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0课 国民党挑起内战
结构图解
核心问题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事
夯基础 新知预习 01
毛泽东
双十协定
政治协商会议
重庆谈判
和平建国
1946
中原
解放区
运动战
有生力量
陕
北
山东
陕北
彭德怀
陕北
孟良崮
山东
破重难 素养解读 02
历史联系 西安事变谈判与重庆谈判的比较
项目 西安事变谈判 重庆谈判
背景 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西安事变爆发 抗日战争胜利
时间 1936年12月 1945年8—10月
中国共产 党代表 周恩来 毛泽东、周恩来等
结果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条件 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落实 情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开启第二次国共合作 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发动全面
内战
相同点 都发生在国共两党之间;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很大努力 认识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精评价 课堂检测 03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重庆谈判
1.抗战胜利后,中国民盟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中号召:“我们坚决地要求民主”;在《中国民主同盟纲领》中主张:“民主国家以人民为主人”;中国民进在《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中强调:“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这些言论( )
A.推动抗战走向胜利 B.反映当时人民心声
C.助推国共北平谈判 D.得到国民党的支持
B
2.(2025汕头期末)1945年8月,毛泽东离开延安前说:“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据此判断,毛泽东此行的目的地是( )
A.重庆 B.南京
C.西安 D.广州
A
3.20世纪4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分析当时国内的形势时说:
“第一中国要和平,第二中国要民主。”为争取尽快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 )
A.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签署“双十协定”
C.掀起反饥饿、反内战运动
D.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B
4.漫画《倒骑驴客》又名《张果老向着民主唱,背着民主跑》(如图),发表在1946年5月的《联合画报》上。这幅漫画把国民党反动派比喻成倒骑驴的“张果老”,该漫画折射出当时
( )
A.孙中山坚持斗争,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袁世凯倒行逆施,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C.国民党一党专政,和平民主希望渺茫
D.民主制人心所向,主权在民初衷依旧
C
知识点二 国民党发动内战
5.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其后又在晋南、苏北、鲁西南、胶东等地,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这意味着( )
A.战略决战的开始 B.国共和谈目标达成
C.全面内战的爆发 D.渡江战役即将打响
C
6.教材素材改编 人民解放战争爆发后,面对下表中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
D
党派 总兵力 武器装备 统治区人口
国民党 430万人 良好 约3.39亿
共产党 127万人 老旧 约1.36亿
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知识点三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7.(2025汕尾期末)1946年6月至10月,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奋起自卫还击,发起胶济路阻击战。阻击战历时3个多月,共歼敌1万余人。材料中的“自卫还击”( )
A.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战役
C.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有利于华北全境的解放
A
8.人民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凭借兵力上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向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东、东北、中原等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依靠抗战前后的布局,贯彻中共中央、毛泽东制定的作战方式。材料中的“作战方式”主要是指
( )
A.破袭战 B.阵地战
C.运动战 D.地道战
C
9.1947年3月开始,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采取“蘑菇战术”,先后取得了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这一胜利( )
A.加速了国民党重点进攻战略的破产
B.使当地农村阶级关系发生彻底改变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标志全国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A
10.某历史题材的小说讲述了人民解放军在山东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殊死搏杀,最终在解放区人民的支援下,消灭国民党军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故事。该小说参照的创作背景是
( )
A.百团大战 B.淞沪会战
C.孟良崮战役 D.转战陕北
C
11.教材素材改编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刘胡兰的生命钟摆永远停在了1947年1月12日,大义凛然走向国民党反动派铡刀的她还不到15岁。毛泽东曾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死也不屈服”的英雄誓言,彰显了共产党员
( )
A.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B.信仰如柱的可贵风采
C.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D.团结抗敌的民族气魄
B
综合探究
1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各群众在平毁碉堡
1946年,上海群众举行反内战游行
材料二 1945年,关于重庆谈判的报道情况。
《中央日报》(国民党机关报) 大约30篇。毛泽东抵渝前,有《美报再责中共不应存心捣乱》《蒋主席三电毛泽东促行》等报道,关于蒋介石发电报三邀毛泽东一事有报道五六则之多。毛泽东抵渝后,除发表国共两党代表人会晤协商的消息外,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的报道几乎没有,并且新闻稿多是叙述性、简短性的报道,排在要闻版中不重要的位置。着重强调蒋介石的领导核心地位,报道中多用“政府与中共代表”“政府与中共会谈”等表述
《新华日报》 (共产党机关报) 不下60篇。《应蒋主席之邀商团结大计 毛泽东同志将来渝》等从8月16日开始着手报道。毛泽东在渝期间,《建立和平团结民主的新中国 欢迎毛泽东先生》《蒋主席前晚欢宴毛泽东同志 国共领袖昨日晤谈》等报道集中于毛泽东一行人抵渝引发的热烈反响、国共两党代表谈判的进展情况以及毛泽东在渝期间的活动这三方面
——许爱超《多方媒体视角下的重庆谈判研究》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庆谈判的背景。导致两份机关报对谈判的报道不一致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分)
答案:①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国民党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2分)②主要因素:政治立场不同。(2分)
(2)小明同学通过分析表格得出结论:毛泽东冒着生命危险参加重庆谈判是没有必要的。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
答案:(示例一)同意。(2分)理由: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同时想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给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中央日报》对中国共产党的消极报道、极力凸显蒋介石的领导地位可以看出,蒋介石政府缺少诚意,坚持独裁。并且,重庆谈判后不久,蒋介石便撕毁协议,发
动内战,致使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建国”的愿望破灭。
因此,我同意小明的观点。(6分)
(示例二)不同意。(2分)理由:从《新华日报》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一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的诚意,二是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
针,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因此,我不同意小明的观点。(6分)(任选一个角度作答,史论结
合、条理清晰即可)(共24张PPT)
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结构图解
核心问题 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夯基础 新知预习 01
减租减息
中国土地法大纲
耕者有其田
人力
物力
刘伯承
邓小平
战略进攻
辽沈
淮海
平津
徐州
北平
东北
华北
主力
南京
台湾
西柏坡
城市
工业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
破重难 素养解读 02
新课标 学业要求 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演变
认识:中国共产党善于根据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恰当的土地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生产、革命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历史联系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的演变
精评价 课堂检测 03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解放区土地改革
1.1947年,《人民翻身兴家立业》《儿童劳军》《参军图》等年画,深受解放区人民喜爱。这主要是因为解放区( )
A.实行减租减息 B.开展土地改革
C.完成民主建设 D.转入战略反攻
B
2.(2025广州期末)1947年,东北解放区各村的墙壁上到处都写上了大标语:“翻身不忘恩,好汉去当兵!”“保田保家,保卫胜利果实!”人民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B.“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D
3.毛泽东说:“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这说明土地改革( )
A.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B.使农村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C.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A
4.新教材 变化点应用 右图中的纸币发行于1949年5月,是中国货币史上面额最大(60亿元)的纸币。按当时上海一石米的价格计算,这张纸币只能买到大约77粒大米。这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 )
A.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
B.解放区的稳定被破坏
C.上海经济地位的衰落
D.国统区经济趋于崩溃
D
知识点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5.周恩来总理曾对一次军事行动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路是他的“铁丝网”,长江是他的
“内壕”,而我们已经过了“铁丝网”,打到他的“内壕”了。这一军事行动是( )
A.跃进大别山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A
6.(2025梅州期末)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的新年献词,文中提出:“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 )
A.三大战役顺利进行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党的奋斗目标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A
7.教材素材改编 毛泽东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反映的历史事件
( )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表明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D
知识点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8.新民主主义革命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其中与“西柏坡精神”相关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
9.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二中全会是城市工作会议,是历史转变点。”其中的“历史转变点”是指
( )
A.民族解放斗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D.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C
10.先进的理论始终引领着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中共一大以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理论是( )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列宁主义
D.邓小平理论
B
综合探究
11.有一种情怀叫人民,有一种力量叫群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人民群众英勇参军筑成抗击日本侵略的“血肉长
城”。从九一八事变起,日本侵略者对中国进行了14年之久的武装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劫难。为反抗日本侵略、保家卫国,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
帜下,
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积极投入抗日洪流,各族各界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参战。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李志峰《人民群众是抗日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
材料二
图一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图二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人民群众踊跃参军,为抗战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社会各阶层空前团结,积极投身于抗战。(答出两点即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民的力量”为主题,拟一个观点,并用史实进行论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8分)
答案:(示例)观点:人民的力量是战争胜利的源泉。(2分)
论述: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分得土地、房屋、农具、耕畜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
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②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发起淮海战役,战役期间,人民解放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历经两个多月紧张艰苦的战斗,淮海战役取得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综上可知,有了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人民解放战争最终获得了胜利,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6分)(共28张PPT)
第七单元总结提升
大单元 体系建构 01
时空坐标
单元大概念脉络——核心内容自填
重庆谈判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南京解放
新课标 要点链接 02
新课标 教学提示 要点一 毛泽东的革命贡献
要点二 近代国共关系的演变
认识:①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两党之间矛盾斗争直至对立的根本原因;②国共关系的变化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应以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重,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共同奋斗。
合作探究
编者按:教师可深度利用“时空坐标”“单元大概念脉络”
“新课标 要点链接”,设置更多种类的探究性题目,以巩固单元所学。
合作探究
【探究设问】 研读上述要点,自拟观点,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史实进行论述。
答案:(示例)观点:毛泽东是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引路人。
合作探究
论述:1927年,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开始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毛泽东倡导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发表《论持久战》,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合作探究
综上,毛泽东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练典题 聚焦粤考 03
1.(2025佛山期末)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下飞机伊始,作了如下表态: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毛泽东的表态( )
A.体现了和平民主的愿望
B.促进了国共合作形成
C.推动着和平建国的实现
D.拉开了重庆谈判序幕
A
2.(2025阳江模拟)1946年1月至5月,国民党军队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周围修筑碉堡2 104座,在中原解放区周围的豫南、鄂北地区修筑碉堡6 000座以上。其目的是( )
A.增强抗日实力 B.开始战略反攻
C.计划和平建国 D.为内战做准备
D
3.(2025汕头期末)“中共中央……运筹于山峁沟壑,决胜于千里之外,推动中国革命形势发生历史性转折……粉碎了蒋介石进攻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企图,消耗和重创了胡宗南集团。”材料评述的是( )
A.百团大战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三大战役 D.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B
4.(2024广州)1947年,邓颖超同志参加了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会后,她深入河北农村搞土改蹲点,开展调查研究。下列与邓颖超同志开展调研工作直接相关的文件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A
5.(2022广州)1948年,解放区的农民群众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加人民军队,农民的革命积极性高涨。这是因为( )
A.三民主义的提出 B.《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
6.(2023深圳)彭德怀在跃进大别山时说:“我们吸引的敌人越多,其他战区的兄弟部队和包围圈就更加顺利。”这体现了
( )
A.振奋抗日信心 B.消灭敌军主力
C.牵制敌军部队 D.进攻长江以南
C
7./史实辨析类 2022广东/ 下列历史图像记录的重大事件是
( )
C
人民解放军冲向锦州城垣
农民用小车往前线运送物资
人民解放军向天津守军发起猛攻
A.平型关大捷 B.跃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8.(2023广州)1949年国民党败退之际,广州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护厂护校斗争,保护城市公共设施,还日夜赶制五星红旗。这表明,广州人民( )
A.热切期盼解放 B.提倡文学革命
C.声援南昌起义 D.支持抗美援朝
A
9.(2025佛山适应性检测)1948—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恢复了340多家大型企业和2 430家中小型企业;除此之
外,1948年东北地区谷类作物收成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1 600万吨小麦和黑麦。这些成就的取得( )
A.宣告辽沈战役取得胜利
B.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建设智慧
C.助推土地改革顺利开始
D.表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完成
B
10.(2025广州模拟)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认为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熟。据此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A.体现依法治国的原则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谋划新中国建设方略
D.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C
11.(2025佛山期末)历史遗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某班围绕“广东历史遗迹里的近代中国”分组实地考察并搜集了以下材料,准备形成考察报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组别 遗迹 简介
第一组 鸦片战争博物馆 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1985年,政府为了更好地收集、研究鸦片战争历史的文物资料,保护鸦片战争遗址,向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设馆名“鸦片战争博物馆”
第二组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1911年4月,同盟会发动广州起义失败,100多人殉难,潘达微先生将收殓的72具遗骸合葬此地。后经不断扩建,成为今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第三组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6年,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番禺学宫开办。从当年的5月到9月,来自全国20个省区的327人在番禺学宫接受了学习。农讲所学员后来成为农民运动和武装起义的骨干力量
第四组 广州解放纪念石像 广州解放纪念石像由潘鹤、梁明诚于1979年设计塑造,1980年建成。像座正面镌刻着新中国成立后首任广州市市长叶剑英的题字:“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广州解放纪念”,四角分别刻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印文
(1)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上述历史遗迹的史料价值。(4分)
答案:上述历史遗迹藏有大量历史文物,对研究中国近代革命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大多为后人修建,在研究相关历史时需结合其他材料共同印证。(4分)
(2)在第二、三、四组中任选一组,参考示例,帮该小组撰写一份简要的考察报告。(要求:标题清晰,结合材料信息简要说明考察内容,结论明确)(8分)
(示例)关于鸦片战争博物馆的考察报告
考察内容:我们小组考察了鸦片战争博物馆,该馆是为了纪念林则徐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而修建的。博物馆坐落于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旧址上,馆内收藏了大量有关林则徐和鸦片
战争的文物,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是爱国主义教育
的重要基地。
答案:(示例)关于广州解放纪念石像的考察报告
考察内容:我们小组考察了广州解放纪念石像。该石像旨在纪念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广州解放是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结束了国民党在广州的统治,标志着广州乃至华南地区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纪念石像不仅是一座艺术雕塑,更是广州解放历史的象征,承载着深厚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任选一例作答,8分)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