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舟山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4 11: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舟山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和”是我们与他人对话交流、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提纲,请写出中心论点,并从下列四则材料中选择合适作分论点的论据,填在相应横线上。
(1) ______
(2) ______
(3) ______
(4) ______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B.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C.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礼记》)
二、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走进古老的小镇,青石板路在脚下蜿①_____( yán),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那些横跨在小河上的石桥,历经沧桑,却依然坚固如初。桥下流水潺潺,偶尔有几尾小鱼悠闲地游过,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景,更孕育了一批批才华横溢的手工艺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甲_____着古老的技艺,乙_____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在这里,有一处不可错过的宝藏——古老的窑炉与现代工艺作坊。它们静静地②_____(chù)立在那里,见证了瓷器从泥巴到成品的华丽转身。
古镇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文化的传承者, 它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遥远的过去,也期待着未来的辉煌。
(1) 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 在甲乙处填写适当的词语,使语意表达完整连贯。
(3) 下列句子的破折号,与文中画横线处的破折号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
B.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C.黄土高原土,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D.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并写出正确的句子。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地球“保护伞”——臭氧
太阳光是由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组成的混合体,约 99.9%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外线和紫外线波段,其中紫外线辐射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最大。按照波长由长到短,紫外线分为UVA、UVB和UVC。UVA可以穿透皮肤表皮到达真皮层导致皮肤晒黑、老化;UVB会引起皮肤发红、脱皮,甚至诱发皮肤癌;在UVC的照射区域内,几乎没有生命。
虽然紫外线如此危险,但地球上的生物却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头顶有一把“保护伞”——臭氧层。大概在6亿年前,地球大气演化出了臭氧层。正是有了臭氧层的保护,致命的UVC和90%以上极具危害性的UVB被滤除(UVA基本不受臭氧层的影响,约95%的UVA可以到达地球表面)。正是因为有了臭氧层的保护,生命才得以从深海走向陆地并迅速繁盛起来。同时它还保障植物光合作用顺利进行,使得大气中的氧气含量越来越高,维持大气化学平衡,让地球越来越宜居。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材料二:
夏季臭氧污染该如何防护
自然界中的臭氧 90%存在于大气平流层,这就是臭氧层。当臭氧稳定于平流层时,它以“保护伞”的姿态存在,但一旦向下迁移至对流层,便会转变为“健康杀手”,对地球环境造成伤害,这就是臭氧污染。
臭氧污染的生成主要与两类污染物有关——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环境中的臭氧是由进入到大气中的NOx和VOCs在阳光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属于大气二次污染物。在光照充足、高温(月平均气温>20℃)、低湿(月降水量<100mm)等气象条件下,更易形成臭氧污染。根据我国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臭氧浓度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超过160μg/m3,就形成了轻度污染,如果超过215μg/m3,就达到了中度污染。
臭氧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主要集中于呼吸道疾病,高浓度臭氧会刺激、损伤呼吸道,引发炎症,致头痛头晕、皮肤干燥老化,还会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此外,臭氧污染对生态系统也会造成严重破坏,高浓度臭氧会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叶面损伤,对植物造成损害,降低农作物产量和森林系统的生产力。
想规避臭氧污染,最有效的办法是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尽量选择臭氧浓度较低的早晨或傍晚出行。而当臭氧污染严重时,要尽可能留在室内并及时关闭门窗。一方面室内缺少生成臭氧所需的太阳光,臭氧无法持续生成;另一方面在室内,臭氧能与含有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化合物反应,包括橡胶、苯乙烯及不饱和脂肪酸及其脂类。而这些有机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室内的建筑材料和居家用品中,所以室内的臭氧也能很快分解。
若需外出,务必做好防护措施:可佩戴护目镜保护眼部,穿戴长袖衣物遮蔽皮肤,同时需佩戴附带活性炭的口罩——普通口罩无法有效抵御臭氧污染,难以起到防护作用。同时降低户外运动强度,避免做高强度的体育运动,比如足球、篮球等,以免加重呼吸系统负担。
NOx和VOCs是臭氧生成的直接原料,平常要控制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少使用机动车,夏季减少室外烧烤,做到节能减排就能很好的防治臭氧污染。
(选自湖南生态环境公众号,有删改)
材料三:
(1) 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紫外线波段中,波长越长,伤害越大。
B. 臭氧层能滤除全部UVC和95%以上UVB。
C. UVA可伤害皮肤真皮层导致皮肤晒黑老化。
D. 氧气含量越高,越能保障植物的光合作用。
(2) 有人认为臭氧“高空为盾,低空为刃”,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的认识。
(3) 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推测某市臭氧污染高发的月份,并说明理由。
(4) 班级拟开展研学活动,为了减少臭氧污染对同学们身体健康的影响,请你依据材料二,参考当天天气预报,对班级的研学活动安排提出调整建议并位明理由。
研学活动计划
室内拓展 (10:00-11:00)参观木偶戏博物馆
(11:00-12:00)观看木偶戏表演
野餐环节(二选一)
午间休息 (12:00-13:00)炭火烧烤或吃冷餐
(13:00-14:00)室内休息
户外活动 (14:00-15:00)球场踢足球
(15:00-16:00)草坪玩飞盘
防护物品 长袖防晒衣、遮阳帽
天气预报
晴,最高气温 30℃,臭氧浓度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为185μg/m3,轻度污染预警。15:00—16:00臭氧浓度最高。
4.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
感冒吃药有讲究
①又到了感冒多发季节。
②感冒引起的鼻塞、咽痛、咳嗽等一系列症状着实让人难受,不少市民为了免受这些感冒症状的折磨,一有感冒症状就马上吃药或打点滴,甚至身边有人感冒或流感流行时,害怕自己被传染,也赶紧服用板蓝根等药物,认为这样可以把感冒“截”住。
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医生表示,感冒药的主要功效是缓解症状,让感冒的人感到舒服点,但是并不能让感冒病程缩短。而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错误的方法,因为抗生素无法消灭病毒。“对付感冒病毒最有效的不是药,而是多休息、多喝水,让自身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普通感冒与流感混淆。刘红升解释说,“流感与普通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呼吸道引起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⑤ 普通感冒30%—50%是由鼻病毒引起的,任何季节都可以发病,特点是具有散发性,不引起流行。普通感冒的症状有发热、流鼻涕、打喷嚏、鼻腔干燥、头疼、头晕、恶心等,但不是所有的症状同时出现,根据个体差异症状也各异。
⑥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特点是具有流行性。流行性感冒多发于冬春季节,大面积群体出现,由病毒引起。流感的症状在有些病人身上表现比较典型,一发病即可能出现高烧,常达38.5℃以上,并伴有寒战、肌肉酸痛、头痛、咽痛、全身乏力;但在有些病人身上表现不典型,通常和普通感冒症状类似,只是程度稍重。虽然流行性感冒的主要表现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但季节性和传染性较强,一定要引起注意。
⑦“普通感冒不是什么大病,许多人选择了自己买药服用,这种方法不是不可取,但一定要明白如何选药。”刘红升表示,普通感冒如果症状轻微,甚至可以不用药,如果症状重,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的中成药物和减轻症状的西药,比如“白加黑”“泰诺”“康泰克”等。“但在临床中我们发现一些病人会几种药一起吃,这样的做法有害无益。因为这些西药的药物成分大多类似,多种药物一起吃,只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⑧流感的处理则要区别对待,如果症状不典型,市民不能分辨自己是患了普通感冒还是流感,处理原则可以参考普通感冒,如果症状迁延不愈,可以让医生来帮助解决。但对于症状较重的流感,最好发病初就去医院就诊,医院可以通过一些特殊检查帮助明确是否感染流感病毒,在治疗上会加用治疗流感的药物,目前较为常用的是“奥司他韦”。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具体顺序为由现象到本质。
B.文章第④段末句领起⑤⑥两段,⑤⑥两段分别说明普通感冒与流感的发病原因及症状。
C.第⑤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说明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原因。
D.第⑥段中加点的“常”说明流感引发的高烧在有些病人身上表现比较典型,一般在38.5℃以上,但也有特殊情况,“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 下列对“感冒”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A.感冒的症状一般表现为鼻塞、咽痛、咳嗽等,不少人一出现症状就急于用药。
B.普通感冒与流感均由病毒感染呼吸道引起,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症状完全不同。
C.普通感冒30%—50%是由鼻病毒引起的,发病季节不限,不会引起流行,不需要隔离。
D.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发病季节多在冬春,病毒传染性较强,一定要引起注意。
(3) 下列表述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______
A.感冒症状出现时不应使用抗生素,而应多休息、多喝水,让身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B.感冒药的主要功效是缓解症状,让感冒的人感到舒服点,但是并不能缩短感冒的病程。
C.患上流感的病人,一发病就会出现高烧,常达38.5℃以上,并伴有其它症状。
D.流感症状不典型时,处理原则可参考普通感冒,但对症状较重的流感最好到医院就诊。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5.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夏日赏荷》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①亭亭净植 ______
②不可亵玩焉 ______
③少时,雨过天晴 ______
④余以为妙绝 ______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实为花中仙子也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忽有大雨倾盆而至
C.荷花为雨所洗/余以为妙绝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3) 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4) 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文称莲为“ ______ ”,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 ______ 的生活态度。【乙】文赞荷为“ ______ ”。通过描写荷花的美丽动人来表达作者 ______ 之情。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赠少年
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1)诗人在怎样的情境下与少年相逢而又相别?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诗歌尾句“月照高楼”是景语,也是情语。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最美的风景,是晨曦染红雪山之巅的壮丽;是陌生人雨中为你撑伞的温暖;是跌倒后咬牙前行的倔强……自然以奇观震撼人心,社会以善意点亮人间,人生以坚持铸就辉煌。
读了上面文字,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可以叙写一个故事,可以介绍一处风景,也可以写成一篇演讲稿,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 600字;
②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和”是我们与他人对话交流、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A、D
【解析】答案:
(1)“和”是我们与他人对话交流、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2)B
(3)C
(4)A、D
本题考查补充论据。
中心论点就是演讲提纲开头所提到的“和”是我们与他人对话交流、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这是整个演讲围绕展开的核心观点。
分论点一强调“和”体现修身正己,推己及人的道德观,“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独自学习没有学友互相切磋,就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强调了人与人交流合作(体现“和”)对个人修身学习的重要性,所以(2)选B。
分论点二强调“和”体现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意思是侍奉父母没有比顺从更好的了,与兄弟姐妹相处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体现了家庭中“和”的观念,所以(3)选C。
分论点三强调“和”体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观,“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描述了理想中大同社会没有阴谋诡计、盗窃战乱,人们安居乐业的景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也体现了一种天下为公,人们关爱他人,社会和谐的理想状态,所以(4)选A、D。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答案】【小题1】①蜒
②矗
【小题2】传承 创造
【小题3】D
【小题4】它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遥远的过去,也期待着辉煌的未来
【解析】答案:
(1)①蜒
②矗
(2)传承 创造
(3)D
(4)它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遥远的过去,也期待着辉煌的未来。
(1)本题考查字形。
①根据拼音“yán”,结合语境“青石板路在脚下蜿(yán)”,这里应填“蜒”。
②根据拼音“chù”,结合语境“它们静静地(chù)立在那里”,这里应填“矗”。
(2)本题考查填写合适的词语。
甲处:“传承”指传授和继承,这里说手工艺人对于古老技艺,用“传承”能体现出对技艺的延续,所以甲处可填“传承”。
乙处:“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手工艺人用双手做出精美的艺术品,用“创造”合适,所以乙处可填“创造”。
(3)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
文中画横线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宝藏”是“古老的窑炉与现代工艺作坊”。
A选项相同,破折号解释说明“绿色的盆地”是“丽江坝”。
B选项相同,破折号解释说明“奇形怪状”的山峰是“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C选项相同,破折号解释说明“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是“安塞腰鼓”。
D选项不相同,破折号表示意思的递进。
故选:D。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画线句搭配不当,未来的辉煌”改成“辉煌的未来”,和前面“遥远的过去相对应”。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答案】【小题1】C
【小题2】高空臭氧(臭氧层)是保护伞,滤除有害紫外线,保护生命:低空臭氧是污染物,危害人体和生态系统。因此说“高空为盾,低空为刃”
【小题3】6-8月。理由:材料二指出臭氧污染易在高温(>20C)、低湿<K100mm)时形成,材料三显示这三个月气温高、降水少,符合条件
【小题4】①野餐选冷餐,避免烧烤排放污染物;②户外活动调整时间,避开15:00-16:00高浓度时段;③增加活性炭口罩防护
【解析】(1)A.有误,材料一明确“按照波长由长到短,紫外线分为UVA、UVB和UVC”,且危害程度是UVC>UVB>UVA,并非波长越长伤害越大;
B.有误,臭氧层“滤除致命的UVC和90%以上极具危害性的UVB”,而非“全部UVC”和“95%以上UVB”;
C.正确;
D.有误,材料一提到臭氧层“保障植物光合作用顺利进行,使得大气中的氧气含量越来越高”,是光合作用促进氧气增加,而非氧气含量高保障光合作用。
故选:C。
(2)“高空为盾”指平流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能滤除致命的UVC和90%以上的UVB,保护地球生物生存、保障植物光合作用、维持大气化学平衡,让地球宜居;“低空为刃”指臭氧迁移至对流层形成污染时,会成为“健康杀手”,刺激损伤呼吸道、引发疾病、降低免疫力,还会破坏生态系统,损害植物、降低农作物产量。
(3)推测臭氧污染高发月份为6-8月(夏季)。理由:材料二指出臭氧污染易在“光照充足、高温(月平均气温>20℃)、低湿(月降水量<100mm)”的气象条件下形成;夏季通常满足这些条件,光照强、气温高、降水相对较少,利于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
(4)调整建议及理由:野餐环节:选择冷餐,取消炭火烧烤。理由:炭火烧烤会排放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增加臭氧生成的原料,加重污染。户外活动:调整14:00-16:00的活动,优先选择15:00前进行飞盘(避开臭氧浓度最高的15:00-16:00),或缩短户外活动时间;取消足球等高强度运动。理由:臭氧浓度为轻度污染,且15:00-16:00浓度最高,高强度运动易加重呼吸系统负担。防护物品:增加附带活性炭的口罩和护目镜。理由:普通口罩无法抵御臭氧污染,活性炭口罩和护目镜可加强防护,减少臭氧对呼吸道和眼部的刺激。时间安排:若条件允许,将部分户外活动调整至早晨(臭氧浓度较低时段)。理由:早晨臭氧浓度相对较低,能降低健康风险。
答案:
(1)C
(2)高空臭氧(臭氧层)是保护伞,滤除有害紫外线,保护生命:低空臭氧是污染物,危害人体和生态系统。因此说“高空为盾,低空为刃”。
(3)6-8月。理由:材料二指出臭氧污染易在高温(>20C)、低湿<K100mm)时形成,材料三显示这三个月气温高、降水少,符合条件。
(4)①野餐选冷餐,避免烧烤排放污染物;②户外活动调整时间,避开15:00-16:00高浓度时段;③增加活性炭口罩防护。
本文是以“臭氧”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第二题考查材料内容分析,第三题考查材料内容分析,第四题考查阅读拓展。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4.【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辨析。
ABD.正确。
C.有误,结合第⑤段中“普通感冒30%—50%是由鼻病毒引起的,任何季节都可以发病,特点是具有散发性,不引起流行。普通感冒的症状有发热、流鼻涕、打喷嚏、鼻腔干燥、头疼、头晕、恶心等,但不是所有的症状同时出现,根据个体差异症状也各异”的内容,由“30%—50%”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非“打比方”。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辨析。
ACD.正确。
B.有误,结合第⑥段中“虽然流行性感冒的主要表现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但季节性和传染性较强,一定要引起注意”的内容可知,普通感冒与流感的症状是相似的。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辨析。
ABD.正确。
C.有误,结合第⑥段中“流感的症状在有些病人身上表现比较典型,一发病即可能出现高烧,常达38.5℃以上,并伴有寒战、肌肉酸痛、头痛、咽痛、全身乏力;但在有些病人身上表现不典型,通常和普通感冒症状类似,只是程度稍重”的内容可知,并不是所有患上流感的病人,一发病就会出现高烧。
故选:C。
答案:
(1)C
(2)B
(3)C
本题要结合说明文常识和文章内容来分析,文章先介绍了感冒的基本症状,然后介绍了普通感冒和流感有何异同点,最后介绍了如何服用感冒药。
要想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次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
5.【答案】【小题1】竖立,靠近赏玩,不一会儿,极,极点
【小题2】A
【小题3】略
【小题4】君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仙子,喜爱,赞美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植:竖立。
②句意:不可轻易地玩弄它。亵玩:靠近赏玩。
③句意:不一会儿,雨过天晴。少时:不一会儿。
④句意:我认为这(形容得)妙极了。绝:极,极点。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相同,表判断语气;
B.不同,表转折/表顺承;
C.不同,被/认为;
D.百步亭,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濯,洗涤;妖,妖艳。句意为:(莲花) 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②中重点词语有:至,到了;临,到。句意为:每当到了夏天,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甲】文:文中明确表述“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借莲花来象征君子的高尚品质。通过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特点的描写,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文中称“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将荷花赞为“花中仙子”。作者通过描写荷花在雨中及雨后的美丽姿态,如“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答案:
(1)①竖立 ①靠近赏玩 ③不一会儿 ④极,极点
(2)A
(3)①(莲花) 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①每当到了夏天,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4)君子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仙子 喜爱,赞美
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乙】我回忆年轻的时候,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我)靠近湖边观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当我们)兴致正浓时,忽然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面波澜平静,湖水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显得)鲜艳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花中的仙子啊。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这(形容得)妙极了。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6.【答案】异乡漂泊时相逢;月下酒后相别(高歌而别),以一种壮丽明朗的景色,烘托离别的背景(与“高歌而别”的情调吻合、以景结情、融情入景);抒发诗人的壮志豪情(表达对少年的美好祝愿)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首句“江海相逢客恨多”点明相逢背景:同怀羁旅之愁、身世之悲,故一见如故。诗人与少年在漂泊流离中偶然相逢于“江海”(泛指异乡),双方皆是天涯沦落人。“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意思是:深夜畅饮即将作别淮阴的街市,月照高楼我们引吭高唱离别歌。告诉人们他们又在酒酣夜别淮阴市时与少年相别。(2)《赠少年》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七绝。写浪迹江湖的诗人,在秋风萧瑟的时节与一位少年相遇。彼此情味相投,但只片刻幸会,随即就分手了。诗人选择相逢又相别的瞬间场面来表现“客恨”,自然地流露出无限的离恨别情,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通过描写诗人与一少年相逢又相别的场面,表达了无限的离恨别情,抒发了深沉的豪情壮怀。
答案:
(1)异乡漂泊时相逢;月下酒后相别(高歌而别)。
(2)以一种壮丽明朗的景色,烘托离别的背景(与“高歌而别”的情调吻合、以景结情、融情入景);抒发诗人的壮志豪情(表达对少年的美好祝愿)。
译文:
漂泊江湖偶尔相逢客恨实在多,黄叶纷纷落下洞庭湖水波连波。深夜畅饮即将作别淮阴的街市,月照高楼我们引吭高唱离别歌。
《赠少年》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诗人与一少年相逢又相别的场面,表达了无限的离恨别情,抒发了深沉的豪情壮怀。全诗善于用典寄托怀抱,且不着痕迹,自然地与写景叙事融为一体,景中见情,含蓄隽永。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7.【答案】例文:
最美的风景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人们总是在匆匆赶路,忽略了身边许多美好的风景。然而,真正的风景,不仅仅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在于那些温暖人心、触动灵魂的瞬间。在我心中,最美的风景,莫过于那份无私的母爱。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因为高烧不退而躺在床上,痛苦不堪。母亲守在我的床边,焦急万分。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担忧和心疼,不断地用凉毛巾敷在我的额头上,试图减轻我的痛苦。外面的雨声淅淅沥沥,屋内却是一片温馨与安宁。
母亲看我病情没有好转,毅然决定带我去医院。她披上雨衣,背起我,一头扎进了茫茫的雨幕中。路上,母亲的脚步坚定而有力,尽管雨水已经打湿了她的衣服,但她丝毫没有放慢脚步。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那是任何风雨都无法阻挡的力量。
到了医院,母亲更是忙前忙后,挂号、缴费、取药……直到医生确诊我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需要输液治疗时,她才松了一口气。在输液的过程中,母亲一直陪在我的身边,用她那双温暖的手轻轻地握住我的手,给我传递着力量和勇气。
那一刻,我看着母亲疲惫却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我明白了,真正的风景,不在于远处的山川湖海,而在于身边的点点滴滴。母爱,就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它无声无息,却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成长的每一步。
如今,每当回想起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都会深深地感激母亲。是她,用无私的爱,为我撑起了一片天空,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坚持,什么是爱。这份爱,将永远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激励我勇往直前,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解析】例文:
最美的风景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人们总是在匆匆赶路,忽略了身边许多美好的风景。然而,真正的风景,不仅仅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在于那些温暖人心、触动灵魂的瞬间。在我心中,最美的风景,莫过于那份无私的母爱。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因为高烧不退而躺在床上,痛苦不堪。母亲守在我的床边,焦急万分。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担忧和心疼,不断地用凉毛巾敷在我的额头上,试图减轻我的痛苦。外面的雨声淅淅沥沥,屋内却是一片温馨与安宁。
母亲看我病情没有好转,毅然决定带我去医院。她披上雨衣,背起我,一头扎进了茫茫的雨幕中。路上,母亲的脚步坚定而有力,尽管雨水已经打湿了她的衣服,但她丝毫没有放慢脚步。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那是任何风雨都无法阻挡的力量。
到了医院,母亲更是忙前忙后,挂号、缴费、取药……直到医生确诊我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需要输液治疗时,她才松了一口气。在输液的过程中,母亲一直陪在我的身边,用她那双温暖的手轻轻地握住我的手,给我传递着力量和勇气。
那一刻,我看着母亲疲惫却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我明白了,真正的风景,不在于远处的山川湖海,而在于身边的点点滴滴。母爱,就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它无声无息,却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成长的每一步。
如今,每当回想起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都会深深地感激母亲。是她,用无私的爱,为我撑起了一片天空,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坚持,什么是爱。这份爱,将永远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激励我勇往直前,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题目是《最美的风景》。本题关键在于理解“最美的风景”这一题目的内涵。风景,不仅指自然界的山水草木、日月星辰,更指生活中那些触动人心的美好瞬间和人物精神。因此,写作时应将视角拓宽,从自然之景过渡到人文之景。在审题立意上,要明确“最美”的标准,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愉悦,更是心灵上的震撼和感动。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如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陌生人之间的善意;也可以是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共生,如环保行动中的美好瞬间、社会正能量的传递等。选材构思上,可以从个人经历出发,选取生活中真实感人的故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人性中的美好与光辉。或者,也可以从社会热点、历史事件中寻找素材,通过宏大的叙事和深刻的思考,展现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真挚表达,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描写,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美好与感动。同时,也要注重结构的紧凑和逻辑的清晰,确保文章条理分明,引人入胜。
本文以母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真实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流畅,结构紧凑,通过具体事例突出了母爱的力量,使读者深受感动。是一篇情感饱满、主题鲜明的佳作。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