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练习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序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埃及的官方语言为( )
A.西班牙语 B.汉语 C.阿拉伯语 D.英语
2.韩国位于亚洲东部,请问来自韩国的运动员主要属于( )
A.黄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3.北京典型的传统民居是( )
A.竹楼 B.四合院 C.窑洞 D.围屋
4.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是( )
A.传承人类的璀璨文化 B.加快当地旅游业发展
C.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 D.提高古建筑经济价值
5.下列地区,属于人口稀疏区的是( )
①撒哈拉沙漠②我国东南部沿海③欧洲西部④亚马孙平原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6.据美国媒体报道,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美国的联邦法定节日“哥伦布日”,以纪念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92年10月12日到达美洲大陆。但它也是美国最具争议的节日之一,原住居民反对纪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美洲的原住居民绝大部分为印第安人 B.北美洲各国官方语言为英语
C.南美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D.南美洲原居民母语为西班牙语
7.读下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①亚洲 ②欧洲 ③非洲 ④大洋洲 ⑤北美洲 ⑥南美洲
A.①② B.①③ C.①⑤ D.②③
8.降水量会影响建筑形式,依据下列建筑来推断,当地降水量最多的是( )
A. B. C. D.
9.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演变成城市。若某聚落从乡村演变为城市,其发生的变化不包括( )
A.农田、果园增多 B.人口规模加大
C.房屋建筑增多 D.交通道路网变密集
10.下图为西亚沙特阿拉伯传统民居,该民居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干旱 B.潮湿 C.寒冷 D.温暖
11.读六个大洲人口总数和人口增长率图,下列叙述符合图示信息的是( )
A.亚洲人口增长率最高
B.非洲人口总数最多
C.欧洲人口总数和人口增长率都最低
D.南美洲人口总数和人口增长率都高于北美洲
12.亚洲的人口稠密区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等自然条件,但亚洲北部河流中下游地区人口稀疏,原因是( )
A.海拔高,空气稀薄 B.纬度高,气温低
C.地形平坦,水热充足 D.高温多雨,气候潮湿
13.联合国2019年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指出,全球整体平均寿命提高,但生育率继续下降。读世界人口变化预测图可知( )
A.未来50年,世界人口会越来越少 B.2030年起,世界人口开始负增长
C.2050年前后,世界人口将达到约100亿 D.2090年前后,世界人口增长最快
14.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受气候、地形、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下列地区人口最稠密的是( )
A.亚洲东部、南部沿海和平原 B.南美洲亚马孙热带雨林
C.非洲北部撒哈拉地区 D.亚洲中部高原、高山地区
15.下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部封闭,禁止游客参观 B.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
C.核心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 D.拆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
16.《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属于____,判断理由是____( )
A.城镇;“阡陌交通” B.乡村;“屋舍俨然”
C.城镇;“土地平旷” D.乡村;“良田、美池”
17.如图所示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①“冰砖”盖屋--终年严寒 B.②房屋高架--潮湿炎热
C.③墙厚窗小--炎热干燥 D.④屋顶陡坡--森林丰富
18.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与年平均人数之比。2019年,某地人口出生率为1.01%,人口死亡率为0.71%,则2019年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A.0.3% B.0.3‰ C.1.72% D.0.03%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6分)
19.为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前往我国某地区实地考察。根据图该地等高线地形图及飞瀑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考察队员测得山峰A处气温为12℃,若只考虑地形因素的影响,则山峰B处气温为 。
(2)图示区域的北部和西部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3)考察期间同学们途经图中的飞瀑景观,该景观可能位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 (C/D)处,运用等高线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
(4)图中画出的E、F两条支流中, 条是错的,请说明理由 。
(5)若在甲村和乙村之间沿着虚线修建公路,需要( )
A.架设桥梁 B.开凿隧道 C.建盘山路 D.修立交桥
(6)考察队员测得该公路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2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为 千米。
(7)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甲、乙、丙村会发展为城市的是 村,原因是 (两点即可)。
20.读大洲、大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A是 洲。
(2)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洋B是 洋。
(3)C大洲的居民大多信仰 教,它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4)大洲分界线①是 运河。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资料一:传统民居是一个地区富有特色的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乙地某部落的传统民居是“大象屋”(图1),房屋以竹子、芭蕉叶、草手工编织而成。尖顶下方隆起似大象“鼻子”,是入口遮阳篷;两侧有两个供空气流通的孔,似大象“眼睛”。图2为某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3示意乙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1)甲乙两地均位于 洲,该洲西临 洋。
(2)指出甲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人口分布的疏密状况。
(3)结合乙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乙地传统民居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资料二:宗教建筑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之一。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市,曾遭遇大火,后经修复重新开放。图4示意巴黎圣母院,图5示意法国及周边区域。
(4)法国当地居民主要为 人种,通用的语言是 ,巴黎圣母院代表的宗教类别是 ,写出一个与该宗教有关的节日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A B A A B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B C A C D D A
19.(1)15℃
(2)山地
(3) C 此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4) F 此处是山脊
(5)B
(6)2
(7) 丙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20.(1)亚
(2)北冰
(3)基督
(4)巴拿马
21.(1) 非 大西
(2)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极端干旱),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稀疏
(3)房屋以竹子、芭蕉叶、草为材料,便于就地取材;竹子、草为材料利于通风散热;湿季降水多,尖顶便于排水;位于热带,光照强烈,尖顶下方隆起方便遮阳;全年高温,两侧有两个供空气流通的孔,利于通风散热等。
(4) 白色 法语 基督教 感恩节、圣诞节、复活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