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部编版)2025-2026学年小学三年级(2024)上学期第一单元
分类训练题:课内阅读
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片段,完成练习。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1.选段描写了同学们 和 时的情景。
2.用横线画出选段中表现“窗外十分安静”的句子 。从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们 。
3.语文要素发挥想象写一写:下课了,小动物们赶来看热闹,我仿佛看到小松鼠 ,仿佛听到小鸟 。
阅读理解
花的学校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4.语文要素文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作者将事物当作人来写的内容是“ ”“ ”。
5.读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句中的“紫的、黄的、白的衣裳”是指花儿的颜色丰富多彩。请写出两个描写花儿的色彩的四字词语。
6.文段中加点的“冲”“急急忙忙”“扬起双臂”表现出花儿怎样的思想感情?
7.想一想,在作者看来,花儿的家在天上,那么花儿的妈妈可能是谁? 花儿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
8.选文描写了边疆小学的学生在( )时的情景。
A.安静和热闹 B.上课和下课 C.窗外和树下
9.画横线的句子很有新鲜感,用树枝、鸟儿、蝴蝶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衬托出小学生 ,也体现了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10.“这些山林里的朋友”在选文中指 。作者称它们为朋友是因为孩子们和小动物 。
11.选文写小动物们的表现,是为了( )(多选)
A.表现这所小学欢快、活泼的气氛。
B.表现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把小动物吸引过来了。
C.表现小动物们的胆子很大。
D.表现下课后孩子们跳舞、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
吴 然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①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②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12.【思维导图】边读边想象画面,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 上课 同学们朗读课文的声音 。
同学们尽情玩耍,招引来 、 。
13.【阅读要素】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精读画线的句①和句②,完成练习。
句①的场景:上课时 句②的场景: 后
用树枝、鸟儿、蝴蝶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安静,衬托出同学们 。 学校变得 可以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
14.【情境化命题】阅读下面的对话,在横线上完成填空。
我发现这段话除了写小学生,还写了许多 ,让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
我发现这段话运用了到课文写得的修辞手法,让我感受到课文写得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5.读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从“紫的、黄的、白的”中我体会到 。请写出四个描写颜色的四字词语 。
16.从选文中加点的“冲了出来”和“急急忙忙”可以看出什么?
17.请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个句子写一写。
①清风一来,他们 。
②蝴蝶一来,他们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花 的 学 校( 节选)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 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 站墙角的。
18.从选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潮湿—— 忽然——
19.用横线画出选段中描写花儿“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的句子。
20.如果把选段中“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中的“走过”改为“掠过”,把“一群一群 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中的“跑出来”改为“冒出来”,好不好 为什么
21.发挥想象,写一写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②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③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22.在第②段的“□”中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3.选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 (国家)诗人 。选文中加点的“他们”指的是 。
24.对“他们”急急忙忙回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他们”希望早点关了门做功课,要不老师会罚“他们”站墙角的
B.表达出“他们”是多么希望能得到太阳般的温暖、天空般的自由,多么希望回到母亲的怀抱
C.表现了“他们”没有纪律的特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
①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②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
25.选文第①段描写了小学生们 时和 后的情景。
26.找出表现“窗外十分安静”的句子。通过品读这个句子并想象画面,我体会到同学们 ;感受到作者对这所美丽的边疆小学的 之情。
27.选文中描写了小动物们的表现,对其作用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这所边疆小学欢快、活泼、和谐的气氛。
B.表现了同学们读书时很认真,把小动物们都吸引过来了。
C.表现了下课后同学们玩要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
D.表现了小动物们爱凑热闹,胆子大。
28.在选文第②段中找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阅读理解。
花的学校(节选)
①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风笛□
②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③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④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的。
⑤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⑥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29.在选文第1自然段中的“口”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0.最后一自然段中将“树枝”“雷云”当作 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枝、雷云 的场面。
31.请你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个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3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读第2自然段时,应读出花儿的兴奋和场面的热烈。
B.画线句子中的“冲”字用得生动形象,表现了花孩子们期待出去玩耍的急切心理。
C.作者用“他们”来称呼花,而不用“它们”,是因为作者把花当作孩子,表现了作者对花的喜爱。
D.作者通过想象为我们刻画了一群不爱学习、贪玩的花孩子形象。
课内阅读。
先生拿着戒尺,直到孙中山 跟前,(大声 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 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 流利)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细心 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吧?”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33.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34.找出孙中山回答同学的话,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
35.从选文是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A.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自然就明白书中的道理。
B.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问,只有多读多问才能掌握更多知识。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36.从第一句话中可以看出,这所学校是在( )。
A.城市里 B.大海边 C.山区
37.大家的 不同, 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
38.画横线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这里的同学们( )。
A.在校园里很快乐,很懂礼貌,非常热爱祖国
B.很喜欢校园里的小鸟,十分遵守学校的规定
课内阅读。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39.孙中山背会了先生圈的内容后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40.你认为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课内阅读
不懂就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了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文字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41.语段中表示一点儿声音也没有的词语是:( )
A.寂静无声 B.鸦雀无声
42.把“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陈述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用。 B.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
43.下面哪句话准确地概括了短文的中心,选一选( )
A.本文表现了孙中山胆子大。
B.本文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品质。
C.本文赞扬了孙中山专心学习的品质。
课内阅读。
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壁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手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44.文中说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这符合实际吗?为什么?
45.文中加点的“地下的学校”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46.“雷云拍着大手”既指(表层意思) ,又指(深层意思) 。
47.为什么说“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48.对下列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例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A.比喻 B.比喻、拟人 C.拟人 D.夸张
课内阅读。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49.我能找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
50.这段课文明明是写同学们课上课下的情景,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呢?
这样写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这些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地处边疆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 的气氛;二是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 ,读得 ,读得 ;三是突出了下课后孩子们跳舞、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引得小动物们心生羡慕,前来看热闹。
51.这段课文提到的小动物有哪些?
52.为什么“我”很喜欢这个小学?
53.课内阅读。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第1自然段的意思是( )
A.先生认为不懂就问是对的,同意讲解书中的道理。
B.先生感觉学生年龄太小,认为他们没必要知道书中的道理。
(2)孙中山向先生提出问题,挨打了没有?先生是怎么做的?
(3)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是否赞同孙中山说的话。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做?
答案
1.上课学习;下课游戏
2.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朗读的声音很好听,学习十分认真
3.在同学们脚边蹦来蹦去;在为同学们加油
4.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雷云拍着大手
5.五颜六色、万紫千红。
6.表现出花儿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妈妈的依恋。
7.花儿的妈妈可能是太阳。
花儿会对妈妈说:“妈妈,我好想你! 我们终于放假了,可以好好陪你了。”
8.B
9.安静上课时的专心
10.鸟儿、蝴蝶、猴子;相处非常和谐
11.B;D
12.好听;下课;小鸟
13.读书、学习十分认真;下课;热闹
14.小动物;同学们和小动物和谐相处;拟人
15.花的颜色丰富多彩;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万紫千红;五光十色
16.可以看出花对自由的向往,对妈妈温暖怀抱的渴望。
17.便翩翩起舞;便献上花蜜,热情地招待客人
18.湿润;突然
19.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的。
20.不好。文中用“走过”“跑出来”是把东风和花儿拟人化了,这样写可以使它们的形象更加鲜活。改为“掠过”和“冒出来”后,句子就显得平淡、没有新意。
21.暴雨将至,乌云布满了天空,狂风让这片草地变得躁动起来。一群群花儿穿着五颜六色的裙子,在草地上热情地摆动着身姿,跳出优美的舞蹈,时而刚强,时而柔软,时而急促,时而缓慢,热闹极了。
22.??
23.花的学校;印度;泰戈尔;花孩子们
24.B
25.上课;下课
26.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朗读课文的声音很好听,他们上课时十分专心;喜爱
27.D
28.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理由:这两句节奏舒缓,充满诗情画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校的美丽和独特。
29., , , 。
30.人;在雨中狂欢
31.蝴蝶一来,他们便热情地打招呼。
32.D
33.厉声,一字不漏,认真
34.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同意。说得对。
35.B;C
36.C
37.民族;穿戴
38.A
39.孙中山这样想的:糊里糊涂地背显然无用。他是这样做的:问老师背书的意义。
40.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懂就问,爱学习的人。
41.B
42.B
43.B
44.符合实际。因为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明写花朵暗写风
45.指不自由的读书生活。
46.自然界的电闪雷鸣;雷云对花孩子们的热情欢迎
47.有了雨的滋润,花朵才能自由自在地生长、开放。
48.C
49.摇、叫、停
50.欢乐、活泼;认真;入情入境;有声有色
51.小鸟、蝴蝶、猴子、松鼠、山狸
52.因为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也是一所团结的学校,这里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53.(1)B
(2)没有。先生很详细地讲解了书中的道理。
(3)我赞同孙中山说的话。我也会像孙中山一样,不懂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