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九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务必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必须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4.写在试卷上或答题卡指定区域外的答案无效。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新的征程就在眼前。学校开展“一起向未来”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活动一】继往开来
1.班级举行“继往开来”古诗文诵读活动。请你根据语境,将下面对话补充完整。(6分)
小语 面向未来,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如此,我们在面对诱惑困扰时,才能做到⑴“ , ”(王安石《登飞来峰》)。
小文 是啊,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不会一帆风顺,我们也须知⑵“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历史的车轮是一直向前的,社会的发展也必然是不断进步的,我们应该不断革故鼎新。
小新 在“一起向未来”的征程中,我们应以⑶“ , ”(《<论语>十二章》)为帆,广泛汲取知识的养分,坚定前行的信念,勇于探索未知,深思熟虑每一步,共同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2.小思发现,优秀传统文化处处浸润着人们的生活。他搜集了下面几项资料,请帮他找出整理有误的一项( )(3分)
A.海边渔民有谚语“望潮鱼满舱,朔潮网难张”,“朔”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望”指的是农历十五日。
B.“张总,您的市场报告,我已经斧正过了,请您过目。”“斧正”是谦辞,用于自己给别人修改文章。
C.“疏影暗香梅共竹,清标傲骨菊同兰”,这副对联适合贴挂在客厅或书房,可由此表明室主人的意趣与风骨。
D.张老师要退休了,同学们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为内容写一幅字送给他留念是合适的。
3.小语抄录了下面语段,因为比较匆忙出现了一些问题。请你完成下面任务。(7分)
中医药文化综艺《少年中医说》以青春视角讲述中医药故事,用创新表达激活文化基因,收获良好传播效果。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常因专业壁垒高、表达方式陈旧的原因,难以触达年轻群体。《少年中医说》的突破性在于,它摒弃了单向灌输的“说教式”科普,转而以“盲盒路线+分组体验”的趣味形式,将中医药知识与青春活力深度róng合,在任务挑战中解锁中医精suǐ。
节目还直面“中医养生是否适应现代生活”“新技术对中医行业的冲击”……等话题,呈现行业大咖的权威解读与青年学子的思辨碰撞。在AI问诊环节,通过对比机器诊断与传统脉诊的异同,既展现了中医的个性化诊疗优势,也提出了中西医协同发展各美其美的新路径。
《少年中医说》以多元视角展望中医未来,立足建设健康中国和文化强国。其成功实践启示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难道不需要更多青春范儿的创新表达?
⑴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字。(2分)
视角( ) 摒( )弃 róng( )合 精suǐ( )
⑵同学们对本文段提出的修改意见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小文 我认为文段中的“少年中医说”所用的书名号都应该换成引号。
B.小思 我觉得“节目还直面‘中医养生是否适应现代生活’‘新技术对中医行业的冲击’……等话题”这句话中的省略号应该去掉。
C.小新 加点成语“各美其美”不符合语境意,改为“相得益彰”更合适。
D.小哲 根据上下文,最后一句用反问句不妥。前一句说“其成功实践启示我们”,且用的是冒号,那么后一句直截了当说明启示是什么更妥当。
⑶文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常因专业壁垒高、表达方式陈旧的原因,难以触达年轻群体。
【活动二】奔向未来
4.在“奔向未来,德为先”的宣讲活动中,小语整理了下面一段文字。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完成探究。(8分)
正所谓“与善人游,如行雾中;虽不濡湿,潜自有润”。我们身边从不缺少善良勇敢、拼搏奉献的人。他们的事迹,a、b、c、d。礼赞身边好人,嘉奖凡人善举,让更多人品读他们的故事,感悟他们的精神,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滋养人们的心灵,带动更多人崇德向善。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国好人”身上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眼里有光,照亮自己,亦辉映他人;心中有爱, , 。
⑴将下面词语填写在abcd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a可信 b可近 c可学 d可亲 B.a可亲 b可近 c可信 d可学
C.a可学 b可亲 c可信 d可近 D.a可亲 b可学 c可近 d可信
⑵依照画线句子,根据语段内容,在段尾横线空白处续写两个句子。(2分)
⑶下面是小组同学的对话,其中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小语 读了这段文字,我懂得了,对好人好事要大力宣扬,这样可以鼓舞更多的人向善向好。
B.小文 “与善人游,如行雾中;虽不濡湿,潜自有润。”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将好人对周边人的影响育化作用描写得生动形象。
C.小思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只要有一颗向善而行的心,每个人都会闪光,都是不平凡的人。
D.小新 这个文段告诉我们:要品读“好人”故事,更要学习“好人”做事,要崇德向善。
5.学校开展“读名著,汲取前行力量”活动,请你积极参加。(6分)
⑴请你仿照示例,从下列《红星照耀中国》里的人物中选择一位,以电影《哪吒》中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为主题,写一段人物评论。(3分)
示例:毛泽东 当国民党宣称“赤匪剿尽”时,毛泽东正带领红军完成史诗般的长征;当外界质疑“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时,他在延安窑洞撰写着《论持久战》。这位“东方太阳”始终相信:中国革命的命运,掌握在工农群众自己手中。
徐海东 彭德怀 朱德
⑵哪吒和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既是对手也是盟友。根据原著内容,分别简要概括出两人作为对手和盟友的故事。(3分)
二、阅读(40分)
(一)古诗阅读(5分)
送魏万之京①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②。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③过。
关城④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⑤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李颀: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魏万:是李颀的晚辈朋友。②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③云山:云雾缭绕的高山。客中:即离乡途中。④关城:指潼关,是古时去长安的必经要道。⑤御苑:皇家花苑,代指长安。砧声:捣衣声。
6.下面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微霜初渡河”,把霜拟人化了,既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又点明送别魏万的时间。
B.颔联中“鸿雁”代指书信,“云山”代指美丽的景色,诗人以此安慰友人不必为客旅途中而忧愁。
C.颈联是虚写,是诗人对远行客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友人经过关城的时候天气会愈加寒冷,到长安之后会发现越是傍晚的时候捣衣声越多。
D.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以自己的心情来设想、体会友人跋涉的艰辛,表现出他与友人之间深切的友情。
7.请品析诗歌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钱塘湖石记
白居易
钱塘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条,具列如下:
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①,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一人立于田次,一人立于湖次,与本所由田户②,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
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押帖③,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
自钱塘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④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
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钱塘县官。”县官多假他词以惑刺史。或云鱼龙无所托,或云茭菱失其利。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茭菱与稻粱之利孰多?断可知矣。
予在郡三年,仍⑤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于石。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节)
【注释】①复时:一昼夜,即二十四小时。②本所由田户:指当地农户。③押帖:书面说明。④官河:运河。⑤仍:连续。
8.下面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次”在古汉语有“临时驻扎或住宿”的意思,例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而本文中“一人立于田次”,“次”的意思是边侧,旁边的意思。
B.“而旱田苗无所及也”与“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两个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长庆四年三月十日”中的“长庆”与“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中的“元丰”、“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都是年号。
D.文段中提到“今年修筑湖堤”,是指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对白沙堤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后人称白沙堤为“白堤”,与后来苏轼修筑的“苏堤”成为西湖的著名景观。
9.给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县官多假他/词以惑/刺史 B.县官多/假他词/以惑刺史
C.县官/多假他词/以惑刺史 D.县官多假/他词以惑/刺史
10.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茭菱与稻粱之利孰多?断可知矣。
11.下面对文段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通读全文可知,作者作此记的目的是给后任同僚提供管理经验的。
B.文段指出杭州“春多雨,夏秋多旱”的气候特点,主张既要注意加强堤防,也要注意提前蓄水防旱。
C.文中批评了县官“以破坏鱼龙栖息”为由阻挠放水的“地方保护主义”做法。
D.由文段可以看出,白居易非常注意节水,规定所有农田灌溉必须经县、乡两级审批,以避免水资源浪费。
12.读此文后,小语认为范仲淹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白居易身上深有体现。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文段内容略加分析。(3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9分)
材料一 易砚因产于河北易县而得名,据考证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古往今来,易砚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天赋的优等石料、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
说起易砚的历史,人们过去总认为它发端于唐代。然而,随着考古领域的不断发现,易砚的起源又被向前推近了几百年。2006年上半年,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易县段文物保护考古发掘中,被黄土尘封了近2000年的13号东汉墓出土了一组石黛板,这被专家认定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石质易砚,也是中国目前出土的古老砚种之一。
朝代更迭中,易砚的发展虽然波澜起伏,但艺术创新依然引领潮流。宋代包公砚、元代墨童砚、明代双池砚、清代山龟砚等艺术成就表明,易砚在中华文明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一脉相承,不断发展。
易砚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不仅石质优良,而且雕工精臻。制砚师们依石料形体不同而布图施艺,巧用俏色,采用平雕、立雕、阴雕、浮雕、透雕、镂雕等多种手法,雕出山水、花卉、鱼虫、鸟兽、人物等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静中有动,动中有声,声中有情,构成千姿百态的艺术珍品,在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
(节选自《易砚文化源远流长》,《科学之友》2025年第3期)
材料二 砚石有极、特、好、中、差五个等级之分,极品砚石百年不遇,特级砚石千里挑一,制砚师需要懂得如何选料。
首先是观外表。制砚师选料注重材质、厚度、形状、颜色等。材质决定品质,厚度决定雕刻的程度,石材够厚才能设计多层次的透雕或浮雕图案。形状整体以高奇、突兀为妙,颜色主要以黄色、红色、锈色为主,颜色越鲜艳、越匀称,最终呈现的效果越理想。
其次是察内涵。制砚师看重花纹、石眼、石胆、石晕等,而这些往往是隐藏在石材内里的,不是一眼能看穿的,需要经验的积累。制砚师将砚石浸入水中,洗净表面的泥土污垢,待砚石吃透水后再捞出仔细察看。这时主要察看砚石的细腻程度,以触感细腻温润为佳,以成色和纹路清晰规则为上乘。此外,还要观察砚石中是否有含沙层和瑕疵,是否有破损或裂缝。
最后是叩石听音。砚石声音清越响亮,犹如细腻瓷器发出的声音,表明石质纯净润朗;如果发出的声音低沉松散,如同敲击破瓦所发之声,则表明石质粗糙,甚至有裂缝。
(选自《精雕细刻出好砚》,《科学之友》2025年第3期)
材料三 邹洪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砚制作技艺”传承人。在易水砚的传承和创新方面一步一个脚印,他走得扎扎实实。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易县的年轻人纷纷南下闯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邹洪利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是追随时代洪流外出打拼,还是扎根故土守护一门濒危的技艺。凭着对石头的热爱和对艺术的痴迷,邹洪利作出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不留后路,追求艺术。
在多年刻苦钻研的基础上,邹洪利融合南北砚雕技艺之所长,综合运用平雕、阴雕、透雕等多种工艺技法,研发、生产出上百种造型独特的易水砚作品,使易水砚成为砚中瑰宝,成为民族艺术中的璀璨明珠。
随着时代的发展,砚台的实用性已大大弱化,为了让易水砚这一非遗项目走进现代人的生活,邹洪利大胆革新,设计出仿古系列砚、节气系列砚等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砚台产品,开发出石板画、茶海、鱼缸、香插、石质加湿器等多样化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贴近生活、艺术感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精神追求,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选自《邹洪利:让石头开出惊世的花》,《科学之友》2025年第3期)
13.下面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主要分三个方面介绍了易砚的特点:历史悠久、石料优质、艺术风格独特。
B.“也是中国目前出土的古老砚种之一”中的“目前”起修辞限制作用,不排除以后的情况;“之一”说明古老砚种还有其他的,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周密。
C.由材料二可知,制作一方好的砚台最根本的基础是制作砚台的砚石要精良,而高端的砚石材料是极为罕见的。
D.材料二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好的砚石叩击发出的声音的主要特点。
14.读材料二探究:制作砚石材料需要具备哪些特点。(3分)
15.读材料三,说说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能给予你哪些启示。(3分)
(四)现代文阅读(12分)
时间的馈赠
王剑玲
①三月,春寒料峭。前往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的路上,山峦与树林在雪幕之中若隐若现,朦胧之美别具一格,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安逸。山田纵横交错,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画卷。
②刚到村口,便看见老冉早已在那里等候。前几天听老冉说,等天气再暖和一些,地一解冻,就可以开挖百合了,而到了四月新一轮的百合种植又要开始了。老冉的父亲,曾是百合田里的种植能手,虽已上了年纪,却依旧精神矍铄。每次前去,他都会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述种百合的事——从选种球时的细心挑选,到田间管理时的精心照料,再到收获时的满心欢喜。那些饱含汗水与希望的日子,在老人深情的讲述中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③在这片土地上,老冉一家几代人都与百合紧密相连。他们将心血与汗水倾注在这片土地,让种百合的技艺代代传承,也把对土地和百合的热爱深深扎根。
④春天的土地,乍一看有点荒芜,干枯枯的,好像什么都没有。然而,仔细观察便看到,地是犁好的,一行行很整齐,在土地中间有很多立起来的小树干,说是树干,其实更像是一根枯草,有点干巴。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误以为是干树枝叶,其实每个枝干下面都藏着百合。
⑤天空飘着小雪,丝丝凉意入骨,即便戴着手套,握着锄头的手依旧冻得僵硬。老冉动作麻利、力道十足,对准有树干的地方,锄头起起落落,一个个鲜嫩的百合破土而出,仿佛在与大地进行一场默契的交谈。
⑥西果园百合是有个性的。生长在气候冷凉、光照充足、呈弱碱性土质的二阴山区。春季,大自然阳气生发,经过冬季漫长的休眠,此时的百合积蓄了充沛的生命力。采挖出的百合鳞茎肥大,层叠如莲花片相合抱,形成致密的鳞茎结构,瓣片短而宽,断面肉厚饱满而无粗纤维,生食脆甜,熟食糯软,清甜之中带着一丝淡淡的清香,味道纯粹而悠长,具有滋阴润肺、清心安神润燥的功效,堪称百合中的佼佼者。
⑦百合周围寄生着很多大如蚕豆,小如黄豆的百合种球,小心摘下蚕豆大小的,移栽到养分富足的土地里,三年后,它们就长成生机勃勃的籽种。然而,三年时间,土地的养分被百合种球极尽汲取,不再适宜百合生长。这时,需要把籽种一个一个挖出来,种在保墒晾晒好的空地里,再经过三年就长到能上市的个头了。若追求更好品质的,则需要再经过三年的雨雪风霜,如此,九年的百合才可以出土了。
⑧老冉常说,九年的时间,孩子都初中毕业了,百合才长到孩子的拳头大。百合白天和夜晚都在黑暗的土壤中用智慧完成物质能量转化,默默无闻地将蛋白质、磷、钾、钙、维生素及生物碱等微量元素富集于一身。而顶级百合甚至需十年的生长,积累养分充分,品质亦更优。
⑨百合从播种到成熟,耗时漫长,十年百合株,百年白头人,是老冉种百合还是百合染白了老冉的发须?
⑩西果园的百合,早已超越了普通农作物的范畴。它是兰州的一张亮丽名片,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凝聚着当地农民世世代代的心血与智慧。它不仅是美味的象征,更是兰州独特风土人情的体现,让每一个品尝过的人都对这片土地满怀向往与眷恋。
在这片热情的土地上,百合文化不断传承,延续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每一颗百合,都是时间的馈赠,是土地与农民共同书写的奋斗篇章。从播下希望的种子到收获饱满的果实,百合的生长见证着土地的慷慨与农民的坚守。
远望层叠的梯田,黑的是土,白的是雪,仿佛一行行洁白的百合与厚重的土地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编织着希望。 (选自《甘肃日报》,2025年03月28日)
16.通读全文,说说题目“时间的馈赠”有怎样的含义。(2分)
17.文章第①段和第⑤段画线句子都属于环境描写,但其作用是不同的。请根据具体语境,简要分析。(4分)
18.按照提示品析下面句子。(4分)
⑴从选种球时的细心挑选,到田间管理时的精心照料,再到收获时的满心欢喜。(赏析加词点的表达效果)
⑵百合白天和夜晚都在黑暗的土壤中用智慧完成物质能量转化,默默无闻地将蛋白质、磷、钾、钙、维生素及生物碱等微量元素富集于一身。(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19.请再仔细阅读最后一段,说说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写作(50分)
20.民间形容水果成熟有多种说法:甜到疯狂,甜到无语,甜得沙蜜蜜,红得透亮,红得旺盛,红得不讲理……如果要给你的成长加个形容词,你会加个什么词呢?
请以《我给我的成长加个形容词》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言之有物(理),写真情实感。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③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九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⑴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⑵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⑶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6分)
2.B(3分)
3.⑴jiǎo bìng 融 髓(2分)⑵A(3分)⑶删掉“的原因”(2分)
4.⑴B(3分)⑵答案示例:滋养灵魂 更润泽众生(2分)⑶C(3分)
5.⑴答案示例1:彭德怀。从放牛娃到开国元帅,他像哪吒般挣脱命运的枷锁。当他在长征中带头跃入乌江,在抗战中火烧祖宅断后路,这位“红军硬汉”证明:真正的革命者,从来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答案示例2:朱德。这位曾被称作“红军父亲”的统帅,用扁担挑粮翻越井冈山,用草鞋丈量长征路。当国民党悬赏十万大洋取他首级时,他正手把手教农民种土豆——天命?不过是等着被革命者踩碎的枷锁。(3分)⑵参考答案:对手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哪吒受命下界擒拿孙悟空,两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1分)盟友 火焰山篇中,哪吒协助悟空降妖。哪吒用斩妖剑配合悟空作战,最终用风火轮困住牛魔王,让其现出原形;哪吒与诸神共助悟空对战太上老君坐骑青牛精,虽兵器被金刚镯收走,但体现天庭战神与悟空化敌为友的默契。(2分)
二、阅读(40分)
(一)古诗阅读(5分)
6.B(3分)
7.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恳切的劝导、诫勉之意。诗人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2分)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8.B(3分)
9.C(3分)
10.况且鱼龙与百姓的性命哪个更急迫?茭菱和稻粱的收益哪个更多?(这是)断然可以知道的。(2分)
11.D(3分)
12.参考答案:同意。由文段中写的多少水能浇多少地、如何分配用水、如何管理湖堤、如何权衡利害等内容,可知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期间勤政爱民,时时处处为民众考虑。从他将治理经验刻于石上以留后任参考,更可以看出他的大公无私、所虑长远。(大意对即可,3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9分)
13.A(3分)
14.参考答案:外形要厚,形状要奇,颜色鲜艳;质地要细腻,成色纹路清晰规则,不含杂质,无破损、裂缝;声音清越响亮。(大意对即可,3分)
15.参考答案:要有坚定不移的定力;对技艺要精益求精;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大意对即可,3分)
(四)现代文阅读Ⅱ(12分)
16.参考答案:既指百合经过近十年的时间才能成长为高品质的百合,也指西果园的人们长期坚持并传承着种百合的事业,赖此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并使之成为地域名片。(大意对即可,2分)
17.参考答案:第①段描写环境的朦胧幽美、安静祥和,为全文对种百合事业的赞美奠定了感情基调(2分);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环境描写突出寒冷的特点,从侧面表现种百合人劳作的不易(2分)。
18.⑴“细心”“精心”“满心”三个带“心”而又意义相近的词语,将种百合的从播种到照料到收获的过程生动而简练地概括出来,同时也使语言整齐、富有节奏的美感。(大意对即可,2分)⑵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百合生长成熟过程的复杂与不易。(大意对即可,2分)
19.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西果园以及在西果园辛勤劳作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西果园的衷心祝福。(大意对即可,2分)
三、写作(50分)
20.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如下:
等次 内容 主题思想 写作内容 篇章结构 语言表达
一等 (50—44) 立意深刻 中心明确 选材典型 内容充实 结构严谨 条理分明 生动形象 真实感人
二等 (43—37) 中心明确 选材得当 内容具体 结构合理 条理比较分明 通顺流畅 感情真实
三等 (36—30) 中心基本明确 选材一般 内容欠具体 结构比较完整 条理欠清晰 有语病 缺乏感情
四等 (29-20) 中心不明确 选材不当 空洞无物 结构有残缺 条理比较乱 语病比较多 没有真情实感
五等 (19分以下) 无中心 选材荒诞 内容抄袭 杂乱无章 语句不通
补充说明:1.大篇幅的摘抄、转述关于热点事件的报道文章,缺少自己的发现、创造、提升,这样的文章最高为三类文的下等。2.发现雷同作文时,完全雷同判0分,雷同度达到80%以上为五等(19分以下);雷同度达到50%-80%的为四等(20-29分)。3.倡导朴实文风,内容应具体充实,堆砌词藻、华而不实、空洞无物的文章应为三类及以下。4.只写题目不给分,不足五十字的均为0分。5.错别字每个扣1分(重现的以及助词等暂不计),病句每个扣2分。6.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2分;400字以下降一等处理。诗歌不少于30行,每少1行扣1分,不足20行降一等处理。7.有个性、有文采、确实优秀的,要给高分、满分。(
) (
) (
九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答 题 卡
)
准 考 证 号
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座号
(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将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完整的填写在相应位置。务必认真核对考号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用
2B
铅笔填涂相应位置。
2.答卷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3.保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4.若未按上述要求填写、答题。影响评分质量,后果自负。
)
(
填涂
示范
) (
选择题涂卡区:请看准题号,用2B铅笔填涂。(
27分
)
)
(
13
) (
6
8
9
11
10
) (
2
3⑵
4⑴
4⑶
5
)
(
一
、积累与运用
1
.
(
6
分)
(1)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⑴(2分)
(3)(2分) _______________
4.
(2)
(
2分)
____________
5.
(
1
)
(
3分)
(
2
)
(
3
分)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 (
九
年级语文答题卡
第
1面
/
共2面
) (
)
(
二
、阅读
(一)古诗阅读
7
.
(2分)
)
(
(二)文言文阅读
1
0
.
(
2
分)
1
2.
(
3
分)
)
(
(三)
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
1
4.
(
3
分)
1
5
.
(
3
分)
)
(
(四)现代文阅读
1
6.
(
2
分)
17.
(
4
分)
18.
(
4
分)
⑴
(2)
19.
(
2
分)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 (
)
(
三
、作文(50分)
2
0
.
(50分)
10
0
▲
100
字
100
字
800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
(
九
年级语文答题卡
第
2面
/
共2面
)
(
10
0
▲
100
字
100
字
800
)
(
600字
)
(
800字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