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西省萍乡市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江西省萍乡市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4 15:1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一)语言知识(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分歧(qí) 霎时(chà) 憔悴(cuì) 絮叨(xù)
B. 瘫痪(huàn) 诀别(jué) 烂漫(màn) 徘徊(huí)
C. 菡萏(dàn) 荫蔽(yīn) 攲斜(qī) 并蒂(dì)
D. 匿笑(nì) 沐浴(mù) 祷告(dǎo) 姊妹(zǐ)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信服 取诀 暴怒 翻来复去
B. 沉寂 央求 淡雅 喜出忘外
C. 心绪 流转 遮蔽 水波粼粼
D. 花瑞 烦闷 遮敝 各得其所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辩论赛上,选手们巧舌如簧的辩论赢得了阵阵掌声。
B. 春天悄然而至,校园里的花草长得花枝招展。
C. 他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熟睡的母亲。
D. 面对老师的提问,他各得其所地回答了问题。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通过阅读《散步》,使我们感受到家庭责任的重要性。
B. 能否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
C. 秋天的北京香山,是一个层林尽染的美丽季节。
D. 他认真观察生活细节,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诗文积累(12分)
5. 古诗文默写(8分)
(1)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天净沙·秋思》中描写萧瑟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4) 《<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曹操《观沧海》中描写草木繁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名著阅读(4分)
《朝花夕拾》中,鲁迅回忆了童年时期的诸多趣事。请结合《五猖会》的具体内容,分析父亲要求背书这一情节对鲁迅的影响。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6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 诗歌前两句回忆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8. "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落花时节"有何深层含义?请结合诗歌背景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0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 俄而雪骤 __________ (2) 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撒盐空中差可拟。
11. 谢道韫的比喻为何比胡儿的更妙?请结合文意分析。(3分)
12. 结合【乙】文内容,谈谈【甲】文中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学习态度。(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秋天的怀念》选段,完成13-16题(12分)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13. 选文中母亲两次提到去看菊花,有何用意?(3分)
14. 分析"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一句的表达效果。(3分)
15. 文中"她又悄悄地出去了"的"悄悄"一词体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3分)
16. 结合选段内容,探究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12分)
巷子里的阳光
文/王开岭
①老家的巷子是窄的,仅容两人并肩而过。青石板铺就的路面,被岁月磨得光滑锃亮。巷子两边的墙很高,斑驳的墙面上爬着些藤蔓植物。
②每日清晨,阳光便准时来巷子里做客。它从东边矮房的檐角斜射下来,像一把金色的梳子,细细梳理着巷子的每个角落。墙根的青苔,门前的石墩,墙头的瓦松,都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阳光移动得很慢,仿佛也在享受这清晨的宁静。
③午后,阳光变得慷慨起来,整个巷子都浸在暖融融的光海里。老人们搬出竹椅,靠着斑驳的墙壁晒太阳。他们眯着眼,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家常。阳光在他们的皱纹里流淌,把那些岁月的沟壑也填满了暖意。偶尔有猫从墙头轻盈地跳过,它的毛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④我最爱黄昏时分的巷子。夕阳把巷子拉得很长很长,给每块青石板都镶上金边。放学的孩子们背着书包跑过,欢笑声在巷子里回荡。炊烟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袅袅升起,在夕阳里变幻着形状。这时,母亲唤归的声音便会在巷子深处响起,悠长而温暖。
⑤如今,我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却时常怀念那条窄窄的巷子。怀念那些在阳光里跳跃的尘埃,怀念墙根下晒太阳的老人,怀念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巷子里的阳光,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底色。
17. 文章围绕"阳光"描写了哪些时段的巷子景象?请简要概括。(3分)
18. 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它从东边矮房的檐角斜射下来,像一把金色的梳子,细细梳理着巷子的每个角落。
19. 第④段中"炊烟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袅袅升起"的"袅袅"一词有何表达效果?(3分)
20. 结合全文,探究结尾"巷子里的阳光,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底色"的深刻含义。(3分)
四、写作(40分)
(一)片段写作(10分)
21. 请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描写校园清晨的一个场景(如操场、教室、林荫道等),要求语言生动,100字左右。
(二)作文(30分)
22. 题目:温暖的记忆
要求:①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② 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 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④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一)语言知识(8分)
1. (2分) C (A项"霎"应读shà,B项"徊"应读huái,D项无误)
2. (2分) C (A项"取诀"应为"取决","翻来复去"应为"翻来覆去";B项"喜出忘外"应为"喜出望外";D项"遮敝"应为"遮蔽")
3. (2分) C (A项"巧舌如簧"含贬义;B项"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艳丽;D项"各得其所"指各自得到满足)
4. (2分) D (A项缺主语;B项两面对一面;C项主宾搭配不当)
(二)诗文积累(12分)
5. (8分) (1) 随君直到夜郎西 (2) 潮平两岸阔 (3) 枯藤老树昏鸦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每空1分)
6. (4分) 示例:父亲在临行前要求背书(1分),浇灭了鲁迅看庙会的热情(1分),反映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1分),也促使鲁迅对传统教育方式进行反思(1分)。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6分)
7. (3分) 回忆在岐王宅、崔九堂频繁相见听曲的场景(1分),表达对开元盛世的怀念(1分)和对往昔繁华生活的眷恋(1分)。
8. (3分) "落花时节"既点明暮春时令(1分),又象征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背景(1分),暗含诗人身世飘零的感慨(1分)。
(二)(10分)
9. (2分) (1) 急 (2) 不如,比不上
10. (2分) 差不多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
11. (3分) 柳絮比喻既写出雪的轻盈姿态(1分),又体现春天将至的意境(1分),更具诗意美感(1分)。
12. (3分) 体现虚心学习的态度(1分),重视家庭教育(1分),营造平等交流的学习氛围(1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12分)
13. (3分) ① 转移儿子消极情绪(1分);② 唤起生活希望(1分);③ 完成未了心愿(1分)。
14. (3分) "憔悴"显病重(1分),"央求"显小心翼翼(1分),表现母亲强忍病痛关爱儿子的深情(1分)。
15. (3分) ① 避免刺激儿子(1分);② 独自承受痛苦(1分);③ 体贴入微的关爱(1分)。
16. (3分) 坚韧顽强(1分)、无私忘我(1分)、细心体贴(1分)。
(二)(12分)
17. (3分) ① 清晨阳光初照 ② 午后阳光温暖 ③ 黄昏夕阳西下(各1分)
18. (3分) 比喻(1分),将阳光比作"金色梳子"(1分),生动表现阳光轻柔、细腻的特点(1分)。
19. (3分) 叠词增强韵律感(1分),形象描绘炊烟轻盈上升的姿态(1分),渲染宁静祥和的生活气息(1分)。
20. (3分) ① 承载故乡记忆 ② 象征质朴生活 ③ 寄托情感归宿(各1分)
四、写作(40分)
21-22题 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