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教育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2.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鲁迅是享誉中外、深受景仰的一代文学大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学校开展了“缅怀先生,烛照后人”的综合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右图是小语展示的关于“鲁”字起源的图片,请你据此猜测“鲁”字的本义是: 。(2分)
2、下面是小文整理的关于“鲁”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鲁”字的词语。(2分)
“鲁”字的引申义 含“鲁”字的词语
迟钝;笨 ①
莽撞;粗野 ②
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曲阜一带 ③
3、小北同学参照先生的画像,结合对先生的了解,为先生拟写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拟写出上联。(2分)
他虽然面容清瘦,但目光炯炯有神,他不畏惧沉沉的黑夜;即使自己是支微小的蜡烛,也要勇敢地刺破黑暗。
上联:
下联:须眉浓密,头发根根,毫不犹豫刺痼疾
4、鲁迅写文章善用修辞,修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请把空缺处的古诗文补充完整。(8分)
《木兰诗》中(1)“ , ”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战争的漫长和残酷,“(2) ”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边塞夜景和军营苦寒;韩愈《晚春》中“(3) ,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百花珍惜最后的春光,尽情舒展生 命的本色;岑参《逢入京使》中(4)“ , 。”运用夸张 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眷念。
5、文学社在全校征集了一些关于鲁迅作品的推介视频和读书笔记,小丽在整理视频和文字稿件时发现了一些常见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3分)
(1)容易读错的字 A、锃(zhèn)亮 B、锋芒毕露(lóu)
(2)容易写错的词 A、谆朴 B、大厅广众
(3)容易说错的话
A、通过鲁迅先生犀利的笔调,使我感受到了他的赤子之心。
B、鲁迅先生对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性入木三分使其文学作品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6、活动结束后,班级准备在教室内张贴一些名人画像,小语认为应该张贴古代文化名人的画像,如屈原、陆羽、米芾等,这样才更有文学味儿。小文则认为应该张贴革命先烈画像,如项英、徐海东、闻一多等,这样才可以在我们的心中种下“英雄”的种子。你更赞同谁的观点?请说出理由。(3分)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7—8题。(4分)
塞下曲(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7、诗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写出了塞外环境 的特点。(2分)
8、“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写出了 , 。(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4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A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 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③,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 B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 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苕溪渔隐日:旧说梅圣俞④日课一诗,寒暑未尝易( C )。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耳。(选自苏轼《东坡志林》,有删改)
[注]①顷岁:近年间。②孙莘老:即孙觉,苏轼好友。③欧阳文忠公:北宋文学家欧阳修。④梅圣俞:即梅尧臣,世称宛陵先生,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梅”。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蒙辞以军中多务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①
世人患作文字少 查阅词典(①生病。②忧虑,担忧。③祸害,灾难。) ②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 联想成语(吹毛求疵) ③
旧说梅圣俞日课一诗 课内迁移(吾日三省吾身) ④
10、(2分)请将“也”“邪”“者”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 B、( ) C、(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无 他 术 唯 勤 读 书 而 多 为 之 自 工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耳。
13、(4分)甲文中的孙权和乙文中的欧阳修都在劝人多读书。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从劝说技巧的角度简 要概括两者的相同点。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8分)
山高我为峰
①梁班长已经在祖国西北边陲的边防部队服役16年零8个月。
②这天早上,梁班长和往常的每个早上一样,不等初升的太阳完全跃出地平线,就带领巡边分队出发了。他们在乱石林立的戈壁滩上走了1个多小时,才抵达山脚。
③大家歇息片刻,正要继续登山,却远远看到裹着沙砾的狂风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朝着他们横扫而来。残 雪飞舞,碎石滚动。梁班长身后的上等兵小郑没能站稳,被吹得打了个趔趄,差点掉出去。
④梁班长眼疾手快,伸手紧抓住小郑,又大声朝后面喊:“大家都注意了,脚下踩实,保持平衡。”他的话刚出口,就被狂风掳掠而去,连他自己都听得不真切。身后刚站稳的小郑听了个大概,旋即转过身,向紧跟其 后的战友大喊着传达班长命令:“脚下踩实,不要摔倒。”每个人都把自己听到的口令大喊着传给身后的战友,待传完十几遍,到断后的副班长耳朵里时,已经变成了:“跟紧队伍,不要掉队。”副班长意会,迎风撕开了嗓门,朝着前面回复:“是,收到。”他的声音朝着风的方向飞奔而去。
⑤风越来越大,枯草和沙砾飞上了天,石头也沿着山坡噼里啪啦地滚动。
⑥梁班长从背包里抽出绳子,先在自己腰上缠了一圈绑紧,拽了拽确定不会松开后,又转身传给身后的战友。每个人接过绳子后,都迅速穿过扎在腰间的武装带上,再把绳头交到后面一个战友的手里。小郑从挎包里取护目镜时,不小心把素描本连带出来,掉到地上,转眼就被风吹跑了。
⑦小郑入伍前是美术学院的大三学生,算是携画笔从戎,立志要用画笔记录壮美边防。所以从他跟着队伍巡边那天起,素描本就不离身。只要有时间,他总要画上几笔。他画边界的山、边界的石、边界的小花小草,还有巡边的士兵。他画得惟妙惟肖,战友们常啧啧赞叹。
⑧自从巡边那日起,小郑就被告知一条必须遵守的规矩——带去什么就必须带回什么——不能在边界遗留任何物品。
⑨见素描本被风越吹越远,小郑心中急切,慌乱中解开武装带,欲随风去追。这时候,他的迷彩服上衣被一只手紧紧抓住。他以为衣服被武装带挂住,努力挣脱,却挣不掉。他转头,见是梁班长。这时候,梁班长已经解开了腰间的绳子。他把绳头交给小郑,大声地命令他:“你站着别动,我去追。”小郑看到,班长沿着风的方向奔跑着去追素描本。
⑩班长跑,素描本也“跑”。他终于追上。没等到伸手抓,素描本又飞到了空中。他又去追,却被一块石 头绊倒,滚了几圈,才被另一块石头挡住。山风时急时缓,就在缓下来的一刹那,梁班长眼疾手快,稳稳地把素描本抓在了手里。他仔细掸掉本上的尘土,交还给小郑后,又从小郑手里接过绳头,再次绑紧自己。两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登上界山之顶。
(11)原地休息时,梁班长侧身看到,小郑正在画他们所在的这座界山。他仿佛有一支神笔,才寥寥几画,就生动勾勒出了山的轮廓:又寥寥几笔,刺状植物、嶙峋山石,甚至无时不在的风都入了画。小郑画完后转头问道:“班长,咱们这座山的海拔是多少?”梁班长倒问起他来:“你的身高是多少?小郑疑惑地回答:“1米78。”梁班长脱口而出:“那么----这座界山的海拔就是5962.68米。”紧挨班长坐着的陈老兵听见了他俩的对话,皱眉沉默了片刻,还是忍不住纠正道:“班长,不对吧,这座山的海拔应该是5960.9米。”梁班长站起身来,
(12)眺望着山下的茫茫戈壁,对陈老兵说,同时也是对小郑说:“没错,这座山的自然海拔是5960.9米,但既然我们来了,山高我为峰,这个自然海拔就要加上我们的高度,就应该是5962.68米。”陈老兵若有所思地点着头,小郑也恍然大悟。他又俯下身子,在素描作品的一侧,庄严且认真地题记——山高我为峰,作于5962.68米高峰。
(13)风止了没多大一会儿,又呜鸣地吹起来。
(14)囤战士们喝了几口军用水壶里的水,又吃了几块军用干粮。“同志们,出发。”梁班长第一个整理好随行装具。顾不得一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战士们绑紧绳子后,又朝着另一座界山行进…… (选自《解放军报》2024年1月4日,有删改)
14、(2分)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空间顺序,叙述了边防战士在狂风中顺利完成巡查界山的任务的故事。
B、文章开篇介绍了梁班长服役16年零8个月,交代了角色背景。
C、小说第⑤段的环境描写体现了狂风的猛烈,侧面烘托出战土们不怕困难的品质。
D、作为边防战士,小说中的梁班长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人。
15、(4分)请你和小组同学一起品味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梁班长眼疾手快,伸手紧抓住小郑,又大声朝后面喊:“大家都注意了,脚下踩实,保持平衡……待传完十几遍,到断后的副班长耳朵里时,已经变成了:“跟紧队伍,不要掉队。”(口令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
(2)陈老兵若有所思地点着头,小郑也恍然大悟。(陈老兵和小郑领悟到了什么 )
16、(2分)读完全文,同学们围绕题目展开了讨论,请补全下面的对话。
小优:我觉得文章标题有些复杂,可以用“登界山”为题,这样简单明了。
小翼:我觉得“山高我为峰”意蕴深厚,能吸引读者阅读,同时呼应了文中梁班长的话,既指
,还 。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11分)
任继周:葬莽高原上,悠悠碧草心
①又一年绿树荫浓浓、鸣蝉声声,任继周迎来了人生中第100个夏天。尽管双眼视力有限,他仍然坚持每 天工作5个小时,他还有昼思夜梦的事业尚未完成,还有念兹在兹的草业后学挂在心上,总想着再做点什么。
②任继周,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他建立了现代草业科学的理论 与方法论,创建了草业科学的学科框架和教学体系,创办了第一个草业教学科研机构,培养了大批草业料学专 业人才。近90岁高龄时,他又开中国农业伦理学研究之先河。他倾尽积蓄培养人才,多年来累计捐资助学近700万元,2023年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③1924年,任继周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亲历山河破碎、 目睹民生凋敝的他,自幼发奋、夙夜苦读,立志用知识报效国家,后以高分考入某大学畜牧专业。
④1950年,经老师王栋教授推荐,任继周和妻子从南京一路辗转来到兰州,从此扎根西北大地研究草原。临行前,王栋赠其一副对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与牛羊同居,与鹿豕同游。这份勉励,成为他奋斗人生的注脚。
⑤西北的苦寒没有吓退任继周,相反,他对这片辽阔土地充满期待。“甘肃地跨长江、黄河、内陆河流域,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西北内陆荒漠的交汇地带,草原资源太丰富多样了!有人觉得这个苦、那个苦,我一点 儿也不觉得苦。大自然就是实验室,是没法取代的。”他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野外考察,走遍甘肃和宁夏的草原 牧区,每年都会跑烂一双翻毛皮鞋。1954年,他执笔的《皇城滩和大马营草原调查报告》出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草原调查专著之一。
⑥为了定位研究、系统了解草原变化规律,他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海拔3000米的马营沟搭起帐篷,开始驻点观测。“月夜清辉漫山梁,溪畔孤帐泛青光。夜闻狼嚎传莽野,晨看熊迹绕帐房。浓烟滚滚难为炊,寒风瑟瑟透衣裳。薄帐一顶居雪地,饥寒无惧伴熊狼。”他用诗作描述了当时情形。
⑦从一顶帐篷起步,这里成为我国第一个高山草原定位试验站——甘肃天祝高山草原试验站,在全国率先开展高寒草地改良研究。
⑧建站初期,任继周每周前3天在兰州教学,后4天到试验站工作。从马营沟到火车站,山路蜿蜒崎岖,河水冰冷刺骨,他凌晨4点就起床赶火车,从未耽搁教学工作。
⑨1995年,任继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纷纷向他递出橄榄枝,他一一谢绝:“草原生态研究所在兰州,我就在兰州,哪里也不去。”
⑩论科研,任继周硕果累累;论育人,他贡献卓著。
(11)任继周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天职。他以扎实的科研基础投入草业专业教学,通过专业教学使相关 知识系统化,提高到新的理论水平。每讲一节课,他至少备课8小时,要求自己讲课语言精练、逻辑清晰、重点明确、理论联系实际。上课时,身着正装,站姿端正,他说这是对学生的尊重。
(12)时间观念很强的任继周,每天给自己安排计划表,一些不苟地完成。这种惜时如金、勤奋自律的习惯保持至今。
(13)一边是茫茫草原,一边是三尺讲台,执教70多年,任继周为我国草业事业培养了一批科研、教学和管理领域的骨干力量,50多人被聘为草原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多人成为博士生导师。
(14)从早年关注国民体质,到提出“藏粮于草”,尝试改造农业结构,再到提出并倡导正确的农业伦理观,任继周的思索从未止步。
(15)2018年,《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出版;2021年,《中国农业伦理学概论》教材出版;在他牵头下,兰州大学组建农业伦理学教研团队,农业伦理学成为农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16)“百岁三万六千天,耐得寂寞与凉炎。虔敬守我弘毅志,春华秋实法自然。”期颐之年,任继周写下这首小诗自勉。在2023年召开的中国草业学会农业伦理学研究会第四届大会上,他通过视频致辞:“我作为一个百岁老人,誓将有限余年全力以赴。但自忖力不从心,已经走到生命的边缘。今后的重任将由在座诸君,以及诸君的若干代后来人,代代相继,奋力向前,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还看不见的终点……拜托了,诸君!尽早到达生态文明新境界!”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7月2日,有删改)
17、(2分)读读描写“任继周”的句子,选出朗读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 )
A、要读出任继周不怕苦的精神,我这样读:“有人觉得这个苦、那个苦,我一点儿也不觉得苦。”
B、要读出对任继周的赞颂,我这样读 :“论科研,任继周硕果累累;论育人,他贡献卓著。 ”
C、要读出任继周教学的认真,我这样读:“每讲一节课,他至少备课8小时,要求自己讲课语言精练、逻辑清 晰、重点明确、理论联系实际。”
D、要读出任继周对后辈的殷殷期望,我这样读:“今后的重任将由在座诸君,以及诸君的若干代后来人,代代相 继,奋力向前,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还看不见的终点……”
18、(4分)选文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任继周奋斗的人生,请你根据选文第④—⑨段,完成下面表格。
奋斗人生 科学精神
扎根西北研究草原 ①
② 不畏艰难 勇于探索
③ 追求真理 敢为人先
早起赶车从不误时 兢兢业业 不辞辛苦
谢绝邀请扎根兰州 ④
19、(3分)选文擅于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请你结合选文赏析下面句子。
他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野外考察,走遍甘肃和宁夏的草原牧区,每年都会跑烂一双翻毛皮鞋。
20、(2分)“论科研,任继周硕果累累;论育人,他贡献卓著。”这句话是对任继周身为科学家和教师的高度评价。从他杰出的贡献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不少于50字)
(五)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8分)
圣僧恨逐美猴王
唐僧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地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詀言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 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节选《自西游记》)
祥子的堕落
他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既没从洋车上成家立业,什么事都随着他的希望变成了“那么回事”。他那么大的个子,偏争着去打一面飞虎旗,或一对短窄的挽联;那较重的红伞与肃静牌等等,他都不肯去动。和个老人,小孩,甚于至妇女,他也会去争竞。他不肯吃一点亏。
打着那么个小东西,他低着头,弯着背,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的慢慢的蹭。大家立定,他也许还走;大家已走,他也许多站一会儿;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他更永远不看前后的距离停匀不停匀,左右的队列整齐不整齐,他走他的,低着头像作着个梦,又像思索着点高深的道理。那穿红衣 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看齐!”他似乎 也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的向四外看一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的 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21、孙悟空和祥子都经历了磨难,孙悟空经历“三离三返”,祥子经历“三起三落”,其中“第二落”指的是( )(2分)
A、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 B、被拉去充军,车被抢
C、虎妞难产而死,卖车葬妻 D、小福子死亡
22、两个选段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什么突出特色?就《祥子的堕落》选段,品一品。(2分)
圣僧恨逐美猴王 祥子的堕落
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孙悟空受冤枉被逐出师门,依然忠诚于师父,一“变”一“拜”,依依不舍,洒泪惜别,从中我们看到了孙悟空重情重义的一面。
23、两部作品都写了主人公在逆境中的表现,结合选段,请你评一评祥子。(2 分)
《西游记》 《骆驼祥子》
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面对路途遥远,时间漫长,磨难众多,从未退缩,终于取回真经。
24、一个好的书名,往往内涵丰富。请仿照对《西游记》书名的解读,解读《骆驼祥子》这部名著的书名(2 分)
《西游记》 《骆驼祥子》
作品主要写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走过十万八千里,前后十四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的故事,所以取名“西游记”。
三、表达与交流(55 分)
25、为培养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班级将举举办“天下国家”主题班会,请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 成。(5分)
任务一:阅读下列文字,请你选择七年级下册的课文,进行伤写。
七年级下册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澜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热的爱国情怀; , ; , 。
任务二: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现当代涌现出许多英雄、先锋,他们的精神品质值得青少年传承和弘扬。请你从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位,谈谈他(她)对你或对青少年一代的意义或影响。(80字左右)
备选人物:邓稼先 张桂梅 钟南山 王宗源
26、阅读下面材料,从下列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50分)
一个人如何才能在成长中拔尖呢?看看“尖”字的写法,就会明白个大概。
“尖”字的下半部分是一个“大”字,就是说,一个人要拔尖,首先是要做“大”自己,打牢根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尖”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小”字,即一个人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要懂得缩“小”自己,懂得做减法,懂得放弃多余的杂念,使自己能轻装上阵;同时还要懂得看“小”自己,谦虚做人,因为自大会成为自己进步 的瓶颈和障碍,使人无法拔尖。
任务一:请以“我在 (坚持、进取.....)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叙你的成长经历与体验。
任务二:一个人的进步、成长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书信的形式,与全班同学分享,题目自拟。
任务三:当你在阅读上面材料的时候,不知不觉自己就缩小了,转眼间就成了不到一寸高的小人,接下来你会做什么?你如何突破因为变小所遇到的困难?请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若选任务一,应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凡涉及真实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解析及参考答案:丹江口市2025年七年级语文期中素质检测试题
一 、积 累与运用( 20 分)
鲁迅是享誉中外、深受景仰的一代文学大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枣阳阳光中学开展了“缅 怀先生,烛照后人 ”的综合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右 图 是 小语 展示 的 关 于 “ 鲁 ”字起源 的图 片 , 请你据此猜测 “ 鲁 ”字 的本 义 是:
美 味 、 嘉 美 。 (2 分)
2、下面 是 小 文整 理 的 关 于“ 鲁 ”字 的 资料 卡 片 ,请你在 (1)(2)处 分 别补 充 一个含“ 鲁 ”字 的 词语。 (2 分)
“ 鲁 ” 字 的 引 申 义 含 “ 鲁 ”字的词语
迟钝; 笨 (1)鲁钝( 愚鲁)
莽撞; 粗野 (2)鲁莽(粗鲁)
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曲阜 一带 鲁国
3 、小北同学参照先生的画像,结合对先生的了解,为先生拟写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拟写出上联。 (2 分)
他虽然面容清瘦,但目光炯炯有神,他不畏惧沉沉的黑夜;即使自己是支微小的蜡烛,也要勇敢地刺破 黑暗。
上联: 面容清瘦, 目光炯炯,无所畏惧破黑暗
下联 :须眉浓密 , 头 发根根 , 毫 不犹豫刺痼疾
4 、鲁迅写文章善用修辞,修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请把空缺处的古诗文补充完整。(8 分)
《木兰诗》中(1)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战争的漫长和残酷,“ (2) 朔气传 金柝,寒光照铁衣 ”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边塞夜景和军营苦寒;韩愈《晚春》中“ (3) 草树知春不 久归 , 百般红紫斗芳菲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百花珍惜最后的春光,尽情舒展生 命的本色;岑参《逢入京使》中(4) “ 故园东望路漫漫 , 双袖龙钟泪不干 ”运用夸张 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眷念。
5、文学社在全校征集了一些关于鲁迅作品的推介视频和读书笔记,小丽在整理视频和文字稿件时发现了一些常 见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3 分)
(1)容易读错的字 A 、锃(z ng)亮 B 、锋芒毕露(lù)
(2)容易写错的词 A 、淳朴 B 、大庭广众
(3)容易说错的话
A 、通过鲁迅先生犀利的笔调,使我感受到了他的赤子之心。(去掉“通过”或去掉“使”)
B 、鲁迅先生对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性入木三分使其文学作品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入木三分 ”后加 上“ 的刻画 ”)
6、活动结束后,班级准备在教室内张贴一些名人画像,小语认为应该张贴古代文化名人的画像,如屈原、陆羽、 米芾等,这样才更有文学味儿。小文则认为应该张贴革命先烈画像,如项英、徐海东、闻一多等,这样才可以 在我们的心中种下“英雄 ”的种子。你更赞同谁的观点?请说出理由。(3 分)
示 例 一 :我 更 赞同 小语的 观 点 。在 教 室 张 贴 古 代 文化 名 人 的 画 像 ,不仅有 助 于提 升 班 级 的 文化 品 位, 为 全 班 学 生 营 造 浓郁 的 文 化 氛 围 ,还 能 树立 修 身 好 学 的 好 榜 样 。 示 例 二 :我 更 赞 同 小 文 的 观 点 。 革 命 先 烈的 功 绩 彪 炳千 秋 , 他 们 的精 神 跨 越 时 空 、 历 久 弥新 。 我 们 要 学 习 革 命 先 烈的 优 秀 品 格 , 努 力 学习 ,开 拓 进 取 , 向 着 实 现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的 中 国 梦 奋 勇前 进 。 示 例三 :我 认 为 两 种 都 可 以 张 贴 。张 贴 古 代 文化 名 人 的 画 像 ,可 以 营 造 浓有 郁 的 文 化 氛 围 ,树 立修 身 好 学 的 榜样 ;张 贴革 命 先 烈 的 画 像 ,可 以 激励 我 们 学 习革 命 先 烈的优 秀 品 格 , 努 力 学 习 , 向 着 实 现 中 华 民 族伟 大 复 兴 的 中国 梦 奋 勇 前进 。 (表 明 观 点得 1 分 ,理 由 2 分 , 言 之有 理 即 可 )
二 、 阅读与鉴 赏( 45 分)
( 一 ) 阅读 下面 的 古 诗 , 回答 7—8 题 。 ( 4 分)
塞下曲(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7、 诗句 “ 五 月天 山 雪 , 无花 只有 寒 ” 写 出了塞 外环境 苦 寒 、 恶 劣 的特 点 。 ( 2 分)
8、 “ 愿将腰 下剑 , 直 为斩楼兰 ”两句 写 出了 诗 人 甘 愿远 赴 疆场 , 为 国 杀 敌 的 雄 心壮 志 。 (2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3 题。(14 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A)!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议,大惊日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 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顷岁① , 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③ ,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 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 B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 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苕溪渔隐日:旧说梅圣俞④日课一诗,寒暑未尝易( C )。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 说之效耳。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有删改)
[注]①顷岁:近年间。②孙莘老:即孙觉,苏轼好友。③欧阳文忠公:北宋文学家欧阳修。④梅圣俞:即梅尧臣, 世称宛陵先生,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梅 ”。
9、 (4 分)请参考“方法提示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推托
(2)世人患作文字少 查阅词典(①生病。②忧虑,担忧。 ③祸害,灾难。) ②
(3)疵病不必待人指擿 联想成语(吹毛求疵) 缺点
(4)旧说梅圣俞日课一诗 课内迁移(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
10、 (2 分)请将“也 ” “邪 ”“者 ”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 邪) B 、(者 ) C 、( 也)
11、 (2 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无 他 术∕ 唯 勤 读 书 而 多 为 之∕ 自 工
12、 (2 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耳。 梅圣俞的诗人名气誉满天下,大概是亲自试验这种方法的效果了。
13、 (4 分)甲文中的孙权和乙文中的欧阳修都在劝人多读书。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从劝说技巧的角度简 要概括两者的相同点。
(1)两人都是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2)言辞都十分恳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交融。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6 题。(8 分)
山高我为峰
①梁班长已经在祖国西北边陲的边防部队服役 16 年零 8 个月。
②这天早上,梁班长和往常的每个早上一样,不等初升的太阳完全跃出地平线,就带领巡边分队出发了。 他们在乱石林立的戈壁滩上走了 1 个多小时,才抵达山脚。
③大家歇息片刻,正要继续登山,却远远看到裹着沙砾的狂风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朝着他们横扫而来。残 雪飞舞,碎石滚动。梁班长身后的上等兵小郑没能站稳,被吹得打了个趔趄,差点掉出去。
④梁班长眼疾手快,伸手紧抓住小郑,又大声朝后面喊 :“大家都注意了,脚下踩实,保持平衡。 ”他的话 刚出口,就被狂风掳掠而去,连他自己都听得不真切。身后刚站稳的小郑听了个大概,旋即转过身,向紧跟其 后的战友大喊着传达班长命令:“脚下踩实,不要摔倒。 ”每个人都把自己听到的口令大喊着传给身后的战友, 待传完十几遍,到断后的副班长耳朵里时,已经变成了 :“跟紧队伍,不要掉队。 ”副班长意会,迎风撕开了嗓 门,朝着前面回复 :“是,收到。 ”他的声音朝着风的方向飞奔而去。
⑤风越来越大,枯草和沙砾飞上了天,石头也沿着山坡噼里啪啦地滚动。
⑥梁班长从背包里抽出绳子,先在自己腰上缠了一圈绑紧,拽了拽确定不会松开后,又转身传给身后的战友。 每个人接过绳子后,都迅速穿过扎在腰间的武装带上,再把绳头交到后面一个战友的手里。小郑从挎包里取护 目镜时,不小心把素描本连带出来,掉到地上,转眼就被风吹跑了。
⑦小郑入伍前是美术学院的大三学生,算是携画笔从戎,立志要用画笔记录壮美边防。所以从他跟着队伍 巡边那天起,素描本就不离身。只要有时间,他总要画上几笔。他画边界的山、边界的石、边界的小花小草, 还有巡边的士兵。他画得惟妙惟肖,战友们常啧啧赞叹。
⑧自从巡边那日起,小郑就被告知一条必须遵守的规矩-----带去什么就必须带回什么----不能在边界遗留 任何物品。
⑨见素描本被风越吹越远,小郑心中急切,慌乱中解开武装带,欲随风去追。这时候,他的迷彩服上衣被 一只手紧紧抓住。他以为衣服被武装带挂住,努力挣脱,却挣不掉。他转头,见是梁班长。这时候,梁班长已 经解开了腰间的绳子。他把绳头交给小郑,大声地命令他 :“你站着别动,我去追。 ”小郑看到,班长沿着风的 方向奔跑着去追素描本。
⑩班长跑,素描本也“跑 ”。他终于追上。没等到伸手抓,素描本又飞到了空中。他又去追,却被一块石 头绊倒,滚了几圈,才被另一块石头挡住。山风时急时缓,就在缓下来的一刹那,梁班长眼疾手快,稳稳地把 素描本抓在了手里。他仔细掸掉本上的尘土,交还给小郑后,又从小郑手里接过绳头,再次绑紧自己。两个多 小时后,他们终于登上界山之顶。
原地休息时,梁班长侧身看到,小郑正在画他们所在的这座界山。他仿佛有一支神笔,才寥寥几画,就 生动勾勒出了山的轮廓:又寥寥几笔,刺状植物、嶙峋山石,甚至无时不在的风都入了画。小郑画完后转头问道 : “班长,咱们这座山的海拔是多少 ”梁班长倒问起他来 :“你的身高是多少 小郑疑惑地回答 :“I 米 78。 ”梁 班长脱口而出 :“那么----这座界山的海拔就是 5962. 68 米。 ”紧挨班长坐着的陈老兵听见了他俩的对话,皱 眉沉默了片刻,还是忍不住纠正道: “班长,不对吧,这座山的海拔应该是 5960.9 米。 ”梁班长站起身来,
眺望着山下的茫茫戈壁,对陈老兵说,同时也是对小郑说 :“没错,这座山的自然海拔是 5960.9 米,但既然我 们来了,山高我为峰,这个自然海拔就要加上我们的高度,就应该是 5962. 68 米。”陈老兵若有所思地点着头, 小郑也恍然大悟。他又俯下身子,在素描作品的一侧,庄严且认真地题记------山高我为峰,作于 5962. 68 米 高峰。
@风止了没多大一会儿,又呜鸣地吹起来。
囤战士们喝了几口军用水壶里的水,又吃了几块军用干粮。“ 同志们,出发。 ”梁班长第一个整理好随行 装具。顾不得一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战士们绑紧绳子后,又朝着另一座界山行进……
(选自《解放军报》2024 年 1 月 4 日,有删改)
14、 (2 分)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解析]小说以时间顺序为线 索,并非空间顺序。
A、小说采用空间顺序,叙述了边防战士在狂风中顺利完成巡查界山的任务的故事。
B、文章开篇介绍了梁班长服役 16 年零 8 个月,交代了角色背景。
C、小说第⑤段的环境描写体现了狂风的猛烈,侧面烘托出战土们不怕困难的品质。
D、作为边防战士,小说中的梁班长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人。
15、 (4 分) 请你和小组同学一起品味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梁班长眼疾手快,伸手紧抓住小郑,又大声朝后面喊 :“大家都注意了,脚下踩实,保持平衡……
待传完十几遍,到断后的副班长耳朵里时,已经变成了 :“跟紧队伍,不要掉队。”(口令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
(2)陈老兵若有所思地点着头,小郑也恍然大悟。 (陈老兵和小郑领悟到了什么 )
示例: (1)说明了战士们登界山的环境很恶劣,风很大,掩盖了声音,战士们听不清楚口令;还说明了战 士们不畏艰难,与恶劣环境作斗争,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
(2)他们听懂了梁班长的话-----这座界山的海拔是山的自然海拔加上战士的身高。他们明白了班长这样
说的深层含义,边防战土要和界山融为一体, 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守卫边疆。
16、 (2 分)读完全文,同学们围绕题目展开了讨论,请补全下面的对话。
小优:我觉得文章标题有些复杂,可以用“登界山 ”为题,这样简单明了。
小翼:我觉得“ 山高我为峰 ”意蕴深厚,能吸引读者阅读,同时呼应了文中梁班长的话,既指 , 还 。
梁班长和战士们顶着狂风,不惧危险,登上山顶,征服了高山,与高山融为一体,成为山的最顶端。
表现了战士们在风沙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他们战胜因难的自豪感和守卫边疆的决心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7—20 题。(11 分)
任继周:葬莽高原上,悠悠碧草心
①又一年绿树荫浓浓、鸣蝉声声,任继周迎来了人生中第 100 个夏天。尽管双眼视力有限,他仍然坚持每 天工作 5 个小时,他还有昼思夜梦的事业尚未完成,还有念兹在兹的草业后学挂在心上,总想着再做点什么。
②任继周,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他建立了现代草业科学的理论 与方法论,创建了草业科学的学科框架和教学体系,创办了第一个草业教学科研机构,培养了大批草业料学专 业人才。近 90 岁高龄时,他又开中国农业伦理学研究之先河。他倾尽积蓄培养人才,多年来累计捐资助学近 700 万元,2023 年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
③1924 年,任继周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亲历山河破碎、 目睹民生凋敝的他, 自幼发奋、夙夜苦读,立志 用知识报效国家,后以高分考入某大学畜牧专业。
④1950 年,经老师王栋教授推荐,任继周和妻子从南京一路辗转来到兰州,从此扎根西北大地研究草原。 临行前,王栋赠其一副对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与牛羊同居,与鹿豕同游。这份勉励,成为他奋斗人生 的注脚。
⑤西北的苦寒没有吓退任继周,相反,他对这片辽阔土地充满期待。“甘肃地跨长江、黄河、内陆河流域, 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西北内陆荒漠的交汇地带,草原资源太丰富多样了!有人觉得这个苦、那个苦,我一点 儿也不觉得苦。大自然就是实验室,是没法取代的。 ”他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野外考察,走遍甘肃和宁夏的草原 牧区,每年都会跑烂一双翻毛皮鞋。1954 年,他执笔的《皇城滩和大马营草原调查报告》出版,成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第一批草原调查专著之一。
⑥为了定位研究、系统了解草原变化规律,他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海拔 3000 米的马营沟搭起帐篷,开始驻点 观测。“月夜清辉漫山梁,溪畔孤帐泛青光。夜闻狼嚎传莽野,晨看熊迹绕帐房。浓烟滚滚难为炊,寒风瑟瑟透 衣裳。薄帐一顶居雪地,饥寒无惧伴熊狼。 ”他用诗作描述了当时情形。
⑦从一顶帐篷起步,这里成为我国第一个高山草原定位试验站----甘肃天祝高山草原试验站,在全国率先 开展高寒草地改良研究。
⑧建站初期,任继周每周前 3 天在兰州教学,后 4 天到试验站工作。从马营沟到火车站,山路蜿蜒崎岖, 河水冰冷刺骨,他凌晨4 点就起床赶火车,从未耽搁教学工作。
⑨1995 年,任继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纷纷向他递出橄榄枝,他一一谢绝 : “草原生态研究所在兰州,我就在兰州,哪里也不去。 ”
⑩论科研,任继周硕果累累;论育人,他贡献卓著。
⑩任继周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天职。他以扎实的科研基础投入草业专业教学,通过专业教学使相关 知识系统化,提高到新的理论水平。每讲一节课,他至少备课 8 小时,要求自己讲课语言精练、逻辑清晰、重 点明确、理论联系实际。上课时,身着正装,站姿端正,他说这是对学生的尊重。
⑩时间观念很强的任继周,每天给自己安排计划表,一些不苟地完成。这种惜时如金、勤奋自律的习惯保 持至今。
④一边是茫茫草原,一边是三尺讲台,执教 70 多年,任继周为我国草业事业培养了一批科研、教学和管理 领域的骨干力量,50 多人被聘为草原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 多人成为博士生导师。
④从早年关注国民体质,到提出“藏粮于草 ”,尝试改造农业结构,再到提出并倡导正确的农业伦理观, 任继周的思索从未止步。
⑥2018 年,《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出版;2021年,《中国农业伦理学概论》教材出版;在他牵头下,兰 州大学组建农业伦理学教研团队,农业伦理学成为农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⑩“百岁三万六千天,耐得寂寞与凉炎。虔敬守我弘毅志,春华秋实法自然。 ”期颐之年,任继周写下这 首小诗自勉。在 2023 年召开的中国草业学会农业伦理学研究会第四届大会上,他通过视频致辞:“我作为一个 百岁老人,誓将有限余年全力以赴。但自忖力不从心,已经走到生命的边缘。今后的重任将由在座诸君,以及诸 君的若干代后来人,代代相继,奋力向前,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还看不见的终点……拜托了,诸君!尽早到 达生态文明新境界! ” (选自《光明日报》2024 年 7 月 2 日,有删改)
17、 (2 分)读读描写“任继 周 ”的句子,选出朗读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B ) [解析]要读出对任继周的费颂, 重音应在“硕果累累 ”“贡献卓著 ”上,重点突出任继周的卓越贡献,体现赞颂和敬仰之情。
A、要读出任继周不怕苦的精神,我这样读 :“有人觉得这个苦、那个苦,我一点儿也不觉得苦。 ”
B、要读出对任继周的赞颂,我这样读 :“论科研,任继周硕果累累;论育人,他贡献卓著。 ”
C、要读出任继周教学的认真,我这样读:“每讲一节课,他至少备课8 小时,要求自己讲课语言精练、逻辑清 晰、重点明确、理论联系实际。 ”
D、要读出任继周对后辈的殷殷期望,我这样读:“今后的重任将由在座诸君,以及诸君的若干代后来人,代代相 继,奋力向前,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还看不见的终点..... ”
18、 (4 分)选文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任继周奋斗的人生,请你根据选文第④--⑨段,完成下面表格。
奋斗人生 科学精神
扎根西北研究草原 ①
② 不畏艰难 勇于探索
③ 追求真理 敢为人先
早起赶车从不误时 兢兢业业 不辞辛苦
谢绝邀请扎根兰州 ④
①胸怀祖国 服务人民 ②野外考察不怕吃苦 ③驻点观测建立试验站
④坚守初心 潜心研究/淡泊名利 心无旁骛
19、 (3 分)选文擅于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请你结合选文赏析下面句子。
他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野外考察,走遍甘肃和宁夏的草原牧区,每年都会跑烂一双翻毛皮鞋。
“迫不及待 ”表明他对考察工作的迫切 ;“跑烂一双翻毛皮鞋 ”从侧面表现科研工作的艰辛。通过细节描写,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任继周院士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20、(2分) “论科研,任继周硕果累累;论育人,他贡献卓著。 ”这句话是对任继周身为科学家和教师的高度 评价。从他杰出的贡献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不少于 50 字)
示例一:感受到任继周院士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从小树 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本领回报社会。
示例二:感受到任继周院士不怕困难、执着追求的意志品质,即使面对极端恶劣的环境,他依然保持对科研的热 情和执着,这种精神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所成就。
(五)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 21--24 题。(8 分)
圣僧恨逐美猴王
唐僧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 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 :“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 ”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 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 我也去得放心。 ”唐僧转回身不睬, 口里唧唧哝哝地道 :“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大圣见他不睬, 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 :“变! ”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 :“贤弟,你是个好 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詀言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 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 ”唐僧道 :“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 ”那大圣见长老三 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 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 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 良久方去。
(节选《自西游记》)
祥子的堕落
他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既没从洋车上成家立业,什么事都随着他的希望变成了“那么回事 ”。他那么大 的个子,偏争着去打一面飞虎旗,或一对短窄的挽联;那较重的红伞与肃静牌等等,他都不肯去动。和个老人, 小孩,甚于至妇女,他也会去争竞。他不肯吃一点亏。
打着那么个小东西,他低着头,弯着背, 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的慢慢的蹭。大家 立定,他也许还走;大家已走,他也许多站一会儿;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他更永远不看前后的距 离停匀不停匀,左右的队列整齐不整齐,他走他的,低着头像作着个梦,又像思索着点高深的道理。那穿红衣 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 “孙子!我说你呢,骆驼!看齐! ”他似乎 也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的向四外看一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的 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 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 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节选自《骆驼祥子》)
21 、孙悟空和祥子都经历了磨难,孙悟空经历“三离三返 ”,祥子经历“三起三落 ”,其中“第二落 ”指的是
( A )(2分)
A 、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 B 、被拉去充军,车被抢
C 、虎妞难产而死,卖车葬妻 D 、小福子死亡
22 、两个选段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什么突出特色?就《祥子的堕落》选段,品一品。(2 分)
圣僧恨逐美猴王 祥子的堕落
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孙悟空受冤枉被逐出师 门,依然忠诚于师父,一“变 ”一“拜 ”,依依不舍, 洒泪惜别,从中我们看到了孙悟空重情重义的一面。 运用了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写样子在队伍里不听 指挥,动作缓慢迟钝,表现了他麻本、潦倒、自暴自奔 的状态。 (意思对即可得分)
23 、两部作品都写了主人公在逆境中的表现,结合选段,请你评一评祥子。(2 分)
《西游记》 《骆驼祥子》
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面对路途遥远,时间漫长, 磨难众多,从未退缩,终于取回真经。 祥子在逆境中堕落。祥子在经历了“三起三落 ”之 后, “什么事都随着他的希望变成了"那么回事 ”。 他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最改终 成了一具行尸走肉。(意对即可得 2 分)
24 、一个好的书名,往往内涵丰富。请仿照对《西游记》书名的解读,解读《骆驼祥子》这部名著的书名(2 分)
《西游记》 《骆驼祥子》
作品主要写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走过十 万八千里,前后十四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 真经的故事,所以取名“西游记 ”。 样子是书中的灵魂人物,他善良纯朴、老实坚韧、 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对生活具有骆驼般的积极性和坚 韧的精神。祥子的人生经历中,还曾有一段与骆驼有关 的故事,因此而得名“骆驼祥子 ”。(意对即可得 2 分)
三、表达与交流(55 分)
25 、为培养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班级将举举办“天下国家 ”主题班会,请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 成。(5 分)
任务一:阅读下列文字,请你选择七年级下册的课文,进行伤写。
七年级下册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澜的气 势 ; 读 端 木 蕻 良 的 《 土 地 的 誓 言 》 , 我 们 感 受 到 作 者 在 广 大 的 关 东 原 野 上 炽 热 的 爱 国 情
怀; , ; , 。
任务二: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现当代涌现出许多英雄、先锋, 他们的精神品质值得青少年传承和弘扬。请你从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位,谈谈他(她)对你或对青少年一代的意义 或影响。 (80 字左右)
备选人物:邓稼先 张桂梅 钟南山 王宗源
任务一示例: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锲而 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鲜为人知的为国献身的情怀。
任务二示例:我选邓稼先。他, 甘于奉献,在小小的实验室里奉献生命。他,不惧蓬断草枯的沙漠,成功领导 研制了原子弹、氢弹,开拓了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当今和平年代,青少年仍然需要这种精神, 以报国为已任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燃烧青春热血。
26、阅读下面材料,从下列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50 分)
一个人如何才能在成长中拔尖呢?看看“尖 ”字的写法,就会明白个大概。“尖 ”字的下半部分是一个“大 ”字,就是说,一个人要拔尖,首先是要做“大 ”自己,打牢根基。台上一 分钟,台下十年功。“尖 ”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小 ”字,即一个人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要懂得缩“小 ” 自己,懂得做减法, 懂得放弃多余的杂念,使自己能轻装上阵; 同时还要懂得看“小 ” 自己,谦虚做人,因为自大会成为自己进步 的瓶颈和障碍,使人无法拔尖。
任务一:请以“我在 (坚持、进取..... )中成长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叙你的成长经历与体验。
任务二:一个人的进步、成长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以书信的形式,与全班同学分享,题目自 拟。
任务三:当你在阅读上面材料的时候,不知不觉自己就缩小了,转眼间就成了不到一寸高的小人,接下来你会 做什么?你如何突破因为变小所遇到的困难?请发挥想象, 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若选任务一,应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 600 字;③不得泄 露个人相关信息,凡涉及真实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X 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26.(50 分)作文评分标准如下:
项 目 分数及评分标准
一等 (50~46 分) 二等 (45~40 分) 三等 (39~35 分) 四等 (34~20 分) 五等 (19~0 分)
内 容 25 分 文章切题 中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充实 文章切题 中心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具体 基本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勉强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具体 文不切题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表 达 25 分 表达方式运用得当 结构合理 语言流畅 表达方式运 用得当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语言通畅 表达方式运用 基本合理 结构完整 层次基本清楚 语言较通顺 表达方式运用 有缺陷 结构基本完整 层次不清楚 语句基本通顺 表达方式运用不当 结构不完整 语病较多
操作上的几点说明:
1. 网络阅卷作文“双评”误差值统一设定为 6 分。在扫描语文答题卡时,由现场负责人随 机抽取 5~6 篇作文预先复印,供作文阅卷教师(保证人手一整套作文)试评时使用。2.在正式评卷前,由阅卷组长将复印的作文分发给作文阅卷教师进行试评,统一尺度。3. 分类定标,分层设等。若作文能扣题、完篇、通畅,一般应评为二类文及以上。另有 构思巧妙、立意新颖、见解独到之一者,可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奖励 2~3 分;已得满分者, 不再加奖励分。应大力鼓励写作优生,特优者可打满分,满分作文比例应达 3‰。
4. 五类文中,300 字及以下的作文,结构是完整的,语言很有特色,15~ 18 分;结构不完 整的,8 分以下;只写标题的评 2 分。
5. 阅卷教师应事先阅读卷中语言材料,熟悉内容。凡发现考生抄袭本卷中的语言材料, 完全相同的评 0 分;略有改动的评 3 分;部分借用的,最高只能评 5 分。
6. 若考生借用本卷中的作文导语,如将作文导语借用于开头、结尾的,在评分后酌情扣 5~ 10 分。
任务一:
等次 维度 主题 内容 结构 语言
一类文 45分﹣50分 表达意图明确,主题较为深刻或新颖。 内容具体充实,选材新颖,树与人关联性强;突出个性化体验,给人以启示。 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叙事性强,细节典型生动;结构完整、严谨。 语言流畅生动;表达方式丰富准确;表达效果好;叙述手法恰当。
二类文 39分--44分 表达意图明确。 内容具体充实,选材恰当;树与人关联性强;有个性化体验。 条理较为清楚, 有详略之分:叙 述为主,有细节:结构较为完整,思路清晰。 语言连贯通顺;表达方式恰当;表达效果较好;叙述手法较为恰当。
三类文 30分-38分 表达意图基本明确。 内容较为具体充实;选材基本符合要求;树与人有关联性。 条理基本清楚,叙述为主;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表意基本清楚;语病少。
四类文 29分以下 表达意图不明确。 内容不完全合乎情理且不具体;树与人基本无关联性。 调理不明显,结构不完整,思路不清晰。 语言表意不明确,语病较多。
任务二:
等次 维度 论点 论据 论证 语言
一类文 45分﹣50分 论点明确,较为深刻或新颖,且有清晰准确的表达。 材料准确丰富,新颖具体;与论点一致,且能够支撑论点。 符合议论文的结构,合乎逻辑,能够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论证。 语言通顺简明,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有恰当的生动表达。
二类文 39分--44分 论点明确,且有清晰准确的表达。 材料准确具体;与论点一致,且能够支撑论点。 符合议论文的结构,能够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能够多方面或多角度展开论证。 语言通顺明白,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观点与看法。
三类文 30分-38分 论点基本明确,有比较清楚明确的表达。 材料准确;与论点基本一致,大致可以支撑论点。 基本符合议论文结构,能够运用基本的论证方法进行展开论证。 语言基本通顺,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有个别病句。
四类文 29分以下 论点不明确,表达不清楚。 材料与论点不一致,不能够支撑论点。 结构混乱,基本没有运用论证方法。 语言不通顺,不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病句较多。
任务三:
等次 维度 主题 内容 结构 语言
一类文 45分﹣50分 主题突出,较为深刻或新颖。 能够围绕主题进行虚构,内容较为新颖,合乎情理且具体。 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语言流畅、生动,表达效果好。
二类文 39分--44分 主题明确。 能够围绕主题进行虚构,内容合乎情理且具体。 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语言流畅、较为生动。
三类文 30分-38分 主题基本明确。 能够围绕主题进行联想与想象,内容较为具体。 结构基本完整,思路基本清晰。 语言基本流畅,语病较少。
四类文 29分以下 主题散乱。 不能围绕主题进行联想与想象,或没有联想与想象,内容不具体。 结构杂乱,思路混乱。 语言不流畅,表意不明确,语病较多。
(1)对下列情形要酌情加分:①有独立的思考、立意深刻新颖;②符合生活的真实,展示考生的阅读积累;③表达有个性、有创意;④结构严谨、精巧;⑤书写工整美观,在相应等次基准分上加2-3分。
(2)对下列情形要酌情扣分:①思想不健康,主题偏激;②作文中出现低俗的、不规范的语言(生造词语、网络用语等)以及使用外语表达等情况。③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
(3)几种特殊情况的评分:
①严重抄袭直接归入五类文(大部分抄袭60%—80%可定位20—25,完全抄袭即抄袭达全卷80%以上则不超过15分,抄袭定位是:与原作品对照,语言一致或大部分一致;
②缺少标题的扣2分;
③字数:350字以上,先看作文是否成篇,若成篇则按标准给分后,再按每少50字扣3分的标准扣分;若不成篇,分数在30分左右。
④350字以下直接列入五类文(400字、300字、200字、100字以内的分数分别为25分、20分、15分、10分)。
⑤跑题作文不超过30分,语言好的可给30—35分。
⑥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到3分为止。
评阅每份试卷时,首先确定等次,然后根据所评等次的基准分,上下浮动。
满分作文比例不少于全部作文的3‰,45—49分作文应该占全部作文的20%以上,40—44分作文应该占全部作文的25%以上。
重大改变 (四)注意: 卷面采用奖分制0.5-3分
奖分标准:
0.5分:卷面整洁,没有涂改,字体大小间距合适,容易辨认。
1:卷面整洁,没有涂改,字体大小间距合适,字体较工整。
1.5分:卷面整洁,没有涂改,字体大小间距合适,字体工整。
2分:卷面美观,没有涂改,字体大小间距合适,楷体或者形体均美观。
2.5分:卷面美观,没有涂改,字体大小间距合适,字体美观,给人清爽的感觉
3分:卷面美观,没有涂改,字体大小间距合适,字体美观,有版印的范,字体见功底。
若出现如下三种情况均不予奖分。
1.出现一处涂改(1-5个字含标点)扣0.5分;出现整行涂改(若出现连续6个字以上一处计为一行),每行扣1分,累加计算;
2.部分字迹潦草,扣1分;整个卷面字迹潦草但能基本辨认扣3分;整个卷面字迹潦草但难以辨认扣5分;
3.部分字体过大或过小,但能基本辨认扣1分;整个卷面字体过小或过大(超出方格)或字间距、行间距过小,扣3分;整个卷面字体过小或过大(超出方格)或字间距、行间距过小,难以辨认的扣5分。
阅卷面教师在网上给出的分数是应是奖励分数,不是扣的分数,系统将从实得分中另外加上阅卷面教师给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