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 地形 第1课时(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 地形 第1课时(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5 21:50:52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人教版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 地形
(第1课时)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结合气候、河流等要素,剖析地形地势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
区域认知
对比三大阶梯地形地势差异,把握区域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地理实践力
运用地图、遥感影像等资料,实地考察典型地形,培养地形地势分析与探究能力。
人地协调观
通过分析地形地势对交通、农业等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理念。
目录
我国地势特征
1
我国地形特征
2
课后分层作业
3
思维导图
4
随堂检测
5
课堂导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水为何都向东流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我国地势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地形》,去揭开其中的神秘面纱 。
我过地势特征
Part 01
活动:读图,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哪高哪低?
我国地势特征
西部 中部 东部
海拔 高→低


特点一:西高东低
活动:请同学补充诗歌,验证我国地势特征。
我国地势特征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结合课本P26-27,说说我国地势三级阶梯海拔
我国地势特征
>4000m
1000-2000m
<500m
第一阶梯-海拔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第二阶梯-海拔
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
第三阶梯-海拔
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读图,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我国地势特征
36°N
特点二: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陆地地势可划分为三级阶梯
自西向东依次为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
读图,找出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
我国地势特征

























一二阶梯分界线
昆仑山脉
祁连山脉
横断山脉
二三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巫山
雪峰山
找一找我国各阶梯的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
我国地势特征
第一阶梯-地形
高原、山地
第二阶梯-地形
高原、盆地
第三阶梯-地形
平原、丘陵





































































我国地势特征
小结:我国各阶梯的海拔和地形类型
>4000m
1000-2000m
<500m
青藏高原构成我国第一级阶梯;
以高原、山地为主
以高原、盆地为主
以平原、丘陵为主
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
有两位同学各自画出一幅我国地势从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说说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
我国地势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活动:三级阶梯概况
我国地势特征
主要地形类型 海拔
第一阶梯
第一二阶梯分界线 第二阶梯
第二三阶梯分界线 第三阶梯
以高原为主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高原、盆地
多在1000-2000米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平原、丘陵
多在500米以下
活动:猜猜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
我国地势特征
珠穆朗玛峰 8848.86米
艾丁湖 -154.31米
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位于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86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珠穆朗玛峰
艾丁湖,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最低处,也是中国陆地的最低点。湖面比海平面低154.31米,湖底最低处达-161米。
艾丁湖
思考:我国的地势特征会产生哪些影响?
我国地势特征
思考角度
气候
河流
交通
水利
思考: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特征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太行山脉
青藏高原
青岛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思考: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我国地势特征
顺着地势,众多河流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横贯我国东西的水运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干线航道上起云南水富港,下至长江入海口,全长2838公里。
黄金水道
思考:地势对交通的影响
我国地势特征
受西高东低的地势影响,我们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思考:地势对水利的影响
我国地势特征
图中水电站的分布位置有什么特点?
从地势、水能资源的角度,说明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建大型水电站?
主要分布在阶梯交界处
因为这里山高谷深,海拔高差悬殊大,致使河流在此的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
三峡水电站
白鹤滩水电站
位于湖北省宜昌,始建于1994年,集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为一体,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建筑之一。
三峡水电站
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仅次于三峡水电站,是中国第二大水电站和世界第二大水电站。
白鹤滩水电站
小结:我国的地势特征产生的影响
我国地势特征
气候
河流
交通
水利
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使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流
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可以开发利用水能资源




我国地形特征
Part
02
活动:读图,找出主要地形类型
我国地形特征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知识回顾
我国地形特征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高度(米)
形态特征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下
500米以下
200米以下
无固定标准
外围较陡、内部起伏和缓
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起伏较小,坡度和缓
宽广平坦
四周高、中间低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活动:读图,回答问题
我国地形特征
看看我国都有哪些地形类型?数数一共有几种?
在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上如何识别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
活动:按面积比例大小,给地形类型排序
我国地形特征
山地 > 高原 > 盆地 > 平原 > 丘陵
我国的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活动:读图,回答问题
我国地形特征
回顾:我国的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山区=山地?
活动: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特征
通常,将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超过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狭小。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山地?
思考:山区面积广大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我国地形特征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交通运输困难不利于开发利用。
山区面积确实占比很高,如果能因地制宜,也可以发现很多有利条件。
优势:地形类型多样,可发展多种农业
优势: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采矿业
优势: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劣势:山区面积广大,交通不便
劣势:山区面积广大,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劣势:山区面积广大,地质灾害频发
思考:为什么“信天游”的曲调特别悠扬高亢?
我国地形特征
陕北民歌“信天游”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深受人们喜爱。“信天游”悠扬高亢的曲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欣赏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思考为什么“信天游”的曲调特别悠扬高亢?
思考:为什么“信天游”的曲调特别悠扬高亢?
我国地形特征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视野开阔,但有不便跨越的沟壑。在日常的劳动和生活中,受地形影响,人们常常站在沟壑两岸,或在坡上与沟底对话。为了把声音清晰地传给对方,不仅需要大声地拖长音呼喊,还要等待对方应答声音的回传。“信天游”就是在这种语言节奏下形成的民歌。
活动:读课本P29图2.3,将图中甲—戊与对应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区名称连线。
我国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特征
地形特征
地形区名称
地区
海拔低于50米,地形宽阔平坦
秦岭

海拔大多为50—500米,地形较破碎
长江中下游平原

海拔大多为500—2 000米,边缘较陡
东南丘陵

海拔超过3 000米,面积广大,内部起伏和缓,边缘较陡
四川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青藏高原

活动:读课本P29图2.3,将图中甲—戊与对应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区名称连线。
活动:描述河南省地形、地势
我国地形特征
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山地主要在西部,平原主要在东部。
地势:西高东低。
活动:描述江西省地形、地势
我国地形特征
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山地主要在西、南、东部,平原主要在北部、中部。
地势:总体南高北低。
课后分层作业
Part
03
分层作业
基础任务
填写我国地形区名称、地势阶梯分界线,巩固地形地势基础知识。
实践拓展
分析不同地形区农业、交通布局,探究地形地势与人类活动关系。
实践作业
绘制本地地形剖面图,结合资料说明其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思维导图
Part
04
思维导图
地形
我国的
地势特征
我国的
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优势:地形多样,可发展多种农业;山区广大,利于发展采矿业、旅游业
劣势:山区面积广大,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地质灾害频发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分界山脉
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影响
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使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流
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可以开发利用水能资源
随堂检测
Part
05
随堂检测
B
A
A
1.不属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太行山脉 B.天山山脉 C.昆仑山脉 D.巫山
2.下列地形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 )
①准噶尔盆地 ②内蒙古高原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柴达木盆地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下列地理现象主要受地势影响而产生的是( )
A.长江自西向东注入东海 B.宁波雨热同期,夏季多台风
C.新疆深受夏季风影响,梅雨连绵 D.哈尔滨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却温暖如春
随堂检测
B
D
C
4.关于我国地形地势说法,错误的是( )
A.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B.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C.我国第三级阶梯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D.山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5.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
A.中部高,四周低 B.北高南低 C.东高西低 D.西高东低
6.我国各类地形中,面积最大的是(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2.1《地形》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学生能准确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主要地形区名称及特点,理解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夯实地理基础知识;
通过分析地形地势相关地图、图表,学会提取有效地理信息,归纳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特征,提升地理图表判读与综合分析能力;
借助案例探究地势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空间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地理观念;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通过分析地形地势对交通、农业等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理念。
综合思维:结合气候、河流等要素,剖析地形地势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
区域认知:对比三大阶梯地形地势差异,把握区域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地理实践力:运用地图、遥感影像等资料,实地考察典型地形,培养地形地势分析与探究能力。
【重难点】
重点:掌握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高度及主要地形区,明确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难点:剖析地势地形与气候、河流流向、水能资源分布等要素的内在联系,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机制。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读P26,图2.1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及36°N纬线地形剖面示意,完成下题
1.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 ,呈 阶梯状 分布。西部多为山地、 高原 和盆地,东部则以 平原 和丘陵为主。
2.我国地势起伏很大,陆地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我国陆地最低点是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
3.我国的三级阶梯概况
主要地形类型 海拔
第一阶梯 以高原为主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第一二阶梯分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 高原、盆地 多在1000-2000米
第二三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 平原、丘陵 多在500米以下
活动二: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 降水 ,有利于 农业 生产。
2.对河流的影响: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 水能 资源极为丰富。
3.对交通的影响: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 东西 交通。
活动三:学习P27-28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完成下题
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一般把 山地 、 丘陵 连同地表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 山区 ,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3 。
2.山区_矿产_、 水能 、生物、旅游等资源丰富,但地表 崎岖 ,交通不便,增加了山区开发和利用的难度。在改善交通、保护生态的条件下,山区可以发挥资源优势,进行综合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活动四:学习P29,在地形图上识别我国的主要地形类型
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颜色所表示的海拔,可以识别主要地形类型。读图2.3,将图中甲一戊与对应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区名称连线。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阶梯分界线。
1.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昆仑 山脉—— 祁连 山脉—— 横断 山脉。
2.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 —— 太行 山脉—— 巫山 —— 雪峰 山。
探究二: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都可以刻画地势特征。图2.1中的沿36°N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反映了我国的地势阶梯。结合我国地势宏观特征,讨论用地形剖面图表示我国地势特征的优点与剖面线的选择。
1.与等高线地形图相比,用地形剖面图刻画我国地势阶梯有什么优点?
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清晰地展示地势的垂直起伏变化和阶梯状分布特征。
等高线地形图通过密集的等高线表示地势高低,但需要读者通过等高线的疏密、数值变化间接推断地势起伏,对于 “三级阶梯” 这种宏观、连续的地势特征,缺乏直接的视觉呈现。
地形剖面图则通过 “剖面” 形式,将水平距离与垂直高度结合,能直接显示出地势由西向东逐级降低的阶梯状落差,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如昆仑山 — 祁连山 — 横断山脉、大兴安岭 — 太行山 — 巫山 — 雪峰山)和各阶梯的海拔差异一目了然,更便于理解我国地势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的宏观特征。
2.如果沿30°N纬线绘制地形剖面图,得出的结果是否也能反映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能。30°N 纬线自西向东穿过青藏高原(第 一 阶梯)、四川盆地(第 二 阶梯)、长江中下游平原(第 三 阶梯),可体现三级阶梯的划分。
3.与沿36°N纬线相比,哪个地形剖面图显示的三级阶梯更典型?
沿 36°N 纬线的地形剖面图更典型。
36°N 纬线穿过的地形区依次为 青藏 高原(第一阶梯,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 黄土 高原(第二阶梯,平均海拔 1000—2000 米)、 华北 平原(第三阶梯,平均海拔 500 米以下),各阶梯之间的海拔落差更显著,且阶梯分界线(如昆仑山、太行山)的地形起伏更明显,能更清晰地展示三级阶梯 “西高东低、逐级下降” 的特征。
而 30°N 纬线穿过的 四川 盆地(第二阶梯)与 长江中下游 平原(第三阶梯)的海拔差异较小,阶梯过渡相对平缓,典型性稍弱。
4. 如果沿某条经线绘制地形剖面图,是否能够显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为什么?
不一定能。
原因: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划分是沿东西方向(经度方向)的宏观差异(西高东低),而经线是南北方向的线。
若沿80°E—120°E 之间的经线(如 105°E)绘制剖面图,可能会穿过青藏高原(第一阶梯)、四川盆地(第二阶梯)、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三阶梯),间接体现三级阶梯;
但多数经线(如 120°E 以东、73°E 以西)主要穿过单一阶梯(如东部沿海经线仅穿过第三阶梯,西部经线仅穿过第一阶梯),无法完整显示三级阶梯的分布。
因此,经线方向的剖面图难以稳定、全面地反映我国 “东西向三级阶梯” 的地势特征。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在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上如何识别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
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可通过海拔、地表起伏及等高线特征识别五大地形:平原海拔 200 米以下,地势平坦,等高线稀疏(如东北平原);高原海拔 500 米以上,内部平缓、边缘陡峭,等高线内疏外密(如青藏高原);丘陵海拔 500 米以下,起伏和缓,等高线弯曲柔和(如东南丘陵);山地海拔 500 米以上,起伏大、坡度陡,等高线密集且呈条带状(如喜马拉雅山脉);盆地则四周高、中间低,等高线呈闭合环状,中间数值小、四周大(如四川盆地)。颜色上,平原、丘陵多为浅绿或浅黄,高原、山地偏棕褐,可辅助判断。
【随堂检测】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水能方面有很大的影响,下列关于地势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沛的降水
B.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水路交通
C.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D.西高东低的阶梯地势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答案】1.D
【解析】1.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A正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得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B正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的时候,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了丰富的水能,C正确;我国东临海洋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与阶梯状分布无关,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
央视《远方的家一北纬30°中国行》节目向世界展现了北纬30°沿线神奇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全景式图画。读图,完成下面2-3题。
2.下列示意图能反映我国北纬30°沿线地势特征的是( )
3.北纬30°行东段最可能欣赏到( )
A.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B.雨林浓密,生物繁多
C.稻花香甜,蛙声阵阵 D.沙海浩瀚,驼铃声声
【答案】2.D 3.C
【解析】2.我国北纬30°沿线的地势特征是是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分布,D正确;A是东高西低,B不是阶梯状,C是东西高,中间低,ABC错误;故选D。
3.北纬30°行东段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可能欣赏到沿途最可能欣赏到稻花香甜,蛙声阵阵,C正确;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沙海浩瀚、驼铃声声均位于我国西北,纬度在40°以北的地区,AD错误;雨林浓密,生物繁多位于我国南部,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B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故选C。
4.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占比例最大的是(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和盆地
【答案】4.A
【解析】4.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其中丘陵占总面积的10%,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比重最大的山地。
5.有关山区开发的不正确的是( )
A.山区地势落差大,应积极开发水能资源
B.山区地表复杂,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山区风景秀丽,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业
D.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木材采伐业
【答案】5.D
【解析】5.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如果大力发展木材采伐业,容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错误。
6.我国地势特征造成的影响有( )
①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②东部地形平坦,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③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东西部的交通 ④西部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6.C
【解析】6.
①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如夏季风)能够顺着地势向东深入内陆,带来丰富降水。该说法正确。
②东部地形平坦,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的形成需要落差和水量,我国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而东部地形平坦,落差小,水能资源并不丰富。该说法错误。
③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东西部的交通:受地势影响,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部的水上交通,便于物资运输。该说法正确。
④西部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我国西部(如青藏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该说法正确。
综上,①③④正确,答案为 C。
读“沿我国北纬36°纬线所作的剖面图”,完成7-10小题。
7.我国地势特征是( )
A.西高东低,不规则分布 B.中间高四周低
C.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D.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8.从我国地势特点来分析,我国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 )
A.第一阶梯 B.第二阶梯
C.第三阶梯 D.阶梯交界处
9.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表现为( )
A.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B.受地势落差阻碍,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
C.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联系
D.在阶梯的交界处因为有巨大的落差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适合发展水电业
10.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
A.昆仑山 B.六盘山 C.太行山 D.天山
【答案】7.C 8. D 9. B 10.C
【解析】7.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8.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得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促进了东西部经济联系,河流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的时候,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了丰富的水能,可见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阶梯和阶梯的交界处.
9.A 选项:“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降水,利于农业生产”,这是地势特征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不符合题干要求。B 选项:“受地势落差阻碍,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我国三级阶梯间落差大(如西部高原山地与东部平原的过渡地带),在修路、建桥等基础设施建设时,需克服地形陡峭、地质复杂等问题,增加了建设成本和难度,属于不利影响,符合题意。C 选项:“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联系”,河流的东西流向为航运提供了天然条件,促进了东西部经济交流,是有利影响。D 选项:“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水电业”,水能资源的开发可提供清洁能源,推动经济发展,属于有利影响。
10.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故选项C符合题意。
1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
①地势西高东低 ②地形类型多样 ③山区面积广大 ④呈阶梯状分布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1.D
【解析】11.我国地势特点主要包括西高东低和呈阶梯状分布。①西高东低:我国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如青藏高原),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整体西高东低;②类型多样和③山区面积广大属于地形特征,而非地势的直接特点。④呈阶梯状分布:地势从青藏高原(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盆地、高原)和第三阶梯(平原、丘陵)逐级下降。
12.我国地势特点对河流的影响有( )
①大河东流 ②灌溉便利 ③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④利用水力发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2.C
【解析】12.我国地势的显著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一特点对河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大河东流:由于地势西高东低,受重力作用,我国许多大河(如长江、黄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这是地势特点对河流水向的直接影响。③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在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显著,水流速度快,从而蕴藏了丰富的水能资源,这是地势特点对河流水能的直接影响。而②“灌溉便利”和④“利用水力发电”并非地势特点对河流的直接影响:灌溉便利更多与河流的分布、水量等相关,是河流对人类生产的作用,而非地势对河流本身的影响。利用水力发电是人类对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属于人类活动范畴,并非地势对河流的直接影响。
二、解答题
(1)我国地势特点 ,呈阶梯状分布。其中第二级阶梯以 (填地形类型)为主。
(2)36°N附近地形剖面图经过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山脉,该山脉呈 走向。剖面图穿过的海底地形是位于 海的大陆架。
(3)我国大型水电站集中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请说明理由。
【答案】(1)西高东低;高原、盆地
(2)太行;东北—西南;黄海
(3)阶梯与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解析】(1)我国地势整体呈现 “西高东低” 的特点,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以青藏高原为主体,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 1000 - 2000 米,地形以高原(如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和盆地(如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为主;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 500 米以下,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36°N 附近的地形剖面图经过的是太行山,它是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太行山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这类走向的山脉在我国东部地区较为常见(如大兴安岭、武夷山等)。
36°N 纬线向东延伸至海洋,穿过的海底地形是黄海的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水深较浅,通常小于 200 米)。
(3)地势阶梯交界处,由于海拔差异大,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急剧增大,导致水流速度加快,从而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为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长江三峡水电站就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充分利用了此处的巨大落差。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2.1 地形(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我国地势特征;我国地形特征
【课程目标】
1.学生能准确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主要地形区名称及特点,理解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夯实地理基础知识。
2.通过分析地形地势相关地图、图表,学会提取有效地理信息,归纳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特征,提升地理图表判读与综合分析能力;
3.借助案例探究地势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空间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地理观念;
4.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
1.人地协调:通过分析地形地势对交通、农业等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理念。
2.综合思维:结合气候、河流等要素,剖析地形地势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
3.区域认知:对比三大阶梯地形地势差异,把握区域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4.地理实践力:运用地图、遥感影像等资料,实地考察典型地形,培养地形地势分析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高度及主要地形区,明确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2.难点:剖析地势地形与气候、河流流向、水能资源分布等要素的内在联系,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机制。
【教学方法】
现象导入;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地图法;图表分析法。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水为何都向东流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我国地势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地形》,去揭开其中的神秘面纱 。
二、新课讲授
(一)我国地势特征
思考:我国的地势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这幅中国地势剖面图(或地形图),图中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了海拔高度,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我国的地势整体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是东边高还是西边高呢?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生:地图上西边的颜色比较深,应该是海拔高的地方,东边颜色浅,海拔低,所以整体是西边高、东边低。
师:地势特点一:西高东低
师:请同学补充诗歌,验证我国地势特征。
( ),浪花淘尽英雄。
问君能有几多愁,( )。
( ),何时复西归?
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师:同学们补充的诗句非常准确!这些诗句里的 “长江东逝水”“一江春水向东流”“百川东到海”,都生动体现了我国江河自西向东流淌的特点,而这正是由我国 “西高东低” 的地势决定的。地势就像大地的 “坡度”,西边高、东边低,江河自然就顺着这个 “坡度” 向东奔流入海啦。通过诗句和地理知识的结合,是不是对我国地势特征的理解更深刻了呢?
师:结合课本P26-27,说说我国地势三级阶梯海拔。
生:第一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第三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师:非常准确!同学们对三级阶梯的海拔范围掌握得很扎实。我国陆地地势可划分为三级阶梯。自西向东依次为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读图,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生:特点二: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师:就是我国地势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 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大致分为三级阶梯,就像楼梯一样,从西向东逐级降低。这两个特点共同构成了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师:读图,找出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
生: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和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
师:这些山脉不仅是地理上的重要界限,更清晰地勾勒出了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
师:读图,找一找我国各阶梯的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
生:第一级阶梯地形类型: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区域。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地形类型: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多在 1000-2000 米之间。主要地形区: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第三级阶梯地形类型: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多在 500 米以下,地势较为低平。主要地形区: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东南丘陵)。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准确!我们可以再结合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来巩固一下: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西起昆仑山山脉,经祁连山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小结:我国各阶梯的海拔和地形类型
师:有两位同学各自画出一幅我国地势从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说说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
生:左图看起来是从西向东慢慢倾斜下去的,地势变化比较平缓,没有明显的高低落差;右图则分成了三段,每一段内部比较平坦,但段与段之间有明显的高低变化,像是有台阶一样。我觉得右图更接近实际,因为之前学过我国地势是呈三级阶梯分布的。
师:左图是 “西高东低但呈平缓倾斜状”,没有体现出阶梯状的明显落差,只是单纯的高度逐渐降低;右图则清晰表现出 “三级阶梯” 的特征 —— 每一级阶梯内部地势相对平缓,但相邻两级阶梯之间有明显的海拔落差,比如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第二级阶梯到第三级阶梯时,海拔会急剧下降,这才符合我国地势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的实际特点。
师: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地形类型 海拔
第一阶梯 以高原为主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第一二阶梯分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 高原、盆地 多在1000-2000米
第二三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 平原、丘陵 多在500米以下
师:猜猜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
生:我国陆地海拔最高的地方是珠穆朗玛峰,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海拔约 8848.86 米,是世界最高峰;陆地海拔最低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面海拔约 - 154.31 米,是我国陆地的最低点。
师:非常正确!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差异巨大,能直观体现出我国地形地势的复杂多样 —— 既有世界屋脊的高耸,也有低于海平面的洼地。这种极端的海拔差异,也是我国地形 “复杂多样” 特点的生动体现。
思考:我国的地势特征会产生哪些影响?
师:读图,思考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生: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师:说得很好!西高东低的地势确实能让海上的湿气更方便进入内地,带来降雨。另外呀,地势高的地方比如高山,气温会比平地低很多。就像咱们爬高山,越往上走越凉快,山顶甚至还有积雪,这就是地势高影响了气温。所以地势不光影响下雨,还会让不同高度的地方冷热不一样呢。
师:读图,思考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生:顺着地势,众多河流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师: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横贯我国东西的水运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干线航道上起云南水富港,下至长江入海口,全长2838公里。
师:读图,思考地势对交通的影响。
生:受西高东低的地势影响,我们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师:读图,思考地势对水利的影响。
图中水电站的分布位置有什么特点?
从地势、水能资源的角度,说明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建大型水电站?
生:主要分布在阶梯交界处。因为这里山高谷深,海拔高差悬殊大,致使河流在此的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
师:阶梯交界处不仅落差大,而且河流流经此处时,水量往往也较为丰富(比如长江流经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的横断山区,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的巫山附近,水量充沛且落差显著)。水量与落差的结合,使得这些区域的水能资源极为集中,因此成为建设大型水电站的理想选址,像三峡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等,都分布在这样的位置。
三峡水电站:位于湖北省宜昌,始建于1994年,集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为一体,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建筑之一。
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仅次于三峡水电站,是中国第二大水电站和世界第二大水电站。
师:小结:我国的地势特征产生的影响
(二)我国地形特征
思考:我国的地形特征
师:活动:读图,找出主要地形类型。
师: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高度(米)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下 500米以下 200米以下 无固定标准
形态特征 外围较陡、内部起伏和缓 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起伏较小,坡度和缓 宽广平坦 四周高、中间低
师:读图,看看我国都有哪些地形类型?数数一共有几种?
在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上如何识别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
生: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的地形类型有 5 种,分别是: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
师: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可通过海拔、地表起伏及等高线特征识别五大地形:平原海拔 200 米以下,地势平坦,等高线稀疏(如东北平原);高原海拔 500 米以上,内部平缓、边缘陡峭,等高线内疏外密(如青藏高原);丘陵海拔 500 米以下,起伏和缓,等高线弯曲柔和(如东南丘陵);山地海拔 500 米以上,起伏大、坡度陡,等高线密集且呈条带状(如喜马拉雅山脉);盆地则四周高、中间低,等高线呈闭合环状,中间数值小、四周大(如四川盆地)。颜色上,平原、丘陵多为浅绿或浅黄,高原、山地偏棕褐,可辅助判断。
师:按面积比例大小,给地形类型排序。
生:山地 > 高原 > 盆地 > 平原 > 丘陵。
师:我国的地形特征为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同学们,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国的地势特征。
生: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较高;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海拔较低,这种阶梯状的分布使得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
师:那么“山区=山地”吗?通常,将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超过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狭小。
生:原来山区不等于山地啊!山区还包括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范围比山地大得多。这样看来,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2/3 以上,确实非常广阔,而平原面积相对狭小,这也能体现出我国地形类型多样的特点呢。
师:思考:山区面积广大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交通运输困难不利于开发利用。
山区面积确实占比很高,如果能因地制宜,也可以发现很多有利条件。
生:我国地形类型多样,这一特点为林业、畜牧业、种植业等多种农业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区面积广大,既便于发展采矿业和旅游业,也存在不少劣势:山区地形复杂,导致交通不便,不利于耕作业发展,且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频发。
师:总结得很全面!既看到了山区面积广大带来的挑战,也抓住了因地制宜发展的潜力。确实,山区的资源优势(比如矿产、森林、独特的自然景观)为特色产业提供了基础,但交通和地质灾害问题也需要重视。在开发山区时,我们要坚持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同时做好交通建设和灾害防治,让山区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师:陕北民歌“信天游”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深受人们喜爱。“信天游”悠扬高亢的曲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欣赏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思考为什么“信天游”的曲调特别悠扬高亢?
生:陕北的地形比较特别,沟壑很多,人们隔着沟壑交流时,需要大声喊话才能让对方听见,拖长音也能让声音传得更远。所以 “信天游” 才会有这种悠扬高亢的曲调,方便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传递信息。
师:陕北地处黄土高原,视野开阔,但有不便跨越的沟壑。在日常的劳动和生活中,受地形影响,人们常常站在沟壑两岸,或在坡上与沟底对话。为了把声音清晰地传给对方,不仅需要大声地拖长音呼喊,还要等待对方应答声音的回传。“信天游”就是在这种语言节奏下形成的民歌。
师:读课本P29图2.3,将图中甲—戊与对应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区名称连线。
三、内容小结
四、课堂练习
完成导学案的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2.1《地形》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学生能准确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主要地形区名称及特点,理解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夯实地理基础知识;
通过分析地形地势相关地图、图表,学会提取有效地理信息,归纳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特征,提升地理图表判读与综合分析能力;
借助案例探究地势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空间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地理观念;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通过分析地形地势对交通、农业等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理念。
综合思维:结合气候、河流等要素,剖析地形地势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
区域认知:对比三大阶梯地形地势差异,把握区域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地理实践力:运用地图、遥感影像等资料,实地考察典型地形,培养地形地势分析与探究能力。
【重难点】
重点:掌握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高度及主要地形区,明确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难点:剖析地势地形与气候、河流流向、水能资源分布等要素的内在联系,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机制。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读P26,图2.1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及36°N纬线地形剖面示意,完成下题
1.地势特点: ,呈 分布。西部多为山地、 和盆地,东部则以 和丘陵为主。
2.我国地势起伏很大,陆地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我国陆地最低点是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
3.我国的三级阶梯概况
主要地形类型 海拔
第一阶梯
第一二阶梯分界线
第二阶梯
第二三阶梯分界线
第三阶梯
活动二: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 ,有利于 生产。
2.对河流的影响: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 资源极为丰富。
3.对交通的影响: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 交通。
活动三:学习P27-28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完成下题
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一般把 、 连同地表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 ,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
2.山区_________、 、生物、旅游等资源丰富,但地表 ,交通不便,增加了山区开发和利用的难度。在改善交通、保护生态的条件下,山区可以发挥资源优势,进行综合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活动四:学习P29,在地形图上识别我国的主要地形类型
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颜色所表示的海拔,可以识别主要地形类型。读图2.3,将图中甲一戊与对应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区名称连线。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阶梯分界线。
1.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山脉—— 山脉—— 山脉。
2.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 山脉—— —— 山。
探究二: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都可以刻画地势特征。图2.1中的沿36°N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反映了我国的地势阶梯。结合我国地势宏观特征,讨论用地形剖面图表示我国地势特征的优点与剖面线的选择。
1.与等高线地形图相比,用地形剖面图刻画我国地势阶梯有什么优点?
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清晰地展示地势的垂直起伏变化和阶梯状分布特征。
等高线地形图通过密集的等高线表示地势高低,但需要读者通过等高线的疏密、数值变化间接推断地势起伏,对于 “三级阶梯” 这种宏观、连续的地势特征,缺乏直接的视觉呈现。
地形剖面图则通过 “剖面” 形式,将水平距离与垂直高度结合,能直接显示出地势由西向东逐级降低的阶梯状落差,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如昆仑山 — 祁连山 — 横断山脉、大兴安岭 — 太行山 — 巫山 — 雪峰山)和各阶梯的海拔差异一目了然,更便于理解我国地势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的宏观特征。
2.如果沿30°N纬线绘制地形剖面图,得出的结果是否也能反映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能。30°N 纬线自西向东穿过青藏高原(第 阶梯)、四川盆地(第 阶梯)、长江中下游平原(第 阶梯),可体现三级阶梯的划分。
3.与沿36°N纬线相比,哪个地形剖面图显示的三级阶梯更典型?
沿 36°N 纬线的地形剖面图更典型。
36°N 纬线穿过的地形区依次为 高原(第一阶梯,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 高原(第二阶梯,平均海拔 1000—2000 米)、 平原(第三阶梯,平均海拔 500 米以下),各阶梯之间的海拔落差更显著,且阶梯分界线(如昆仑山、太行山)的地形起伏更明显,能更清晰地展示三级阶梯 “西高东低、逐级下降” 的特征。
而 30°N 纬线穿过的 盆地(第二阶梯)与 平原(第三阶梯)的海拔差异较小,阶梯过渡相对平缓,典型性稍弱。
4. 如果沿某条经线绘制地形剖面图,是否能够显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为什么?
不一定能。
原因: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划分是沿东西方向(经度方向)的宏观差异(西高东低),而经线是南北方向的线。
若沿80°E—120°E 之间的经线(如 105°E)绘制剖面图,可能会穿过青藏高原(第一阶梯)、四川盆地(第二阶梯)、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三阶梯),间接体现三级阶梯;
但多数经线(如 120°E 以东、73°E 以西)主要穿过单一阶梯(如东部沿海经线仅穿过第三阶梯,西部经线仅穿过第一阶梯),无法完整显示三级阶梯的分布。
因此,经线方向的剖面图难以稳定、全面地反映我国 “东西向三级阶梯” 的地势特征。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在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上如何识别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
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可通过海拔、地表起伏及等高线特征识别五大地形:平原海拔 200 米以下,地势平坦,等高线稀疏(如东北平原);高原海拔 500 米以上,内部平缓、边缘陡峭,等高线内疏外密(如青藏高原);丘陵海拔 500 米以下,起伏和缓,等高线弯曲柔和(如东南丘陵);山地海拔 500 米以上,起伏大、坡度陡,等高线密集且呈条带状(如喜马拉雅山脉);盆地则四周高、中间低,等高线呈闭合环状,中间数值小、四周大(如四川盆地)。颜色上,平原、丘陵多为浅绿或浅黄,高原、山地偏棕褐,可辅助判断。
【随堂检测】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水能方面有很大的影响,下列关于地势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沛的降水
B.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水路交通
C.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D.西高东低的阶梯地势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央视《远方的家一北纬30°中国行》节目向世界展现了北纬30°沿线神奇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全景式图画。读图,完成下面2-3题。
2.下列示意图能反映我国北纬30°沿线地势特征的是( )
3.北纬30°行东段最可能欣赏到( )
A.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B.雨林浓密,生物繁多
C.稻花香甜,蛙声阵阵 D.沙海浩瀚,驼铃声声
4.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占比例最大的是(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和盆地
5.有关山区开发的不正确的是( )
A.山区地势落差大,应积极开发水能资源
B.山区地表复杂,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山区风景秀丽,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业
D.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木材采伐业
6.我国地势特征造成的影响有( )
①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②东部地形平坦,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③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东西部的交通 ④西部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沿我国北纬36°纬线所作的剖面图”,完成7-10小题。
7.我国地势特征是( )
A.西高东低,不规则分布 B.中间高四周低
C.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D.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8.从我国地势特点来分析,我国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 )
A.第一阶梯 B.第二阶梯
C.第三阶梯 D.阶梯交界处
9.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表现为( )
A.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B.受地势落差阻碍,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
C.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联系
D.在阶梯的交界处因为有巨大的落差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适合发展水电业
10.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
A.昆仑山 B.六盘山 C.太行山 D.天山
1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
①地势西高东低 ②地形类型多样 ③山区面积广大 ④呈阶梯状分布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我国地势特点对河流的影响有( )
①大河东流 ②灌溉便利 ③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④利用水力发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解答题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纵横分布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读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及部分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图1)、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
(1)我国地势特点 ,呈阶梯状分布。其中第二级阶梯以 (填地形类型)为主。
(2)36°N附近地形剖面图经过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山脉,该山脉呈 走向。剖面图穿过的海底地形是位于 海的大陆架。
(3)我国大型水电站集中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请说明理由。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