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5 09:2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文化交流与传播》(统编版)精讲课系列精品专辑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目标与核心 时空定位 梳理与探究 对点训练 本节精练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认识古代西亚和非洲多元性文化出现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认识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探究古代西亚和非洲的主要文化成就,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认识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和宗教对不同区域文化的重大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使学生认识古代西亚和非洲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培养家国情怀。
前3500年 前3100年 前330年 632年 639年 1258年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
泥偶雕像、《汉谟拉比法典》
象形文字;神话、诗歌、哲理故事等;
建筑艺术;太阳历;数学、医学等
古代西亚文化
《天方夜谭》《医典》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萨比天文历表》
古代埃及文化
阿拉伯文化
二、时空定位
新课导入
爱在西元前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
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你在橱窗前
凝视碑文的字眼
……
经过苏美女神身边
我以女神之名许愿
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预言
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
一切又重演
祭祀 神殿 征战 弓箭 是谁的从前
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
经过苏美女神身边
我以女神之名许愿
……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
一切又重演
我感到很疲倦离家乡还是很远
害怕再也不能回到你身边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
三、知识梳理与探究
目录
文化的多样性
—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阿拉伯文化
文化的差异性
—相同地理环境对西亚埃及文化的不同影响
文化的包容性
—阿拉伯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遗产
自主学习1:整合古代西亚、北非和阿拉伯文化成就。
古代西亚 古代埃及 阿拉伯
文字
文学
建筑艺术
法律
宗教信仰
科学技术
地区
类型
一、文化的多样性
1.知识整合
自主学习1:整合古代西亚、北非和阿拉伯文化成就。
古代西亚 古代埃及 阿拉伯
文字 楔形文字 象形文字 阿拉伯文
文学 《吉尔伽美什》 神话、诗歌、哲理故事、 散文故事 悬挂在神庙的“悬诗”
故事集《天方夜谭》
建筑艺术 王宫雕刻人首飞牛、 泥偶雕像、壁画、板画 金字塔、神庙 清真寺
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
宗教信仰 信奉安努、恩利尔、沙马什等神灵,宣扬君权神授 敬畏神,祭司宣扬法老是 神的化身;重“死”后 伊斯兰教
科学技术 60进制 太阳历、数学、医学、 世界上最早的历法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萨比天文历法》《医典》
地区
类型
一、文化的多样性
1.知识整合
楔形文字
刻在泥板上的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塑造了一个蔑视神意,为民造福的英雄形象,并表达了人们希望获得生死秘密的愿望。
文字结构:每一笔画前端呈三角形——即楔形,或横或竖,少见圆曲弯折。
用这种书写材料原因:两河流域木材稀少,但有冲积平原的泥土,有大量的芦苇可供使用。
结论:地理环境对文明的产生有影响作用,越是文明初期,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就越大。
“吉尔伽美什,你将漂向何方?
你所追求的永生,永远无法得到,
因为上帝造人之际,就让死亡与人相伴。……
文字
文学
工具:泥板和芦苇笔。
史诗反映出两河流域居民怎样的观念?有什么价值?
观念:重视今世生活,追求永生,恐惧死亡。
价值:是人类对生死谜题探索的一个缩影;是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二手史料。
一、文化的多样性
2.古代西亚文化
建筑
波斯王宫
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用动物宴会喻指人间等级关系。公羊(臣民)双手举杯(恭敬),向蝎子男敬酒。
亚述王宫人首飞牛石雕:整个雕塑姿态凛然,气宇轩昂,极其威武雄壮。
结论:
体现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先后统治过此地区的国家:
古巴比伦、
亚述、波斯、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一、文化的多样性
2.古代西亚文化
泥偶
雕像
法律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刻在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卢浮宫。
汉谟拉比









法典的正文共282条,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反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
法典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
法典的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重惩罚。
【探究一】为什么汉谟拉比
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
宣扬君权神授,神化汉谟拉比在古巴比伦王国臣民中的地位,从而使专制王权和神权趋于统一,有利于统治人民和巩固统治。
一、文化的多样性
2.古代西亚文化
一、文化的多样性
3.古代埃及文化
材料1 尼罗河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尼罗河大瀑布,背面是三角洲地区没有港湾的海岸,这些自然屏障使它得到了特别好的保护……尼罗河就像一条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每年可以预知且又水势平缓的泛滥则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则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是“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
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4世纪末,一直使用到4世纪。
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
莎草纸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千年不腐,出口到地中海地区,至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到中东取代纸草造纸术。
古埃及神话场景
文学
①神话
②诗歌
③哲理
故事
④散文
故事
包括世界诞生和
人类起源等内容
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死亡今天就在我面前》
死亡今天就在我面前,
像没药的香味,
像微风天坐在风帆下。
死亡今天就在我面前,
像荷花的芬芳,
像酒醉后坐在河岸上。
死亡今天就在我面前,
像雨过后的晴天,
像人发现他所忽视的东西。
死亡今天就在我面前,
像人被囚禁多年,
期待着探望他的家眷。
——古埃及诗歌《死亡今天就在我面前》
诗歌欣赏
一、文化的多样性
3.古代埃及文化
建筑
金字塔
讨论:今天埃及有两种建筑保存的最好,一种是神庙建筑,另一种是陵墓,而普通民居甚至王室住所基本都用泥土修成。从中可看出埃及人怎样的观念?
金字塔最早建造年代4500年前,历尽数千年风雨沧桑而岿然不动。
230万至250块平均重量为2.5吨的石头堆砌而成,这在没有大型机械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情况下,是难以完成如此浩大工程的。……
一切怕时间,而时间却怕金字塔。
——阿拉伯谚语
观念:
人的生死可以逾越,来世永恒。
结论:古代埃及的建筑受宗教影响较大。
一、文化的多样性
3.古代埃及文化
材料2 几乎所有的神庙中,都有这样的描绘:国王双手捧着玛阿特女神,连同面包、啤酒等供品,一起敬献神前。这个简单的仪式包含着丰富的含义:玛阿特代表着神赐给人类的物质世界,它在国王管理下维持了初创时的和谐完美,在此时又由国王归还给神。这个给予和归还的过程象征着神与人之间的合作,即神创造世界,而人类以维持神创世界秩序的方式对神表示感激。这种神的创世行为就有了真实的意义,而神与人之间也就有了交流的渠道。通过这种合作,神与人共同维持他们的存在,达到永恒的境界。
【探究2】古代埃及文化
思考1: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古代埃及人是如何看待神与人的关系的,其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关系:人们在日常行为中实践神的意愿,神也会以某种方式予以回报,人与神
和谐相处。
影响:神与人和谐的关系促进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人们
之间相互协作的愿望不断增强,集体主义大放异彩,于是大量的金字塔
和神庙出现,伟大的埃及文明诞生并不断发展。
《太阳历》刻石
古埃及木乃伊
历法
数学
医学
材料3 在他们那里,医术的分工是很细的,每一个医生只治一种病……,有治眼的,有治头的,有治牙的,有治肚子的,还有治各种隐疾的。
—希罗多德《历史》
①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
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的数值;
②采用了十进位制;创建了完整的运算法则,
有加法,减法,倍乘,分数算法,以及解方程;
③对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深度认识。
一、文化的多样性
3.古代埃及文化
1986年,大津巴布韦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近代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西非人在9世纪左右掌握了铁器和青铜的冶炼技术。
东非出现过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中部和南部非洲较多保留了黑人传统文化,大津巴布韦石头城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文化的多样性
4.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
一、文化的多样性
4.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阿拉伯文
阿拉伯字母
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
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前,阿拉伯各部落就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文字
数字
文学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阿拉丁
神灯
“一千零一夜” 是阿拉伯文化一座壮丽的纪念碑!
——高尔基
一、文化的多样性
4.阿拉伯文化
类别 人物 作品 作 用
数学 伊本 穆萨
天文 白塔尼
医学 伊本 西那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自主学习2:梳理阿拉伯文化的其他成就。
一、文化的多样性
4.阿拉伯文化
类别 人物 作品 作 用
数学 伊本 穆萨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把代数学发展成为独立科学
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天文 白塔尼 《萨比天文 历法》 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作品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医学 伊本 西那 《医典》 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伊本·西那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
自主学习2:梳理阿拉伯文化的其他成就。
一、文化的多样性
4.阿拉伯文化
【探究3】阿拉伯国家对世界文化传播的贡献。
保存并发展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们将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オ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
融合并创新
交流并传播
材料4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 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
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融合东西方文化的遗产
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二、文化的包容性
材料5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阿拉伯文明
材料6 “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萨狄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场。公元1276年意大利的第一家造纸场在蒙地法罗建成,生产麻纸。法国于公元1348年,在巴黎东南的特鲁瓦附近建立造纸场。……瑞典1573年建立了最早的造纸厂,丹麦于1635年开始造纸……到了17世纪欧洲各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业。”
———摘编自《中国网》
罗盘针、印刷术、火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造纸术:杜环在游历撒马尔罕时,看到来自唐朝怛罗斯战役的战俘,开设了造纸作坊,造纸术因而传到了大马士革、开罗等城市。
火药:早在八、九世纪时,和医药、炼丹术的知识一起,硝也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当时的阿拉伯人称它为“中国雪” 。
材料7 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在美尔人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是一位恶毒的神。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不安全。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8 尼罗河每年可以预知且又水势平缓的泛滥则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则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是“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
大河、平原、农业发达,地处欧亚两大陆的交汇处,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洪水泛滥,外族入侵,战争频繁,统一政权的次数不多,人民充满抗争悲观情绪,恐惧死亡。
尼罗河相对温和,冲积平原农业发达,且有沙漠作为自然屏障不受外界干涉,具有独立性的特点。
外族入侵机会小,较早建立了统一集权的帝国,埃及文明稳定而保守,埃及人民自信而乐观。
因为环境的不安全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缺乏安全感 ,所以试图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法制文明。
埃及人相信宗教,十分重视道德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伦理文明。(埃及人重视家庭)
地理环境
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文化的差异性
归纳总结:结合上述所学,概括古代西亚文明、埃及文明、阿拉伯文明的特点。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认识?
特点:西亚文明是一种城市文明,充满了
抗争、悲观、注重现世;埃及文明
则是一种帝国文明,充满乐观、自
信且注重来世,更为丰富;阿拉伯
文明时间晚很多,继承、融合了诸
多地区文明,起到了桥梁作用。
认识:
文明具有多样性,世界上每个民族、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应遵
循的原则是:既保持各民族文化差异和平
等竞争的权利,又维护文化互动交流、自
由创造的权利,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任何民族都要从事生产活动,都有其道德、法律规范,都有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追求、审美观念。这就是文化的共通性。
人类受不同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这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互鉴!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习近平
1.(2023全国)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2.(2022辽宁)古埃及早王朝时期,已经形成了三大“创世论”神学体系,这些体系中的神话传说内容都与太阳和水有关。这体现了古埃及
A.王权的衰落 B.对自然的崇拜
C.文字的发展 D.对科学的探索
四、本节精练
B
B
3.古代亚述王朝的几个重要国王都十分热衷大规模的宫廷建筑,其中尤其以萨尔贡二世在杜尔—沙鲁金城内修建的皇宫最为辉煌,“人首飞牛”是该王宫大门两侧的守护神兽的雕像(如图)。其是人头、狮身、公牛蹄的组合,生有飞翼。这一雕像的寓意是A.专制王权的神圣威严 B.农耕文明的吉祥象征C.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 D.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
4.作为埃及最大的神庙,卡尔纳克神庙给人的感觉就是夸张,且不说塔门巨大而厚重,雕像高大而挺拔,就连多柱式大厅中的134根圆柱子,每根“盛开”的莲花大圆柱顶可以站立100余人。最神奇的要数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方尖碑,高30米,重320吨。这说明A.古埃及统治深受宗教影响 B.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大C.古埃及人以此宣扬来世说 D.豪华的陵墓建筑备受欢迎
A
A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果有人控告一个人,被告到河边跳进河里,如果他在河里下沉,他的控告者将占有他的房子。但是如果河流证明被告是无罪的,他毫发无伤,那么带来指控的人将被处死,而跳进河里的人将占有属于原告的房子。 ——《汉谟拉比法典》第2条材料二 若因其子年幼无承担能力,其母将获得三分之一的田地以及庭院,并且抚养幼子成人。
如果一个人领养了一个儿子,养子却对其养父母造成伤害,则这个养子将回到他原来的家庭。 ——《汉谟拉比法典》第29、186条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个法律条文的特点及依据。(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两个条文的核心内容,说明这两个条文实施后可能
产生的影响。
【答案】 
(1)特点:神明审判。依据:“被告到河边跳进河里,如果他在河里下沉,他的控告者将占有他的房子。但是如果河流证明被告是无罪的,他毫发无伤,那么带来指控的人将被处死。”(2)核心内容:保护私有财产与关于家庭和财产继承。
影响:第一个条文对后世的影响是保护未成年人,而第二个条文则对后世子女赡养老人以及财产的继承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