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一)基础知识(12分)
1.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溃退 仲裁 眼花缭乱
B. 建树 娴熟 振聋发聩
C. 私塾 落弟 和颜悦色
D. 劳碌 慰勉 油光可见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他白手起家,经过多年打拼,终于在商界崭露头角。
B. 面对突发险情,消防队员处心积虑地制定救援方案。
C. 老教授旁征博引的讲座,令在场听众受益匪浅。
D. 这幅山水画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B. 通过阅读经典名著,使我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C. 学校开展"光盘行动",增强了同学们的节约意识。
D. 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的学习方法有了很大改进。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为纪念母亲而写的叙事散文。
B. 《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C.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D.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二)综合性学习(6分)
5. 学校开展"走近文化遗产"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请为活动设计两个具体的活动项目。(2分)
(2)针对"年轻人对传统戏曲缺乏兴趣"的现象,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
6. 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3)《钱塘湖春行》中通过禽鸟活动表现早春生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8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前两联连用三个"黄鹤",营造出渺茫空寂的意境。
B. 颈联描写登楼所见明丽景色,与诗人的愁情形成反差。
C. 尾联以"烟波江上"的朦胧景象烘托诗人怅惘的思乡之情。
D. 全诗意境开阔,情感豪迈,体现了盛唐诗歌的特点。
8. 诗中"空余""空悠悠"中的"空"字有何表达效果?(5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8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9.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晓雾将歇 歇:________
(2)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11. 甲文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之美的?(2分)
12. 乙文中"闲人"一词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16分)
①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②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节选自胡适《我的母亲》)
13. 第①段中写母亲"很有刚气"的事例有何作用?(4分)
14. 第②段中连用三个"如果"有何表达效果?(4分)
15. 文中母亲对作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16.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14分)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②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17. 第①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4分)
18. 文中"力争上游"一词有何深刻含义?(3分)
19. 第②段突出了白杨树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20. 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白杨树"笔直"的特点?(3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21. 阅读《昆虫记》选段,回答问题:
"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很能引起人的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唱歌。如果它也有一种钹,它的声誉,应比有名的音乐家要大得多,因为它在形状上与习惯上都十分的不平常。它将是一名出色的乐手。"
(1)选段描述的是哪种昆虫?作者为什么说它"应比有名的音乐家要大得多"?(2分)
(2)结合原著内容,简述这种昆虫的生活习性。(4分)
(3)《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请结合具体例子分析其语言特点。(4分)
五、写作(40分)
22.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总有一本书给予我们启迪。请以"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四季轮回,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韵味。请以"______的韵味"(补充季节名称)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1. A(B项"振"应为"震";C项"弟"应为"第";D项"见"应为"鉴")
2. B("处心积虑"含贬义,应改为"殚精竭虑")
3. C(A项两面对一面;B项缺主语;D项缺主语)
4. D(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人)
5. (1)示例:非遗文化讲座、传统手工艺体验(2分)
(2)①将戏曲引入校园课堂;②创新戏曲表现形式;③利用新媒体推广;④举办戏曲体验活动(答出两点得4分)
6. (1)老骥伏枥(2)江入大荒流(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空1分)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7. D(情感是怅惘的,并非豪迈)(3分)
8. 两个"空"字(1分),既写出黄鹤楼的空寂(1分),又表达诗人内心的怅惘(1分),强化了物是人非之感(2分)
9. (1)消散(2)考虑,想到(每空1分)
10.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澄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2分)
11. 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川形态和色彩(1分),从听觉角度描写晨昏声响(1分)
12. 贬谪的悲凉(1分),赏月的欣喜(1分),人生的感慨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3. 展现母亲刚正不阿的性格(2分),使母亲形象更加丰满(2分)
14. 构成排比句式(1分),增强语势(1分),突出母亲对作者人格的深远影响(2分)
15. 待人接物的和气(1分),宽恕体谅的品质(1分),刚正不阿的性格(2分)
16. 对母亲的敬爱(2分)和感激之情(2分)
17. 树干、树枝、树叶、树皮(每点1分)
18. 既指白杨树向上生长的形态(1分),又象征奋发向上的精神(2分)
19. 顽强不屈(2分),不折不挠(2分)
20. 突出白杨树正直的特点(1分),象征北方抗日军民的正直品格(2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21. (1)螳螂(1分);因其外形奇特,习性独特(1分)
(2)肉食性昆虫(1分),捕食时动作迅猛(1分),有同类相残习性(1分),产卵后会分泌泡沫保护卵(1分)
(3)示例:语言生动形象(1分),如将蟋蟀的鸣叫比作音乐会(1分);拟人化描写(1分),如描写蝉的"歌声"(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