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全章习题课件(共5份打包)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全章习题课件(共5份打包)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4 09:43:43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长度的“间接”测量
1.测量的长度很小时(如一张纸的厚度),可采用   法。
2.测量弯曲物体的长度时(如曲线的长度),可采用    .
或   。
累积
以直代曲法
滚轮法
二、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在实验室里常用   或量杯来测量物体的体积,测量前要观察量筒和量杯能测量的   和   。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三、身上的“尺”和“表”
1.估测长度——身上的“尺”
(1)正常成年人的手掌宽度约10 cm。
(2)步幅:走路时,两脚尖或两脚跟的距离,成年人正常
的步幅约0.5~0.6 m。
量筒
最大值
分度值
(3)“1拃”——张开手掌,拇指尖与中指尖之间的距离,约为20 cm。
(4)“1庹”——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前,两中指指尖的距离,约等于自己的身高。
2.估测时间——身上的“表”
中学生在安静状态下的脉搏一般为每分钟60~100次;一般每分钟呼吸12~20次;一次眨眼的时间约为0.2~0.4 s。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长度的“间接”测量
典例1 (2025广州天河区校级质检)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为减小测量误差,下列方案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认真细致地测量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枚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一次测出10枚硬币叠放的总厚度,再除以10
D
典例2 如图所示的是从高空俯拍到的一条弯弯的道路的照片,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巧妙粗略地测出照片中道路的长度。其中一种方法如下(测量先后顺序已被打乱),正确的测量顺序是( )
①取一圆规,将它的两个支脚张开0.3 cm;
②计算图上道路的长度,为n×0.3 cm;
③数出道路被分成的段数n;
④用圆规在图上将所要测量的道路分段,每段长度为0.3 cm。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
D
典例3 小明珍藏了一枚纪念币,如图,他测量的纪念币直径是
   cm;小胡则用了另一种方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求出硬币的周长,再利用周长公式求出硬币的直
径d=   (用所给的字母表示)。
2.00
方法点拨
方法 注意事项
辅助法 ①三角板、直尺必须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垂直、紧贴;
②直尺的测量起始端必须是整刻度线处
以直代曲法 ①采用无弹性的软线;
②在测量时,软线要与被测曲线完全重合
方法点拨
累积法 ①所测微小长度等长;
②每个微小长度之间结合紧密;
③微小长度的个数(n)要计数准确,注意纸的张数与页数的区别
滚轮法 滚轮的运动轨迹必须与被测长度重合
知识点二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典例4 (1)如图甲所示,在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读数视线正确的是图中的  ,读出的数值比真实值大的是图中的  (前两空均选填“A”“B”或“C”)。量筒内水的体积为   mL。
B
A
40
(2)如图乙所示,某同学用量筒来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此量筒的测量范围是   mL,所测小石块的体积是   cm3。若小石块吸水,则这样测出的小石块的体积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0~50
10
偏小
方法点拨
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要点
1.量筒中水要适量,既能使固体浸没,又能使放入固体后水面不超过量筒能测量的最大值。
2.固体要用细线系好,缓慢放入量筒中,避免损坏量筒。
方法点拨
3.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底部相平,固体的体积V固=V总-V水。
4.若固体吸水,且先测V水,再测V总,则测出的固体的体积偏小。
5.若先测V总,再测V水,则由于固体沾水,所测体积将偏大。
知识点三 长度和时间的粗略估测
典例5 身高165 cm的小雷,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教室宽5臂展,约8 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10步幅,约30 m(步幅:走路时,两脚跟之间的距离)
C.单人课桌长7拃,约1.2 d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
之间的距离)
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 cm
A
典例6 传统文化 如图所示,用手指把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家独创的诊法。古人强调每次把脉应不少于五十次脉跳,据此可知中医把脉一次的时间至少为( )
A.50 min B.5 min
C.0.8 min D.1 s
C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一 / 要想比较准确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
度,比较好的办法是( )
A.用直尺直接去测量
B.用准确度较高的直尺直接去测量
C.不能测量
D.用无弹性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线的长度
D
2./ 知识点三 2025东莞期中 / 下列数据中,符合中学生实际情况的是( )
A.脚的长度约为5 cm B.行走一步距离约为50 cm
C.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0 cm D.心脏跳动一次需10 s
3./ 知识点一 / 小明使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除去封面和书皮共120页,测得其厚度为
6.0   (填合适的单位),算出一张纸的厚度为  mm;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   。
B
mm
0.1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 知识点二 / 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固体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或   ;在测量物体体积实验操作中,甲、乙、丙图所示读取液体体积方法正确的是   图;在丁图中,量筒的分度值是   mL,测量范围是   mL,小石块的体积是   cm3。
量杯

2
10~100
30
5./ 知识点一 教材样板题 / 某同学将一段细铜丝在一支铅笔上单层缠绕了20圈,形成一个铜丝圈,再用一把刻度尺测量该铜丝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
(1)该线圈的长度为   cm,细铜丝的直径为   mm。
(2)如果在缠绕过程中细铜丝没有紧密排列,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80
1.9
偏大(共18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章末知识复习
建体系 思维导图 01
m
km、dm、cm、mm、μm、nm
多次测量平均值
s
h、min
串重点 考点突破 02
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重难点拨
1.以中学生为例,人身体上的“尺”如图所示,脉搏每次跳动的时间约为
1 s作为“表”。
重难点拨
2.可以利用已知事物的长度和时间去估测未知事物的长度和时间;比如一“拃”的长度约为18 cm,则可以根据“拃”数估测课桌的长度或宽度;已知一步的距离约为50 cm,则可以根据步数估测教室的长或宽;根据脉搏跳动的次数估测铅笔从课桌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1.(2023广东)荔枝是一种岭南佳果。小明拿起一个荔枝,如图所示,它的尺寸l大小约为( )
A.0.1 cm B.3 cm
C.0.3 m D.1 m
B
2.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 s的是( )
A.通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
B.普通钟表的秒针转一周的时间
C.人步行10 m所需时间
D.看一场电影的时间
A
3.(2025清远英德市期中)人体中藏有很多“尺”可帮助我们估测物体的长度,身高170 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以下估测,如图所示,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单人课桌的长约3拃 B.黑板的长约1庹
C.教室的长约5步 D.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拳
A
4.小娟走路的步长约为40   (填适当单位),她从篮球场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70步,由此可估算篮球场的长度为   m。
cm
28
考点二 长度、时间和体积的测量
5.小明用刻度尺正确操作,测得某物体的长为12.3 cm,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结果是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的
B.该结果是用分度值为1 cm的刻度尺测量的
C.该结果中的“3”是估读的
D.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A
6.下列测量方法最合理的是( )
A
A.甲:两块三角尺和一把直尺按图示辅助测量某零件的直径
B.乙:某零件沿直尺边滚动一圈,该零件通过的距离,即为它的直径
C.丙:用直尺测出紧密缠绕的n圈铜丝的总长度L,除以n,得到铜丝的半径
D.丁:测出字典的总厚度(包括封面封底),除以总页数(包
括封面封底),得到一张纸的厚度
7.如图甲所示方法测出的纽扣直径是    cm,图乙中秒表读数是   s。
2.50
32
8.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cm3。
70
9.(1)四位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自记录的结果分别是5.18 cm、5.27 cm、5.28 cm、5.28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cm。
(2)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 mm
5.28
①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是   和
   (选填字母)。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  .
 。
A
C
用铜丝绕圈总长度
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②某同学共测了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B.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C.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D.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ACD
考点三 科学探究的要素
10.教材素材改编 善于动脑的明明同学,对于钟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展开了探究,如图所示,则明明想探究的问题是( )
A.钟摆摆动的快慢与偏角大小的关系
B.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长度的关系
C.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球质量的关系
D.不确定
C
11.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
C.猜想与假设 D.获取与处理信息
C
谢谢观赏!(共17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1 神奇的物理学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物理学就在你我身边
物理学是研究   、   、   、   、   等各种物理现象的   和   的一门科学。
二、物理学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   、   和
   推动了人类科技、文化的发展进程。





规律
物质结构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2.17—18世纪,   的研制和改进,解决了机械的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3.19世纪,基于   研究的巨大成就,人们成功地制造了各种电气设备,人类社会逐步进入“电气时代”。
4.20世纪以来,物理学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阔的领域扩展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人类开始步入一个   、   的高科技新时代。
蒸汽机
电磁学
智能化
信息化
5.21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将使人类在揭示   的征途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从而继续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推进人类   进程。
三、物理学的召唤
1.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三位里程碑式的巨人:   、   、
   。
2.物理课程的核心素养:“   ”“   ”
“   ”“   ”。
大自然奥秘
现代化
伽利略
牛顿
爱因斯坦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与责任
3.我国老一辈物理学家,如钱学森、邓稼先、任新民、郭永怀、赵忠尧、钱三强、王淦昌、于敏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物理学就在你我身边
典例1 (2025清远连南期中)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现象中光现象的是( )
A.骑自行车遇到障碍时,刹一下车,自行车就慢下来了
B.发生日全食时,太阳不见了
C.在寒冷的冬天,使用电热毯睡觉更暖和
D.使用手机进行通信
B
知识点二 物理学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
典例2 物理学史 物理学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加快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进程。下列关于物理学的发展与突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龙,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B.蒸汽机的研制和改进,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完
善,使人类进入了智能化、信息化的高科技时代
D.21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将使人类在揭示大自然奥秘的征途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从而继续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

知识点三 物理学的召唤
典例3 物理学史 下列研究成果与科学家对应正确的是( )
A.牛顿开创了经典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
B.伽利略建立的相对论使人们对时空有了全新的认识
C.爱因斯坦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的方法,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物理学家,怀着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研制“两弹一星”和培养科技人才
D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一 / 下列属于物理现象中的电现象的是( )
A.夏天,在新疆的沙漠里埋下的生鸡蛋过段时间会变成熟鸡蛋
B.打开开关后,教室的灯亮了
C.雨后的天空有时候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D.用一次性杯子自制“土电话”交流
B
2./ 知识点二 / 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先后经历了( )
A.电气时代、蒸汽时代、信息化时代
B.蒸汽时代、信息化时代、电气时代
C.信息化时代、电气时代、蒸汽时代
D.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化时代
D
3./ 知识点三 教材素材改编 / 如图是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三位里程碑式的巨人,其中   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建立了相对论。
伽利略
牛顿
爱因斯坦
伽利略    牛顿    爱因斯坦
4./ 知识点一 / 物理学是研究   、   、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5./ 知识点三 / “物理观念”“   ”“科学探究”和“   ”,构成了物理课程的核心素养。


科学思维
科学态度与责任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1 神奇的物理学
基础巩固练 01
1.科学家的可贵之处,并不是比别人聪明多少,而往往在于能够比别人更加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物理学史上通过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的物理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钱学森
B
2.物理学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下列对物理学史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17—18世纪,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B.19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C.20世纪,人类早已进入智能化、信息化的高科技新时代
D.21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将使人类在揭示大自然奥秘的征途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D
3.下列选项中不是现代物理学成就的是( )
A.钻木取火 B.笔记本电脑
C.“天宫二号”空间站 D.大亚湾核电站
4.在学习物理时,以下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观察细心,实验认真 B.认真思考,善于总结
C.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D.概念和规律只要记住就行
A
D
5.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人类科技、文化的发展进程。其中,中国古代通过研究磁石的磁极及其指向,制成了   ;用火药爆炸产生的推力发射了简易“火箭”——   。
司南
火龙
能力提升练 02
6.物理学与日常生活  小明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如图所示是他经常思考的问题,其中①属于   现象,②属于    现象,③属于   现象,④属于   现象,⑤属于   现象。




光(共23张PPT)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1.长度的单位
(1)基本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

m
(2)常用单位:比米大的单位,如   (km),比米小的单位,如   (dm)、   (cm)、   (mm)、   (μm)、
   (nm)。
(3)换算关系:1 km=   m;1 m=10 dm=102 cm=   mm=
   μm=   nm。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103
103
106
109
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步骤 要求 示例
认 (1)  (2)  (3) 
零刻度线
测量范围
分度值
放 (1)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并与被测量的一边   (2)   要对准被测量物体的一端
平行
零刻度线
看 视线要   刻度线
记 测量值由准确值和    组成,最后注明   
正对
估计值
单位
二、测量误差
1.定义:物理学中,把   与   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   。
测量值
真实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三、测量时间
1.时间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比秒大的单位有   (h)、   (min),比秒小的单位有
   (ms)、   (μs)、   (ns)等。
(2)换算关系:1 h=3 600 s=   s;1 min=   s;
1 s=   ms=   μs=   ns。

s


毫秒
微秒
纳秒
3.6×103
60
103
106
109
2.时间的测量
测量工具:摆钟、机械表、电子钟、电子秒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电子秒表来测量时间。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典例1 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乙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木块长度的测量值为   cm。
B
1.35
1 mm
2.40
典例2 (2025东莞市湖景中学期中)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C
A.3.81 cm B.3.68 cm
C.3.80 cm D.3.8 cm
方法点拨
1.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如图所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读值)为“数值+单位”。若被测物体末端正对刻度线,则估读数字记为0且不可省略。
方法点拨
2.将非零刻度线作为起点测量时,所测物体的长度=物体末端对应的读数-物体首端对应的读数。
知识点二 测量误差
典例3 (2025揭阳四校联考)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由于下列原因造成测量结果有差异,其中属于误差的是( )
A.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放置
B.测量者在读数时,其视线与刻度尺成20°角
C.测量者对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时偏大
D.刻度尺未紧贴被测物体
C
典例4 小明用刻度尺先后五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45.31 cm、45.32 cm、45.82 cm、45.30 cm、
45.32 cm,其中有一个错误数据为   cm;去除该错误数据后,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cm;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   。
45.82
45.31
减小误差
方法点拨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能够避免,误差不能消除,可以减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时,要先排除错误值;在单位不变的前提下,平均值所取的有效数字应跟测量值一致,若不一致,则须四舍五入后与测量值的有效数字保持一致。
知识点三 时间测量
典例5 (2024河源连平县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种机械秒表的实物图,图中记录的时间为( )
A.337.5 s B.336.5 s
C.335.5 s D.334.5 s
A
方法技巧
机械秒表的读法
机械秒表通常有两个表盘,大表盘读秒,小表盘读分;读数结果=分针读数+秒针读数。读数方法如下:
易错辨析
例 如图所示,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A长度为   cm;图乙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A长度为   cm。
1 cm
2.4
1 mm
2.40
易错提示
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估计值不同;当物体的长度与刻度线对齐时,也需要记录估计值,此时估计值应记为“0”。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一、三 2025深圳罗湖区期中 / 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
A.中学生食指的长度为1.6 cm
B.教室的空间高度为4 m
C.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10 s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为0.8 s
B
2./ 知识点一 教材习题改编 /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
A.4.2 mm=4.2 mm×10-3=4.2×10-3 m
B.42 m=4.2×106=42×107 μm
C.4.2 km=4.2 km×105 cm=4.2×105 cm
D.4.2×106 cm=4.2×106×10-2 m=4.2×104 m
D
3./ 知识点二 教材样板题 /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错误,可以通过努力避免误差
B.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A
4./ 知识点一 / 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 cm、17.57 cm、17.56 cm、17.57 cm,该铅笔的长度是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5./ 知识点一、三 / 如图甲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为使测量结果更精确,应选用刻度尺  ,理由是
   ,则用刻度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度是   ;如图乙所示秒表的示数为   s。
17.57
1 mm
A
A分度值小
2.40 cm
336(共13张PPT)
1.4 尝试科学探究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探究摆的奥秘
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为了探究“摆动的快慢与悬线的长度的关系”,应控制   相同;(2)为了探究“摆动的快慢与摆球的轻重的关系”,应控制   相同。
摆球的轻重
悬线的长度
2.结论:悬线长度相等时,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球的轻重(材
料)   ;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只与悬线的   有关,悬线越长,摆球的摆动越   。
二、科学探究的过程
1.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要素:①提出问题、
②   、③   、④获取与处理信息、⑤   、⑥评估与反思。
无关
长度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
分析与论证
2.科学探究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根据实际提出问题、获取证
据、进行解释和交流反思等,在探究过程中,要特别重视
   ,实事求是,尊重他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交流与合作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探究摆的奥秘
典例1 教材素材改编 某同学在做“影响摆钟快慢的因素”的实验。表一实验中,摆重不同(用两个体积相同而质量不同的铁球和塑料球),摆长相同,摆角相同;表二实验中,摆重相同
(用同一个摆球),摆角相同,摆长不同。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 摆钟快慢与摆重的关系
摆球材料 铁球 塑料球 摆动次数 10 20 10 20
时间/s 15 30 15 30
表二 摆钟快慢与摆长的关系
摆长/cm 80 160 摆动次数 15 30 15 30
时间/s 27 54 38 76
(1)摆钟的快慢可能跟   、   和摆角有关,本实验应用了   的方法来探究的。
(2)对表一中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
 。
(3)对表二中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
 。
(4)通过本实验可以知道,当家里的摆钟走快了,可以
   使摆钟走时准确。
摆重
摆长
控制变量
摆钟快慢与摆重
无关
摆钟快慢与摆长
有关,摆长越长,摆钟摆动越慢
增加摆长
知识点二 科学探究的过程
典例2 关于科学探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B.没有猜想与假设,便不可能有科学的解释
C.实验数据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它包含着许多偶然因素
D.分析数据,加上集体讨论才有可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C
典例3 小红在旅游景点买了一个金属钥匙挂件,她问同学:
“这是什么金属做的 ”小丽说:“可能是铁的。”小娟接着说:“拿一块磁铁(俗称吸铁石)吸一下就知道了。”小娟的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 B.分析与论证
C.获取与处理信息 D.评估与反思
A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二 教材素材改编 / 科学家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应该是( )
A.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 B.猜想与假设
C.提出问题 D.获取与处理信息
C
2./ 知识点二 2024茂名电白区期末改编 / 晚上,两个同学在一起写作业,突然电灯熄灭了,A问:“怎么回事 ”B说:“可能是停电了。”其中“可能是停电了”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交流与合作 D.分析与论证
B
3./ 知识点一 / 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认真观察,要研究小球摆动的快慢与摆长的关系,应选择的图是( )
B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4./ 知识点一 / 小明用螺母做成一个单摆来探究摆球摆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序号 细线长度L/cm 螺母质量m/g 螺母摆动的角度θ/° 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s
1 100 20 3 2.0
2 140 20 3 2.4
3 140 20 5 2.4
4 140 30 5 2.4
(1)由3、4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质量   。
(2)由2、3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摆动的角度   。
(3)同一地点的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t只跟细线的长度L有关,且细线越长,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越   。
(4)实验过程中采用了   法。
无关
无关

控制变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