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毛钽厂实验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毛钽厂实验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4 21:3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固镇县毛钽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

)
历史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全册。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某文明有三大独有的标志:塔庙、滚印和楔形文字。由这三个标志可以研究
A.尼罗河流域的王朝更替 B.苏美尔文明的社会万象
C.亚述帝国的兴起与衰亡 D.古印度丰富的宗教文化
2.阿拉伯帝国建立后,派人到君士坦丁堡和塞浦路斯搜求古籍,把大量古希腊罗马文献翻译成阿拉伯文。这些著作后来转译成拉丁文后传入中世纪的欧洲,使欧洲人重新读到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阿拉伯人的翻译活动
A.为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提供了文化支持 B.直接导致了欧洲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
C.源于阿拉伯帝国对拜占庭文化的征服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与融合
3.以下为中古时期两个国家的疆域示意图。与下列两图所示疆域对应的A、B国家分别是
A.拜占庭帝国、德里苏丹国 B.拜占庭帝国、笈多帝国
C.奥斯曼帝国、德里苏丹国 D.奥斯曼帝国、笈多帝国
4.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指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印度的航线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件事。其重要的意义是
A.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B.使非洲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C.促进了美洲工业化的进程 D.增加了西欧国家的劳动力
5.有学者认为,欧洲某场运动“冲击和涤荡着被动、冷漠、消极和墨守成规的情绪”,使“优雅代替了唐突,热情取代了冷漠,高贵替换了卑微,清醒代替了混沌,总之,亮丽的生命取代了忧郁的生命”。这场运动
A.推动形成近代民族国家 B.突破教会对人性的禁锢
C.基本摧毁欧洲封建王权 D.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6.马克思指出:“不列颠工业像吸血鬼一样,只有靠吮吸人血-并且是吮吸儿童的血-才能生存。”这表明,马克思意在
A.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 B.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促进各国工人阶级走向联合 D.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建设
7.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日本有识之士于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三大政策是
A.扩张军力、宣扬声威、脱亚入欧 B.重视农本、发展工商、改善民生
C.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D.发展科学、重订律例、睦邻友好
8.有学者将近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概括为三种类型,如下表所示。其中甲、乙、丙分别是指
地区 类型 该学者的主要判断理由
甲 起落型 成果丰硕,但无力摆脱“前门驱虎,后门入狼”的厄运,大起大落
乙 徘徊型 不能超越原有的社会形态而提出更高的政治要求,长期徘徊不前
丙 螺旋型 19世纪中叶、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各有杰出代表作,一浪高过一浪
A.亚洲、拉美、非洲 B.非洲、亚洲、拉美
C.拉美、亚洲、非洲 D.拉美、非洲、亚洲
9.20世纪初期,法国人高呼“应将阿尔萨斯与洛林还给法兰西,即必须收复失地”;德国士兵说“如果战争能让祖国更加纯洁,清理掉外来因素,那么一切伤亡都是值得的”;意大利政治家声称要把意大利文明传播到全世界。这些现象
A.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说明欧洲领土争端日益加剧
C.反映出法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体现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10.二战结束前后,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但是却唯独用“雅尔塔”来命名战后的国际体系,这表明,相比之下,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更为重要,对战后世界的走向更具有指导意义。该体系
A.违背了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 B.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美国世界格局的主导地位 D.体现了苏中美英法五大国的意志
11.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指出:“苏维埃俄国现存制度同我们的传统体制是永远对立的,两者之间不可能存在中间道路或妥协,除非美苏之间用一条经济封锁线隔开”,“美国必须预备从事长期斗争,美国与苏联的目标和哲学无法调和。”其意在
A.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展示美国的政治影响力
C.扩张美国国家利益 D.开展全面遏制苏联策略
12.为了解决苏联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严重弊端,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打破个人崇拜 B.进行军备竞赛
C.鼓励民族自决 D.调整经济结构
13.相关研究指出:1945-1949年,民族独立浪潮在亚洲兴起,90%以上的亚洲地区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1950-1959年,这一浪潮从亚洲向北非延伸;1960-1975年,非洲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主战场。这反映了
A.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亚非会议影响深远
C.帝国主义顺应潮流 D.拉美国家尚未觉醒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加坡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沙特阿拉伯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集中力量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抓住西方国家产业调整的机会
C.利用丰富劳动力资源吸引外资 D.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5.1989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自由欧洲电台”是拥有听众最多的西方电台。其宗旨是“传播国际以及东欧各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介绍西方社会的生活及价值观念等来建立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由此可知,东欧剧变
A.根本原因是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B.受到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C.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重大挫折 D.源于政府丧失意识形态的控制
16.漫画中,美国总统特朗普正操控着名为“美国优先”的起重机将“地球”高高吊起、大肆破坏。该漫画意在说明美国
A.整体实力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 B.背上了沉重的全球生态保护包袱
C.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D.已经放弃与传统盟友国家的协作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苏联的改革探索之所以没有明显效果,一个原因是,当时苏联理论界形成一个基本共识:社会主义一定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一定是市场经济。因此,他们把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价格、利润等一概视为“资本主义经济范畴”加以排斥。由此,原有经济体制机制的弊端并未得到充分认识并加以革除。而从总体上说,苏共领导层普遍存在保守求安的心理,整个社会弥漫着惰性气息,改革越来越趋于保守,甚至逐步陷入停滞和倒退。
-李燕《苏联解体不能归因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材料二 1981-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经济改革最终陷于停滞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逐年下降导致的后果。(10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亚非拉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成为新的民族国家,它们努力在美苏两极格局中保持中立,发起成立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等团结互助组织,逐渐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随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宣告终结,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但随着国际力量的消长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愈加清晰。欧盟、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力量不断增强,成为全球事务的重要参与者,东盟等区域合作组织的兴起和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快速提升,推动了多极化的进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特别是近年来“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向。
-刘卿《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材料二数百年来,少数国家或国家集团凭借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或利用国际旧秩序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垄断国际事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大行其道。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繁荣、投资便利、人员流动、技术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带动了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逐渐形成,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版图。
-张宇燕、徐秀军《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以来国际格局演变的总体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版图。(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上半叶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1919年 巴黎和会召开
1920-1940年 印度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1-1922年 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8-1933年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9年 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3年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联合国成立
1947年 印巴分治;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9年 北约成立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提取三则相关联的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固镇县毛钽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C A B A C D A B C D A D B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原因:固守僵化的理论教条,排斥现代经济要素,无法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领导层缺乏锐意改革的魄力,惰性蔓延。(10分)
(2)后果: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激化,民族分离主义兴起,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也不复存在。(10分)
18.(1)两极对峙变为多极化趋势;从霸权主导转向国际协调。(8分)
(2)经济全球化催生了多个发展中心,经济增长引擎和产业结构链条发生了显著的地理空间转移,打破了少数国家的经济垄断,推动了“支配-从属”结构向多节点互联的网状结构转变。(12分)
19.示例一
信息提取:印度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印度独立。(1分)
观点:世界大战推动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分)
论述:19世纪末,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代表性的运动有:中国在国共合作下开展的北伐战争、印尼反对荷兰殖民者的民族大起义、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等等,这些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符合观点的任意2个史实+分析,4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推行非殖民化思想,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共和国,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风暴。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符合观点的任意2个史实+分析,4分)
结论:两次世界大战为殖民地独立创造历史窗口。战争削弱殖民者镇压能力,参战经历唤醒民族意识,新国际规则终结殖民合法性,三者合力终结了“西方统治全球”的时代。
(完全重复观点不得分,升华观点得2分)
示例二
信息提取: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28-1933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1933年罗斯福新政。(1分)
观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竞争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1分)
论述:20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竞争成为全球政治演进的主线。竞争从理论交锋发展为制度实践,最终演变为两极对抗,彻底改变了国际秩序。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人类首个社会主义政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符合观点的任意2个史实十分析,4分)
1928年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渐形成苏联模式,它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迅速地实现了工业化,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1929年经济大危机暴露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美、德分别通过国家干预(新政)和法西斯转嫁危机应对。罗斯福新政通过调整工业生产和以工代赈等方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开辟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0世纪上半叶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并存与竞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符合观点的任意2个史实十分析,4分)
结论:从十月革命打破制度垄断,到五年计划与新政展现不同发展路径,两种制度的竞争既加速了殖民体系崩溃,也推动了人类对现代性的多元探索,深刻影响历史进程。
(完全重复观点不得分,升华观点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