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16章 整式的乘法
数学活动
情境导入
壹
目
录
课堂小结
肆
当堂达标
叁
新知初探
贰
情境导入
壹
情境导入
同样的落叶,
乐观者看到浪漫, 悲观者看到伤感, 农民一叶知秋,
物理学家看到万有引力, 数学家看到什么呢?
我们已经在七年级探究过月历中存在的规律,
如图是某月的月历,请仔细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
蓝色方框中的9个数的和与方框正中心的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解:设中心的数为a,则这9个数分别
为a-8,a-7,a-6,a-1,a,a+1,a+6,a+7,a+8,
所以这9个数的和为
(a-8)+(a-7)+(a-6)+(a-1)+a+(a+1)+
(a+6)+(a+7)+(a+8)=9a.
所以蓝色方框中的9个数的和是方框正中心的数的9倍.
新知初探
贰
新知初探
13×7-6×14=7,或6×14-13×7=-7.
活动1
月历中的奥秘
如图是某月的月历.
(1)选择其中所示的蓝色方框部分,将每个蓝色方框部分中4个位置上的数交叉相乘,再相减,能得出什么结果
改变方框的位置,结果有变化吗?
23×17-16×24=7,或16×24-23×17=-7.
结果没有变化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换一个月的月历试一试,是否有同样的规律?
10×4-3×11=7,或3×11-10×4=-7.
29×23-22×30=7,或22×30-29×33=-7.
蓝色方框部分中4个位置上的数交叉相乘,再相减,结果为7或-7
猜想结论
(3)你能用整式的运算对以上规律加以证明吗?
证明:设左上角的数字为a,则右上角的数字为a+1,左下角的数字为a+7,右下角的数字为a+8,
所以(a+7)(a+1)-a(a+8)
=(a2+8a+7)-(a2+8a)
=a2+8a+7-a2-8a
=7.
证明猜想
你还能发现其他的规律吗?
(1)计算下列两个数的积(每组中两个数的和为定值).
①30×30= ;
35×25= ;
43×17= ;
52×8= ;
900
活动2
和为定值的两数积的规律
②50×50= ;
53×47= ;
74×26= ;
91×9= .
875
731
416
2500
2491
1924
819
思考:你能发现结果有什么规律吗?
①当两数相等时,积最大;
②两数越接近,积越大;两数相差越大,积越小.
猜想结论
(2)你能用本章所学知识解释你发现的规律吗?
证明猜想
证明:设两个数分别为 +d和 -d,则两数的和为定值S,两数的差为2d.
则他们的积为( +d)( -d)= S2-d2,
因为d2≥0,所以当d=0时,d2有最小值,
所以 S2-d2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S2.
若两个数的差越小,则d越小,此时d2越小, S2-d2就越大.
若两个数的差越大,则d越大,此时d2越大, S2-d2就越小.
(3)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解决下面的问题:
用10m长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此时长方形的两条邻边长有什么关系
周长为10m
解:用10m长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则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为定值5,即S=5,
则最大面积为 S2= (m2).
此时长与宽相等,即围成了一个正方形.
当堂达标
叁
当堂达标
1.观察下列式子中的运算规律:
13×17=1×2×100+21;
23×27=2×3×100+21;
33×37=3×4×100+21;
…
(1)观察规律并填空:83×87=( )×( )×( )+( );
(2)观察规律,写出第11个等式;
(3)设n(n≥1)表示自然数,请根据这个规律把第n个等式表示出来,并利用所学知识来验证这个等式成立.
解:(1)8 9 100 21
(2)113×117=11×12×100+21;
(3)第n个等式为(10n+3)(10n+7)=n(n+1)×100+21,
∵(10n+3)(10n+7)
=100n2+70n+30n+21
=100n2+100n+21,
n(n+1)×100+21=100n2+100n+21,
∴左边=右边,
故原等式成立.
2.在日历上,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某些数满足一定的规律.
(1)图1是2024年11月份的月历,我们用如图所示的“Z”字型框架任意框住月历中的5个数(如图1中的阴影部分),将位置B,D上的数相乘,位置A,E上的数相乘,再相减,例如:5×19-4×20= (请完成填空),2×16-1×17= ,不难发现,结果都等于 ;
(2)设“Z”字型框架中位置C上的数为x,请利用整式的运算对(1)中的规律加以证明.
(3)如图2,在某月历中,正方形方框框住部分(阴影部分)9个位置上的数,如果最小的数和最大的数的乘积为105,那么中间位置上的数a= .
解:(1)15,15,15
(2)证明:设“Z”字型框架中位置C上的数为x,则A,B,D,E四个数依次为x-8,x-7,x+7,x+8,
由题意得,(x-7)(x+7)-(x-8)(x+8)
=(x2-49)-(x2-64)
=x2-49-x2+64
=15.
(3)13
课堂小结
肆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2)本节课还有哪些疑惑 请同学们说一说.
课后作业
基础题:1.课后复习题 第 1,2,3题。
提高题:2.请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课后复习题第10题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