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轴对称 本章考点复习课件(共26张PPT) 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章 轴对称 本章考点复习课件(共26张PPT) 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13 23:2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15章 轴对称
第十五章 本章考点复习
复习巩固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

例题讲解

复习巩固

复习巩固
活动1
复习提问
(1)下列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下面的各组图形中,左边图形与右边图形成轴对称的是(   )
B
B
(3)若点A(1+m,1-n)与点B(-3,-2)关于x轴对称,则m+n的值是(  )
A.-3 B.-5 C.1 D.3
B
(4)如图,在Rt△ABC中,∠ABC=90°,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于点E,∠BAE=20°,则∠C=    .
35°
(5)如图,△ABC和△DCB中,∠A=∠D=72°,
∠ACB=∠DBC=36°,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    个.
5
(6)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若BE=2,则AB=    .
8
知识梳理
活动2
根据以上问题的解决梳理一下本单元知识点,然后与同伴交流.
轴对称
等腰三角形
轴对称图形
垂直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轴对称的性质
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轴对称画图
性质
性质
判定
性质
判定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轴对称
例题讲解

例题讲解
【例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沿CD折叠△CBD,使点B恰好落在AC 边上的点E处.
△BCD≌△ECD,依据是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问题1 △BCD 与△ECD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问题2 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说明 理由;
相等的线段有BC=CE,BD=DE;
相等的解有∠B=∠CED,∠BCD=∠ECD,∠BDC=∠EDC.
理由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例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
沿CD折叠△CBD,使点B恰好落在AC 边上的点E处.
问题3 若∠A=20°,你能求出图中哪些角的度数.
解:因为∠A=20°,∠BCA=90°,
所以∠BCD=∠ECD=45°,∠B=90°-∠A=70°,
所以∠BDC=180°-∠B-∠BCD=65°,
所以∠DEC=∠B=70°,∠CDE=∠BDC=65°,
所以∠AED=180°-∠CED=110°,∠EDA=180°-∠A-∠AED=50°.
【例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
沿CD折叠△CBD,使点B恰好落在AC 边上的点E处.
问题4 连接BE,CD所在直线与线段BE的位置关系是什么,此时说明(2)中的线段相等,角相等,还可以从什么角度去说明
解:如图,CD垂直平分BE.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B=CE,DB=DE,
在等腰△CBE和等腰△DBE中,
∠CBE=∠CEB,∠DBE=∠DEB,
所以∠CBE+∠DBE=∠CEB+∠DEB,
所以∠CBD=∠CED,
因为CD⊥BE,
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CD平分∠BCE,CD平分∠BDE,
所以∠BCD=∠ECD,∠BDC=∠EDC.
【例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
沿CD折叠△CBD,使点B恰好落在AC 边上的点E处.
【例2】△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1)如图,当点D、E分别在BC、AC边上时,试探究BD与A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BD=AE,理由如下:
∵△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BC=AC, DC=EC,
∴BC-DC=AC-EC,
即 BD=AE.
【例2】△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2) 将△CDE绕点C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连接BD、AE,试探究BD与A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分析:要证BD=AE
证△BCD≌△ACE
证∠1=∠2
∠ACB-∠ACD=∠DCE-∠ACD
BC=AC,
CD=CE,
【例2】△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2) 将△CDE绕点C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连接BD、AE,试探究BD与A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BD=AE,理由如下:
∵△ABC和△CDE为等边三角形,
∴AC=BC,CD=CE,
∠ACB=∠DCE=60°.
∴∠ACB-∠ACD=∠DCE-∠ACD,
即 ∠1=∠2.
∴在△BCD和△ACE中
BC=AC,
∠1=∠2,
CD=CE,
∴△BCD≌△ACE (SAS)
∴BD= AE.
即时测评
如图,△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C、E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D、AE.
求证:BD=AE.
证明:
∵△ABC和△CDE为等边三角形,
∴AC=BC,CD=CE,
∠1=∠2=60°.
∴∠1+∠ACD=∠2+∠ACD,
即 ∠BCD=∠ACE.
∴在△BCD和△ACE中
BC=AC,
∠BCD=∠ACE,
CD=CE,
∴△BCD≌△ACE (SAS),
∴AE=BD .
两个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在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始终存在一对三角形全等.
△BCD≌△ACE (SAS)
感悟提升
BD=AE
“手拉手”模型
当堂达标

当堂达标
1. 如图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3,﹣2)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关于y轴对称点B′的坐标为(  )
A.(2,2) B.(﹣2,2)C.(﹣2,﹣2) D.(2,﹣2)
3.如图,在△ABC中,AB和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D、E,且点D在点E的左侧,BC=6 cm,则△ADE的周长是(  )
A.3 cm B.12 cm C.9 cm D.6 cm
D
B
C
4.如图,在△ABC中,AB=AC,D为AC的中点,
DE⊥AB,DF⊥B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
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AC,
∴∠B=∠C,
∵DE⊥AB,DF⊥BC,
∴∠DEA=∠DFC=90°,
∵D为AC的中点,
∴DA=DC,
又∵DE=DF,
∴Rt△ADE≌Rt△CDF(HL),
∴∠A=∠C.
∴∠A=∠B=∠C,
∴△ABC是等边三角形.
5.已知:△ACB和△DCE中,CD=CE,CA=CB,∠ACB=∠DCE=90°,连接AE,BD交于点O,AE与DC交于点M,BD与AC交于点N.
(1)如图1,求证:AE=BD;
(1)证明:∵∠ACB=∠DCE=90°,
∴∠ACB+∠ACD=∠DCE+∠ACD,
即∠BCD=∠ACE.
在△ACE与△BCD中,
∴△ACE≌△BCD(SAS).
∴AE=BD.
5.已知:△ACB和△DCE中,CD=CE,CA=CB,∠ACB=∠DCE=90°,连接AE,BD交于点O,AE与DC交于点M,BD与AC交于点N.
(2)如图2,若AC=DC,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2中四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解:(2)四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ACB≌△DCE,
△EMC≌△BNC,
△AON≌△DOM,
△AOB≌△DOE.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1)解决本节课中的问题,用到了什么知识
(2)从本节课的研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方法和思想
课后作业
基础题:1.课后复习题 第 4,5,6题。
提高题:2.请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课后复习题第14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