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肥东圣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肥东圣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3 21:1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共40分)
1.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中共秘密安排20批民主人士北上,其中有119人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共这一举动的主要目的是( )
A.邀集各党派代表建立联合政府 B.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C.讨论出兵抗美援朝的事宜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2.某记者在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消息”是( )
A.渡江战役的胜利 B.开国大典的举行
C.海南岛获得解放 D.西藏和平解放
3.下图漫画反映出( )
A.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B.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后的喜悦
C.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信心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4.1945年,李氏夫妇创办糕点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生意兴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李氏夫妇最有可能的状况是( )
A.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不能继续经营,但可以以此获得部分收益
C.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D.不能继续经营,糕点厂被国家没收
5.“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
A.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 B.土地改革使人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C.“一五计划”使人民丰衣足食 D.新中国成立使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6.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B.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阶级斗争,经济倒退 D.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7.如图是《同仁堂职工人数、生产总值统计表》,表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公私合营推动企业发展 D.股份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8.20世纪60年代,为了尽可能地节俭,服装一般选择结实的布料和耐脏的颜色蓝、灰、黑。文革时期,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而被批判,军装是最时髦、最体现革命化的服装。到了八十,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蝙蝠衫、连衣裙兴起,人们着装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对建国后人们服装的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反映了思想观念的变化
③受到了政治局势的影响 ④受到了设计能力的制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10.著名企业家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曾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所感受的“变”是指( )
A.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把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C.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D.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到农村农业中去
1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企业出现的新变化有( )
①政府负责企业经营权 ②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效益挂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1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了系列重要理论成果。以下理论成果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与年代尺中时间、会议对应正确的一项(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毛泽东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4.西部大开发是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如图是该决策所包含的我国西部地区的省份,由此可知,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施行( )
A.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B.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基本方针
C.全部区域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供大机遇
15.习近平主席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妥善应对台湾局势变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根本前提是( )
A.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B.两岸直接实现“三通”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坚持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16.“57%的被访者认为2001年的这一机遇,增强了中国企业苦练内功的紧迫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49%的被访者认为,这一机遇对外资、私营企业都实行‘国民待遇’极大地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发展。”“这一机遇”是( )
A.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B.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17.1992-2024年我国先后成功发射18艘神舟飞船,先后将20多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由此可见我国( )
A.已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 B.我国经济发展飞速
C.我国科技创新位居世界第一 D.国防建设倚重航天技术
18.2024年,中国最令人期待的武器有轰20隐形轰炸机、单兵无人机、福建号航母和096核潜艇。轰20将补齐空军短板,单兵无人机提高!兵作战能力,福建号航母增强海军实力,而096核潜艇拥有战略反击能力,是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共同反映了( )
A.我国逐步走上了科技强军之路 B.火箭军成为我国五大军种之一
C.加强国防建设是我国中心任务 D.我国的海军历史悠久,实力强
19.有评论认为“双百方针”的提出,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科学文化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是一个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该评论( )
A.揭示了“双百方针”的时代内涵 B.赞扬了文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C.指明了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方向 D.概括了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规律
20.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支付方式。下列是某班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反映新中国成立后支付方式演变趋势的图片,这一演变说明了( D )
粮票 布票 “一卡通” “在线支付”
A.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B.支付方式逐渐趋于单一
C.传统支付方式退出生活 D.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辨析改错(每题2分,共8分)
21.下面判断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邱少云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壮烈牺牲。
【 】
(2)1957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成为第一座跨长江的大桥。
【 】
(3)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升入太空。
【 】
(4)2019年,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 】
三、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虽然新中国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材料三 第二章 土地的没收和征收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
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内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方式。并分析这些爱国运动起到的作用。(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此次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2分)
23.外交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外在表现,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弱国无外交。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56—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时间 1956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建交国家数/个 25 49 54 69 87 88 95
材料三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初步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形成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使中国对外交往在不同层次上都取得显著成就,在形成立体化外交格局方面也取得历史性突破,为我国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摘编自《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外交的变革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4分)
四、活动与探究(共12分)
24.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带火了一系列热词,“中国梦”就是其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之光,照亮了中国崛起之路。某校九年级学生以“智慧之光”为题设计了下面学习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任务一【制度创新——汲取政治智慧】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年2月公布了选举法。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选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任务二【理论创新——诠释建设智慧】
材料二:1992年: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经济的繁荣,已成为带动国际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充分显示出通过改革以自我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摘编自《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
任务三【制度创新——感悟统一智慧】
材料三: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 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任务四【道路创新——体会领导智慧】
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这伟大壮举”与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的哪一新体制有关 指出这一“伟大创举”的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想一想:为什么香港能够顺利回归 (2分)
(4)材料四中的“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沿着这条道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党将带领人民实现怎样的奋斗目标 (4分)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B A B C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D D C C A A A D
二、辨析改错(每题2分,共8分)
21.(1)× 把“邱少云”改为“黄继光”
(2)× 把“南京长江大桥”改为“武汉长江大桥”
(3)√
(4)× 把“辽宁舰”改为“山东舰”
三、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22.(1)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美国孤立中国。
(2)方式:青年学生参军;工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人民群众游行示威;军队组织慰问团。
作用: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鼓舞了前线作战部队的士气,坚定了部队的战斗意志。
(3)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3.(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重要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日恢复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等。(任答2点即可)。
(3)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认识: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综合国力强大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保障。
四、活动与探究(共12分)
24.(1)特点:以法律为依据;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密切相关;自下而上的层层递进选举。
(2)新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意义: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分)
(3)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4)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