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在苏萨举行盛大集体婚礼,他带头迎娶波斯国王大流士之女斯塔提拉,众多马其顿将领也与波斯显贵之女结为夫妇,婚礼全程严格遵循波斯帝国传统仪式。亚历山大这一系列举措的根本意图是()
A.促进东西文化深度交融 B.构建帝国稳定的统治秩序
C.实现两大民族的全面融合 D.缓和征服居民之间的矛盾
2.如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成就。综合表中信息可知,古代文明()
发源地 主要成就
西亚两河流域 城市国家、楔形文字、法典、洪水方舟传说
东北非尼罗河地区 政教合一、象形文字、金字塔、太阳历
爱琴海地区 城邦国家、神话、悲剧、喜剧
东亚黄河、长江 城市祭台、礼器、彩陶、南稻北粟
A.产生的重要前提是农耕的出现 B.区域统一得益于君主专制施行
C.兴盛的主要条件是文字的产生 D.多元发展格局受历史环境影响
3.《天方夜谭》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女郎进去买了许多水果,有叙利亚苹果、大马士革睡莲、埃及柠檬等.脚夫跟着女郎走到一家香水店,她买了一些......亚历山大的蜡烛等。这段描述()
A.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商业的繁荣 B.印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C.表明了奥斯曼帝国疆域的辽阔 D.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物种的交换
4.据研究显示,太阳历在人类早期多个文明中曾出现过。古埃及人创制的太阳历一年分为12个月,玛雅人的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8个月,中国上古西南彝族创制的太阳历则将一年分为10个月。这表明人类文明()
A.发展进程深受环境影响 B.具有共同的源头
C.带有共性与多元的特征 D.离不开相互借鉴
5.在中世纪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时封君还要正式归还象征骑士领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当时的西欧()
A.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B.封君权力至高无上
C.封君封臣社会地位完全平等 D.王权逐步得到强化
6.14-15世纪,英国议会取得了对财政税收的控制权,只有经下院同意的征税案才具有法律效力。其次,议会取得了立法权:下院享有口头“请愿”权,上院享有“同意”权,而国王和咨议会才享有“制定”权。这表明英国当时()
A.君主立宪制的正式确立 B.“王在法下”成为共识
C.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孕育着分权政治的因素
7.16世纪以来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贸易中心逐渐发生转移,转移到下图中的
A.① B. C.③ D.④
8.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95%的俄罗斯农民生活在集体农庄中,个人无法自由处置土地;在完成赎买前,农民需继续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这说明农奴制改革()
A.并未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存在土地分配不均弊端
C.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9.19世纪后期,英国掀起了组建工会的热潮,如码头工人罢工后成立的“船坞、码头和河边工人工会”,煤气工人罢工后成立的“煤气和通用工人工会”,还有“妇女工会联盟”等。到1900年,有组织的工人总数已超过200万。这些工会组织的建立()
A.反映了工人阶级联合斗争的愿望 B.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
C.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 D.受到了巴黎公社革命的影响
10.下图为19世纪末的一幅漫画(局部),讽刺了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和掠夺-在殖民者的强迫下,原本自由快乐的非洲动物都被迫执行军事化的生活方式。下列与该漫画讽刺的历史现象相关的事件是()
A.柏林会议 B.巴黎和会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1.1918年,英国殖民政府抛出《蒙太古-蔡姆斯福法案》。法案规定:各省实行“双重制”,次要部门交给印籍官员,主要部门由英籍官员担任;总督有紧急决定权。这一法案引发了以甘地为首的国大党领导的第一次不合作运动,印度各阶层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抵制活动。据此可知()
A.印度社会的阶级矛盾化解 B.英国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印度民众的民族意识增强 D.国大党的阶级属性改变
12.1931年,俄共(布)中央委员会通过“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指出“普通学校的根本缺点是没有教授给学生充分的普通教育知识,没有为中等技术学校和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并着重指出,“为掌握科学基本知识而努力,是学校工作中的决定环节”。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A.国家推动教育的快速发展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C.高度集中政治体制的优势
D.人民大众对科学知识的热切期望
13.在西方冷战史研究中,传统学派认为,苏联扩张引起冷战,美国是被动的自卫。修正学派认为,美国因为经济利益决定发动冷战。后修正派认为,美苏都有责任,双方都过分扩张,加上对形势的误判,最终导致冷战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这些观点之间相互矛盾因此无说服力
B.史学研究如遇观点对立可以存而不论
C.多视角的分析开阔了史学研究的视野
D.客观历史事实的认定基于不同的解释
1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非洲史学家对欧美史学家共同推动发展的大西洋史学提出质疑。他们在强调大西洋世界形成过程对非洲造成严重暴力与剥削的前提下,尤其关注非洲社会在跨大西洋联系形成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提出“黑色大西洋”的概念。该研究()
A.纠正了史学研究中“欧洲中心论” B.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C.有利于增强非洲人民的文化自信 D.保障了非洲各国的独立
近年来,欧盟启动《欧洲芯片法案》,强化本土半导体产能;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527亿美元补贴吸引高端制造回流;中国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推动芯片研发。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A.技术垄断格局已被完全打破 B.经济全球化进程陷入停滞状态
C.产业政策主导取代市场竞争 D.新一轮科技竞争重塑国际博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亚述地处底格里斯河上游,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在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中,居民可通过冶铁制造出当时先进的武器或铁农具。集权式管理系统使其拥有很强的战车队、骑兵、步兵以及先进的作战技术。公元前7世纪初,亚述王在掠夺奴隶和财富的过程中,先后征服了巴比伦、叙利亚、部分小亚细亚,甚至埃及,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帝国。
-摘编自(俄)柯瓦辽夫《古代世界史》
材料二雅典公民对于城邦戏剧活动十分热心,据说每年有一千多雅典公民参加戏剧演出。戏剧节的经费、演员的报酬都是由城邦来负责的。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城邦还向公民提供观戏津贴。演出的剧目是由政府官员提前为观众们选好的。各项剧目在城邦的有序组织下进行竞赛,赛后还要在剧场中召开公民大会,对参赛剧目作出评判。戏剧不仅仅只是雅典民众的生活娱乐,它也是“希腊人民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极其重要的工具。”
→摘编自张季云《雅典戏剧与城邦政治及公民教化》等
(1)据材料一,概括亚述帝国实现迅速扩张的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城邦重视戏剧活动的表现及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73年,欧洲爆发了以农业大萧条为先导的经济危机。受其影响,英国的重要经济指标持续下降,失业现象不断加剧,诸多农场纷纷破产,钢铁产量在1886年被美国超过。尽管经济民族主义在各国甚嚣尘上,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与此同时,欧洲其他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开始实施新的关税法,如俄国1877年关税法、德国1879年关税法和法国1892年关税法,这些法律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农工业产品的关税税率,并辅以隐秘的非关税措施,如卫生检疫、生产补贴、出口奖励等。贸易谈判中盛行的双边对等模式被“胡萝卜兼大棒”所取代,报复性威胁、频繁的贸易战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在此背景下,英国有人质疑自由贸易政策的合理性,围绕关税与贸易政策的辩论逐渐升温。
-摘编自朱华进《非对称性:19世纪晚期欧洲贸易战的一个特质》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国内关税与贸易政策辩论升温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频繁的贸易战对世界形势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0-2015年非洲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注: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统计司。
材料二二战后殖民政权的终结并没有导致对非投资和非洲经济发展的绝对下降,但其意义在于,流入非洲的外部资本不再受到为宗主国经济创建重要附庸这一动机所支配。在后续的经济实践中,非洲发展的根本困境日渐暴露出来-非洲大陆在世界上的作用与世界(或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国家)对非洲渗透程度之间的不对称,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危机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也是21世纪非洲现代化发展所需克服的关键问题。
-摘编自【美】拉尔夫·A.奥斯丁《非洲经济史:内部发展与外部依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0-2015年非洲人均生产总值的阶段变化趋势并说明每阶段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非洲国家应如何突破现代化发展困境。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选编自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序言
材料二“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选编自1945年《联合国宪章》序言
材料三“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困、绝望和混乱。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任何图谋阻挠欧洲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
-选编自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联与联合国在形成决议的原则和实践上的主要差异。
(2)材料三反映了二战后初期怎样的国际格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该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
2024—2025学年度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1)因素:发达的农业和畜牧业;先进的冶铁技术;集权式管理系统与强大的军事力量;亚述王的扩张欲望。
(2)表现:民众广泛参与;政府提供经费支持;定期举行戏剧竞赛活动。
原因:民众对戏剧的喜爱;教化公民,培育公民意识;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17.(1)主要原因:经济危机导致英国实力下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德的崛起;经济民族主义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
(2)影响:阻碍国际贸易流通,抑制全球经济增长;冲击了国际经济秩序(冲击自由贸易体系或加剧国际经济竞争与对立,削弱国际经济合作);激化了大国间的矛盾,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引发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加速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竞争,埋下了一战爆发的祸根;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18.(1)变化趋势及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快速上升,原因是非洲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20 世纪 80 年代到 21 世纪初逐渐降低,原因是受 20 世纪 80 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21 世纪初,快速增长后渐趋平缓,原因是非洲各种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
(2)加强南北对话,努力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积极推动南南合作,以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改革,避免单一经济模式影响。(言之成理即可)
19.(1)原则差异:国联实行 “全体一致” 原则;联合国实行 “大国一致” 原则。
实践差异:国联未能有效制止侵略、维护和平;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联合国还在促进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2)国际格局:两极对峙格局。
因素:美苏实力均势;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国家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