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一)基础知识(12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要塞(sài) 镌刻(juān) 屏息敛声(bǐng)
B. 佃农(diàn) 锃亮(zèng) 藏污纳垢(gòu)
C. 炽热(zhì) 诘责(jié) 深恶痛疾(wù)
D. 鬈发(quán) 盎然(àng) 摩肩接踵(zhǒng)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各种程序运用得心应手。
B. 这部小说情节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正襟危坐,不为所动。
D. 他做事殚精竭虑,生怕出一点差错。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能否坚持锻炼身体,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B.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
C. 春天的校园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到处充满生机。
D. 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
B.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C.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D. 《野望》作者王绩,字无功,唐代诗人。
(二)综合性学习(6分)
5. 班级开展"走进诗歌天地"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请为活动设计一个富有诗意的主题词。(2分)
(2)有同学认为现代诗歌难以理解,缺乏学习价值。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
6. 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2)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3)《使至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塞外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晨昏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8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交代行程,点明此行目的是到楚地漫游。
B. 颔联描绘船出三峡后视野开阔、江水奔涌的景象。
C. 颈联以水中月影如镜、云霞似楼表现江上美景。
D.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前途的担忧和迷茫。
8.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随""入"二字有何妙处?(5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8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9.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猛浪若奔 奔:________
(2)虽途迳信宿 虽:________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1. 甲文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12. 乙文中引用行者谣有何作用?(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16分)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节选自鲁迅《藤野先生》)
13. 第①段描写清国留学生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
14. 分析"实在标致极了"一句中"标致"的含义和作用。(4分)
15. 第②段中写到留学生"学跳舞"的用意是什么?(4分)
16. 这两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14分)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②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17. 第①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4分)
18. 文中"力争上游"一词有何深刻含义?(3分)
19. 第②段突出了白杨树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20. 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白杨树"笔直"的特点?(3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21.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回答问题: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1)选段中的"他"是谁?请概括其性格特点。(2分)
(2)结合原著内容,简述"他"的主要革命事迹。(4分)
(3)《红星照耀中国》展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4分)
五、写作(40分)
22.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总有一位老师给予我们深刻影响。请以"我的恩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大自然中,总有一处风景让你流连忘返。请以"难忘那道风景"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1. C("炽"应读chì)
2. A(B项"抑扬顿挫"形容声音;C项"正襟危坐"形容严肃;D项"殚精竭虑"用尽精力)
3. D(A项两面对一面;B项缺主语;C项主宾搭配不当)
4. C(《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5. (1)示例:诗韵流芳(2分)
(2)看法:现代诗歌具有重要学习价值(1分)。理由:①语言凝练,意境深远;②情感丰富,启迪思想;③培养想象力;④提升审美能力(答出三点得3分)
6. (1)相顾无相识(2)云生结海楼(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每空1分)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7. D(表达的是对故乡的依恋,并非担忧前途)(3分)
8. "随"字化静为动(1分),展现群山逐渐消失的动感(1分);"入"字写出江水奔涌的气势(1分),表现诗人豁达开朗的胸襟(2分)
9. (1)飞奔的马(2)即使(每空1分)
10.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2分)
11. 水之清澈("千丈见底")、水流湍急("急湍甚箭")、山之奇特(1分,答出两点即可)
12. 侧面表现黄牛滩迂回曲折(1分),增强描写的生动性(1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3. 夸张和反语(2分);生动刻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1分),表达作者的厌恶之情(1分)
14. 反语(1分),实指丑陋(1分),讽刺这些留学生的庸俗麻木(2分)
15. 表现留学生不务正业(2分),与作者寻求救国之路形成对比(2分)
16. 对清国留学生庸俗生活的厌恶(2分)和强烈的爱国情怀(2分)
17. 树干、树枝、树叶、树皮(每点1分)
18. 既指白杨树向上生长的形态(1分),又象征奋发向上的精神(2分)
19. 顽强不屈(2分),不折不挠(2分)
20. 突出白杨树正直的特点(1分),象征北方抗日军民的正直品格(2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21. (1)贺龙(1分);勇敢豪爽,爱护部下,生活简朴(1分)
(2)领导南昌起义(1分),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分),率部长征(1分),指挥抗日作战(1分)
(3)坚定信念:红军长征中克服艰难险阻(1分);艰苦奋斗:官兵平等,生活朴素(1分);勇敢无畏:飞夺泸定桥(1分);团结互助:长征中互相帮助(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