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酬赠诗四首
教案
教学内容:
《酬赠诗四首》
内容:学习《酬赠诗四首》里的《节妇吟》、《酬乐天频梦微之》、《近试上张籍水部》、《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这四首诗歌。
要点:
一、学习《节妇吟》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张籍(约766—830),字文昌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生长在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任国子博士,后为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有《张司业集》。张籍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与王建齐名。其诗平易流畅,多有口语入诗。王安石《题张司业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节妇吟,乐府诗题,题下原注:“寄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日渐壮大,而朝廷积弱日久,已难控制,割据之势日成。藩镇为增加实力,常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朝廷官员和文人。一些不得志的官员和文人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为此写过《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在此点上与韩愈心志相通,都是主张统一,反对分裂。此诗便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作。
2、基本解读
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表达诗人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主旨)
全诗分两个层次。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句“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为第一层次,写接珠。前二句从对方角度写授珠,后二句从自己角度写受珠。汉乐府“何以结相思,双珠玳瑁簪”,可知赠珠是表示爱情。接珠似为对方用情之深所感,但细读下文,方知其中颇具讽意。
后六句“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
( http: / / www.21cnjy.com )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为第二层次,写还珠。前四句写还珠原因,后二句写还珠情态。“妾家”句写其富有;“良人”句写其贵重。《史记·淮阴侯列传》:“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这里指“良人”供职朝廷,位置显赫,宠信有加。这里表明自己不会因赠珠者富贵而动心。“知君”句上接“缠绵意”,“事夫”句上接“妾家”句,表明自己早已立誓与夫同生共死,从一而终。既然难以两全,只有还珠,故末二句才有相逢恨晚的说法。“双泪垂”写还珠情态,指对“君”的感激;“何不相逢未嫁时”是对“君”的表白,似乎“君”比“良人”更重要,但事已如此,绝不可能改弦易辙。
3、鉴赏要点
此诗以诗代简,曲折表达诗人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
此诗通过一位节妇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态度,即主张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
暗示手法的运用。这首诗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有异曲同工之处,但较之汉乐府二诗则更为委婉含蓄。
4、相关资料
①张籍在他镇幕府,郓帅李师古又以书币辟之,籍却而不纳,作《节妇吟》一章寄之。
(宋洪迈《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②节义肝肠,以情款语出之,妙!妙!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明末刻三色套印本)
③《陌上桑》妙在直,此诗妙在婉,文昌真乐府老手。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康熙九浩堂刻本)
二、学习《酬乐天频梦微之》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元稹(779—831),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十五岁明经及第,宪宗元和初年任右拾遗、监察御史等职。长庆二年官至宰相,四个月后调同州刺史,又任浙东观察使,53岁暴卒于武昌节度使任上。元稹与白居易友善,同倡新乐府,世称“元白”。他主张继承杜甫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有《新题乐府》和《乐府古题》等诗,借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但讽刺力度远不及白居易诗,他说:“词直气粗,罪尤是惧,固不敢陈露于人。”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
此诗作于宪宗元和十年(81
( http: / / www.21cnjy.com )5)。这一年王承宗、李师道等藩镇派人在京城暗杀了主张平藩的宰相武元衡。当时白居易任太子左赞善大夫,他立即上书要求追查凶手和幕后主使,被藩镇势力以“越职言事”之罪名,贬为江州司马。元稹听说后,写有《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又《得乐天书》:“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白居易有《梦微之》诗相送,此诗便是诗人收到白诗后非常感动而写下的答诗。
2、基本解读
这首诗通过写不同寻常的梦境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了自己的凄苦处境。(主旨)
前二句“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写两地迢迢千里,通信相当不易;收到老朋友的诗,诗说梦中见到了自己,心里非常欣慰。
后二句“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
( http: / / www.21cnjy.com )君!”写自己疾病缠身,神情恍惚,虽颇多梦,梦中见到的都是一些不相干的人,想在梦中见到你,却偏偏就没有梦见。元稹在通州因患严重疟疾,身体状况日下,记忆力也大不如前。而“病”除了身体疾患之外,更有沉重的精神上的苦闷,凄苦无比。
3、鉴赏要点
此诗写梦境手法独到。本来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易《梦微之》诗写梦就颇有特色,诗中不说自己对老友的思念,却从对方着墨,反过来问他何事忆及自己,致使自己梦中见到了日思夜想的老友。这使得自己对老友的关心和牵挂更显真情;元稹这首诗一反常情,以未能梦见老友的凄苦心境表现对老友的极端深切的怀念之情。
4、相关资料
经常想念的好友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曾出现于梦中,而一向没有想到过的“闲人”却屡次在梦中出现,这就更使自己感到离群索居的悲痛了。以梦中相见代替实际相见,已令人感到惆怅,何况梦中也不曾相见呢 这是深入一层的写法。前两句属白,后两句属己,以白之频频梦己,与己之因病未尝梦白对照,事异情同。写入梦以见相思之切,人之所同;写不入梦而仍见相思之切,则是己之所独。这是此诗别开生面之处。
(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三、学习《近试上张籍水部》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越
( http: / / www.21cnjy.com )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此诗约作于宝历二年,诗题一作“闺意献张水部”。近试,临近考试。唐代应试举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目的是希望声名传入主考官耳中。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奖掖后进闻名于士子之中。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了晨起时一对新婚夫妇对话,是一幅洞房初晓的闺意图。作者借此表达对张籍提拔或奖掖自己的希望。(主旨)
首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停”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放,让红烛点燃,通夜不灭。次句“待晓堂前拜舅姑”。一大早就起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以待天明。可见其对拜见公婆一事相当重视。
后两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眉深浅入时无 ”新娘对新郎问语:不知打扮是否合乎时尚,能否讨得公婆欢心 由于是新妇,羞涩难言,但又不得不说,只好“低声”问,对人物心理描绘相当精细而逼真。
3、鉴赏要点
本诗是一首干谒请托诗。干谒,是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举子向有权势或有名望的人投递诗文以求提拔或奖掖的行为。这首诗写得巧妙,绘声绘色,精细逼真。全诗展现了一幅洞房初晓闺意图,令人过目难忘。
此诗题目与诗的内容看似无关,实则有着密切关系。这就要读出诗中比兴手法所蕴含的寄托意义。
[参见教科书“阅读向导”(二)]
4、相关资料
①朱庆馀校书既遇水部郎中张籍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音,遍索庆馀新制篇什数通,吟改后,只留二十六章,水部置于怀抱而推赞之。清列以张公重名,无不缮录讽咏,遂登科第。朱君尚为谦退,作《闺意》一篇献张公,公明其进退,亦和焉……朱公才学,因张公一诗,名流海内矣。
(唐范摅《云溪友议》,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②洪容斋曰:此诗不言美丽,而味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词意,非绝色第一,不足以当之。后二句,审时证己,敛德避妒,可谓善藏其用。与王仲初“三日入厨下,携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一不恃才妄作,一不敢轻试违时,俱有无限深意。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周樊辑、陈继儒等评点,明崇祯八年榖采斋刻本)
四、学习《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柳宗元(773—819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运城)。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十四年中博学宏词科。顺宗永贞元年(805),与刘禹锡同为王叔文革新集团核心人物,时任礼部员外郎。同年八月,宪宗李纯即位,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元和十年(815)改任柳州刺史,四年后病死任所。
此诗作于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时当壮年,正是大展宏图之际,但政治上的沉重打击,使他忧危愁苦,心情难平。《新唐书》本传言他“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浩初上人,著名禅师龙安海的弟子,时在柳州,与柳宗元友善。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贬官异地的思乡之情。(主旨)
前二句“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
( http: / / www.21cnjy.com )愁肠”,从肠断这一思绪出发,将四周的高山峻岭比喻成了无数利剑的锋芒,而自己的愁肠正是被其割断。“海畔尖山”,柳州地处岭南海滨,远离故乡。时值秋季,悲秋之愁,思乡之情,令诗人愁肠百结,肝肠寸断。
后二句“若为化得身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写诗人由“望故乡”而心生的幻想:如果能将身躯化作千百亿个,那么我这些身躯也会飘落到众多峰顶遥望故乡。古乐府《悲歌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诗人借佛教释迦牟尼“化身”无数的说法,幻想自己能“化身千亿”了。
3、鉴赏要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沉痛心情。用语险峻,富有浪漫的想像力。
比喻、拈连、化用典故等手法在诗中的运用,较好地表达了诗的主题。
4、问题探究
诗题标“寄京华亲故”,意在借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诉说自己迫切的归思和惨苦的心情,希望京城故旧能施援手,使自己不致客死他乡,终老此蛮瘴之地。诗人另有《柳州二月》诗:“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写出了诗人在贬地无可奈何的心情,用意正同,可以参看。
诗中化用佛典,佛教中有“化身千亿”之说。
尖山似剑割愁肠,化身千亿望故乡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想与用典颇臻极致,为后人所激赏和仿用。苏轼有“系闷岂无罗带水,割愁还有剑锥山”之句,陆游有“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之句,均从柳诗化出。
5、相关资料
①子厚之贬,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者,特为酸楚。
(宋蔡启《蔡宽夫诗话》,中华书局1959年版)
②留滞他山,愁肠如割,到处无可慰之也。因同上人,欲假释家化身神通,少舒乡国之想。固迁客无聊之思,发为无聊之语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周樊辑、陈继儒等评点,明崇祯八年榖采斋刻本)
{鉴赏·探究}讲解
1、第一题
命题意图:了解这三首诗立意构思的特点。
参考答案:《节妇吟》塑造了一位既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情又知义的节妇形象,全诗以比兴手法,将节妇自比,暗示了自己不攀附权贵、反对藩镇割据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志向和节操。
《近试上张籍水部》最为突出的是比兴寄
( http: / / www.21cnjy.com )托手法的使用。诗人以新妇比作应试举子,其中寄托之意见于言外。举子应试,关系到自己的政治前途和人生命运,当然非常重视,考前的期待和不安也是可以想见的。如果考中,前途广阔,有可能大展宏图,飞黄腾达;不中,则可能长期蹭蹬科场,落魄江湖。这也恰似一个女子嫁到夫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其地位也就稳固了,处境自然就好;否则,将会度日如年,抑郁难耐。诗人以此作比,既符合历史条件,又切合社会生活,构思巧妙,暗示之效果良好。
《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亦用比体,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美,歌喉好,以暗示其不必为这次考试过分担心。朱庆馀是越州人,当地多出美女,镜湖即鉴湖,为名胜之地。二人酬答皆妙,珠联璧合,成为文坛千古佳话。
2、第二题
命题意图: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了解古诗中记梦手法的变化特点。
参考答案:参见“相关资料”沈祖棻文段。
3、第三题
命题意图:认识柳宗元这首诗抒情手法的突出特点。
参考答案:这首诗用语险峻,比喻奇特,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浪漫的想像力。诗人以宏观的眼界,似在俯视整个海滨之地,将一座座山峰比喻成锋利的剑铓,“肝肠”已愁,还遭割断,可谓备受煎熬,这是拈连的手法。诗中还化用佛典,佛祖释迦牟尼能“化身千亿”,诗人明知己之难为,仍作幻想散上峰头,可见对故乡思念之深痛。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5分钟)
长相思
纳兰性德(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②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榆关:山海关。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②聒:喧扰,嘈杂。
【阅读训练】
1、此词写于作者从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的行军途中,写出了__________之苦及__________之情。
2、有人认为“夜深千帐灯”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界接近,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
鉴赏点拨:
1、纳兰性德原名成德,清代人,字容若,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楞伽山人。他年少聪颖过人,工诗文、擅骑射,文武全才,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十二岁时参加了殿试,得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2、第一题是对词的思想内容的鉴赏,只要抓住“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乡心”“故园”去分析领悟即可。
3、第二题鉴赏词中所创造的意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名句。要分析意境,首先要分析意象,因为意境是意象营造的,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异同点。
试题答案
1、羁旅
思乡
2、答案一:此句写出作者经过白天跋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涉水的漫长旅程,旷野宿营,夜深不能寐,走出营房,只见上千营帐都亮着过夜的灯火,远接天边,显出恢宏壮阔的气势,壮阔中透露出苍凉、孤寂,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而“大漠”、“长河”的雄浑、壮阔正是与“孤烟”、“落日”的苍凉、孤寂融为一体。因此,它们意境接近。
答案二:(意境描述与上相同)“夜深千帐
( http: / / www.21cnjy.com )灯”,重在通过以壮阔的景象,写思乡之苦,此情深挚婉丽,较“大漠、大河”一句的雄浑壮阔的景象,充满张力的内涵,则相对纤细、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