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4 08:1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八年级 历史
(本试卷共6页,满分75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香港回归
2.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危难关头舍己为人的英雄。六十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3.习近平同志说过:“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60多年前,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大规模建设的重点”。据此,我国开始实施
A 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5.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面对联反映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6.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7.歌词“长鞭呀,那个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之时 B.人民公社成立之时
C “一五”计划完成之时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时
8.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1978年在北京召开 B.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9.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回顾所学知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
A.计划经济的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0.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他( )
A.开始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 B.解决了“文革”中的遗留问题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1.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使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施科教兴国
12.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是对深圳发展经验的肯定,也是对整个经济特区政策的肯定。在这之后,我国( )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迅速建立珠海经济特区 D.在内地各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
13.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实行对外开放
14.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
15.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确定为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八大
二、简答题(8分)
16.走近文物·见证发展。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品鉴历史图片·悟新中国发展
【项目目标】通过对与新中国发展相关文物的探究,了解新中国的伟大成就。
【项目任务】
任务一 一组同学以“物述国史·见证新程”为主题,整理了以下图片准备布展。
土地改革 “一五计划”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图片
入选理由 “一五”计划在工业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任务二 同学们以“文物见证·时代印记”为主题,搜集了以下图片资料准备设计展览。
①开国大典时使用的五星红旗 ②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照片 ③深圳经济特区设立初期的规划图纸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记录 ⑤雷锋日记手稿
(1)请你根据上表中的相关信息,分别为“图片一”和“图片三”写出入选理由。
(2)请将上面备选的资料序号填入下面对应的展板中,并据此为这一板面写出结语。
前言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5周年,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举办本展览。展览共分三个板块。 展板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19年—1949年) ________ 展板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949—1978年) ________⑤ 展板三 改革开放与民族复兴 (1978年至今) ________④
结语: ________
三、材料题(22分)
17.制度建立·建设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政府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在这时期建立了工矿企业1万多家,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产生巨变。
——摘编自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7亿多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同时,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势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三大改造》
材料三 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虽然经历曲折,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在那个年代开始布局的。
——据人民资讯《百个瞬间说百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取得工业建设成就的原因。请列举出“一五计划”时期交通方面的成就一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三大改造的方式。
(3)根据材料三,列举两例这一时期不同领域的建设成就,概述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8.历史人物·时代潮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三 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领袖分别是谁?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个人理想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大国之道·顺势而为。时势是一个时代的潮流和趋向。
【图片·见证伟大历史时刻】
图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图二 开国大典
【史料·感受民主政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举措·重温共和国记忆】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节选)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底 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
1953年 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取得胜利
1955年 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
1983年 家底联产承凶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图一事件为图二事件作了哪些准备?(至少三项)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3)请从下面大事年表上选择三例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八年级 历史
(本试卷共6页,满分75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D
二、简答题(8分)
【16题答案】
【答案】(1)图片一: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图片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
(2)展板一:①
展板二:②⑤
展板三:③④
结语:历史启示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在探索中前行、在改革中奋进,方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续写辉煌篇章。
三、材料题(22分)
【17题答案】
【答案】(1)
原因: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援建;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交通成就:武汉长江大桥。
(2)
方式:农业和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合作化);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3)
成就及作用:工业——鞍山钢铁公司,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农业——荆江分洪工程,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18题答案】
【答案】(1)
毛泽东
邓小平 (2)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3)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
将个人理想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投身民族复兴伟业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题答案】
【答案】(1)准备:法律政策准备: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为新中国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为开国大典后国家的治理等奠定基础;
组织准备: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新中国的领导集体,为开国大典后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做好组织准备;
仪式元素准备:会议决定了国都、国旗、国歌、纪年等,这些元素在开国大典中得以呈现,是开国大典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2)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国家权力,这体现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一系列举措为国家发展奠定基础。
阐述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诸多内忧外患。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1950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 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取得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政权。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进一步巩固了新生政权。这些巩固政权的举措,稳定了国内局势,为新中国后续的经济建设等各方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