中成长,我们在阅读中也有了新的视角与收获。课前的阅读情况调查中还有这样一道题目。出示调查结果。
2.利用deepseek生成阅读方向,为学生提供新的阅读思路。
3.现在我想问问大家,如果再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你会重点关注什么内容?期待有什么新的收获?
4.怎样读都好。《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不仅是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也是一部地理人文的图谱,当你第三次打开它时,希望你能读出属于你自己的新的想法与感受。
【设计意图】整堂课的设计基于学生对尼尔斯的成长之变有深刻体会,通过感受书中对地理知识的描写,也启发学生有阅读思维之“变”,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收获。
四、真实活动,“落地开花”
1.一个故事结束了,另一个故事开始了……春醒万羽归,咱们新疆也迎来了大雁北归。(播放视频)
2.在这里,尼尔斯随着雁群,又会看到什么?遇到什么样的故事呢?春假来临,不如也像拉格洛芙一样,带着对祖国与家乡的爱,去实地考察,去收集、去观察,这一段新的旅程交由你们来书写。
3.你当不了尼尔斯,但可以成为心怀世界的旅行家;你没有阿卡雄健的翅膀,但你可以借助文字飞去你想到达的远方;你可能很难结伴而行,但你可以走遍天下以书为侣。读懂情节,理解人物,欣赏风光,增长知识,去行走天下……
【设计意图】真实的学习情境和任务,促使创意表达的达成,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经历是珍贵的,也激发了学生的爱祖国、爱家乡之情,与《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人文价值达成一致。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