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章末知识复习
建体系 思维导图 01
振动
声波
高低
频率
强弱
振幅
远近
品质
材料
结构
消声、吸声、隔声
串重点 考点突破 02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重难点拨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声必然有振动,但有振动不一定能听到声;如当声在真空中传播时或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超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时,声也不能被听到。
重难点拨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原来发出的声仍可继续存在,并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由于真空中没有物质粒子,所以真空不能传声。
1.(2025深圳宝安区期中)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却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A
2.妈妈大声喊在院子里玩耍的小铭回家吃饭,妈妈的声音是由声带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入小铭耳中;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中来,表明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能传声。
振动
空气
液体
3.(2025广州增城区期中)下表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 约1 450 空气(-10 ℃) 约324
水(15 ℃) 约1 470 空气(0 ℃) 约330
水(20 ℃) 约1 480 空气(10 ℃) 约336
海水(25 ℃) 约1 531 空气(20 ℃) 约342
煤油(25 ℃) 约1 324 空气(30 ℃) 约348
(1)由表可知,25 ℃海水中声速为 m/s,设在温度为
25 ℃,深度为1 531 m的海中,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
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 s超声波能到达海底。
1 531
1
(2)根据表格数据,推测声音在25 ℃的空气中传播时,其速度可能是 (填序号)。
①340 m/s ②346 m/s ③352 m/s
②
考点二 声音的三个主要特性
重难点拨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比较
音调 响度 音色
物理意义 声音的高低(声音的粗细) 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大小) 声音的特色
(音品)
重难点拨
决定因素 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由声源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决定 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
决定
关系 音调与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特性,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4.(2025深圳市外国语学校期中)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声音的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图甲中,改变吉他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B.图乙中,敲击鼓面所用的力不同,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C.图丙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拨动它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
D.图丁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杯子,发出
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5.乐理中,若音名、唱名、频率的关系如表格所示,则( )
D
音名 C D E F G A B
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频率/Hz 256 288 320 341.3 384 426.7 480
A.相比D音,发G音时,音调更低
B.唱名为Mi的音,每分钟振动320次
C.音名为B的音,频率最高,响度最大
D.相比C音,发A音时,声源每秒振动次数更多
6.(2023广东)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经 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 。
振动
空气
大
7.如图甲所示,小明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
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体在 ;同一示波器显示的声波波形图如图乙、丙、丁所示,其中响度相同的两个是乙和
,丙和丁的频率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振动
丙
不相同
考点三 声的利用
8.(2025揭阳惠来县期中)下列实例中,不是应用了超声的是
( )
A.利用声波清洗精细的零件
B.监测声波,预报海啸、台风
C.蝙蝠利用声波判断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D.医生利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
B
9.以下选项是小明对声知识的应用归纳,其中正确的是( )
A.海军可以用声呐发射次声波来探测海底的深度
B.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C.科学家可以用超声波监测海啸和判断地震的方位
D.家里用的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
B
10.(2025佛山南海区期中)某电动牙刷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刷毛刷不到的地方,可以把牙齿刷得更干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 Hz
B.刷牙时,听到牙刷发出的声是超声波
C.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D.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
11.学校进行了防震安全疏散演练,同学们听到警报声响起,立即有序疏散,说明声波能传递 ;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医生用的“B超”是 。(后两空均选填“次声波”“超声波”或“可听声”)
信息
次声波
超声波
考点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2.中考期间,为了给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各地纷纷“禁噪”。“禁噪”是( )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使噪声变成乐音
C.阻断噪声的传播 D.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3.下列措施是在噪声的传播环节减弱噪声的是( )
A.午休时佩戴防噪声耳塞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图书馆内不得大声喧哗 D.高架道路两旁的隔音墙
A
D
14.教材样板题 对于噪声较大的机器,制造一个外壳,把它罩起来,是在 处减弱噪声;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这是在
中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朵,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声源
传播过程
人耳(共20张PPT)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
2.人说话、唱歌是 发声的,笛子是靠激发管内
发出声音的。
振动
声源
声带振动
空气柱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2.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 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需要 、 、 等作为传播的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 传播的。
反射
气体
液体
固体
不能
四、声音传播的快慢
1.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所用时间 叫做声速。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 的。一般来说,
中的声速较大, 中的声速较小。在同一介质中,声速还与 有关。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
之比
不同
固体
气体
温度
340 m/s
五、人怎样听见声音
外界的声音顺着外耳道传至鼓膜,引起 。这个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耳蜗,再通过听神经将信息传入大脑,这样就产生了 。
鼓膜的振动
听觉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
典例1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如图乙所示,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典例2 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方法点拨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实验中可借助易于直接观察、测量的量来反映不易直接观察、测量的量(如用紧贴音叉的乒乓球、音叉插入水中后溅起的水花、鼓面上的纸屑来反映物体的振动),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
知识点二 声音的传播
典例3 (2025东莞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此实验从正、反两面探究声音传播需要的条件。在抽气的过程中,随着瓶内的空气逐渐减少,你听到的声音在逐渐 ;将空气放入瓶内,你听到的声音又将逐渐 。若瓶内被抽成真空,你将
(选填“听到”或“听不到”)声音。由此可得到结论: 。
变小
变大
听不到
真空不能传声
方法点拨
在探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不可能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只能通过空气越少时声音越小,来推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实验推理法,又叫理想实验法。
典例4 (2025珠海香洲区校级月考)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声速较快。音乐会上正演奏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观众能在观众席上听到音乐,是因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以 的形式传播。
固体
声波
知识点三 声音传播的快慢
典例5 根据小资料中的信息,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声速(m·s-1) 介质 声速(m·s-1)
空气(0 ℃) 约331 海水(25 ℃) 约1 531
空气(15 ℃) 约340 冰 约3 230
空气(25 ℃) 约346 铜(棒) 约3 750
软木 约500 大理石 约3 810
煤油(25 ℃) 约1 324 铝(棒) 约5 000
水(常温) 约1 500 铁(棒) 约5 200
A.声速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B.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物态有关
C.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D.固体中的声速一定比液体中大
√
易错辨析
例 一根长约10 m的铁管,管内装满了水,一个人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个人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处可听到( )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四次敲击声
A
易错提示
人耳能分清的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忽略了铁管太短,声音在空气中、铁管中、水中传播的时间间隔太短,人耳分辨不出。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一 传统文化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东林书院名联,其中涉及的发声体分别是( )
A.气体、液体、固体 B.气体、气体、固体
C.气体、液体、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
A
2./ 知识点一、二 教材习题改编 / 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泡沫塑料小球被弹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泡沫塑料小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B.泡沫塑料小球的作用是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人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因为空气能传播声音
D.用手握住音叉,音叉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B
3./ 知识点一、二 / 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月球上航天员的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B.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慢
D.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B
4./ 知识点一、二 / 凝结着中国古人智慧的双耳“鱼洗”如图所示。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同时盆内水花四溅。“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 ;
“鱼洗”发出的嗡嗡声是靠 传播的;用双手按住把手,嗡嗡声会很快消失,这是因为 。
振动
空气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5./ 知识点三 / 下表所示为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请你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介质 传播速度 介质 传播速度
空气(0 ℃) 每秒约331 m 海水 (25 ℃) 每秒约1 531 m
空气(15 ℃) 每秒约340 m 冰 每秒约3 230 m
空气(25 ℃) 每秒约346 m 铜(棒) 每秒约3 750 m
软木 每秒约500 m 大理石 每秒约3 810 m
煤油(25 ℃) 每秒约1 324 m 铝(棒) 每秒约5 000 m
水(常温) 每秒约1 500 m 铁(棒) 每秒约5 200 m
(1)声音在介质中的声速有什么特点(请你写出两条):
① 。
② 。
(2)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其传播的介质依次是 。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在同一介质中,声速还与温度有关
水管、水、空气(共19张PPT)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声音与音乐
1.音乐家运用不同的 、响度,配上伴音、和声等,组成不同的旋律。
2.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音乐的 ,已经能够逼真地模仿出各种声音。
音调
数字合成
二、声音与建筑
1.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和“三音石”都是利用了 .
原理。
2.现代建筑如礼堂、音乐厅等,通过采用不同的 ,设置不同方向的 等,使人们听到的声音更为清晰、丰满。
3.人耳根据“ ”可以确定声源的方位。
声音的
反射
吸声材料
反射板
双耳效应
三、超声与次声
1.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 Hz。
2.超声
(1)定义:振动频率 的声音。
(2)应用: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和 。
3.次声
(1)定义:振动频率 的声音。
(2)应用:利用次声可以 和预测风暴。
20
20 000
高于20 000 Hz
能量
低于20 Hz
定位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乐音的波形 ,噪声的波形 。
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一切 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
3.控制噪声的危害,主要在 、 和 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4.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在传播过
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在接收处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规则
杂乱
干扰
消声
吸声
隔声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声音与音乐、建筑
典例1 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有人说只有装上扩音器才能使声音特别洪亮。你认为该说法 .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
。
错误
如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
石上说话,声音发生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
加强,这样也能使声音特别洪亮
知识点二 超声与次声
典例2 (2025兴宁市宋声中学期中)如图所示,这是一款电子驱蚊器,通电时会模拟蚊虫天敌的声,发出频率在22 000~
55 000 Hz的声波,从而吓退蚊虫。下列有关这种电子驱蚊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出的是超声
B.发出的是次声
C.发出的声能被人听到
D.发出的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A
典例3 次声波和人体器官固有频率相近,会引起器官共振,导致器官变形、移位,甚至破裂。这主要利用了次声的下列哪种特点( )
A.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 B.能传递信息
C.能传递能量 D.音调低
C
典例4 教材样板题 人们对人耳听不到的声波有如下应用:①声呐;②击碎结石;③探伤;④B超;⑤遥测核爆炸。其中,与超声有关的是 ;与次声有关的是 。(填序号)
①②③④
⑤
知识点三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典例5 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
B.在家中,音响播放音乐一定不是噪声
C.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D.从环保角度看,不符合环保的声音都是噪声
D
典例6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下列几种声音波形图中,属于噪声的是图 。优美的乐曲对正在专心学习的人来讲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
丙
属于
典例7 在马路旁设有噪声监测装置,如图甲所示,该装置此时测得的噪声为 分贝,这数据反映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特性,该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图乙是禁止鸣笛的标志,该措施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除了这种措施外,还有什么方法能尽量减小噪声对马路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 。
35
响度
不能
声源处
在道路两旁植树
方法点拨
噪声的控制途径
易错辨析
例 在房间里讲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房间里不能产生回声
B.墙壁反射的回声从门口跑掉了
C.回声太小,人耳不容易听到
D.房间太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了
D
易错提示
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距离应大于17m。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一 / 电影院的墙壁上有许多形状不同的凸起和凹陷,其目的是( )
A.增强响度 B.防止声音震坏墙壁
C.减弱回声 D.改变声音的频率
C
2./ 知识点三 教材样板题 /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方法有效、合理的是( )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位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
3./ 知识点三 2025汕头期中 / 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A.图甲,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
B.图乙,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图丙,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图丁,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甲 乙 丙 丁
4./ 知识点二 / 关于声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
B.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是利用声音获得身体各方面的信息
C.超声波和次声波已被广泛应用,是因为它们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D.利用台风产生的次声波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使船只
及早躲到安全区
C
5./ 知识点一、二 / 蝙蝠能够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这种声波沿着直线传播,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蝙蝠的耳朵,从而准确地判断障碍物或目标的位置,这就是
。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三处建筑有着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们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波的 造就的音响效果。
回声定位
反射(共19张PPT)
2.2 音 调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声音的高低——音调
1.物理学中,把声音的 叫做音调。
2.声源振动次数和所用时间之比称为 ,用 表示,单位是 ,符号是 。声源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高低
频率
f
赫兹
Hz
3.声音的高低与 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 。
二、用波形比较频率
1.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少,频率低,波形稀疏,音调 ;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多,频率高,波形密集,音调 。
2.人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为 Hz,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 Hz。
声源振动的频率
高
低
低
高
85~1 100
20~20 000
三、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琴弦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弦越 、越
、越 ,它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短
细
紧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声音的高低——音调
典例1 教材素材改编 如图所示,小敏用一把钢尺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她多次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发声,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并比较音调的高低。小敏发现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得越 ,它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以得出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
(填物理量)有关。
快
高
频率
方法点拨
音调的高低只受到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影响,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
典例2 有经验的养蜂人能根据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来判断蜜蜂是出巢采蜜,还是采蜜回巢。蜜蜂出巢采蜜时双翅每秒约振动440次,采蜜归来,翅膀沾上了花粉、花
蜜,双翅每秒约振动300次,则出巢时双翅振动的频率是
Hz,它比蜜蜂回巢时双翅振动的频率 (选填“高”或“低”)。已知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
20 000 Hz,则人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蜜蜂
采蜜回巢的声音。养蜂人主要依据声音的 不同,
来判断蜜蜂是出巢还是回巢。
440
高
能
音调
知识点二 用波形比较频率
典例3 教材样板题 如图甲所示,将话筒接在计算机的输入端,将3支音叉移到离话筒相同距离的位置,先后用锤子敲击它们,计算机的屏幕上先后出现如图乙所示A、B、C三个声音波形。从声音波形可以看出,频率最高的是 声音,音调最低的是
声音。(均选填“A”“B”或“C”)
B
C
方法点拨
知识点三 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典例4 (2025清远连州市期中)连州的同学积极开展家庭实验,通过做实验学物理。如图所示为八年级(13)班小馨同学用一把吉他做的家庭实验,研究弦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1)为了研究弦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她控制弦的长度
和 相同,用同样力度分别拨动最细的
弦和最粗的弦, (选填“细”或“粗”)弦音调高。
弦的松紧程度
细
(2)接着,小馨用手按住细弦的某位置,改变弦的长度,再用同样力度拨动细琴弦,这是为了研究弦的音调与弦的 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弦的音调与 有关。
(3)接着,小馨将最细的弦放松一点,用同样力度拨动最细的
弦,发现这根弦在紧的时候比松的时候音调要 (选填“高”或“低”),这说明弦的音调与弦的 有关。
(4)小馨在吉他演奏中还发现,吉他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弦发声的 偏离了标准。
长度
弦的长度
高
松紧程度
音调
典例5 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da=dc=dd粗细
控制变量
方法点拨
弦乐器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在进行探究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如探究音调与弦的长短之间的关系时,要控制弦的粗细和松紧相同。
易错辨析
水和瓶子
越来越高
越来越低
易错提示
敲击瓶子时是瓶子和水振动发声,影响音调的因素是瓶内水的高度,水越高音调越低。用嘴吹时是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影响音调的因素是瓶内空气柱的高度,空气柱越短,即水越高音调越高。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三 / 要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
A.把弦拉得更紧些 B.把弦放松些
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拉二胡
A
2./ 知识点一 2025广州三中期中 / 如图所示,音叉M、N完全相同,M发出440 Hz的声音,原来静止的N随之振动发声,经测
量,N在5 s内振动了2 200次,则( )
A.M发声时每分钟振动440次
B.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
C.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不同
D.M比N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B
3./ 知识点二 / 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音调最低的是( )
C
4./ 知识点一 教材样板题 / 小丽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如图甲所示)。哨声是由管内的 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如图乙所示,A、B、C图中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do(1)”“re(2)”“mi(3)”三个音阶,则“mi(3)”这个音阶
与图 位置对应。
空气柱
音调
A
5./ 知识点三 /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钢丝,发现拨动 钢丝时的音调高;为了探究钢丝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和 两根钢丝;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乙
乙
丙
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
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共20张PPT)
2.3 响度与音色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声音的强弱—— 响度
1.物理学中,把声音的 叫做响度。响度又叫做 。
2.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声源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也越 。
强弱
音量
振幅
大
二、用波形比较振幅
1.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小,波形越低,响度越 ;振幅越大,波形越高,响度越 。
2.声音的强弱用 作为单位来计量,符号是 。
3.人对声音响度的感知还与 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就越 。
小
大
分贝
dB
距离声源的远近
小
三、声音的品质—— 音色
1.音色,也叫 ,不同物体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 的,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 、 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3.声音的三个主要特性是指 、 、 。
四、管乐器和弦乐器
1.管乐器是通过激发管内 的振动来产生声音。
2.弦乐器是通过摩擦或弹拨 来产生声音。
音品
不同
材料
结构
响度
音调
音色
空气柱
琴弦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声音的强弱——响度
典例1 如图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声音的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
的幅度越 (选填“大”或“小”)。
不同
大
(2)实验中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来显示 (选填“乒乓球”或“音叉”)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3)得出结论: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选填“有关”或“无关”),振幅越大,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
音叉
转换法
有关
大
典例2 (2025深圳龙岗区期中)如图,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脏跳动主要是为了( )
A.适当改变心脏跳动频率,使音调变高
B.缩短和病人之间的距离,增大声音的响度
C.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D.增大心脏跳动振幅,使响度增大
C
方法点拨
影响
人听
到声
音响
度的
因素
知识点二 声音的品质——音色
典例3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某新款AI(人工智能)音箱可以识别主人说出的“指令”,进而调控家庭物联网中的设施,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指令”时,却无法调控相关设施,该功能主要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C
典例4 (2025茂名电白区期中)编钟、石磬和骨笛均是我国出土的古代乐器,演奏时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这主要是因为( )
A.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
B.发声体振动幅度不同
C.发声体结构和材料不同
D.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C
知识点三 用波形图比较声音的特性
典例5 (2025广州增城区期中)用设置相同的声音示波器记录不同的声音,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声音在相同时间内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响度相同
B.乙的音调比丙高
C.丙的声源的振动频率比乙的高
D.甲和丁的音色相同
C
方法点拨
用波形图比较声音的特性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特点 频率不同(比较波的疏密) 振幅不同(比较波的高低) 比较波的形状
方法点拨
示例
易错辨析
例 男低音高声歌唱时由女高音低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A
易错提示
1.响度大的声音的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的响度也不一定大。
2.“高”“低”不一定指音调的高低,有时也指响度的大小,需根据语境进一步判断。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一 / 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 知识点二 / 部分智能手机有智慧语音功能,手机主人说出已录入的“唤醒词”就可以唤醒手机,这是利用声音特性中的( )
A.音调 B.响度 C.频率 D.音色
B
D
3./ 知识点三 / 小明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该音叉发出声音的( )
A.音调逐渐变低 B.响度逐渐变弱
D.声速逐渐变慢 C.音色逐渐变差
B
4./ 知识点一、二 教材样板题 / 二胡是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之一,下列关于二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琴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二胡的音色与其材料、结构无关
C.拉弓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离二胡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
B
5./ 知识点一 物理学与日常生活 / 向远处呼喊时,为了使声音传播远些,可用两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或用“土喇叭”,其目的是减少声音的 ,从而使声音的 更大些。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同一位置,鼓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6./ 知识点一 教材习题改编 / 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他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
是指响度的是 ;指音调的是 。(填序号)
分散
响度
响度
②④
①③
7./ 知识点一、二 / 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做了以下实验探究:
(1)如图甲所示,往鼓皮上撒一些纸屑,用 (选填“较小”或“较大”)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起的高度较小,发声的响度较小;用 (选填“较小”或“较大”)的力敲鼓,发现
纸屑跳起的高度较大,发声的响度较大。由此,可以得
出的结论是鼓皮振动幅度越 ,响度越 。
较小
较大
大
大
(2)如图乙所示,把塑料尺紧按在桌面上,若保持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力拨动塑料尺,发现声音的 (选填“响度”
“音调”或“音色”)增强,说明声音的这个特征受 (选填“频率”“振幅”或“发声体”)的影响。
(3)图乙中若换用钢尺做此实验,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的力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响度
振幅
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