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外国语(南关、净月)学校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初一年级
语文试卷
本试卷包括三道大题,共22道小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 题。(8分)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即使你是一个小人物。也许你是一粒沙尘,但一样可以折射整个世界□也许你是一涧小泉,但一样可以奏出天籁。如果把世界看作一个舞台,能站在舞台中央、妇rú ( )皆知的人毕竟不多,更多的是处在舞台边缘、鲜( )为人知的小角色,但只要我们在自己的位置发挥好自己的职责,依然能够点亮整个舞台。生活不会因为平凡而失色,小人物的生命可以结出一样丰饶的果实。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妇rú( )皆知 (2)鲜( )为人知
2.在方框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顿号 B.逗号 C.分号 D.句号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中的画横线的词语“都”“毕竟”“的”都是副词。
B.选文中“如果把世界看作一个舞台”的“把”是介词。
C.选文中“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的“对”字是连词。
D.选文中“依然能够点亮整个舞台”的“能够”是助词。
4.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人物的生命结出可以一样丰饶的果实。
B.小人物的生命一样可以结出丰饶的果实。
C.小人物的生命结出可以丰饶的一样果实。
D.小人物的生命可以结出丰饶的一样果实。
5.古诗文默写。(7分)
诗文里,静静流淌着情思。诗文中自有恬淡的隐士,“(1)□□□□□,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与月为伴,感受自然的美好与隐居生活的诗意。诗文中亦多惜时的智者,“草树知春不久归,(2)□□□□□□□”(韩愈《晚春》),似那暮春的草树,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诗文中还有颠沛的游子,“(3)□□□□□□□,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哪怕是夜风里的笛声,也能牵动对故乡的思念。诗文中还有卫国的志士,不远万里奔赴疆场,“(4)□□□□□,□□□□□”(乐府民歌《木兰诗》),彰显一片爱国赤诚。诗文中更有谪居的文人,以清幽雅致的陋室之景“(5)□□□□□,□□□□□”(刘禹锡《陋室铭》),流露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3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③”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④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⑤以时发者也。
(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语出《周易》,意思是君子避世,乐在其中,故无烦闷,即使不为世人所赞同,亦无烦闷。不见是,不被赞同。④萧艾:艾蒿,味臭,喻指小人。⑤含章:包含美质。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不蔓不枝( ) (2)士之才德盖一国( )
7.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兰之香盖一国”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 孔子云:何陋之有?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水陆草木之花
D. 友人惭,下车引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9.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清 风 过 之 其 香 蔼 然 在 室 满 室 在 堂 满 堂
【甲】【乙】两文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又有所不同,请结合原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 题。(9分)
材料一:
信息时代的阅读很方便,有以往阅读方式所不具备的巨大的潜能。对于数字化的新的阅读形态,只能主动跟进,而不该消极抵制。但新的阅读形态可能有利有弊,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纸质阅读和数字化的阅读可以并存,既读书,也读网。如果读网全部取代读书,那就可能失去很多读书的乐趣了。一般而言,读网比较适合“浅阅读”,了解新闻、信息,也是上网比较方便。但读纸质书更适合“深阅读”。要想读经典,最好还是读纸质书。
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装帧、开本、版式、纸张,都可能含有独特的美学意蕴,令人玩味不尽。每本书的流传过程,它的来路,都可能带有文化记忆。我们常说的“坐拥书城”“有书卷气”,是说一种令人羡慕的气质,这些恐怕在网络和电子设备上是得不到的。读书终究是一种生命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无论现代信息科技如何发达,不能也不应当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
材料二:
重庆市大足区香国小学校书记黄正端介绍,学校建设了丰富的学校资源库,比如电子阅读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选择,同时拓展阅读空间,充分利用学校场地放置开放图书架,让书籍触手可及。学校还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学校附近的图书馆合作成立了“学生健康成长阅读助力站”,除了开展自主阅读,学生还常常参加专家、作家的讲座,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材料三:
如今,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5G、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等便捷的数字服务让万卷书触手可及。点开手机,通过阅读软件开启读书时间;戴上耳机,在有声书播讲者的生动讲述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全国多地举办阅读嘉年华活动,特色书吧、图书馆遍布街头巷尾;24小时“城市书房”让阅读“不打烊”;AI赋能数字阅读,提升阅读效率、改进阅读体验。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023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7亿,同比增长7.53%;数字阅读作品总量达5933.13万部,同比增长12.54%。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8个。
无论是细品墨香的纸质阅读,还是随时随地“一屏万卷”的电子阅读,厚植书香底蕴,让阅读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流行文化,是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险阻而生生不息的力量所在。
11.下列关于以上材料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由材料一可知,读网比较适合“浅阅读”,读纸质书更适合“深阅读”。
B.材料一认为,传统纸质书的流传过程,它的来路,都可能带有文化记忆。
C.由材料二可知,电子阅读平台,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阅读选择。
D.由材料三可知,2023年,中国纸质阅读用户规模和作品总量,同比都有所增长。
12.如果妈妈不赞同你阅读电子书,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服妈妈。(3分)
13.有人认为:“数字阅读发展迅速,且越来越成熟,数字阅读将完全取代传统阅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材料内容及你的阅读体验阐明理由。(4分)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15分)
若有光
蔡瑛
早上六点,天刚蒙蒙亮。汪有明早早地起床,用清水抹了把脸,便准备去村里转一圈。这是他多年的习惯,也是他一个人的好时光。
正是人间四月天,汪家村春意盎然,一片明媚。村部前的野茶花老远便对着他笑。前些日子还羞怯的茶花,一场春雨后,全撒开了性子,活泼泼的,被晨光一洒,格外娇艳动人,汪有明看着,心里也跟着笑开了花。
今天,汪有明格外激动。昨天省里发文,汪家村成了全市两个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试点村之一,也是都阳县唯一一个。村子又将迎来一次发展的春潮。他知道,接下来的路不好走,但他心里的血还像当年那么热,他一定要试一试。
时间回到2008年,彼时的汪家村宛如被岁月遗忘的角落,深陷在贫穷与困境的泥沼中难以自拔。村庄里,一座座破旧的房屋在风雨的侵蚀下摇摇欲坠,墙壁上满是岁月斑驳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苦难。道路狭窄且泥泞不堪,每逢雨天,便满是深深浅浅的水坑,村民们出行时,双脚常常陷在泥里,举步维艰。
村“两委”如同散沙般缺乏凝聚力,各项工作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加上洪灾的频繁困扰,这片土地更是雪上加霜.每当洪水来袭,浑浊的浪涛汹涌地席卷而来,无情地吞噬着农田里即将成熟的庄稼。那洪水就像恶魔一般,张牙舞爪地冲毁村民们辛苦搭建的房屋,冲垮他们生活的希望。
村民们守着这片贫瘠的土地,却难以维持生计。因为贫困,许多孩子甚至早早辍学,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村里的老人们满脸皱纹,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迷茫。年轻人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遥远的城市打工,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村子里只剩下一片孤寂和冷清。
在这样的艰难时刻,村里急需一个领头人。在景德镇事业有成的汪有明被大家寄予厚望。他有些犹豫,但父亲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人不能忘本!”于是,他毅然回到汪家村,成为村支书兼村主任。
回乡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召集全村党员听取民意。那是一个雨天,破旧牛棚改造的村委会里挤满了人。村民们纷纷发言,有的说排灌站年久失修,庄稼常被淹;有的说晚上没有路灯,出行困难。汪有明心里升腾起一股热浪,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家乡做实事。
修复排灌站成了当务之急。汪有明听说县长要到邻村走访,便决定斗胆试一试。他手写了一份报告,将村子的难处与决心一并述之。县长被他的赤诚之心感动,委托县农业局加急办理,汪家村获得了修复排灌站的四万元经费。这第一笔经费,不仅解了燃眉之急,也让村民们看到了他的决心。
2008年春节,是汪有明回乡后过得最不是滋味的一个年。村里电压不稳,家家户户用电困难,年味大打折扣。汪有明决定自掏腰包解决这个问题,他拿出四万元启动了村里的线改,新变压器迅速到位,汪家村彻底告别了电压不稳的日子,村民们看到了光,心中充满了希望。
第二年春天,汪有明为汪家村定下了目标蓝图,要带着乡亲们做一番大事,他接连干了几件惊心动魄的大事。第一件事是改建村委会。原来的村委会环境恶劣,形同虚设,汪有明决定修建一个体面的办公场所。他去杭州筹款,最终筹到六万元,但资金仍不够。他再次自掏腰包垫付了二十万元,新村部建成后,一楼用作便民服务中心,二楼用于村委干部办公。他还预留了一个公用大厨房,将三楼打通变成能容纳几十桌酒席的长厅,推行“一餐酒”的做法,既节约又省事,获得了一致拥护。
新村部建成后,焕然一新的环境立即获得了镇党委领导的关注,成为全镇党建示范点、法制示范点,计生示范点。紧接着,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缕春风也吹向了汪家村。然而,启动资金远远不够汪有明的规划蓝图。他决定走在政策前面,一鼓作气将全村的路全部修好。他召集全村党员干部开会,最终筹集到八十万元资金,启动了全村的道路改建,汪家村成了古县渡镇第一个率先告别土路的村子。
汪家村的蜕变,离不开汪有明的痴心与恒心,他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继续为村子的发展而努力。他四处奔波,筹建了以缅怀革命烈士汪辰为主题的红色家园项目,让红色文化根植于汪家村的血肉与灵魂,他还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行土地流转,集体持股创收,让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022年,汪家村又拿到了全县唯一的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试点村的指标。汪有明说:“我想借这个东风将汪家村建成全省的现代化样板村。”虽然面临人才紧缺等问题,但他相信,只要一直往前走,就一定会有人跟上。
站在一排苍翠的树下,汪有明仰望着那片由他种下的浓荫,一缕光从枝叶间漏下来。
他突然激动起来,抬脚用力往上一跃,去够那片光里的叶子。他真的够着了一片叶子,只是落地时脚有点发虚,但还是稳稳地站住了。他回眸望去,汪家村正沐浴在一片展光里。他无比笃定,这个曾经籍籍无名的小村庄,会一直奔着光明朝前走。
14.通读文章,梳理文脉,依次概括事件。(3分)
(1)修复排灌站 → (2) → (3) → (4) (5)建红色家园 → (6)搞绿色产业 → (7)建成试点村
15.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第二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16.文中的汪有明是一位乡村脱贫攻坚干部,他的形象很有典型性。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汪有明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7.文章标题“若有光”意蕴深远,其深刻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分)
(三)名著阅读(8分)
学校文学社团举办“品读名著,善学精思”读书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在“积累与梳理”环节,小文同学展示了阅读《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根据你阅读后的理解,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骆驼祥子》真实展现了旧北平下层市民的人情世故悲欢离合具有浓郁的市井风味和北京地方色彩。
B.被军阀抢车、被孙侦探敲诈、被虎妞强行占有以及曹先生的死亡这几个关键情节决定了祥子的命运。
C.祥子的车被当兵的拉走后,他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后来他在茶馆中遇到了拉车的老马和他的孙子小马,他们的悲惨情景似乎把祥子这最大的希望给打破了。
D.在孤苦无依的农村青年祥子的心目中,可以依靠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小福子,还有一个是曹先生。
19.人物是小说阅读中重要的切入口,理清人物关系有助于探寻小说的主旨。根据下面提示,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人物导图。(3分)
① ② ③
20.在图书漂流活动中,请你从下面名著中任选一本,写一段推介语送给下一位阅读者。(50字以上)(3分)
(1)《骆驼祥子》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综合实践与作文(6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21.“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七年级开展孝老敬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追溯“孝”源】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请结合图形说说你对“孝”的理解。(2分)
(2)【巧对“孝”联】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下面一则关于孝道的对联已有上联,请你将备选汉字组成下联。(2分)
上联:羊羔出栏思跪乳
下联:
(备选汉字:念 离 鸦 反 乌 巢 哺)
(3)【了解“孝”行】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请找出与下面故事对应的孝子。(3分)
①扇枕温衾 ② 百里负米 ③亲尝汤药
(老莱 汉文帝 黄香 郭巨 陆绩 子路 )
(4)【辨析“孝”道】靖廉元年,金人入侵,人民惨遭杀我。岳飞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心母亲年迈,在兵乱中难保安全。母亲姚氏在他后背剌上“尽志报国”四字为训。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母亲年迈,岳飞却抛下她奔赴疆场,你觉得岳飞尽孝道了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二)作文(50分)
22.
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像一束光照亮你,温暖你,引你前行。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的鞭策教导,同学的安慰鼓励,陌生人的帮助关怀,逆行者无私无畏的精神,书本的智慧思考……
请以“你的光照亮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作文要求:①语言流畅,感情真挚,有创意的表达;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用规范汉字工整书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600字;
⑤恰当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长春外国语(南关、净月)学校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初一年级语文答案
1.(1)孺 (2)xiǎn
2.C
3.B
4.B
(1)深林人不知
百般红紫斗芳菲
此夜曲中闻折柳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6.(1)长枝节 (2)才能
7.C
8.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
9.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
10.甲文“出淤泥而不染”表现了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表现了君子不孤高自许的美好品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表现了君子正直不苟的美好品质。乙文“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表现了君子在无人赏识时能耐得住寂寞,在屡遭打击仍时不改操守的美好品质。(结合原文各1分,君子形象各1分)
【乙】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成为国士;如果一个女子的姿色超过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放在室内满室都香,放在厅堂满堂都香。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1.D
12.示例:妈妈,学生可以看电子书。电子阅读平台让我们有更多的阅读选择,拓宽阅读空间。很多阅读软件方便快捷,AI能提升阅读效率,改进阅读体验。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都能帮我们拓展知识。(写出3点,每点1分)
13.不同意(1分),“如果读网全部取代读书,那就可能失去很多读书的乐趣了。”传统的纸质书阅读带有文化记忆,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这是从数字阅读中难以感受到的。纸质阅读能使人更专注于阅读,沉浸于阅读中,有助于更深入地阅读,还可以标记、批注、便于回溯。(结合材料内容1分,阅读体验1分,阐述1分)
14.(2)整改电线路 (3)改建村委会(4)筹资修村路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通过描写村部前娇艳动人、活泼绽放的野茶花,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渲染出充满希望的氛围;“汪有明看着,心里也跟着笑开了花”,以景衬情,烘托出汪有明愉悦的心情,表现出他对村子未来发展的信心与期待;茶花从“羞怯”到“撒开性子”的变化,也暗示着村子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后文汪家村成为试点村,迎来发展春潮做铺垫;此处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后文汪家村曾经深陷贫穷困境、房屋破旧、道路泥泞的破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村子在汪有明带领下发生的巨大转变。
(围绕渲染氛围、烘托心情、暗示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与后文形成对比等方面分析,共4分,每点1分))
16.汪有明明知村子发展之路困难重重,却“一定要试一试”,持续为村子的发展努力奋斗,表现出他有恒心毅力、不惧艰难的品质;“我想借这个东风将汪家村建成全省的现代化样板村。”可知,汪有明不满足于汪家村现有的发展,有着更高更远的目标,想要让村子成为全省的现代化样板村,展现出他有远大目标的特点。
(围绕有恒心毅力、有远大目标、有领导能力、不惧艰难、敢于担当、无私奉献、不忘根本、 善听民声等回答出任意两方面即可。共4分,结合原文分析各1分,形象特点各1分)
“他无比笃定,这个曾经籍籍无名的小村庄,会一直奔着光明朝前走”可知,文章标题“若有光”有着深刻含义,“光”首先指汪有明给汪家村带来的希里之光,如文中提到他回乡后,通过修复排灌站、整改电线路、改建村委会、筹资修村路、建红色家园、搞绿色产业等一系列举措,带领汪家村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振兴;其次指汪家村未来发展之光,曾经的汪家村深陷贫穷困境,如今成为全市商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试点村之一,发展前景越来越好;还指汪家村人的精神之光,在汪有明的带领下,村民们看到了希望,拥有了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念,共同为村庄的发展努力。(回答任意两点即可,共4分,每点2分,结合原文1分,分析1分)
18.B
19.①冬妮娅 ②朱赫来 ③谢廖沙
20..示例一:翻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跟随保尔走过战火与病痛,看他在绝境中炼就钢铁意志。每一页都在诉说生命因不屈的奋斗而闪耀,愿你从文字中汲取勇往直前的力量。
示例二:《骆驼祥子》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作品通过讲述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展现了旧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在贫困和压迫中的艰难挣扎。祥子的命运波折,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21.(1)“孝”的上部是个两手趴着的老人,下部是个“子”,示子孙搀扶(背)老人,对父母尽心奉养。(共2分,图形解读1分,理解1分)
(2)乌鸦离巢念反哺
(3)①黄香 ②子路 ③汉文帝
(4)岳飞尽了孝道。他奔赴战场是因为母亲的教诲,谨遵母命,而且是正确的命令,这是孝;岳飞投身前线,是为了挽救人民于水火,有国才有家,这是“孝”的更高境界。(共3分,观点1分,谨遵母命1分,孝的更高境界1分)
22.作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