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4 11:2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1.以下是小语同学撰写的游记片段,请阅读后按要求完成任务。
暮春时节,我独自泛舟于洞庭湖上,湖面烟波浩渺,让人不禁想起孟浩然笔下①“气蒸云梦泽,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壮阔。放下 jí(  )桨,登上湖畔青山,沿着蜿蜒的山路拾(A.shè B.shí)级而上,山径两旁花木繁茂,正合常建诗中②“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意境。
行至山腰,触摸着潮湿的石壁,想到陆游笔下梅花③“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咏梅》)的坚韧。 我继续攀登,山势越发严峻,不禁感慨自然赋予我们的不仅是美景,更是直面困难的勇气在胸中激荡。
登上山顶,轻 dǎn(  )去衣上的尘土与草屑,远处山寺传来幽悄(A.qiāo B.qiǎo)的钟声,心中一片澄明。正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说④“_____,_____”,山水之乐,不仅在目,更在心间。
(1) 请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①jí ______ 桨
②拾 ______ 级
③dǎn ______ 去
④幽悄 ______
(2) 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古诗文名句。
① ______
② ______ , ______ 。
③ ______
④ ______ , ______ 。
(3) 文段中的画“波浪”线句存在语病,请你帮助修改。
2.结合《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第一》的内容,因行解意。请仿照示例,推断“行”“信”的字义。
汉字 偏旁图解 推断字义
采 示例:上面是手,下面是木(树),由此推测“采”的本义为摘取。
行 示例:像一个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由此推测“行”的本义是(1) ______ 。
信 仿照上面示例,写出推测字义的过程。(2) ______ 。
3.社会发展,“行”的各方面也发生了变化,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类型 高铁 绿皮火车
车型举例 CR400AF/BF复兴号等 25G型客车、25T型客车等
特点 采用动力分散式、低阻力流线型设计。运行在无砟轨道、全封闭、高标准的专用高铁线路。
车站设施现代化、舒适便捷,车厢座椅舒适、间距宽敞,提供较好的餐饮服务。
采用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和信号系统,能实现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列车控制。 运行在普通铁路上(非电气化或电气化但未升级的线路),轨道多为有砟轨道。
停站多,适合长途低预算出行。
车站设施和车厢内部设施相对简单,车厢座椅间距较小,舒适度相对较低,餐饮服务相对简单。
采用传统的信号系统。
运行速度 设计时速:300—400km/h。
实际运营速度:300—350km/h(中国高铁常态化运营速度为350km/h)。 普通绿皮车:80—120km/h。
K字头(快速):100—120km/h。T/Z字头(特快/直达特快):120—160km/h。
【材料三】
“网红”绿皮火车退役!慢时光记忆告别
春运接近尾声,长三角地区最后一趟非空调绿皮旅客列车 K8525次即将完成历史使命,下周将与乘客告别,退出历史舞台。这趟往返于合肥与芜湖的绿皮车自2019年庐铜铁路开通客运业务以来已运行近六年,以其低廉的票价、经停小站的灵活性和独特的“慢时光”体验,成为沿线居民的“惠民车”,众多铁路迷的“网红车”,更是一代人记忆中的温情符号。
没有空调、没有电茶炉,能打开窗户的非空调“绿皮车”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坐过。如今在高铁线路密度最高的长三角地区,只剩这一趟非空调绿皮旅客列车在运行。这趟 K8525次列车从合肥到芜湖,全程256公里,最高时速120千米,经庐铜线,一路经停庐江、龙桥、无为南,抵达芜湖站,全程耗时近4小时。而高铁最快仅需37分钟。然而,这趟列车以最低3元、全程22.5元的亲民票价,成为进城务工人员、跨城学生、沿线菜农的首选交通工具。
(摘自“大皖新闻”2025年2月25日)
【材料四】
在一些欧洲国家,既有高速便捷的高铁线路,连接着主要城市,促进了商务往来和旅游业的发展;也保留着许多传统铁路线路。这些传统铁路线路有的穿梭于风景秀丽的乡村和山区,成为旅游观光的热门选择。例如,瑞士的一些山区铁路,列车缓缓行驶,乘客可以尽情欣赏窗外美丽的自然风光。当地政府通过对传统铁路的合理规划和保护,让其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既满足了部分游客对慢节奏旅行的需求,也传承了铁路文化。
(摘自《欧洲交通协会发布的年度交通发展报告》)
(1) 阅读上面几则材料,关于中国铁路运输的情况,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2) 材料三提到的K8525次列车即将退役,绿皮火车应该保留吗?请结合材料谈谈看法。
(3) 与一些欧洲国家(如瑞士)相比,中国在铁路发展方面有哪些不同点?对中国铁路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
(4) 小语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计划进行一次铁路文化体验之旅。下列两种计划,哪种出行方式更合适?请任选其一,阐述建议选择的出行方式及原因。
出行人员 出行时间 出行目的地 出行方式
计划一 小语、小语父母以及爷爷奶奶 周末两天 距离所在城市600公里的网红古镇 1.乘坐雅万高铁式的高速列车(时速350公里);
2.乘坐类似K8525次的普通列车(时速120公里)
计划二 小语一人 暑假期间(五天左右)
4.阅读文学作品,完成任务。
慢慢来
胡玲
①街边突然开了间云吞店,名为“云记”,如同门前榕树上不知何时冒出的几点新芽。店主是对夫妻,男的叫云天,女的叫小雨。店子新开张,鲜有人光顾。
②云天在后厨忙,熬汤,做云吞,有条不紊。大锅里,猪大骨、大地鱼等食材慢慢熬煮着,香气愈来愈浓。面粉中打入鸡蛋,手擀成皮。猪前腿肉剁成馅,每个云吞包入一只虾。做好的云吞,散发着云天双手的温热。
③小雨坐在收银台前,看着冷清的店面,两朵浓厚的乌云飞上脸。收银台上,以前店主丢弃了一盆绿萝,蔫头耷脑的。小雨望着绿萝,深深地叹了口气道:“都是我拖累了你,要是咱们还在老家待着,不至于这种境况。”
④云天打小跟师傅学做云吞,在老家开了店,生意很红火。前年,小雨得了一种罕见的慢性疾病,市里医疗条件好,为了给小雨治病,他卖掉经营多年的云吞店,来市里新开了这间店。
⑤云天拍了拍小雨的肩膀说:“别着急,慢慢来。”说着,他起身摘掉了绿萝的几片黄叶。
⑥一天下来,门可罗雀,云吞还剩很多。小雨看着窗外的夜色发呆,门外,好几个外卖小哥在大排档门口等订单。云天走过去说:“各位师傅、小哥,夜深了,来我店里吃碗云吞吧,我请客!”
⑦一群人被云天带进店,云天钻进厨房,把云吞放进沸汤中,片刻,云吞浮起,捞出装碗,淋上汤汁,撒入葱花,汤汁清亮,宛如琼浆玉液,泛着温润的光。小巧玲珑的云吞,晶莹剔透,红彤彤的鲜虾若隐若现,仿佛朵朵白里透红的桃花,盛开于碗中。
⑧大家吃起云吞来,爽滑的面皮在牙齿上弹开,浓稠的油脂如春水在唇齿间融化,猪肉的细腻和虾的鲜甜在口腔中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一口汤下去,身体的每个细胞都透着舒坦。
⑨笑容从大家的脸上漾开。“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云吞。”“好好吃!”大家交口称赞。“为什么请我们吃云吞?”有人好奇。
⑩云天一笑,说:“卖剩下的,倒掉可惜,不如请大家吃。”
“剩下的放冰箱,明天还可以卖啊。”
小雨插嘴道:“我们家的云吞都是当天包,当天吃,绝不过夜。”
吃完云吞,大家起身离开。小雨收拾着碗筷,唉声叹气道:“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云天拿来水壶,在绿萝上喷洒,轻声说道:“慢慢来。”
天未亮,云天来到菜市场,直奔猪肉摊道:“老板,和昨天一样,来 20斤最好的猪骨,熬汤用的。”老板好奇地打量云天几眼,说:“兄弟,你是刚做生意的吧?”云天一愣道:“为什么这样问?”
“你每天买新鲜骨头熬汤,其他老板是隔几天熬一次,又没人看得出来。”
“我做生意二十多年了,我家的汤都是当天熬当天用。”
“像你这样的人,少啊!”老板感叹。
依旧是熬汤、包云吞,等着客人光顾。一个上午,无人登门。小雨愁得在店里走来走去,再这样下去怎么办啊?
云天从绿萝中拔出两棵杂草,说:“慢慢来。”
中午,一个提着公文包的小伙子走进来。小雨急忙迎上去,脸上笑开了花。“请进!”小伙子一脸焦急,说:“我的手机突然没电了,能在你们这儿充会儿电吗?”“当然可以,这边有插座,你坐这里充吧!”云天给小伙子端来一杯热茶。半个小时后,小伙子匆匆离开。
下午,终于有个老太太走进店。小雨又是一阵惊喜,热情地走过去说:“阿姨,请坐。”“我在门口等公交车,口渴了,想在你们这加点开水。”云天走过来,笑着说:“阿姨,我给你加开水。”他给老太太的保温杯加满开水,老太太道谢后便离开了。望着老太太离去的背影,小雨自嘲地笑道:“客人没见着,倒把水和电也搭出去了。”
“慢慢来。”云天安慰小雨。他给绿萝浇水,发现绿萝开始舒展起来了。
第二天,云天在店门口贴了张红纸:“本店免费提供饮水、充电、上网等服务。”小雨望着那张纸埋怨道:“你想天天做亏本生意?”
云天低头抚弄着绿萝说:“慢慢来。”绿萝在他的指尖下微微颤动,他听到了它们拔节生长的声音。
日子像门前榕树叶上的蜗牛,慢慢滑过。
一天,店刚开门,一个外卖小哥走进来。“老板,来碗云吞,上次你请我们吃云吞,那味道我一直惦记着,今天我上早班,专门过来这里吃。”
一天,两个小伙子走进店里。一个小伙子说:“老板,来两碗云吞,____。”
一天,店里来了一群老太太。一个老太太说:“我又来了,上次在你们这儿加过开水,你家服务真好,云吞肯定也不错,今天带姐妹们来尝尝。”
一天,一个女人来吃云吞,说:“听猪肉摊的老板说你们做生意很实诚,我来吃吃看。”
又一个日子,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榕树茂密的新叶,洒进云吞店。店里,客人满座,笑声鼎沸。柜台上的绿萝,在阳光下闪着绿光,欢快地摇曳着绿色的舞姿。
(选自《文艺报》2025年3月12日)
(1) 阅读文章,梳理云吞店的转机过程,完成下表。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2) 请结合语境将 段画横线处补充完整。
(3)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爽滑的面皮在牙齿上弹开,浓稠的油脂如春水在唇齿间融化,猪肉的细腻和虾的鲜甜在口腔中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一口汤下去,身体的每个细胞都透着舒坦。(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日子像门前榕树叶上的蜗牛,慢慢滑过。(能不能将“滑”字改为“爬”,为什么?)
(4) 文中多次提到“绿萝”,有什么象征意义?
(5) 云天反复对小雨说“慢慢来”,文章最后云天会怎么说?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其经历以及本文内容,设计一段云天对小雨说的话,体现云天“慢慢来”的经营理念。
A.柳宗元《小石潭记》
B.范仲淹《岳阳楼记》
C.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云天说:“小雨,______”
5.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相应任务。
①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②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②,执桴③鼓,若寒冻不胜者。
③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④;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⑤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⑥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④核侧出浮屠⑦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⑧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
⑤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节选自宋起凤《核工记》)
【注释】①雉(zhì):城墙上的垛子。②司更卒:更夫。③桴(fú):鼓槌。④应门:应声开门。⑤度(duó):揣测。⑥卷帙(zhì):书卷,这里指佛经。⑦浮屠:塔。⑧舣(yǐ)舟:停船靠岸。
(1) 解释下列带点字。
①长五分许______
②凿双户______
③如延纳状 ______
④负卷帙 ______
(2) 用“/”给划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
(3) 文章通过人物刻画,生动展现了核雕精湛的艺术特色。请列举一位人物,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体现核雕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的。
(4) 文章在介绍核雕时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结合文本说明这种顺序的作用。
6.阅读古诗,完成小语和小文学习古诗时的对话。
入若耶溪
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桡①向余景。
【注释】①桡:桨,船桨。
小语:“小文,《入若耶溪》里‘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这句诗,一下子让我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第二段写鱼的句子:
(1) 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任意连续的两句)”
小文:“是的,它们都展现了独特的自然之美,你能结合诗文分析二者描写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吗?”
小语:“当然可以,
(2) ______。另外,我读《入若耶溪》,特别好奇诗人说的‘事事令人幽’,这‘幽’在诗里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小文:“这个问题有意思!我觉得‘幽’具体体现在
(3) ______。”
小语:“嗯,古诗真是越品越有魅力啊!”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人生如蜿蜒山路,每个转角都有未知。一本好书、一次善意相助、一场冒险之旅,都可能成为成长路上的指引。请从以下三个任务中选择其一,写下你的独特感悟。
任务一:回顾本学期名著,选一本曾启发你的作品,结合情节、人物或思想,谈它如何在成长“转角”让你获得新认知与感悟,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任务二:以“转角处的温暖”为题,讲述自己被帮助获成长的真实经历,或虚构角色创作因善意改变生活的故事。
任务三:回忆特别户外旅行,描述途中困难挑战、意外收获,以及旅行带来的成长感悟,融入景物与个人感受,完成一篇游记,题目自拟。
要求:①不得套写、抄袭;②不少于 5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
1.答案:
(1)①楫 ②A ③掸 ④B
(2)①波撼岳阳城 ②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3)我继续攀登,山势越发严峻,不禁感慨自然赋予我们的不仅是美景,更是在胸中激荡的直面困难的勇气。
2.道路
,左边是“人”,右边是“口”,由此推测“信”的本义是言语真实(或:人口说出的话是真实可信的)
3.(1)①中国在2022年的高铁里程远超联合国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铁路运输是春运的主力军;②中国铁路运输拥有高铁和绿皮火车等多种类型的运输工具,两者的技术、设施、及运行速度等差异显著;③绿皮火车越来越少,逐渐被高铁取代。
(2)示例1:绿皮火车具有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理应保留。从社会层面来看,它以亲民低廉的票价,成为进城务工人员、沿线菜农等低收入群体的出行首选,保障了不同阶层都能享有交通便利,充分体现了交通公平性。在文化领域,它是“慢时光”的独特符号,承载着无数人的地方记忆以及深厚的铁路文化,是一代人情感与历史的寄托,这种文化价值无可替代。此外,在一些高铁尚未充分覆盖的区域,绿皮火车经停小站的灵活性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特殊出行需求,发挥着重要的互补作用。
示例2:绿皮火车应该退役:从交通发展角度,绿皮火车设施简陋、速度慢,高铁等更先进的交通方式能提供更高效、舒适、便捷的服务,符合现代社会快节奏出行需求,退役绿皮火车可优化铁路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发展更先进的运输体系。
(3)不同点:中国高铁发展迅速,高铁线路密度高,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满足大规模快速出行需求方面作用显著;瑞士等欧洲国家的传统铁路线路在旅游观光方面开发利用得较为成熟,如瑞士山区铁路成为热门旅游选择。
启示:中国在继续发挥高铁优势的同时,可以借鉴欧洲国家经验,进一步挖掘传统铁路线路的旅游观光等价值,对传统铁路进行合理规划和保护,开发特色旅游线路,既满足人们多样化出行需求,又传承铁路文化。
(4)示例1:计划一,我建议小语一家人选择高速列车。从时间利用看,高速列车时速350公里,约1.7小时可到,周末时间有限,能让一家人有更多时间游玩;普通列车时速120公里,需5小时左右,占用太多周末时长。舒适性上,高速列车运行平稳、车内环境舒适、座椅宽敞,尤其对于年纪大的爷爷奶奶来说,利于减少旅途疲惫,让家人以更好状态开启度假;普通列车设施简单,长时间乘坐舒适性差。所以,高速列车在各方面更能满足小语一家周末度假需求。
示例2:计划二,我建议小语单人出行乘坐普通列车。虽然相对于高铁来说,普通列车速度慢,但小语时间宽裕,有五天时间,旅途中寻找更多的摄影灵感,体验慢旅行的乐趣;再者普通列车票价相对较为便宜,经停站点多,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可能会发现一些意外的拍摄点,为摄影创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灵感。所以普通列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文是以“行”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第二题考查阅读看法,第三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和阅读启示,第四题考查阅读拓展。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4.(1)①请外卖小哥吃云吞。
②每天买最好的新鲜猪骨熬汤
③免费提供充电、饮水、上网等服务。
(2)前段时间我在这儿充过电,今天专门带朋友来试试这里的云吞。
(3)①将“浓稠的油脂”比作“春水”,以春水的温润、流动感,形象写出油脂在口腔中融化时的顺滑质地,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则将猪肉与虾肉的味道交融比作“火花”,不但细腻展现了云吞食材的质感与味道,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食物带来的满足与愉悦,也侧面烘托出云天制作云吞的用心与技艺精湛。
②不能改为“爬”,“滑”字以轻盈的动态感,暗喻日子在缓慢中悄然流逝,既契合蜗牛爬行的形态,又传递出“慢慢来”的从容;而“爬”侧重滞重感,会让“日子”带上艰难煎熬的意味,与文中“慢中藏希望”的主题不符。
(4)“绿萝”象征着小店的命运和希望。开始时,绿萝萎靡不振,如同小店生意冷清;后来绿萝逐渐舒展、摇曳,暗示着小店生意逐渐好转。“绿萝”也是云天乐观心态的象征,云天对绿萝的照顾,体现出他“慢慢来”的心态,面对困难积极乐观。
(5)“小雨,你看柳宗元贬到永州时,蹲在小石潭边看鱼‘皆若空游无所依’,别人只看到他孤寂,咱这锅汤不也一样?每天天不亮去挑最新鲜的猪骨,别人说‘隔几天熬一次没人知’,可咱偏要守着‘当天熬汤’的规矩,柳宗元写《小石潭记》,哪是一时兴起?那是像咱熬汤一样,耐着性子把坚守煨进时光里。你瞧咱请外卖小哥吃云吞,他们现在成了回头客,就像柳宗元把荒野写成风景,咱把冷清熬成口碑,心诚了,时间就不会负咱。小石潭的水那么清,是因为源头活水不断;咱云吞的鲜那么醇,是因为每天换着新食材。柳宗元在困境里守着文人的清冽,咱在冷清里守着匠人的本分,这‘慢慢来’不是等,把‘诚’字深扎进街坊心里。你看现在店里客人渐多,不就像柳宗元的文章终被记住吗?咱熬得住这火候,终会让‘云记’像小石潭的月光,亮在这条街上。”
示例2:(选范仲淹《岳阳楼记》)
“小雨,范仲淹贬居邓州时,登楼望洞庭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他心里装着天下,贬谪反让胸怀更辽阔——咱开店不也得有这心气?你瞧咱给路人免费充电、给老太太加开水,看似亏了水电,实则是把‘忧客人所忧’的心思熬进了汤里。他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咱这小店面就是‘街坊的庙堂’,守着‘云吞不过夜’的规矩,就像他坚守‘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本分。记得猪肉摊老板说‘像你这样实诚的人少’,这就像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不被当时理解,可时间久了,人心自会掂量轻重。咱每天熬汤、包云吞,就像他打磨文章一样,
把‘诚’字一笔一划写进客人心里。那个带姐妹来的老太太,起初不就为接杯开水?这就像范仲淹让百姓先尝‘忧’的实在,后得‘乐’的甘甜。咱耐住这冷清,就是学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瞧现在客人满座,不就是咱把‘慢慢来’的坚守,熬成了和《岳阳楼记》一样暖人心的‘诚’吗?”
示例3:选(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雨,你还记得保尔 柯察金吗?他在病床上连笔都握不住时,还咬着牙用硬纸板刻格子写小说,保尔第一次投稿被弄丢时,跟咱们现在一样急得上火。但他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就像咱们这锅汤,每天用最新鲜的猪骨熬,别人笑咱们傻,可你闻这香气,跟保尔书里写的‘暴风雨后的晴空’一样,是急不来的。保尔腿不能走了,就用眼睛看世界;咱们店刚开始冷清,就用一碗云吞的实诚看日子。你记不记得上次给老太太加水?她今天带了三个姐妹来,说‘这汤喝着像保尔修铁路时喝的热粥,暖人心’。保尔说‘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咱们的云吞店也是。你看这绿萝,从蔫巴到冒新芽用了四十天,就像保尔的书出版前被退了十五次稿,慢慢来,不是等风来,是像保尔守着病床写稿那样,把每天的新鲜食材、每杯暖人的热水,都熬成咱们自己的‘钢铁’。”
5.(1)①左右 ②门 ③邀请 ④背
(2)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
(3)示例1: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执桴鼓”的动作点明其职责,“若寒冻不胜者”的神态则以夸张手法,生动呈现出士卒在寒冷中坚守岗位的模样,连细微的神情都雕刻得惟妙惟肖,体现出工匠对细节的精准把握。
示例2:僧人:“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侧首倾听”细腻描绘僧人专注神态,“如应门”“如延纳状”通过联想,赋予静态核雕人物动态感,仿佛能看到僧人迎接客人的场景,展现出核雕的逼真与灵动。
示例3:和尚:“负卷帙踉跄行”,一个“踉跄行”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和尚背着经卷在夜晚赶路时脚步不稳的模样,寥寥几字便勾勒出人物形象与故事场景,足见核雕工艺的精湛。
示例4:客人与叩钟者:“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和“貌爽爽自得”,分别通过对客人似醒未醒的姿态和叩钟者悠然惬意神态的描写,将人物的生活状态与情绪生动展现,使核雕画面充满生活气息与真实感。
(4)文章采用了空间顺序。先整体介绍雕刻品的大小(“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再按空间方位依次描述各部分细节(如从山、城到寺、舟,从船头到船尾)。先写城内的更夫,再写城外的和尚;先写核中间的寺院等主体部分,再写核侧的浮屠、河滩边的小舟等。这种说明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让读者能清楚地了解桃坠上各种雕刻的位置和关系,仿佛亲眼看到了这个微雕世界,也更好地突出了雕刻工艺的精细和复杂,有助于读者理解工匠高超的技艺。
参考译文:
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
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可以计算数目,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把门打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的人。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
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蹲在那里。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
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6.(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任选两句即可)
(2)描写手法:二者均运用侧面描写与动静结合的手法。《入若耶溪》通过诗人在鱼鸟间“起坐”的动作,以及山水倒影随动作“动摇”的动态,侧面烘托出若耶溪的清澈与宁静;《小石潭记》以“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则通过游鱼的动静变化,展现潭中世界的生机与静谧
(3)“幽”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自然环境之“幽”:如“云林境”描绘出云雾缭绕的山林之境,“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突出了山谷和溪流的静谧;景物特点之“幽”:“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写出了鱼鸟相伴、山水倒影的清幽之景;诗人情感之“幽”:诗人停桡赏景,陶醉于若耶溪的美景之中,心境也变得悠然闲适,体现出一种幽远宁静的心境
译文:
小船飞快地驶向了云林境。我静坐在船上,身边有鱼儿和鸟儿在嬉戏,山水的倒影摇动不定。在岩石中传来回响,溪水中的声音更加宁静。一切事物都让人感到幽静,我停下桨,静静地欣赏周围的美景。
《入若耶溪》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诗,诗人用幽静的情趣,轻灵简净的笔触,素淡、匀润的色调,刻划若耶溪的山水幽境,表现自己处在这清净幽美环境中的愉悦、宁静心情。诗人在这首诗中之所以着意渲染若耶溪水色的清澈和环境的幽静,正是为了寄托诗人喜清厌浊、好静恶闹的情怀。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