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辽宁省锦州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辽宁省锦州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4 21: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 一 历 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满分 100 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修改,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题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指出:古代埃及人认为生命是宇宙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永恒的、善的,人的死亡只是到达永生的必经之路。埃及的神明也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这种和谐的人神关系与古代埃及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尼罗河定期的洪水泛滥,就如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一般,古代埃及人生活得更有秩序,更有规律。他揭示出
A. 尼罗河孕育埃及宗教观B. 自然环境塑造文明特质
C. 太阳崇拜决定生死观念D. 宇宙秩序影响政治制度
2. 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为铭记征略,敕建了三十余根纪念碑式的圆柱,分布于帝国边境或重要地点。石柱上刻有铭文宣扬仁爱和非暴力思想,主张建立以慈悲和智慧为基础的社会。由此可知,阿育王旨在
A. 塑造民众政治认同B. 宣扬君权神授
C. 维护社会等级秩序D. 推行行省制度
3. 在中世纪,法国君主通过环行全国来宣示王权与主权,借助环法之旅开阔视野、精进学业也是法国手工业学徒培养的惯例。1903年,法国《汽车报》举办了首届环法自行车赛,其后演变为法国的一大盛事,并促进了自行车、旅游与房地产市场的增长。这反映了
A. 体育赛事促进经济发展B. 历史传统的现代转化
C. 文化传承推动科技进步D. 社会生活的全面转型
4. 1594年,荷兰王国派遣航海家威廉·巴伦支开启探险之旅,试图打通经北冰洋到达中国的贸易航线,他三年三次勇闯冰海,虽然未能开通新航路,但在世界探险史上留下了一段悲壮的史诗。160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雇佣哈德逊再次试图打通西北航路,到达了今天的加拿大附近。荷兰致力于开辟北冰洋航线缘于
A. 北美大陆资源丰富B. 殖民强国对东西航道的垄断
C. 三角贸易利益刺激D. 北冰洋航道距离短利润丰厚
5.达·芬奇认为“凡是不由经验即一切可靠性之父所产生的科学,凡是不以明显的经验来结束的科学,也就是说,凡是在开端、中途和终结这三个阶段上都没有通过任何一个感官的科学,都是空洞的、极端错误的”。这一认识
A.蕴含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B.开启了欧洲理性主义的传统
C.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是近代科学革命的重大成果
6. 1215年大宪章开篇词强调约翰王“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等贵族)……及其他忠实臣民之建议下”进行昭告;1225年大宪章开篇则表述为亨利三世“出于自觉之善意,特授予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长、伯爵、男爵以及朕之王国所有臣民如下诸多权利”。这一变化反映出
A. 王权与教权的斗争趋于缓和B. 贵族政治影响力的持续增强
C. 国王权力来源观念发生转变D.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基本确立
7.在《德意志帝国宪法》框架内,普鲁士拥有绝对控制权,普鲁士国王就是帝国的世袭皇帝,普鲁士首相担任帝国首相并主导联邦会议。虽然帝国会议推行普选制,但是缺少责任内阁,无法对帝国发展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由此可推知,德意志帝国
A.君主立宪制尚未建立 B.联邦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C.皇帝的权力不受制约 D.政治体制蕴含着专制色彩
8.有学者描述19世纪初的英国,肉曾是一种稀罕物,现在它与土豆一起变成了工匠餐桌上的主食。从矿井里产出的煤炭并不是全部送去供给熔炉和蒸汽机,对归家的人来说,暖烘烘的炉边和热乎乎的饭菜,其重要性一点儿也不小。该描述表明工业革命
A.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B.提升了工匠的社会地位
C.改善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D.恶化了工人的居住条件
9.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弗里德里希·列斯纳在1898年所著《1848年前后》一书中指出:从巴黎到布鲁塞尔,马克思始终积极参与许多工人团体的活动,在马克思身上,嗅不到一点空想家的气味……常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马克思老爹”。材料作者旨在说明
A.马克思批判否定了空想社会主义 B.马克思注重社会理论与实践结合
C.马克思完成了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D.马克思与空想社会主义毫无关联
10. 到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出已经跃升至全球首位。进入20世纪,德国在化学工业和电气工业等领域的表现尤为抢眼,化工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据重要份额,电气设备也大量出口;其经济实力不仅超越了法国,甚至超过了英国,仅次于美国。这一现象反映了此时期
A. 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B. 美德两国垄断国际贸易
C. 欧洲传统强国已被取代D. 垄断组织削弱国际竞争
11.下表为苏联个别年份人均消费表(单位:卢布)。对此表的正确解读是
年份 全体人均 农场人均 非农场人均
1930 1225 - -
1934 1233 840 1855
1935 1334 949 1875
1937 1546 1154 2058
A. 当时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 斯大林模式正式确立后成效明显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凸显D. 国家工业化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
12. 如图为1942年德国幽默周刊《滑稽报》第6期的封面。该画面意在揭示
戴着写有“南美洲”帽子的女郎问:“富兰克林,你背后藏着什么?”罗斯福回答:“我们的订婚戒指。”
A. 欧洲在拉美的统治遭到削弱B. 美洲集体防御体系正在强化
C. 美国在拉美延续其霸权战略D. 罗斯福新政影响进一步扩大
13.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资助爵士乐队赴欧洲、非洲及亚洲巡演,宣传其“自由即兴”的音乐风格。国务卿杜勒斯称:“爵士乐是‘美国生活方式’的象征,能有效对抗极权主义的文化侵蚀。”中央情报局秘密支持此类活动,并协调媒体将爵士乐塑造为“民主之声”。上述现象表明
A. 爵士乐受到各国民众普遍欢迎B. 音乐创作蕴含着意识形态的对抗
C. 美国政府推动音乐文化多元化D. 政府借助文化输出渗透冷战思维
14.20世纪70年代中期,瑞典商业企业的85%、制造业企业的94%仍属于私人所有。同时,政府将学校、医院等社会服务部门交予国家管理,并建立了庞大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机构。这体现了
A.资本主义经济机制的调整B.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社会不平等问题得到解决D.人们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15.下图所示为20世纪 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情况。该图反映出这一时期
A. 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率决定世界经济增长率B.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增长始终同步
C. 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呈增长趋势D. 新兴市场国家对世界经济贡献巨大
16.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多减排义务,同时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并为气候脆弱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该协定
A. 推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制度化B. 实现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全球平等转让
C. 标志着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确立D. 消除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兴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它根植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生产和流通的中心。因此,它能给城市居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刺激了城市居民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在此背景下,首先从自治城市开始,教育发生重大变化。
——摘编自石广盛《试论中世纪欧洲大学兴起的原因》等
材料二 中世纪早期,欧洲仅有教会学校,教会几乎垄断了文化教育、宗教教义是整个中世纪欧洲教育的核心内容,人们从童年起就接受着宗教教育,到了中世纪中期,由于各种世俗教育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世俗学校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摆脱对宗教的依赖,争取自由选择接受教育的权利。首先是青少年学生开始接受更多的自由教育;其次是女性儿童也逐渐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放。11世纪到13世纪,欧洲大学诞生了。公元1404年,帕多瓦大学被威尼斯接管,威尼斯反对教皇,因此允许学者提出非正统见解。中世纪末期的新气象是讲授自然科学知识的大学建立和发展。
——摘编自张晓丹《试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世纪欧洲教育领域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简析中世纪欧洲教育领域变化的影响。(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一战结束后英印矛盾空前激化。甘地提出在“非暴力”原则指导下,“不与恶魔政府合作”的政治纲领。他用自己的威信和影响力,将千千万万群众组织在一起。1920 年,甘地修改了国大党的纲领,明确写入“用一切和平与合法手段取得印度自治”的目标。为此他先后领导了三次全国规模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生曾15次被捕,18次绝食。但甘地的“自治”存在着与英国殖民当局妥协的幻想。他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摘编自王钊《试分析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形成及其实践》
材料二 二战后英国政要就宣称:掠夺“非洲的财富就可以使英国重新成为世界上的政治经济领导力量之一。”1947年,恩克鲁玛指出:“现在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自治,一个是用武装革命的方法,另一个是利用合乎宪法和法律范围之内的罢工、抵制和不合作,就像甘地曾在印度所运用的那样……我赞成采用后一个方法。”他担任加纳民族主义政党总书记时号召:“要让每一个男男女女都加入到各种政治组织和农会、工会,青年运动中去。”恩克鲁玛不仅接受了加维的“非洲人的非洲”的哲学思想,而且,提出了自己关于“非暴力积极行动”的主张,为加纳的独立多次被捕。他指出:“我们的国家是我们自己的,只有在完全自治的情况下,我们才可能发展我们的国家。”1955 年召开的亚非会议标志着帝国主义主宰亚非国家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恩克鲁玛出席了这次盛会。1957年,他领导加纳成为非洲第一个获得独立的国家,并任第一届政府总理。
——摘编自车效梅《从甘地到恩克鲁玛看二十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纳民族解放运动胜利的原因。(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和媒体对“全球南方”的兴趣和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球南方”并非单纯的地理概念或经济概念,而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于相似历史境遇、现实发展阶段、共同发展目标、相同政治诉求而形成的身份认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全球南方”热潮的涌现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变迁中的整体性觉醒。“全球南方”的崛起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必然结果。
——整理自江时学《如何认识“全球南方”》等
材料二 目前,全球南方占世界经济比重已提升到40%以上,正在深刻改写世界政治经济 文化版图。它已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而是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力量。面对世界政治格局 “阵营化”趋势,“全球南方”国家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加速崛起,给扑朔迷离的世界走势带来了新的转机和希望: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促进全球力量中心逐渐向南方转移,实现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和包容的方向发展;加快全球发展模式的多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为灵活和可行的发展选择;增强全球治理的包容性和有效性,推动国际规则的修订和完善,以确保国际秩序更好地反映各国的利益和关切。
——摘编自《全球南方在崛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球南方”的内涵,并结合所学分析“全球南方”崛起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全球南方”崛起的影响。(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J.A.熊彼特(1883- 1950)曾给资本主义做出这样的结论:“资本主义不仅没有静止,也绝不会静止。”美国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也说:“当钢铁制造商停止发展时,它便开始衰退,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发展。”可见,连续不断的变革与发展是资本主义生命力及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体现。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现代社会的经济规律,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分析,得出了一个科学的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原因在于其内在的基本矛盾,即 生产社会化和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地发生 经济危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此外,资本主义制度下,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通过 革命联合起来,最终导致资产阶级的灭亡。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运用近现代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B B A C D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D C D A C A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
(1)原因:①工商业发展的推动;②城市兴起;③城市自治运动的影响;④市民阶层的需要。(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
(2)影响:①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质;②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③冲击了天主教统治地位;④有利于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⑤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发生。(每点2分,任答四点,共8分)
18(12分)
(1)①持续时间长;②规模大;③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④首创“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
(2)①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英国的国际地位下降;②民族解放运动开展,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③恩克鲁玛个人因素(每点2分,共6分)
19(14分)
(1)内涵:①相似的身份认同;②整体性(群体性)崛起。(每点1分,共2分)
背景:①世界多极化趋势;②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不断发展;③冷战后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④发展中国家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加强合作的现实需求。(每点1分,共4分)
(2)影响:①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②有利于南方国家的合作;③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④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善和完善;⑤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⑥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⑦客观上加剧了西方发达国家对“全球南方”的争夺。(8分,其中积极影响任意三点6分,消极影响2分)
(12分)
示例1
论题:资本主义制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非静止,而是不断变化的。(2分)
论述: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伴随着全球市场的开始形成,商业贸易与殖民扩展成为此阶段的主要特征,重商主义流行,资本主义获得快速发展。进入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机为代表科技进步带动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更加重视工业,亚当·斯密倡导的自由主义成为这一阶段的特征。20世纪30年代初,受大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反思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罗斯福新政以国家干预经济为新的发展模式。20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滞胀现象的出现,资本主义持续自我调整,适度减少政府干预,探索新的发展模式。(8分)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伴随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一直不断变化。(2分)
示例2
论题: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矛盾重重,决定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2分)
论述:资本主义制度自形成以来,形成了多种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其基本矛盾,在社会经济领域具体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如1929年经济大危机和2008年的次贷危机,都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的表现。在政治领域,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无产阶级,引发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巴黎公社运动,进入现代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常性出现罢工游行,证实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并未解决,并愈演愈烈。(8分)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无法通过自身调整来解决,伴随历史发展必然被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所取代。(2分)
(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