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12课 咏史诗三首唐诗之旅(下)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赏析:这首诗是凭吊古人的,也可以看成史论诗。主要在于称颂刘备,而贬讥刘禅。诗的首联写刘备在世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千秋后的庙堂仍然威势逼人。颔联写刘备的业绩,两句用典对得工整,自然浑成。颈联为刘备功业不成,嗣子不肖而叹惜。尾联感叹后主刘禅之不才。全诗前半写功德,后半写衰败,以形象垂戒当世。诗的用事对仗都很精辟工整。目标学法1.了解作者刘长卿、李贺、温庭筠的生平。
2.学习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构思。
3.学习诗歌寓言笔调和拟人化的手法。
4.体会诗歌中寄寓的深邃的哲理。
5.把握诗歌借史咏怀、借诗讽喻的特点。
《长沙过贾谊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金铜仙人辞汉歌》抒发历史兴亡之感,寄寓了沉痛的家园之悲和身世之痛。《过陈琳墓》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学习时要注意剖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
谪宦(huàn) 豢差(huàn) 眸子(móu)
蛊惑(ɡǔ) 潸然(shān) 赝品(yàn)
石麟(lín) 飘蓬(pénɡ) 桀骜(ào)
惆怅(chóu)
2.字形辨析3.常识整合
(1)作者连线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今属江苏)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潘州南巴尉(今属广东)。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被诬,贬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迁随州刺史,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的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宋范希文《对床夜语》说“李杜之后,五言当学刘长卿、郎士元”。此诗作于诗人被贬经过长沙之时。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人。唐宗室郑王李亮裔孙。李贺少有诗名,元和初年,游历江南,后到东都洛阳,以诗谒韩愈,受到赞誉。元和五年,举河南府乡贡进士,但因为其父名晋肃,时议其应避父讳而不可参加进士考试。后为奉礼郎,郁郁不得志,以有病辞归故乡,抑郁而终,年仅二十七岁。李贺长于乐府,想象丰富奇特,色彩瑰丽,炼字凝句,惨淡经营,后人称为“长吉体”。题材多写神仙鬼魅,好用“死”、“老”、“冷”等字,人称“鬼才”。今存《昌谷集》四卷、《外集》一卷(或名《李贺歌诗编》)。《全唐诗》编诗五卷。
温庭筠(约812-866),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情敏捷,每次考试时,押官韵作诗赋,总是以双手四指交叉,很快成八韵,人称“温八叉”、“温八吟”。咸通七年(866),任国子助教,竟流落而终。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擅长近体诗,怀古写景诸诗成就较高,闺情诗婉媚香艳,一如其词。为《花间集》中首要词人,后人尊为“花间鼻祖”。(2)背景链接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州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市)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侯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金铜仙人辞汉歌》
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作此诗,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此诗写作时间距唐王朝的覆灭(907)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何以产生兴亡之感呢?这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自从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起彼伏,西北边陲烽火不断,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情怀很不平静,急盼着建功立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去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开。《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园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过陈琳墓》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官吏,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用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州市,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课文解读1.主旨感悟
《长沙过贾谊宅》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旧宅时的悲凉心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金铜仙人辞汉歌》这首诗以神奇的想象写金铜仙人辞别汉宫时的悲凉心情和对故主的留恋,抒发历史兴亡之感,寄寓了沉痛的家国之悲和身世之痛。
《过陈琳墓》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通过写诗人在陈琳墓前的幽思,抒发诗人怀才不遇、落魄潦倒的身世之悲。2.句段赏析
(1)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品评: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有道”的中兴之主汉文帝尚不能重用才华横溢的贾谊,那么,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又怎能重用诗人自己呢?诗人被一贬再贬,沉沦落魄看起来也就是必然的了。这里一语双关,将暗讽的笔触对准当今皇上,巧妙含蓄。接下来,诗人终究不能自释其然,面对逝者如斯的湘水,想到当年屈原在湘水失意自尽,屈原哪里知道百年后贾谊会到湘水边来凭吊他(贾谊写有《吊屈原赋》);贾谊更想不到千年之后的刘长卿又会在萧瑟的秋风中来凭吊他的旧宅。千载知音难觅,又有谁能听到诗人呼告无处、痛苦难耐的心声呢?(2)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品评: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诗人在贾谊旧宅前久久徘徊,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君”既指贾谊,也指自己;“怜君”既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为何,这是对昏庸统治者的质问,也是对自己与贾谊都被统治者不公正对待的控诉。(3)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品评:长安城外的道路上长满了兰花,而萧飒的秋风,已把兰花摧残得枯萎衰谢了。“兰”,古人称为幽兰,属幽静之物。兰之所以“衰”,不仅是秋风的摧残,更是其愁苦的情怀所致。以“衰兰”的愁衬托铜人的愁,这愁也正是诗人的愁,恰如其《开愁歌》中的句子:“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的,苍天之上,日出月没,似乎终古不变,但假若苍天有情的话,定会与有情之物一样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设想奇绝,想落天外,极为真切地烘托了铜人(亦即诗人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感情炽烈执著,意境深沉博大,实为千古名句。(4)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品评:此句是全篇寄寓之意所在。“词客”,指以文章名世的陈琳;“识”,这里是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这里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难言的:既有对自己才华的自负,也有与陈琳虽隔数代但异代同心、惺惺相惜之意。诗人怀才不遇且知音难觅,只能向早已作古的前贤倾诉,这是多么寂寞悲凉的心境。“霸才”,犹言盖世超群的才华,应是诗人自指。陈琳遇到了曹操那样礼贤下士、豁达大度的主帅,应是“霸才有主”,而诗人恰好相反,接下来着一“怜”字,意为欣羡之意,正是水到渠成,二人处境多么不同。其中有对比、有感慨,暗含自己生不逢时的不幸。3.探究拓展
(1)对《长沙过贾谊宅》中的“有道”、“无情”怎么理解?
剖析:此句中的“汉文有道”是反语,表面上写号称中兴之主的汉文帝任用贤才,实际上却是将贤才一贬再贬;下句所对“无情”正是对“有道”的巧妙回应,说是“有道”,实为“无道”。《贾生》诗中的汉文帝正是如此,表面“有道”,“夜半前席”,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但却不是为天下苍生着想,而是问虚无的鬼神之事,这样的君王实为“无道”。而诗人被贬之时的唐代宗,更是“无道”。诗人既有自负,也有伤感。全句讽刺巧妙,一语双关。(2)找出《过陈琳墓》中吊陈琳和自伤身世的诗句。
剖析:吊陈琳的句子有“曾于青史见遗文”、“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其余句子皆为自伤身世之语。
(3)咏史诗是通过对史迹、史事的咏叹,抒发内心复杂感情。请联系课文分析一下。
剖析:《长沙过贾谊宅》托古寄慨,通过对贾谊被贬长沙的遭遇,暗含对朝廷不重人才、自己怀才不遇和贬官异地的不满。《金铜仙人辞汉歌》通过对金铜仙人被迫离开汉宫和故主的无限依恋之情的叙写,抒发历史兴亡之感,同时托古寄慨,深深地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痛。《过陈琳墓》通过在陈琳这位前贤墓前的追思和遥想,托古讽今,托古寄慨,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和悲愤,同时对陈琳“霸才有主”表示欣羡,暗含对当时埋没人才的不满。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潸然(shān) 衰兰(shuāi) 栖迟(xī)
B.眸子(móu) 惆怅(chóu) 临载(zǎi)
C.飘蓬(pénɡ) 埋没(mái) 装载(zǎi)
D.谪戍(zhé) 遗文(yí) 霸才(bà)解析:A项,“栖”应读“qī”。
答案:A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主要描写了贾谊宅环境的萋清。
B.《长沙过贾谊宅》整首诗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奋懑。
C.温庭筠擅长近体诗,怀古写景诸诗成就较高,闺情诗婉媚香艳,一如其词。
D.李贺笔下的铜人有人性的一面,岑岑的泪水,正是其对汉宫、故主的无限依恋之情的体现。解析:A项,萋清—凄清;B项,奋懑—愤懑;D项,岑岑—涔涔。
答案:C二、阅读提升
(一)课内阅读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清代纪昀对“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中的“应”字的评价很高,他说:“‘应’字极兀傲。”请谈谈你对这个字的理解。答案:全诗贯穿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应”字一方面像纪昀所说的是自负,更重要的是含有世无知音的自伤与愤郁。祝您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