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十四中教联体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 ①形声 ② 歌唱
2. 军歌/赞歌/歌曲 歌功颂德/歌功颂祖/可歌可泣/歌咏
3. 上联:D 下联: A
4. ①关关雎鸠 ②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③如鸣珮环 ④微君之躬
⑤蒹葭萋萋 ⑥气蒸云梦泽 ⑦无为在歧路 ⑧儿女共沾巾
5.(1)示例一:三则新闻标题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第一个通过“多”与“少”,突出低碳生活与雾霾的关
系;第二个通过“一小步”与“一大步”的对比,突出垃圾分类对低碳生活的影响;第三个通过“小”与“大”
的对比,突出厕所改造对低碳生活的影响。
示例二:三则标题都运用了修辞手法,表达生动形象。第一个采用谐音,突出低碳生活与雾霾的关系;
第二、三个新闻标题通过对仗,分别突出了垃圾分类、厕所改造对低碳生活的影响。
6. (1)A.龟裂(jūn liè ) B.狩猎(shòu )
(2)A.销声匿迹 B.大彻大悟
(3)A.(在句尾加上“的能力”)
B.笑纳:用于请对方收下自己的礼物。敬辞。将“笑纳”改成“接受”
7.重章叠句 娴静美丽
8.(2 分)动作 焦急
9.(1)派 (2)邀请 (3)② (4)盛开
10.A“焉” B“之” C“而”
11.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
12.有一位大约七十多岁的老者,雪白的头发披在两肩上,面色红润,像喝过酒似的。(关键词:可、
类)
13.①自然风光优美。乙文中“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展现了东山风和日丽、草木繁茂的自然
美景。甲文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也展现了桃花源草盛花繁的自然风光之美。
②居民热情好客。乙文中主人“延余两人坐”“一媪捧茗盌饮客”,这体现了东山居民的热情好客。桃花
源中,居民们“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也展示了他们的热情款待。
③人们生活幸福安乐。乙文中描述山中人家“容色腴泽,类饮酒者”,这暗示了他们生活的惬意与满足。
桃花源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了一种和谐幸福的状态。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略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乙文:天还没亮,我们就向东出发,走过洪山寺大约两里路后,向北转弯,穿过一条小路走了大约十
里,再穿过一片松树林,跨过一条山涧。那山涧的水清澈透明,深处可以浮起小舟。旁边有一块大石
板,能坐下十几个人。松柏竹树的树荫,茂密地分布着。当时风和日丽,草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飘
地拂到衣服上,鸟儿的叫声各不相同。于是我们就清扫石板坐下。坐了很久,听到鸡叫和狗叫的声音。
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小山冈,只见田野广阔,到处都是稻田,有十几间茅屋,于
是就去拜访他们。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雪白的头发披在两肩上,面色红润,像喝过酒似的。他手
里拿着一卷书,坐在院子里,原来是《化书》。他请我们两人坐下,一位老妇捧着茶碗送茶给我们喝。
14. B 虽然材料一的第⑤段“DeepSeek 专注于最大化软件驱动的资源优化。他们 embracing 开源方
法,集中集体专长并促进协作创新。这种方法不仅缓解了资源限制,还加速了尖端技术的发展”可知,
“解决了资源限制”错误,故选 B。
15 示例:①中学生依赖 AI 写作容易引起诚信危机。
②中学生过分依赖 AI 写作会削弱个体生命的创造力。
16.示例一:人工智能+医疗:除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应用外,手术机器人提高手术精度,数字健康人、
人工智能陪诊师等改善就医体验,推动医疗服务智能化高效化。手术机器人能够在医生的远程操控下,
进行精准的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数字健康人可以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
管理服务,包括健康监测、疾病预警、康复指导等。人工智能陪诊师可以帮助患者完成挂号、就诊、
检查等流程,提供就医指导和心理支持,缓解患者就医的焦虑和不便。
示例二: 人工智能 + 人才:在人才管理领域,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智能招聘系统、人才评估工具和职
业发展规划,帮助企业更高效地识别和培养人才。AI 能够分析候选人的简历和面试表现,预测其职业
发展潜力,并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发展建议,帮助企业构建更强大的人才队伍。
示例三:人工智能 + 教育: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个性化学习路径、智能辅导系统和自动
化评估工具,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AI 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
和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优化教学策略。
17.C
18. 示例一: “垃圾堆”与“蒙尘明珠”形成强烈反差:前者象征被遗弃的平凡事物,后者比喻被
忽视的美好。通过对比,强调美可以存在于最普通甚至被轻视的环境中,表达“平凡中见珍贵”的主
题。
示例二: “自豪:老人因发现美的能力而骄傲,而非因花的名贵。体现了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
度——即使身处底层(如收废品),也能通过用心观察获得精神满足。
示例三:“蒙尘明珠”加引号:突出特殊含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这朵花虽出身卑微(从
垃圾堆捡来),但在老人眼中却如明珠般珍贵,说明真正的美不在于外在条件,而在于内心的热爱与
发现。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19. ①引用典故,把章姐的“仿水仙”与芸娘荷茶熏香类比,以芸娘的形象衬托章姐的形象, 表达对
章姐生活智慧的赞美之情。
②承接上文,点明章姐行为的文化渊源; 为后文陶渊明事例的铺垫。
③丰富文章内容,是文章更具文化内涵,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20. ①是线索贯穿全文,文章以“花香”串联四个事例(马铃薯花、仿水仙、野菊、废品车上的
菊),使文章形散神聚。
② 点明主旨:“ 烟火气”:象征平凡琐碎的现实生活。 “花香”:象征自然或生活中的美好事
物 。揭示了在普通人平凡的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如花香般的美好与诗意。
③表达了对王老、章姐、陶渊明等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捍卫美的赞美。呼吁我们学
会发现和珍惜平凡生活中蕴藏的诗意美。
21.D《史记》开创了纪传史的形式
22.内容精辟通俗。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以流利畅达的语言
娓娓道来。(意思相近即可)
23.【答案】示例一: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比如读《经典常谈》,如果对古代文学
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两篇。也可以注意寻找新的兴趣点,由此扩展到其他部
分,进而阅读整本书。比如在读《文第十三》的过程中,对战国时期的说客产生了兴趣,那就不妨回
过头去读对这个群体有着更详细介绍的《<战国策>第八》。
示例二:带着某个具体目的去阅读。如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或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某个问题等等,
可以直接根据目的选择书中自最需要的内容来阅读。比如学过《<诗经>二首》之后,你希望拓展了解
关于《诗经》的更多知识,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
24.示例:“经典”:这是一部解读经典的文化启蒙之作。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古代经典的世界,
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意思相近即可)
25.(1)任务一:示例一:月:月是华夏诗坛永悬的玉璧,以缺圆为平仄,在夜幕上镌刻最古老的韵
书。李太白杯中的琥珀光斟满整座盛唐,苏东坡把婵娟酿成江海不竭的意象,张若虚在春江潮水里淘
洗出的那枚银钩,至今仍钓着二十四桥的箫声与敦煌飞天的璎珞。 它是游子怀揣的故乡铜镜,是离
人的相思银锁,是禅者独坐的菩提玉盘,王维的松间明月,常建的山光潭影,在空寂中照见永恒的诗
偈。
示例二: 雁:雁是云端的史官,以翅锋为笔,在二十四节气上镌刻水墨的契约。春秋迁徙的轨迹连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成绵延千年的破折号——王维在陇西望断的归途,李清照卷帘点检的锦书,范仲淹羌管里漏出的斜行
疏影,皆被这灵禽衔入苍茫诗简。 且看,当雁阵掠过敦煌飞天的飘带,所有未抵达的远方都化作了
天空的留白。
(2)任务二:示例一:春
花瓣解开第七粒盘扣/柳枝便弹响风的空弦/雨在芭蕉上绣出虫洞/燕尾剪断天空的灰线头时/
溪水开始融化掌心的绿/——所有褶皱都在抽芽声中舒展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黄石十四中教联体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分数: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聪和小明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舀
音回
举欧
龙西
2
逐哥4
龙和
、客气说之》成体
襞歌—歌?一”一家”一歌
衣她为小小
5中号
1.(2分)上图是小雨展示的“歌"字的演变。歌"字字形采用“欠”作为边旁,“哥”作为声旁,字形演变显
示,歌的甲骨文左边是“言”,表示与口有关,右边是声旁。小篆中“欠”代替了“言”,表示张口出气,
“哥”表声。根据《经典常谈》中提及的造字法来看,“歌”属于①字(汉字六书为象形、指事、形
声、会意、转注、假借),其本义是②。
2.(2分)下面是小雯整理的关于“歌"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空格处分别补充内容。
“歌”的引申义
含“歌”字的词语
作名词:能唱的文词
(1)
作动词:表示颂扬,赞美
(2)
3.
(2分)下面是两幅对联,请根据你所学的对联知识,把写“端午节”的对联选项填在相应的横线
上。
节日:端午节
(1)上联:
(2)下联:
A.夺标船首惯乘龙
B.茱萸插鬓花宜寿
C.翡翠横钗舞作愁
D.结艾钗头轻战虎
4.(8分)诗文寄情,让我们穿行经典诗文,体味百味人生。请结合文段完成默写任务。
周鸟南鸣,“①
在河之洲”掀开了《诗经》中谦谦君子的思恋篇章;故地难离,贺敬
之用“②
再回延安看母亲”抒发了对延安的深深的眷恋;初见石潭,聆听着“闻水声,
③
“(《小石潭记》)的清越脆响;深陷泥中,倾听着“④
胡为乎泥中?”(《式
微》)的愤懑不平;伫立水湄,迷离在“⑤
,白露未晞”的凄美;遥望洞庭,感叹于
⑥
,波撼岳阳城”的恢宏;徘徊城头,体会着王勃“⑦
,⑧
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泪湿衣巾的豁达。
5,(3分)班级开展“低碳生活,你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小明同学收集的三则新闻标题,请
你简要分析这三则新闻标题的共同特点。
材料:多一份低碳,少一份“霾”怨一人民网
垃圾分类一小步,低碳生活一大步—新华网
试卷第1页,共8页
厕所“小”放造,依碳“大”提升一百度网
6.(3分)下面是小丽梳理的语文知识卡片,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1)易读错的字A.龟裂(gut)B狩猎(shU)
(2)容易写错的词A消声匿迹
B大制大惜
(3)容易说错的话
A.大数据的生成,有其内在规律。只有深刻以识,并掌握这些规律,才能提高科学认识大数据。
B、天气炎热,同学非要清我吃冰洪淋,我只好笑纳了。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共4分)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偶。爱而不见,搔首蜘明。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形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美,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①姝:美好,漂亮。②脚蹰:徘徊、犹豫,③变:面目较好。④说怿:“说”同“悦”;“怿”:
喜爱。⑤黄:本义为茅草的嫩芽,引申为草木嫩芽。⑥涧:实在,诚然。⑦匪:不,不是。
7.(2分)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嫉”与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变”仅一字不同,这里运用了手法,
这两话描绘出女子的形象。
8.(2分)“搔首脚蹰”,通过对男子的
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他
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共14分)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A(),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巍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
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那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采,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桃花源记》)
【乙】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
舟。傍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荫,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
禽鸟B()声不一类。遂扫石C()坐。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①起东行数十步过小风。田畴平
衍弥望 ,有茅屋十数家,遂造斋。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 两肩,容色腴泽①.类饮酒者。
手一卷,坐庭中,盖齐丘《化书》。延余两人坐。一媪捧茗盤饮客。
试卷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