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4 21:0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高一历史
2025.0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是在印度河流域哈拉帕古城遗址中发现的公元前 2500 年左右的滑石印章,印章雕刻类似独角兽的牛的图案和文字符号,用于签署文件、标注身份和货物归属。此类印章不仅在当地被大量发现,两河流域也有出土。这些印章可以用来佐证
A. 私有制已经存在 B. 楔形文字的起源
C. 牛耕被广泛使用 D. 城市国家的建立
2.622 年,学问僧惠齐等上奏日本天皇,认为“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需达”。从 630 至 894 年,日本共任命十九次遣唐使,遣唐使人员主要有使臣、留学生、留学僧、技师、随行人员等。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
A. 有利于活字印刷技术的外传 B. 造就了中华文化圈的繁荣
C. 推动了古代日本社会的变革 D. 导致日本中央集权的瓦解
3. 12 世纪开始,英国行会不断向国王和议会递交请愿书,要求捍卫行会的特许经营权,禁止外来人员从事本行业,对本行业产品制定严格的标准,限制经营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成立行业监察机构,对行业内部进行巡查并监督工艺。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 专制王权不断加强 B. 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C.城市管理逐渐完善 D. 生产技术标准提高
4.1468 年,阿莱里亚主教写给教皇保罗二世的信中说:“在我们这个时代,上帝送给基督教世界一份礼物,即使是穷人也能获得书籍。”这一观点主要是基干
A 文艺复兴的开展 B.学校教育的普及
C.宗教改革的进行 D.印刷术得到推广
5.16 世纪时,西方学者开始对《圣经》中“诺亚洪水”故事进行实证性的探究。约翰尼斯·布泰奥经过缜密计算推算出诺亚方舟的尺寸。到 17 世纪,伍德沃德引 2 万有引力理论来解释“诺亚洪水”。据此可知
A.自然科学摆脱了宗教束缚 B.近代科学体系已逐步确立
C.宗教改革引发科学技术革命 D.近代科学发展推动思想解放
6.卢梭认为,儿童生来就有自然赋予的内在法则,是一种有其固有自然法则的存在,“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应该尊重儿童,倡导“把孩子看作孩子”。这表明卢梭
A.强调理性教育对儿童启蒙的作用 B.主张通过道德规范约束儿童天性
C.认为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 D.提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公民
7.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巴黎公社起义后,通过普选产生公社委员会成员,存在不能真正代表革命的人物“有时甚至扮演了显要的角色,他们极力阻碍无产阶级的真正运动……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祸害”。马克思的论述意在
A.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 B.推动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
C.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 D.颂扬巴黎公社的革命首创精神
8.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越南展开了以“驱逐法贼,拥护王朝,谋求独立”为纲领的勤王运动;菲律宾掀起了要求菲律宾人与西班牙人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汉利的“宣传运动”;印尼东印度党提出了“争取实现东印度祖国的繁荣和准备走向独立的人民生活”。这些运动旨在
A.推翻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 B.建立资产级民主共和国
C.摧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增强本土文化认同与民族意识
9.《美国劳工史》记载:“20 世纪 20 年代,已婚妇女就业人数持续攀升,家庭电器的普及与工厂流水线的细分共同重塑了女性的社会角色。”这表明,妇女就业人数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美国妇女运动的推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D.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10.苏俄(联)在推行某一政策时结果出现了国内生产总值降至为 1913 年的 20%左右,工农兵群体也在政策实行期间,将矛盾发展到近乎激化的程度,使得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国家政权又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该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11.1944 年 10 月,罗斯福发表演说,“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这表明了
A.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成为可能 B.美国对自身政治制度的自信
C.美国欲建立全球霸权的野心 D.美苏冷战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12.下图为冷战时期苏联漫画家所创作的漫画《庄严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漫画意在
A.讽刺北约成员国之间貌合神离 B.阐明美苏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C.表达苏联公开对抗美国的决心 D.揭露美国利用北约控制了西欧
13.1960 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 10 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并规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应配套措施。······其他发达国家也制定了相似的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这反映的实质是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深 B.日本谋求经济政治大国地位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D.社会主义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14.下表为 1950-1978 年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针对 1973-1978 年的状况,资本主义国家应采取的措施是
A.大力发展国有企业 B.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C.加大公共事业开支 D,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15.下图为某小组研究某一主题时绘制的饼图。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二战后美苏的对峙冷战 B.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C.欧洲的一体化发展进程 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15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材料一 材料二
(1)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说明两则材料所述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6 分)
(2)说明材料三中的史料对研究“工业革命的影响”的史料价值。(9 分)
17.(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在 19 世纪末的扩张
(1)概括指出地图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6 分)
(2)分析美国在 19 世纪末的扩张的背景。(6 分)
18、(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任选三项史实,据此指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并予以论述。(14 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9.(14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将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492 年持续到 1800 年前后,这期间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第二个阶段从 1800 年左右持续到 1950 年左右,中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这期间世界从中号“缩小”为小号...1950 年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微型。
--摘编自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 世纪简史》
材料二
学术界常用“全球化输家”或“现代化榆家”理论来分析逆全球化现象。在全球化中一些国家或群体成为贏家,另一些则成为输家。輸家会将自己利益受损归咎于全球化,从而对其持反对态度。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不断降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区和全球性问题突发多发的外部环境,一些国家开始重拾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升温。
一摘编自宋德孝《逆全球化的根源、本质与出路: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世界从小号缩小到微型”的因素。(8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逆全球化的认识。(6 分)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B D D C C A A A C D C B B
二、非选择题
16.(15 分)
(1)工厂制度产生;城市化进程加快。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出现,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城市,推动了城市化进程。(6 分)
(2)《关于劳动居民卫生状况的报告(中译本)》是档案文献史料,对于研究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劳动状况、阶级关系、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沉默的强盗》是报刊漫画史料,可以用来研究人们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关注以及批判。漫画属于艺术作品,在研究工业革命后的环境污染时,需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黑便士”邮票是实物史料,对于研究工业革命后的信息沟通和传递,近代邮政事业的发展有重要史料价值。(9 分)
17.(12 分)
(1)美国重视海上扩张;扩张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商业利益;扩张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通过“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赢得了与列强均等的机会。(6 分)(2)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迎来了工业化的高潮,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6 分)
18.(14 分)
史实:世界银行成立、关贸总协定开始运行、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新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经济组织,推动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并逐步深化全球化进程。
论述:
1945 年世界银行成立,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构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恢复和贸易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1948 年关贸总协定运行,通过多边贸易谈判降低关税,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向制度化迈进。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其规则覆盖范围从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强化了全球贸易的规则化和法治化,加速了商品、资本和技术的跨国流动。
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于 1976 年被浮动汇率制取代,反映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危机中进行自我调整,更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
综上所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体现了经济体系的全球化与制度化建构,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19.(14 分)
(1) 因素:科技进步的推动;各种国际组织与机构的推动;冷战结束和世界局势总体走向缓和;世界各国加快对外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等。(8 分,任答 4 点即可)
(2) 逆全球化的本质是贸易保护主义,其出现主要是经济全球化消极影响的结果。我们要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致使出现逆全球化思潮,但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我们应当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健全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推世界经济走上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6 分)
注:此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师须酌情给分。
高一历史试题 第 2 页(共 8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