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核心素养专题一
光学作图
类型一 光现象作图
题组一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作图
1.(2025清远期中)如图所示,在路灯的照射下,地面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BD,A点表示路灯的位置,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竖立在地面上的竹竿BC。
(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如图所示
2.(2025汕头期中)如图,请画出物体AB通过小孔在半透明膜上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如图所示
题组二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3.(2025堔圳光明区二模)《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景色。如图所示,一束阳光照向江面上的O点,
请画出其反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4.(2025珠海期中)图中MN为平面镜,OB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答案:如图所示
5.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及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如图所示
题组三 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
6.(2025清远佛冈县二模)如图所示,一束光在液面MN发生折
射,在杯底形成光斑A。往杯中加水至M′N′,请画出此时的折射光线,并标出此时光斑的位置A′。
答案:如图所示
7.(2025汕头潮南区期末)如图是“池水清浅,擅入会溺”的警示图片,告诫学生不要擅自下水游泳。请在图中画出人眼看到池底A的大致光路图(A′是人眼看到的池底A的像)。
答案:如图所示
8.如图,一条光线垂直界面AC进入玻璃砖后,在界面AB上只发生反射,在图中画出该光线经界面AB反射和从界面BC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题组四 利用平面镜成像作图
光现象作图的解题关键
1.熟记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2.熟记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空气中的角总是“大角”。
3.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4.区分实线与虚线:实际光线用实线表示,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或虚像用虚线表示。
类型解读
9.如图所示为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A′B′,请画出物体AB。
答案:如图所示
10.(2025茂名高州市期中)如图所示,小阳在A点通过平面镜MN观察墙壁后面的物体(S点表示)。请在图中画出小阳观察物体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如图所示
11.(2025广州番禺区二模)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了一双新鞋在倾斜放置的“试鞋镜”前试穿,他在镜中看到了新鞋的
像,如图甲所示。图乙中A′是鞋上一点A在平面镜中的像,请在图乙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作出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A点的光路图。
答案:如图所示
类型二 有关透镜作图
类型解读
有关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1.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类型解读
2.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延长线经过对侧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12.(2025广州白云区期末)如图所示,两透镜焦距相同,且其中一个焦点F刚好重合,根据已知光线作出其入射光线和折射
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13.(2025东莞校级一模)如图所示,光线AB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BO恰好经过凸透镜另一侧焦点F。再经水平面上的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为OC。请在图中画出:①入射光线AB;②反射光线OC;③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如图所示
谢谢观赏!(共62张PPT)
章末知识复习
建体系 思维导图 01
发光
同种均匀
3.0×108
传播
两侧
等于
镜面
漫
相等
相等
会聚
发散
传播
改变
凸
凹
会聚
发散
倒立
缩小
实
倒立
放大
实
正立
放大
虚
前
凹透镜
后
凸透镜
串重点 考点突破 02
考点一 三种光现象的识别
1.周末,小科一家到瓯江边游玩。妈妈拍照时,小科正在欣赏美景:对岸树木的倒影、水中的鱼“影”……此时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妈妈的摄“影”——光的折射
B.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
C.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
D.小科的身“影”——光的直线传播
C
2.“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先生的中国梦之一。其实,“禾下乘凉梦”也包含着一定的物理知识,水稻下面可乘凉,说明水稻下面有阴影。下列现象的形成原因和水稻下的阴影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A.一叶障目 B.雨后彩虹 C.杯弓蛇影 D.海市蜃楼
3.(2025深圳二模)下列四幅光路图能正确解释生活中现象的是( )
B
A.图甲: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物体
B.图乙:物体通过小孔形成实像
C.图丙:光从室外透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
D.图丁:人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
考点二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
重难点拨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由于光的反射,平面镜成等大的、左右相反的虚像,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重难点拨
2.平面镜后面的障碍物不影响成像,像的大小、位置、亮度都不改变。
3.当物体的位置改变时,像距随物距变化,但像的大小不变,仍等于物体大小。
4.(2025惠州博罗县期中)如图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
D
5.物理学与日常生活 为了避免汽车在高速行驶时,驾驶员低头观看仪表信息造成事故,人们发明了如图甲所示的抬头显示器,简称HUD,如图乙所示是HUD工作原理图,将水平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呈现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将车外的景象与竖直呈现的行车数据融合在一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像
B.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司机在挡风玻璃上看到的数字“6”,在显示器屏幕上应该
是“9”
D.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
C
6.(2025东莞塘厦金桂园期中)明晓去湿地公园游玩,看到
1.5 m深的荷花池内,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8 m(如图),蜻蜓在水中的像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水中蜻蜓到荷尖上蜻蜓的距离是 m,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反射
1.6
相等
7.(2025潮州饶平县期中)小红站在衣冠镜前1.5 m的地方,她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 (选填“实”或“虚”)像;她在镜中看到从远处走来的小明的眼睛,小明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此时小明 .
(选填 “一定”或“不一定”)可以通过镜子看到小红的眼睛。
虚
不变
一定
8.(2025广州二模)小红在做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的实验时,把薄玻璃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倾斜放置。
①在图中画出蜡烛AB通过薄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A′B′。
②小红在E点看到A′时,从A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薄玻璃板反射后刚好经过E点,画出这条入射光线及其反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考点三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重难点拨
凸透镜成像规律巧记
1.两个分界: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定大小。
2.像的特点:虚像正立总放大,实像倒立有大小。
3.实像的动态变化: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9.(2025东莞期末)乘客“刷脸”进动车站乘车,“刷脸”相当于给乘客拍了一张照片,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小孔成像原理一致
B.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C.“刷脸”的乘客要位于摄像头2倍焦距以外
D.乘客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需远离“刷脸”机镜头
C
10.(2025深圳罗湖区期末)如图,凸透镜焦距为10 cm,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B.将光屏与蜡烛交换位置,由于光路可
逆,在光屏上依旧能得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上有一点小污渍,烛焰的像将变得残缺
D.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将
光屏右移可使像重新变清晰
B
1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当u=1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 cm处移动到40 cm处的过程中,像
逐渐变小
D
12.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
(1)成虚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为 。
(2)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 。
(3)物体在物距L1时,成虚像,物体在物距L2时,成实像,请比较L1、L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
.
.
。
物距小于像距
越大
L1小于L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
物距小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凸
透镜的1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物体在物距L1时,成虚像,物
体在物距L2时,成实像,所以物距L1小于物距L2
13.眼睛、显微镜、望远镜和投影仪用到了我们所学的很多光学知识,如图所示,有眼睛、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投影仪的平面镜和镜头。
(1)其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的有 ,其工作原理与放大镜相同的有 ,利用光的反射的有 。(以上3个空均选填图中序号)
(2)图甲中是 眼,要戴上 透镜来矫正。
(3)投影仪屏幕上的像是 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该将镜头向 调节,同时投影仪应适当
屏幕。
①⑤
②⑥
④⑦
近视
凹
倒
下
远离
过实验 一题通关 03
实验1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要点梳理
实验器材及 实验装置 平面镜、激光笔、附有量角器且可以 的白色光屏
折转
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
(1)将白色光屏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激光笔的入射光沿着光屏左侧的E板射到镜面的O点。
(2)转动右侧的F板,找到反射光,观察并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记录数据。
(3)使入射光 原反射光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的情况。
竖直
逆着
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2.注意事项
(1)为了更好地观察光路,应在较 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要选择粗糙的纸板,且让激光笔紧贴光屏,目的是便于 。
(3)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要改变入射光的角度,多测几组数据,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
暗
显示光路
寻找普遍规律
实验结论 (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
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反射角 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同一平面
两侧
等于
可逆
评估与改进 (1)在实验过程中,若将光屏向后倾斜,让光线仍贴着光屏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同一平面内,光屏上 看到反射光线。
(2)固定入射光方向和入射点不变,多次调整光屏位置,当光屏上同时呈现入射光和反射光时,发现 ,
也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在
不能
光屏与镜面垂直
同一平面内
评估与改进 (3)小明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图所示,将纸板沿PQ剪开,把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右侧的上半部分 看到反射光线,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不能
同一平面内
一题通关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丙
基础设问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在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的光束,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
(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垂直
漫
C
(3)如图甲所示,让入射光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NOF上可看到反射光OF;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面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
(4)当入射光EO向ON靠近的过程中,发现反射光OF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不能
同一平面
靠近
(5)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实验,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次数 ∠i ∠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6)在图甲中如果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则
反射光会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光路是 的。
可逆
(7)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 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 的夹角当成反射角了。
4
(8)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使实验结论具有 。
平面镜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 60° 50° 40° 30° 20° 0°
反射角 60° 50° 40° 60° 20° 0°
普遍性
拓展设问
(9)新考法 实验改进 小明同学建议用画有角刻度的纸板进行实验,如图丙所示。与实验装置甲相比它的优点是 .
。
(10)若实验开始时,平面镜没有水平放置,则 (选填“仍能”或“不能”)完成该实验。
方便直接
读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仍能
(11)实验过程中,使甲图中的纸板E、F处于同一个平面内(共面),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O点,但是在纸板F面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的路径,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12)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并保留光路,最后在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 .
。
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
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
射光线编号(或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要点梳理
实验器材及 实验装置 白纸、玻璃板、直尺、 两支蜡烛(长短和粗细都相同)
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
(1)将玻璃板 架在白纸上,把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两侧。
(2)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 ,此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记录像的位置,并测量出物距和像距。
(3)把蜡烛A沿AB连线前后移动,同时调整玻璃板后
的位置,观察像的大小有无变化,并测量物距和像距。
(4)移走蜡烛B,将一张纸(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在纸上是否能呈现出蜡烛A的像。
竖直
重合
蜡烛B
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2.注意事项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 ,并且要选择较 的玻璃板进行实验,实验时,玻璃板要 架在白纸的上面。
(2)实验时要选择较 的环境进行实验,防止其他光源对实验的干扰。
(3)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二是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蜡烛的像,采用了 法。
(4)实验时,未点燃的蜡烛始终不能与像重合的原因是
。
确定像的位置
薄
竖直
暗
大小
等效替代
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实验结论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与物的大小
,即像与物关于镜面 。
(2)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相等
相等
对称
评估与改进 (1)紧贴玻璃板的后面放置不透明的木板是否影响成像情况:不影响,只要人站在玻璃板的前面,有反射光线进入眼睛,就能观察到蜡烛的虚像。
(2)实验过程中,如果只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升2 cm,那么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的位置 。
(3)实验后,同学们通过交流提出用方格纸代替白纸进行实验,这样做的好处是 。
不变
可以直接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评估与改进 (4)如图所示是小明的实验装置,相比于蜡烛,用棋子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
。
点燃的蜡烛越烧越短,棋子大小不变,
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一题通关
如图甲,小明和同学们在实验室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基础设问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要选用 (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实验,原因是 (填字母)。
A.透过玻璃板可以看见后面的蜡烛
B.平面镜比玻璃板成像更清晰
C.蜡烛经过平面镜可成实像
D.玻璃板只透过光,不反光
玻璃板
A
(2)有5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这样选的目的是 。
(3)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
避免重影影响到实验效果
未点燃
等效替代法
(4)小明多次在不同的位置实验,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要使蜡烛B与A的像重合,必须使蜡烛B (选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
(5)点燃蜡烛A,如果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
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推断其原因可能是
。
(6)实验过程中,小明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
帮他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靠近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
(7)如图乙中,若白纸每一方格的长度是5 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
cm,把一个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方,无论如何移动,光屏上都 (选填“能”或“不能”)成像,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8)经过三次实验得到三组物、像位置点,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 。
20
不能
虚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拓展设问
(9)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10)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丁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A1”或“A2”)。
不变
A1
(11)小明用纸板挡住玻璃板一部分,让小丽从侧面观察玻璃
板,如图戊所示,发现通过玻璃板能看到被纸板挡住的蜡烛。经过讨论,他们以作图的方式得到了解答,请你在图己中作出小丽眼睛看到蜡烛A的光路。
答案:如图所示
(12)为了进一步探究像与物的对称关系,你建议选取图庚中序号为 的字母积木进行探究。
②
庚
实验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要点梳理
实验器材及 实验装置 、光屏、蜡烛、附有标尺的光具座
凸透镜
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
(1)将蜡烛、凸透镜和 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上。
(2)将蜡烛移动到某处,然后调节 的位置,在光屏上分别找到缩小、等大或放大的清晰的烛焰的像,记下物距u和像距v。
(3)当u≤f时,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继续改变物距和像距,观察成像情况。
光屏
同一高度
光屏
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2.注意事项
(1)实验时,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中心要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
(2)蜡烛长度变短,光屏上的像向上调节,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一是将蜡烛向 调节,二是将光屏向 调节,三是将凸透镜向 调节。
(3)蜡烛位于1倍焦距之内时眼睛观察像的位置:应在
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到蜡烛正立、放大的虚像。
(4)当凸透镜被纸遮住部分时,光屏上的像仍是 的,但会变 。
(5)验证光路的可逆性时,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后,仍能成 的像。
使像成在光屏的正中央
上
上
下
光屏
完整
暗
清晰
实验结论 (1)当u>2f时,成倒立、 的 像,此时f当u=2f时,成倒立、 的实像,此时v=2f。
当f2f。
(2)当u 像。
当u=f时,不成像。
缩小
实
等大
倒立
放大
正立
虚
评估与改进 (1)光屏承接不到像的可能原因:①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 高度;②蜡烛在 处不成像;③蜡烛在 之内成虚像,用光屏承接不到;④蜡烛到光屏的距离太短(光具座太短)。
(2)光屏移动方向的判断:若蜡烛靠近凸透镜,则光屏
凸透镜;若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光屏 凸透镜,即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的特点。
同一水平
1倍焦距
1倍焦距
远离
靠近
评估与改进 (3)若在物体和凸透镜之间加一个透镜:①加近视镜
(或凹透镜)时,像距变 ,像变 ;②加远视镜(或凸透镜)时,像距变 ,像变 。
(4)实验时可以用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优点是成像
。
大
大
小
小
稳定
一题通关
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基础设问
(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
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
为 cm。
10.0
(2)实验中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只有一个与透镜大小几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烛焰置于凸透镜的 上。
(3)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线处,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
焦点
同一高度
(4)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5 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如果有一只飞蛾趴在凸透镜的中心,将透镜遮住了一半,此时我们看到光屏上呈现 (选填字母)。
A.清晰的飞蛾的像
B.变暗的烛焰的像
C.飞蛾和烛焰重叠的像
放大
投影仪
B
(5)接着,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如果仅将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 (选填“仍能”或“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仍能
(6)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 (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上移动,为使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
央,应把凸透镜调 (选填“低”或“高”);实验过程中,蜡烛通过凸透镜形成的像不可能是图丙中的 (填字母)。
较暗
低
B
拓展设问
(7)若将图乙的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像的 (选填“倒正”或“大小”)发生变化,前后两次像距之差Δv= cm。
(8)小明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移动烛焰的位置,得到图丁中①至④共四种烛焰清晰的像,请将这四个像按物距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顺序为 。
大小
20
①②④③
丁
(9)若仅将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直径大小相同、焦距稍大的凸透镜,则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重新呈现的像与之前的像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 (选填“近视眼”或
“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右
变大
远视眼
(11)新考法 实验改进 如图戊所示是小刚的实验装置,选用“F”形电光源而不用蜡烛,二者相比,用“F”形电光源具有的优点是 ;当光源移至40 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清晰的与图己中的 相同的 (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发光稳定
B
实
照相机
谢谢观赏!(共12张PPT)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与放大镜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凸透镜成像的静态分析
1.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时, 焦距分虚实, 焦距分大小。
2.根据物体和像的位置(根据物距和像距)判断成像性质,
具体如下:
一倍
二倍
(1)当物体位于焦点以内(即u 的虚像。
(2)当物体位于一倍焦距之外、二倍焦距之内(f(3)当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上(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
、 的实像。
(4)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之外(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
、 的实像。
正立
放大
倒立
放大
倒立
等大
倒立
缩小
二、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分析
1.成实像时,物与像上下运动方向相反,水平运动方向相同。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三、放大镜
1.选用焦距比较 的凸透镜作为放大镜。
2.原理:当物体位于凸透镜 以内,即物距 焦距
时,对着凸透镜观察,就可以看到物体 、 的
虚像。
小
焦点
小于
正立
放大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凸透镜成像的静态分析
典例1 (2025惠州惠城区一模)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像是缩小的实像
B.此时的物距为50.0 cm
C.此成像原理可应用于放大镜
D.透镜的焦距可能为20 cm
D
知识点二 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分析
典例2 (2025汕头潮南区期末)通过凸透镜观察某一图画,若凸透镜先贴着图画,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图画的像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丁→甲→丙 D.丙→甲→乙→丁
C
典例3 如图所示,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的图像(图中未画出),则该凸透镜焦距是 cm,若将另一凸透镜置于该透镜前方(左侧),必须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10.0
左
知识点三 放大镜
典例4 (2025佛山禅城区模拟)如图为小明送给爷爷的一款带有透镜的指甲刀,方便爷爷剪指甲。关于此款指甲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透镜为凹透镜
B.剪指甲时,此透镜的功能相当于放大镜
C.剪指甲时,通过透镜可看到指甲倒立的像
D.剪指甲时,指甲到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B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三 / 如图所示是用放大镜观察一只蚂蚁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蚂蚁的像是实像
B.蚂蚁的像是虚像
C.物距大于1倍焦距
D.放大镜靠近蚂蚁时,所成的像变大
B
2./ 知识点一 2025深圳罗湖区四模 / 如图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中甲为蜡烛,乙为蜡烛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丙图中F为凸透镜的焦点,2F为2倍焦距处。甲可能放在丙图中的( )
A.a点处 B.b点处 C.2F处 D.F处
B
3./ 知识点二 教材样板题 / 有一个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将点亮的电子蜡烛从距凸透镜30 cm处逐渐移动到10 cm处,这一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A
4./ 知识点三 教材习题改编 / 生物课上,小智用一个透镜观察标本,如图所示。该透镜属于 (选填“凸”或“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如果该透镜的焦距为 10 cm,则标本到该透镜的距离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cm。
凸
会聚
小于
5./ 知识点二、三 /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 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
大”或“先变大再变小”)。
0.05
变小(共14张PPT)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1.眼睛中的 相当于凸透镜, 相当于光屏,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
2.人的眼睛是靠调节 的弯曲程度,相当于改变凸透镜的 ,从而获得清晰的像。
晶状体
视网膜
晶状体
焦距
3.远处景物经过晶状体后所成的像不能落到视网膜上,而位于
,这就是近视眼;远视眼看物体时,经过晶状体后所成的像落在 。近视眼患者可戴由 做的眼镜镜片来矫正视力;远视眼患者可戴由 做的眼镜镜片来矫正视力。
4.晶状体实际上是一个焦距可变的凸透镜,形状改变时焦距就改变,晶状体越凸,其焦距越短,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强。
视网膜前
视网膜后面
凹透镜
凸透镜
二、影像的保存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暗盒中的感光胶片(或感光元件)相当于 。它是利用凸透镜能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2.全自动数码照相机具有自动调焦、调光功能。
三、眼睛的好帮手
1.显微镜主要是由物镜和目镜两组 组成的。
通过物镜和目镜可形成物体的 的 像。
凸透镜
光屏
倒立
缩小
实
凸透镜
放大
虚
2.普通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主要是由物镜和目镜两组 .组成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物镜成的像放大了,通过目镜观察到物体的 . 像,好像物体被移近了,我们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凸透镜
虚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眼睛与眼镜
典例1 (2025韶关市南雄二中期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
C.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前方
D.矫正近视眼所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D
典例2 (2025广州荔湾区期末)如图是近视眼、远视眼以及矫正方法,则( )
C
A.图甲是远视眼
B.图乙中若去掉凸透镜,像会成在视网膜前
C.图丙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丁是远视眼,可戴凹透镜矫正
知识点二 照相机
典例3 (2025东莞市沙田鹏远学校期中)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当景物离镜头的距离大于影像传感器到镜头的距离时才
能成缩小的像
D
方法技巧
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的,调节成像大小时,按照“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进行调节。
知识点三 显微镜与望远镜
典例4 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B.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通过望远镜和显微镜看到的都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
实像
B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一 / 王老师在改作业时自言自语道:“老了,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由此可知,王老师的眼睛所患的症状及需要戴的眼镜的镜片应该是( )
A.近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凸透镜
C.近视眼,凹透镜 D.远视眼,凹透镜
B
2./ 知识点一 教材样板题 /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人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甲是近视眼,他戴的眼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B.甲是远视眼,他戴的眼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C.乙是近视眼,他戴的眼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D.乙是远视眼,他戴的眼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3./ 知识点三 2025珠海期末 / 如图所示,在玻璃板上滴加水滴,水滴相当于一个 透镜;玻璃板下面放置一小物体,如果通过水滴看不清,可以在水滴上方放一个放大镜,这样就组成了一个 (选填“显微镜”或“望远镜”),水滴就相当于此光学仪器的 (选填“物镜”或“目镜”)。
凸
显微镜
物镜
4./ 知识点三 / 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 的实像,落在目镜
(选填“1倍焦距”或“2倍焦距”)以内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 的虚像。
缩小
1倍焦距
放大
5./ 知识点二 / 班主任用照相机拍摄初三毕业照,在相机底片上成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两个同学的像出现在照相机取景框外,要拍摄所有同学完整的像,照相机应 (选填“远离”或“靠近”)同学们,同时将镜头向后缩。
缩小
远离(共23张PPT)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物距和像距
1.把景物到 的距离叫做物距,用 表示。
2.把 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像距,用 表示。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器材的放置和调节
(1)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 、 。
透镜光心
u
像
v
凸透镜
光屏
(2)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
(3)固定凸透镜,把蜡烛移动到多处,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呈现清晰的实像,观察像的大小和倒正,测出物距u和像距v。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u>f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形成 的 像;
当u>2f时,像的大小比物体 ,此时f当f2f;
当u=2f时,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此时v=2f。
同一高度上
倒立
实
小
大
(2)当u 像。
正立
放大
虚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典例1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的器材有:带刻度尺的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
(1)实验前,小明调节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烛焰
(2)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当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停止移动光屏,可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小明在某次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10.0
放大
(4)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如图丙所示位置,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则人眼在图中
(选填“A”或“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B
(5)为了验证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等于10 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分别放在10.0 cm和 30.0 cm 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 cm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承接到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
(6)将如图乙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以后,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
50.0
等大
能
拓展探究
(7)保持图乙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当向左移动蜡烛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8)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此时光屏上( )
A.会有指尖的像 B.会出现指尖的影子
C.烛焰的像暗了一些
左
C
知识点二 凸透镜成像的作图
典例2 (2025湛江雷州市期末)图中F是透镜的焦点,a、b是烛焰发出的两条光线,请作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易错辨析
例 (2025清远佛冈县二模)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和物距u之间的
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焦距为20 cm
B.物距为10 cm时,可以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
C.物距由30 cm减小到15 c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
一直是变大的
D.当物距为40 cm时,成放大的实像
C
易错警示
图像中的B点是特殊点,此时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一 教材样板题 / 如图所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与图中哪个相近( )
D
2./ 知识点一 教材习题改编 / 如图所示,蜡烛距凸透镜
20 cm,能在距凸透镜3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
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8 cm B.12 cm
C.15 cm D.25 cm
B
3./ 知识点一 2025深圳市育才中学三模 /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凸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为 cm;乙图中此时可得一个清晰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10.0
缩小
4./ 知识点一 2025深圳福田区期中 /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若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三处,其中蜡烛放在 处得到的实像最大,放在 处得到的像是虚像。
b
a
5./ 知识点二 2025深圳罗湖区期末 / 如图,物体AB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成像A′B′,请作出两条光线的完整光路。
答案:如图所示
6./ 知识点一 / 小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
(1)由图甲可以判断出实验所用透镜的焦距为 cm。
15.0
(2)小红把蜡烛移到光具座的10 cm刻度线左侧,需要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为 (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的像”或“亮度稍暗
的完整的像”)。
左
变小
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位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了,如果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适当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下
7./ 知识点一 2025江门蓬江区校级一模 / 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继续深入探究,选用表中某一规格的凸透镜做实验,调整好器材后如图甲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图中未画出)。
凸透镜编号 焦距/cm 直径/cm
① 5 3.5
② 5 4.5
③ 10 4.5
④ 15 4.5
(1)光屏上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
(2)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时将蜡烛向
调节可以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
(3)小明选的凸透镜焦距为 cm。
实像
上
10
(4)小明将蜡烛换成F字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用LED灯代替蜡烛做实验的优点是
,如图丙所示,则小明看到的像应是 (选填字母)。
成像稳定
D
(5)小明认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若要验证其猜想,则可在表中选取编号为 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
①②(共13张PPT)
第2课时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与各种面镜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平面镜的应用
1.平面镜既可以用来 ,还可以用来改变光传播的
,其原理都是 。
2.生活中应用平面镜的实例: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纠正自己的动作、万花筒、 等。
成像
方向
光的反射
潜望镜
二、各种面镜
1.反射面是球面一部分的镜子叫做 。利用球面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做 ,利用球面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做 。
2.球面镜对光的作用:凹面镜对光有 作用,凸面镜对光有 作用。
球面镜
凹面镜
凸面镜
会聚
发散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平面镜的应用
典例1 教材素材改编 如图所示,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为倒立、等大的虚像
B.演员面镜时,像就远离平面镜
C.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就会变小
D.演员平行于平面镜移动时,像的大小不变
D
典例2 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块平面镜相对于水平面倾斜45度角。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则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虚像位于 (选填“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平面镜1的正上方”“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或“平面镜2的正下方”)。
反射
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
知识点二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典例3 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答案:如图所示
典例4 (2025中山联考)如图所示,小明站在P点处,通过镜子看到旁边S点的同学,S′为该同学在镜子中成像的位置,请画出小明看到的同学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如图所示
典例5 (2025汕头澄海区期中)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在B处人眼看到烛焰的像的情景如图,A是烛焰上的一点,A′是A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及A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答案:如图所示
知识点三 各种面镜及其应用
典例6 为了扩大视野,汽车后视镜用的是 面镜,此面镜对光线有 作用。利用 面镜制成的太阳灶可以用来 太阳光烧水。
凸
发散
凹
会聚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一 2025清远清城区期中 / 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下面关于潜望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B.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C.光在潜望镜内传播时发生了光的漫反射
D.从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正立等大的虚像
C
2./ 知识点三 / 关于各种镜子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山区道路的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凹面镜
B.汽车中的后视镜是凹面镜
C.太阳灶中使用的镜子是凸面镜
D.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子是平面镜
D
3./ 知识点一、三 物理学与工程实践 / 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如图所示的装置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其中涉及的光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高悬的大镜是凸面镜
B.插秧人在大镜中成倒立的实像
C.从水盆中看到四邻利用了光的反射
D.大镜悬挂得越高所成的像越小
C
4./ 知识点一 教材样板题 / 小明同学身高165 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65 cm;小明向平面镜走近
0.5 m,则他与镜中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小明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
等于
3 m
7:25
5./ 知识点二 教材样板题 / 请观察图甲,在图乙中MN表示水面,AB表示岸边的一棵树,请画出树在水中所成的像A′B′。
答案:如图所示(共19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1 光的传播与色散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光是怎样传播的
1. 的物体叫做光源。有些物体(如月亮、反光镜)自身不发光,由于它们反射光源(如太阳)射出的光,好像也在发光,不要误认为它们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中是沿直线
传播的。
能发光
同一种均匀介质
3.光线:用一条 来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
和 ,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二、光的传播速度
1.在物理学中,常用字母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通常取c=
m/s。
带箭头的直线
路径
方向
3.0×108
2.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 的。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在空气中传播比在真空中传播 一点;光在
水中每秒传播的距离约是真空中的 ;光在玻璃中每秒传播的距离约是真空中的 。
3.光在真空中1年里传播的距离约为 9.46×1012km,这一长度叫做 ,光年的符号是 l.y.。天文学上常用光年
来表示天体间的距离。
不同
稍慢
1光年
三、光的色散
1.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这个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2.白光是由 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3. 三种色光称为光的三原色。
红、橙、黄、绿、蓝、靛、紫
红、绿、蓝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光的传播
典例1 (2025东莞市新华中学期中)以下各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洁白的月光 B.璀璨的钻石
C.电影银幕 D.发光的萤火虫
D
典例2 (2025深圳宝安区期中)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用漏斗从容器底向水中缓慢注入浓盐水,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该实验目的是得到下列哪个结论( )
A.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B.光在盐水中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液体中都可以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
典例3 下列关于光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激光准直运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实像
C.站队时“向右看齐”运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D.发生日食现象时,月亮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
B
方法技巧
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时三点一线、站队等。
典例4 教材样板题 人们常用“井底之蛙”形容眼界狭隘的
人,画出图中井底的青蛙能看到的天空的范围。(设点A为青蛙的眼,井为枯井)
答案:如图所示
知识点二 光的传播速度
典例5 (2025中山三十四校联考)光在空气、水、玻璃中传播的速度大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A.空气、水、玻璃 B.玻璃、水、空气
C.水、空气、玻璃 D.水、玻璃、空气
B
典例6 响雷闪电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速比声速 (选填“快”或“慢”),如果看到闪电后,经过4 s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 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 m。
快
1 360
3.84×108
知识点三 光的色散
典例7 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这个现象称为光的
;由上至下排列为:红、橙、黄、绿、蓝、 、紫。
色散
靛
易错辨析
例 在太阳伞的中间有一个正方形的小孔,在地面上的影子里面有一个很小的光斑,这个光斑是( )
A.正方形的,是太阳的影子
B.正方形的,是太阳的像
C.圆形的,是太阳的影子
D.圆形的,是太阳的像
D
易错警示
“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而在物体后面所形成的一个黑暗区,而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小孔后在光屏上实际到达的区域,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一 / 下列各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烛焰 D.萤火虫
2./ 知识点一、二 2025韶关新丰县期中 /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1年里传播的距离为9.46×1012 m
B.“光年”是光传播速度的单位
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
D
3./ 知识点一 / 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 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
同一直线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 知识点一 传统文化 / 在每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会投下影子,而且从早到晚影子的方位在不断地改变着。如图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时钟”——日晷,它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计时的,影子是由于 形成的。从早晨到晚上,日晷晷针的影子在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光的直线传播
顺时针
5./ 知识点一、二 2025茂名期中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 单位;中午时看到大树底下的光斑,这是太阳的 (选填“实”和“虚”)像,此像是因为光的 形成的。
6./ 知识点三 / 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秘无穷。雨后天空出现七色彩虹,这是光的 现象,其中红、 、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3.0×108
长度
实
直线传播
色散
绿
7./ 知识点三 / 如图所示,小华利用平面镜、较深的盆和水等器材研究光的色散实验,在盆中盛水后,在盆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水中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的竖直墙壁上,发现墙壁上有彩色的光带,为了更好地观察彩色光带的色彩,可以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盆与墙壁的距离。此时镜面和水的部分结构相当于 这一光学器件。
增大
三棱镜(共22张PPT)
3.4 光的折射规律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光的折射
1.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射向两种透明物质分界面时,常同时发生反射和
现象。
发生改变
折射
二、光的折射规律
1.光的折射的几个概念:如图所示,PQ表示空气和水的 ,
O点是光线的入射点,AO是 ,NN′是过O点的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α是 ,OB是进入水中的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γ是 。
分界面
入射光线
法线
入射角
折射光线
折射角
2.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 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两侧。
(3)光从空气斜向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 。
3.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同一平面
法线
小于
增大
不变
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在池塘边看水的深度总是比实际的水要 些。
2.由于光的折射,在水面上观察到水中鱼的位置,总比鱼的实际位置 (选填“高”或“低”)些。
3.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的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光线发生
而产生的现象。
浅
高
折射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光的折射及其规律
典例1 某小组选用了图中器材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
(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 。
(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可见,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 。
在同一平面内
增大
0°
典例2 教材习题改编 光从玻璃斜射到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以下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
B
典例3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形成了OA、OB和OC三条光线(箭头未画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PQ的下边是玻璃
B.OB为入射光线
C.折射角为38°
D.折射角为30°
C
知识点二 折射光路图
典例4 (2024广东)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光在水中的折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典例5 游客通过海底观光隧道观看海底的海洋世界时,图中A点是游客的眼睛,B、C两点分别是游客看到的鱼以及水中鱼的实际位置,请完成游客在A点看到水中鱼的光路图。
答案:如图所示
典例6 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向这块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进入空气中。请在图中作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折射光线。(要求标出法线)
答案:如图所示
知识点三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典例7 下列描述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
①水中月,镜中花;②初升的太阳;③潭清疑水浅;④海市蜃楼;⑤小孔成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
B
易错辨析
例 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能照射到鱼的身上,则激光应对着哪里射出( )
A.B点上方 B.B点
C.B点下方 D.B点左方
B
易错警示
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无论从A处看到鱼,还是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照射到鱼身上,光经过的轨迹都是相同的,只是方向相反。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一 / 当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如入射角逐渐减小,则折射角( )
A.逐渐减小,且小于入射角 B.逐渐减小,且大于入射角
C.逐渐增大,且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且大于入射角
B
2./ 知识点三 / “海市蜃楼”在我国古书《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记载,下列光现象中与“海市蜃楼”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C.树荫下圆形的光斑 D.阳光下人的影子
B
3./ 知识点三 2025湛江一模 / 站在湖边,看到清澈的湖水中游动的鱼、飘动的“云朵”、群山倒影及湖面上嬉水的鸭子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飘动的“云朵” B.游动的鱼
C.群山倒影 D.鸭子的倒影
B
4./ 知识点三 / 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纽扣。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纽扣了,这是光从 斜射到
中时发生折射造成的,此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水中
空气
大于
5./ 知识点二 2025清远佛冈县二模 / 有一条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发生反射和折射,请作出光线在水面处发生反射时的反射光线以及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答案:如图所示
6./ 知识点一 2025河源期末 /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光的折射特点: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
反射
折射
增大
小于
0
(2)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合不合理 答: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请简要说明理由: .
。
不合理
该过程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应该换用其他介质
再做此实验(共26张PPT)
3.2 光的反射定律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光的反射现象
1.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 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如图所示, 为入射光线, 为反射光线, 为法线, 为入射角, 为反射角。
改变传播方向
AO
OB
ON
α
β
3.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能 。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 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反射光
同一
法线
等于
可逆
三、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1.平滑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都沿某一相同方向反射出去,其反射光也是 的,这就是镜面反射(如图甲)。
2.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入射的光 ,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如图乙)。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是由于光发生了 。
平行
向各个方向反射
漫反射
四、光反射的应用与影响
1.光纤利用光的 传输信息。
2.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的强光容易造成 。
反射
光污染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光的反射现象
典例1 如图所示,晓琳能看到掉在地上的书,这是因为( )
A.书自身发光进入晓琳的眼睛
B.书面反射的光进入晓琳的眼睛
C.晓琳的眼睛射出的光在书面上发生了反射
D.该现象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知识点二 光的反射定律
典例2 (2025潮州期中)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折转。
实验次数 1 2 3 4
∠AON 20° 30° 40° 50°
∠BON 20° 30° 40° 50°
(1)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
了几组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
。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3)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
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是否
在 。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OA
可逆
不能
同一平面内
(4)实验中能从多个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路,是因为光线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拓展探究
(5)当入射光AO向ON靠近的过程中,发现反射光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6)实验中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
漫反射
靠近
寻找普遍规律
典例3 如图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则( )
A.反射角是3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入射角是3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5°
D
知识点三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典例4 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答案:如图所示
典例5 物理学与工程实践 被称为“超级镜子发电站”的敦
煌,电站内的1.2万多面定日镜以同心圆状围绕着260米高的吸热塔,这些定日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吸热塔,其中某束光的传播路径如图所示,在图中画出定日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
答案:如图所示
方法技巧
方法技巧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的规范化要求:①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要画成实线,并用箭头表示光行进的方向;②法线要用虚线表示,并在法线与镜面的交点处画垂直符号;③平面镜的非反射面要画上短斜线。
知识点四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典例6 (2025珠海金湾区期末)城市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当太阳光照射时会发生 反射,引起光污染;物理课本内的纸张比较粗糙,光线照射时会发生 反射,使得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便于阅读,该现象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
漫
遵循
典例7 (2025东莞市金桂园学校期中)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 (选填“积水”或“地面”),这是因为地上发亮处光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当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入射角。
积水
镜面
等于
方法技巧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光路图
方法技巧
反射面 光滑的表面 凹凸不平的表面
平行光入射时 反射光的情况 反射光仍平行,只能在一个方向看到反射光 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能在各个方向看到反射光
实例 平静的水面反光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相同点 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易错辨析
例 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5°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5°
减小
易错警示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反射角分别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题时,不要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误认为入射角和反射角。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二 / 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
A.35° B.70°
C.55° D.110°
D
2./ 知识点二 /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 )
A.一定能看见甲的眼睛
B.一定看不到甲的眼睛
C.可能看到,也可能看不到甲的眼睛
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
A
3./ 知识点二、四 /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雨后的夜晚,迎着月亮走,地上暗处是水
C
4./ 知识点四 2025罗定市培献中学期中 / 生活中有许多光反射的现象,电影院里所有观众都可以看到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银幕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它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炫人眼目是因为光在玻璃幕墙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这是生活中的光污染现象。
漫反射
遵循
镜面反射
5./ 知识点三 教材样板题 / 如图所示,如何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 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如图所示
6./ 知识点二、四 2025深圳一模 / 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射向平面镜的O点,改变入射光线多次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中。
序号 入射光线相对法线移动的方向 反射光线相对法线移动的方向 入射角i 反射角r
1 左 右 30° 30°
2 左 右 45° 45°
3 左 右 60° 60°
4 右 左 60° 60°
(1)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 反射。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② .
。
(3)光热电站利用定日镜将太阳光反射到塔顶部的吸热器用于发电。如图乙为上午某时刻的光路图,根据上述实验结论推
断,随着太阳的运动,定日镜应沿 时针方向旋转,
使反射光线射向吸热器。
漫
两侧
反射角等
于入射角
逆(共18张PPT)
3.3 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1课时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平面镜成像
反射面为 的镜子叫做平面镜。面对着平面镜,我们就能够看到自己的 。
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与物的大小 ,
即像与物关于镜面 。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光滑平面
像
相等
相等
对称
2.物理学中,把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 ;把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眼睛观察到的像叫做 。
实像
虚像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典例1 (2025清远英德市期中)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玻璃板,目的是便于
。
(2)有5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
(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直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
。
确定像的位置
2
不点燃
完全重合
(4)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发现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5)小明把蜡烛A向靠近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会发现蜡烛A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拓展探究
(6)为了使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好一些,该实验最好选择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不透过
虚
不变
较暗
(7)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 关系。
(8)如图乙所示,一枚纽扣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纽扣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时,纽扣的成像情况是
(选填“像在a处”“像在b处”或“像在c处”)。
大小
像在a处
(9)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丁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选填“①”或“②”)处。
(10)实验过程中,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两个像,这是因为
。
②
玻璃板太厚导致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会成像
知识点二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典例2 (2025阳江阳春市校级月考)2024年8月6日,在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比赛中,中国选手在亚运会上以425.60分夺得女子10 m跳台冠军。该选手跳下去保持抱腿姿势的过程中,她在水中的像是( )
A.实像,且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小
B.虚像,且像的大小不变
C.实像,且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大
D.虚像,且像逐渐变大
B
典例3 (2025佛山期末)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水平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倒影是由光的 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当白鹭从水面上空慢慢靠近水面时,像的大小 ;若水深3 m,当白鹭距离水面5 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 m。
反射
虚
不变
5
易错辨析
例 如图所示,平面镜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一只小球在A点,它在镜中成像的原理是 。当小球从A向B移动时,则小球的像 (选填“水平向右”“竖直向下”或“斜向下”)移动。
光的反射
斜向下
易错警示
像与物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像的运动路线与物的运动路线也应该是对称的,据此判断像的运动方向。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二 / 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B.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C.物体越面镜,像越大
D.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C
2./ 知识点二 2025东莞市金桂园学校期中 / 如图所示,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明远离平面镜时,他的像变小
B.小明面镜时,他与镜中自己的像的距离不变
C.平面镜垂直地面向上移动,他的像位置不变
D.平面镜的上端向小明倾斜,他的像位置不变
C
3./ 知识点一、二 /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均发现( )
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
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
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
D.蜡烛A的像与蜡烛B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B
4./ 知识点二 教材样板题 / 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则这只小猫的像是( )
C
5./ 知识点二 教材习题改编 / 测量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后方,被测者看到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被测者看到镜中视力表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像到被测者的距离为 m;若他向左移动0.5 m,镜中视力表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虚
5.3
不变
6./ 知识点一 / 如图甲所示,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玻璃板后面有它的像。
(1)再拿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目的是 ;实验中,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都
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桌面放置
(2)解决上述问题后,图乙是同学们经过三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通过处理和分析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 .
(写出一条即可)。
(3)移开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处,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
(4)过了一段时间,蜡烛A变短,则蜡烛A的像的大
小将 。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
垂直
不能
变小(共22张PPT)
3.5 奇妙的透镜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透镜
1.透镜的分类
(1)凸透镜:中间比边缘 。
(2)凹透镜:中间比边缘 。
2.透镜的中心叫做 ,凡是经过透镜中心的光都
。
厚
薄
光心
不改变传播方向
3.透镜的两侧或一侧是球面,通过透镜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 。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主光轴
会聚
发散
三、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 于主光轴上的某一点,这一点也是光斑最 、最 的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向外散开,将发散的光线反向延长也会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交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的点,叫做凹透镜的 。
2.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 ,用 表示。
会聚
小
亮
虚焦点
焦距
f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典例1 (2025深圳福田区期末)一个透明均匀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都是凸透镜
B.①③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C.②③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D.只有①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B
方法技巧
区分凸透镜与凹透镜
一是根据中间与边缘的厚薄并结合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定义
(或特点)来区分;二是根据对光的作用来区分,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
典例2 在一场大雨之后,云开日出,风和日丽,一座栽培苗木的塑料大棚(如图所示),突然失火了,幸亏发现得早,抢救及时,没有造成大的灾害。事后,人们分析火灾的原因是积水和塑料薄膜形成了 ,对光有 作用。
凸透镜
会聚
典例3 如图所示是小新同学用激光分别射向甲、乙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是 ,乙透镜是 。(均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方法技巧
1.会聚不是指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而是指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使它的光束变窄。
2.发散是指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使它的光束变宽。
知识点二 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典例4 如图所示,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白纸距透镜约4 cm时,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如图中A点所示),则A点是透镜的 ,透镜的焦距是 cm。
焦点
4
典例5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A
知识点三 透镜的光路图
典例6 (2025惠州惠阳区一模)如图,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光心,请将光路补充完整。
答案:如图所示
典例7 (2025揭阳惠来县一中质检)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如图所示
方法技巧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光线
方法技巧
表达 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不改变方向(过“心”不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后过焦点(或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平”变“斜”) 过焦点(或延长线经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斜”
变“平”)
易错辨析
例 图中画出了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则在虚线处的透镜应是( )
A.凸透镜
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
C.凹透镜
D.凸透镜和凹透镜都不可以
C
易错警示
判断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要看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比原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是偏离还是偏向主光轴。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一 2025茂名电白区期末 / 单反相机镜头由多种光学器件组成,其中较为重要的是透镜组,如图所示透镜组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2./ 知识点一 教材样板题 / 光经过透镜折射前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对虚线框内的透镜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C
A.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 B.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
C.两个都是凹透镜 D.两个都是凸透镜
3./ 知识点二 教材素材改编 / 如图所示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 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 ,它是光的 现象造成的。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焦点
折射
10
4./ 知识点一 / 烈日下,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应尽快擦干,这是由于小水珠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太阳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可能使车内某处温度升高而导致火灾。
凸透镜
会聚
5./ 知识点三 教材样板题 / 我国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这是利用冰透镜对日聚焦取火的最早记载。如图所示,假设F为冰透镜的焦点,请你在图中完成光路。
答案:如图所示
6./ 知识点三 2025东莞三模 / 如图所示,F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请将图中光路图补充完整。
答案: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