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提优练习卷
一、填空题。
1.304×50的积的末尾有( )个0,800×125的积的末尾有( )个0。
2.21个480的和是( ),203的60倍是( )。
3.在圆圈里填上“>”“<”或“=”。
605×50 506×60 125×80 250×40
160×15 160×5×10
4.根据62×16=992填一填。
62×160=( ) 620×160=( )
62×( )= 1984 ( )×16=9920
5.可以用下表计算的算式是( )。
500×20 6×20
500×8 6×8
6.明明从家去超市,步行的速度为60米/分,出发 15 分钟后,他大约走到位置( )。
要使□07×21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大填( );要使326×□7的积是五位数,□里最小填( );要使85乘一个数的积的末尾有2 个0,这个数最小是( )。
8.如图是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第一步得数是A,第二步得数是 B。
(1)比一比:A B。
(2)如果△☆表示 15,在下列表示 B的方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画“ ”。
□1×8+1×5+1×4 □1×8+1×50+1×400
□10×8+10×50+10×400 □4×1000+5×100+8×10
9.如果A×B=600,那么(A×3)×B =( ),A×(B÷5)=( ),(A×2)×(B÷6)=( );如果A×16=B×32,(A,B都大于0),那么A÷B=( )。
10.用1、3、5、7、8按要求组数。
(1)积最大:□□□×□□ (2)积最小:□□□×□□
11.有两个数,它们相加的和是252,其中一个数末位上的数是“0”。如果去掉这个“0”,就正好等于另一个数的一半。那么这两个数相乘的积是( )。
二、判断题。
1.已知一个西瓜每千克的价格和总价,求西瓜的千克数,要用“总价÷单价=数量”来计算。 ( )
2.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有几个0。 ( )
3.计算680×50,可以先算68×5,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两个0。 ( )
4. 因为◇×4=20,所以◇×16=80。 ( )
5.315×23,如果第二个因数增加2,那么积增加630。 ( )
三、选择题。
1.图中点 P 表示的数可能是下面算式( )的积。
A 198×39 B.398×49 C. 498×59
2.不计算,下面与其他两道算式的积不相等的是( )。
A. 390×60 B. 39×600 C. 39×60
3.三个速度中,最快的速度是( )。
A.1分钟走90米 B.行1千米需 10分钟 C.百米用时10秒
4.王叔叔骑摩托车从甲地到乙地,速度是18千米/时,用了2小时;张叔叔开汽车的速度是王叔叔骑摩托车速度的4倍。张叔叔需要( )能从甲地到乙地。
A.30分钟 B. 1小时 C.4小时
5.几位家长带孩子自驾去龙之梦景区游玩,他们一起预算了下旅游花费。他们在某饭店预定了晚餐,平均每人158元,并用158×4+158×10来计算晚餐总费用。这次自驾游一共有( )人。
A. 14 B.41 C. 10
6. ☆×△=20000,要使积变为200,下面的方法中,不可能是( )。
A. ☆、△同时除以 10 B. ☆乘 10,△除以 1000
C. ☆乘10,△除以 10
四、计算题。
1.口算。
30×12= 600×90= 180×5= 130×2= 25×40=
50×60= 298×69≈ 48×103≈ 802×21≈
2.用竖式计算。
234×79= 206×65= 480×50= 64×125=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说明题。
数学老师出了一道乘法题 198×39,并给出了8072、7722和7728这3个结果。聪明的洋洋没有用竖式计算,一眼就判断出8072和7728定是错的,请说明他判断的理由。
解决问题。
1.体育公园南门和北门相距1800米,陈叔叔以每分钟105米的速度从南门往北门走,12分钟后,离北门还有多少米
2.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产出茶叶的国家。一个茶园种植茶树的面积为16公顷,去年产量为405千克/公顷,今年加强了管理,每公顷地比去年多收90千克茶叶,今年收了多少千克茶叶
3.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560平方米,如果它的长和宽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新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解题思路。
(1)丫丫:假设原来长方形的长是56米,宽是10米。根据条件,计算新长方形面积。
红红:画图表示长方形的变化(如图),根据倍数关系解答。
4.下面是玩具超市购进、销售一批玩具汽车的价格情况。超市购进了150辆玩具汽车,卖了95辆后开始降价。若降价后全部售完,超市获利多少元
购进价 销售价 降价销售价
89元/辆 148元/辆 78元/辆
5.23名教师到北京参加培训,查询车票信息如图。买票(不包括回程)至少需要多少元 (图中的张数指的是各类票剩余张数)
乌龟和兔子进行1000米赛跑。赛跑一开始,乌龟以平均12米/分的速度奋力向终点跑去。兔子傲慢地说:“我一定能跑第一!”于是先睡了2个小时,然后才开始跑,它平均每分钟跑500米。算一算,最终谁获胜了
7.为参加省舞蹈比赛,李老师要订购50件舞蹈服。一款原价 250 元的舞蹈服,三家店采取了不同的优惠办法:
A店:买10件赠送2件。
B店:每件舞蹈服优惠50元。
C店:每满1000元,返还现金200元。为了节省开支,在哪家店购买最合算
8.平均思想16个箱子放着同样多的笔,从每个箱子里拿出102支笔,16 个箱子里剩下笔的总数等于原来8个箱子里笔的总数。原来每个箱子里有多少支笔
附加:
爸爸9:00上班,此时如果步行,他将迟到6分钟;如果骑自行车,可以提前3分钟到达。已知爸爸步行每分钟行100米,骑自行车每分钟行 200米。爸爸出发时离9:00还有多长时间
第4单元提优练习
一、1.2 5 2.10080 12180
3.< = < 4.9920 99200 32 620
5.506×28 6.③ 7.4 3 20
8.(1)< (2)
9.1800 120 200 2
10.(1)751×83
乘积最大时,两个因数的最高位分别是7和8,因此从81×753,83×751,85×731,71×853,73×851,75×831中选择即可。
(2)378×15
乘积最小时,两个因数的最高位分别是1和3,因此从15×378,17×358,18×357,35×178,37×158,38×157中选择即可。
11.8820
一个数去掉末位的“0”,就正好等于另一个数的一半,可得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5倍。较小数+5×较小数=252,那么较小数为252÷(5+1)=42,另一个数是42×5=210,这两个数的乘积是210×42=8820。
二、1. 2.× 3. 4. 5.
三、1. C 2. C 3. C 4. A 5. A 6. C
四、1. 360 54000 900 260 1000 300021000 5000 16000
2.18586 13390 24000 8000
3.
五、198×39 的积的个位上的数应该是2,7728个位上的数不是2,7728 这个结果一定错误;198×39<8000,而 8072>8000,故 8072 这个结果一定错误。(合理即可)
六、1.105×12=1260(米) 1800-1260=540(米)
2.16×(405+90)=7920(千克)
3.(1)56×2=112(米) 10×2=20(米)
112×20=2240(平方米)
(2)如图所示。
560×4=2240(平方米)
4.(148-89)×95=5605(元)150-95=55(辆)
(89-78)×55=605(元) 5605-605=5000(元)
5.309×11=3399(元) 495×(23-11)=5940(元)
399+5940=9339(元)
6.略
A店:10+2=12(件) 50-12-12-12-12=2(件)(4×10+2)×250=10500(元) B 店:50×(250-50)= 10000(元) C店: 50×250=12500(元)
12500 里面有 12 个 1000 12×200=2400(元) 12500-2400=10100(元)10000<10100<10500 到 B 店购买最合算提示:将到各店购买舞蹈服实际需要支付的钱数算出来,再比较在哪家店购买花费最少即可。
8. 102×16=1632(支) 1632÷(16-8)=204(支)
附加:
100×6=600(米)200×3=600(米) 600+600=1200(米)200-100=100(米) 1200里面有12个100,即爸爸出发时离9:00还有12分钟。 若按准时到达,则步行比到公司的距离少行100×6=600(米),骑自行车比到公司的距离多行200×3=600(米),两种出行方式准时到达的路程.相差600+600=1200(米),两种出行方式的速度差是每分钟200-100=100(米),1200里面有 12 个100,则准时到达的时间是12分钟,即爸爸出发时离9:00还有 1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