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做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第一部分
(1-2题11分)
1.八年级(1)班开展“少年与成长”主题演讲活动,主持人小冀同学准备了开幕词,请你帮他完善相关内容。(9分)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少年”,向来就是一个(xuàn)①丽夺目的形象。思想家梁启超高声赞颂:“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领袖毛泽东也曾赞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些诗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风格各异的演讲词。这些演讲词旨在让我们了解并运用演讲的知识,也让我们领略了诸位先生的风采。闻一多先生力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先生的蛮横②罪行;丁肇中先生告诉我们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A】把手放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王选提出不应盲目信奉权威;顾拜旦表示,狂风骤雨后我们将迎来破晓的黎明。致敬英雄,(miǎn)③怀先辈,新时代的少年要见贤思齐,争做先锋。
【C】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是要埋头苦学,瞭④望远方,还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D】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提高自身素养,这绝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世界的精彩,会随着这一声声“少年”【B】前脚跟着后脚,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到来。
下面,我宣布,八年级(1)班“少年与成长”主题演讲活动,正式开始!
(1)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或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炫 ②héng ③湎 ④liáo
B.①绚 ②hèng ③缅 ④liào
C.①绚 ②héng ③湎 ④liào
D.①炫 ②hèng ③缅 ④láo
(2)开幕词中A、B处的句子读起来拖沓,请你用成语替换。(2分)
A B
(3)开幕词中有的地方不太妥当,请你帮助修改。(4分)
C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改为“”。
D句语序不当,应将“ ”和“”调换位置。
2.结合“少年与成长”主题,小冀请DeepSeek 帮他写了一首诗,请你仿照格式在横线上续写两句,抒发感慨。(2分)
岁月从树林穿过,留下圈圈的年轮;时光从书页翻过,留下浅浅的折痕;,。啊,朋友们!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将给社会留下些什么呢
第二部分
(3-19 题,59分)
一、古诗文阅读(26分)
(一)古诗文默写(5分)
3.中国文化崇尚“和”,“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和”表现在人与人之间,是《关雎》中“①,②”的琴瑟和鸣;表现在社会上,是《礼记》中“谋闭而不兴,③,④”的天下大同;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是⑤(作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物我相融。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石壕吏》和《卖炭翁》同为叙事诗。《石壕吏》中借助“①”这一情节,详细地交代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卖炭翁》中通过老翁“满面尘灰”与“十指黑”的外貌描写,写出了他的②;而宫使趾高气昂、骄横无礼的情态则通过“③”一词,刻画得入木三分。(3分)
5.抓住诗歌中的矛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石壕吏》表达了诗人矛盾的情感,《卖炭翁》刻画了老翁矛盾的心理,请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4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斯泉也,弃于路隅①,人足罕至。
三四月间,雨潦②浸灌,偶有牧儿饷妇③,负缶盎④,饮濯共旁。七八月间,草深苔滑,娲螺鳅鲋⑤,曳泅⑥自得。道上行旅,渴不得尝。岁时游人,一照眉发而去。
蒙烟坠露,涵沙浮梗⑦,以寒冽自持,而不屑争名于瓯鼎⑧之间。此君子之独好,诚可赞也!
(节选自李昭玘《记白鹤泉》,有删改)
【注】①隅:角落。②潦:积水。③饷妇:送饭的妇人。④缶盎:陶质容器。⑤蜗螺鳅鲋:蜗牛、田螺、鳅鱼和鲫鱼。⑥曳泅:漂浮,游泳。⑦浮梗:漂浮的草木残枝。⑧瓯鼎:瓯,瓦盆:鼎,立国重器。此处指民间和朝廷。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其境过清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B.不可久居 居右者椎髻仰面(魏学洢《核舟记》)
C.负缶盎 负势竞上(吴均《与朱元思书》)
D.岁时游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二则)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道上行旅,渴不得尝。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描述了发现小石潭的过程。
B.甲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正面描写鱼,也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澄纯净。
C.乙文写了路人在泉边的多种行为:有的饮濯其旁,有的渴不得尝,有的照影后离开。
D.乙文语言精炼,如“草深苔滑”,寥寥数字就写出了白鹤泉的荒芜。
9.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景物,写作目的却各不相同,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0-13题。(11分)
【材料一】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节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材料二】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专栏作家曾在该杂志网站撰文,引用美国有关研究成果及数据显示,由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不仅威胁到了人类本身,还殃及自然万物的生长生存,红叶即是其中之一。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指出,2014年至2021年,以红叶闻名的美国东北部比北美其他地区变暖速度更快。一项对枫树新的调查显示,19世纪以后,红叶开始的时间推迟了一个月以上。另有研究也发现,1880年以后,红叶开始的时间每年平均相差约6个小时,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的延迟甚至超过了一个月。
为什么会是这样 研究人员认为,和人类一样,树木也要为寒冷而又黑暗的冬天做准备。从春天到夏天,树叶生成叶绿素以吸收阳光,获得生长和生存所需要的能量。进入秋天后,随着气温下降,日照缩短,生长期结束,树木开始停止叶绿素的生成,并吸收残留在叶子上的营养成分,储备起来以过冬。而在叶绿素下面还潜藏着橙色和黄色物质,当树木进入休眠状态时,就能看到这些颜色。此外,一些树木在天气变冷、白天变短时,还会生成红色的花青素,这种花青素就像叶子的防寒服,有助于叶子在因寒冷而枯萎之前吸收最后的营养成分。
但是,发生在四季的全球气候变暖,使气温升高的时期变长,春天到来得更早,树木的生长期从而延长,秋天平均气温上升,时间缩短,甚至逐渐消失。在这种气候影响下,由于天气迟迟不冷,秋霜迟迟不降,红叶深受其累,就会出现迟到现象,以致开始的时间向后推延。
问题远远不止这些。研究人员表示,随着冷暖交替时间的变短,即秋天的缩短,在霜降到来之前,树木也许还不能吸收完绿叶中残留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如果天气突然变冷,就可能无法适应,在吸收所有养分之前,树叶可能会掉落下来,这样就会影响第二年春天树木的生长。对树木来讲,红叶展现的过程,就如同去食品店购买来年必需的所有食物,如果做不到,就会影响寿命。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指出,红叶迟到的原因,不仅是气温,还与雨水过多或过少、气候异常、虫害发生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气候变化会对所有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因此使得预测红叶最佳观赏期变得越来越困难,尤其是气候变化导致的红叶延迟,扰乱了树木的生长和休息周期。在这种情况下,今后树木能生长多久和长到什么程度,能在什么地方栖息和生存,能否继续按以前的速度储存碳等,都存在着种种未知数。
(选自宁蔚夏《红叶为什么会迟到》,有删改)
10.小冀同学对材料一中“物候观测的数据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这句话不太理解,请你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为他解释一下这句话。(2分)
11.请根据你对“材料二”的理解,在①②处填入树叶颜色变化的原因。(2分)
12.小冀同学对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产生了疑问,请你帮他解决。(3分)
答案对树木来讲,红叶展现的过程,就如同去食品店购买来年必需的所有食物,如果做不到,就会影响寿命。
13.小冀同学十一黄金周随父母一起去看红叶,但到了后才发现满山绿色,红叶甚少。读了此文,你能帮小冀说明一下原因吗 (4分)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4-18题。(18分)
抱抱曾经的自己
张亚凌
①7岁时的那个夏日,我拎着镰刀,跟着母亲去收麦子。
②母亲的胳膊一划拉,就揽住了四行麦子,一镰下去,都放倒了,脚一挑,就是一堆,割得很快。我只割两行,也只是一行一行、一小把一小把地割。很快,我就被母亲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我想赶上母亲,可心里一着急,手底下就出错了。
③一镰下去,没割到麦子倒割破了自己的鞋面,还有脚背,我疼得直呲牙咧嘴。脱了
鞋袜,一道血口子。我没有喊没有叫,就像母亲平常处理伤口那样,抓了一点土,在手里捻细,而后撒在直流血的伤口上。看着母亲不直腰地割着,我将那只袜子悄悄塞进兜里,忍着疼往前赶,只是割得更慢了。 (
卖
) (
5
) (
也
) (
了
)
④母亲性急,头也不回地催促着我“快点,手底下快点”。她已经打了个来回,折到我跟前。见我绷着脸慢吞吞的,就轻轻踹了我一脚,骂了句“慢腾腾,没听见麦子都炸开了”,而后继续弯腰猛割。
⑤那天临近傍晚,母亲照例拉我到池塘边冲洗,我死活不下去,她才瞅见了我没穿袜子的那只脚,还有脚背上的伤。“没事,都结痂了,两天就好了。”母亲说时语气很轻松,就像受伤的是别人家的孩子。她或许不知道,一个7岁的小孩子,自己受伤了很疼很想休息却不忍心丢下母亲独自割麦子的矛盾心理吧
⑥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小孩。我的脸颊会轻轻地贴在她的小脸蛋上,说,好样的,你真是个乖孩子。
⑦10岁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考试没考好,很伤心,老师表扬别的孩子就像在批评我。
⑧如果没记错,那时应该是一块橡皮2分钱,一支铅笔5分钱,一个本子8分钱。家里是不会经常给我钱买学习用具的,可努力是必须的。贫穷出智慧吧,我想到了电池里的碳棒。那时电池也是稀罕的东西,不是开玩笑,家里带电的就一手电筒,还舍不得经常用,怕费电。我后来在亲戚家找到了一节废电池,砸开,取出碳棒,从此我拥有了一支可以长久使用的“笔”。
⑨学校的操场是我的练习本,碳棒是笔,反反复复写,边写边背。有同学从我身边走过,像看怪物一样看我:成绩不好,还显摆着这点学问 我才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只知道该好好写,好好背。就那样,脑子并不灵光的我,渐渐地靠拢了优秀生。
⑩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蹲在地上的小女孩,在她耳边轻声告诉她:想办法自己拉自己一把,为你的坚持点个赞。
14岁那年,上初二了,我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作文写得挺不错。只是,我不是一个长得清爽且伶牙俐齿讨人喜欢的孩子。
语文老师很是奇怪,每次讲评作文,都会先说一句“这次作文写得好的有某某、某某等”,而后将点到名的学生的作文当范文读。我从来没被点名表扬过,作文自然也没被读过。而翻开作文本,评语、分数和优秀的一样——我一直在“等”里面,这让我欣慰又窝火。
下学期的3 月份,全县举办了一次中学生作文比赛,我是全县唯一的一等奖,也是我们学校唯一获奖的。颁奖回来,学校又召开了一次师生大会,让我在大会上读自己的获奖作文。读着读着,我的声音哽咽了。下面的掌声响了起来,他们一定认为我是声情并茂。那一刻,我终于将自己从作文讲评课上的那个沉重的“等”里面解救出来了。
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少女。我会揽着她的肩膀说,你真棒,陪自己走过了泥泞与黑暗!
再如果可以,我还想抱抱那个在别人都已酣然入梦她依旧点着蜡烛勤奋学习的18岁少女,没有她的刻苦劲,我怎么会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顺利跨进大学的校门
回望走过的路,点点滴滴都是付出和努力,如果可以,我真想回到过去,抱抱每一阶段里从没懈怠过的自己。感谢她们一路扶持,伴我走出成长的泥泞与黑暗,才让今天的我没有让自己失望。
14.根据选文内容,填写表格。(4分) (
线
)
成长过程 主要事件 “我”的性格特点
7岁的夏日 A B
10岁那年 “我”不管他人嘲讽,用碳棒练习写字,成绩渐渐靠拢优等生。 坚持
14岁初二那年 C 有才华
18岁 “我”在别人熟睡时独自学习,顺利考上大学。 D
15.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我没有喊没有叫,就像母亲平常处理伤口那样,抓了一点土,在手里捻细,而后撒在直流血的伤口上。
16.分析选文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3分)
有同学从我身边走过,像看怪物一样看我:成绩不好,还显摆着这点学问
17.选文第 段“读着读着,我的声音哽咽了。”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我”当时的心理。(4分)
18.请分析选文结尾“感谢她们一路扶持,伴我走出成长的泥泞与黑暗,才让今天的我没有让自己失望”一句的含义。(4分)
三、整本书阅读(4分)
19.下面是小冀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做的笔记,请你帮他把笔记补充完整。
摘要 笔记
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任何一个笨蛋,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 把枪藏起来吧,永远也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就是到了生活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他站起来,朝大道走去。 提要: 心得:n
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 提要:保尔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笔为武器继续战斗。 心得:不论什么情况,人总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永不言败。
第三部分
(20题,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作为学生,考试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我们通常认为考试就是坐在教室里,面对试卷,奋笔疾书。但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别样的“考试”。一次艰难的抉择,可能是一场考试;一次勇敢地面对挑战,也是一场考试;甚至一次不经意间的善举,同样可以成为一场考试。这些考试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没有标准的答案,却能深刻地检验我们的品格、能力和智慧。
上面的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联想、触动和思考 请以“考试”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答案
1.(1) B
(2) A. 袖手旁观 B. 接踵而至
(3) C 句:“不是” 改为 “不仅” D 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和 “提高自身素养” 调换位置
2.示例:青春从指尖滑过,留下淡淡的印记;理想从心中升起,留下坚定的信念。
3.①窈窕淑女 ②琴瑟友之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 ④故外户而不闭 ⑤陶渊明
4.①老妇致词 ②艰辛劳作 ③翩翩
5.《石壕吏》中,诗人既同情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又对封建官吏的残暴感到愤怒,同时还为国家的命运担忧,体现出矛盾的情感;《卖炭翁》中,老翁 “身上衣正单” 却 “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出他在寒冷处境中希望炭能卖个好价钱的矛盾心理,反映了他生活的艰辛。
6.D
7.(1)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2) 路上的行人,口渴了也不能品尝到(泉水)。
8.B
9.甲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的幽静景色,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的孤寂悲凉之情;乙文通过描写白鹤泉不被人关注却坚守本性的特点,赞美了像白鹤泉一样不慕名利、坚守自我的君子品格。
10.物候观测的数据能反映气候对生物的影响,比如材料二中提到全球气候变暖使秋天平均气温上升、时间缩短,导致红叶出现时间推迟,还可能影响树木吸收养分和第二年生长,这体现了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11.①树叶生成叶绿素以吸收阳光 ②叶绿素停止生成,树木吸收残留营养,潜藏的橙色、黄色物质显现,一些树木生成红色的花青素
12.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红叶展现的过程比作去食品店购买来年必需食物,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红叶过程对树木储存养分、维持寿命的重要性,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3.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使气温升高的时期变长,秋天平均气温上升、时间缩短,秋霜迟迟不降,导致红叶出现时间推迟;此外,雨水过多或过少、气候异常等因素也可能影响红叶出现,所以十一黄金周时红叶甚少。
14.A. “我” 跟着母亲收麦子,脚被割伤仍忍着疼继续割 B. 懂事、坚强 C. “我” 作文好却未被老师点名表扬,后在全县作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并在师生大会上读获奖作文 D. 刻苦
15.运用动作描写,“抓、捻、撒” 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 “我” 处理伤口的过程,表现了 “我” 的坚强和懂事。
16.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同学对 “我” 的异样眼光和嘲讽,突出了 “我” 当时学习条件的艰苦和坚持学习的不易,反衬出 “我” 的执着。
17.“我” 当时心里既有终于能在众人面前证明自己的激动,又有之前一直被埋没在 “等” 里的委屈,还有对自己努力得到认可的欣慰。
18.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各个阶段努力付出的自己的感谢,正是过去的自己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才让现在的自己取得了一定成就,没有辜负曾经的付出,体现了成长过程中自我激励和自我肯定的重要性。
19.提要:保尔因身体残疾想自杀,最终战胜自我,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心得:面对困境,要勇于战胜自我,找到生活的意义,为有意义的事业而奋斗。
20.别样的考试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我裹紧了外套,加快了脚步。
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我看到一位老奶奶站在路边,手里拎着一个沉重的袋子,正焦急地望着来往的车辆。她的头发被风吹得凌乱,脸上布满了皱纹,看起来很无助。
我犹豫了一下,要不要过去帮忙呢?我还有作业要写,天也快黑了。可看着老奶奶那焦急的神情,我又觉得不该袖手旁观。这就像一场考试,考验着我的良知。
我走上前去,轻声问:“老奶奶,您需要帮忙吗?” 老奶奶惊喜地看着我,说:“孩子,你能帮我把袋子送到前面的小区吗?我实在拎不动了。” 我爽快地答应了。
拎着袋子,我才发现它真的很重,里面像是装了很多蔬菜。我和老奶奶一边走一边聊,得知她是去给儿子送些自己种的蔬菜。路上,老奶奶不停地感谢我,我心里暖暖的。
把老奶奶送到小区门口,她非要塞给我几个苹果,我推辞不过,只好收下。看着老奶奶远去的背影,我觉得这场 “考试” 我应该是及格了。
生活中的这场别样考试,没有试卷,却检验了我的善良和担当。它让我明白,帮助别人不仅能给别人带来温暖,也能让自己收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