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4 18:0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卷
七 年 级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答题卡的姓名、考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试卷共20个小题,考试时量 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与运用(共24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共8分)
丰富多彩的社会由人们堆砌而成,平凡的生活中有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甲】就像《阿长与〈山海经〉》的保姆阿长,她的(jí)贯和身世无人深究。这个连“三吋经”都念不对的普通妇人,会在探亲归来时给梦寐以求的鲁迅带来《山海经》。【乙】平凡街头手艺人卖油翁,他鲜为人知的酌油技艺让人叹为观止,他“惟手熟尔”的哲理更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台阶》中的父亲,尽管他的努力从未获得外界的表(zhāng),但这份中国农民式的坚韧和尊严锋芒毕露。 【丙】
在战火纷飞的太行山区,农家少女妞儿省下自己的布料为八路军战士缝制袜子,这温馨的场面展现军民之间的真诚和温暖;妞儿和八路军战士争论“到底谁讲卫生”的话题,让读者们忍俊不禁地笑了。哈尼族少女接力照料小木屋,使过路人在大山里有歇脚之处:哈尼族少女和过路人的攀谈无不体现着民众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在生活中,这些微不足道的举手之劳,编织成了耐人寻味的温情之网。 【丁】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汉字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籍 章 rěn pān B.藉 章 rèn pāng
C.藉 彰 rěn pāng D.籍 彰 rèn pān
2.上文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鲜为人知 B.锋芒毕露 C.微不足道 D.耐人寻味
3.把以下句子分别填入文中,填写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甲】①它们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却如春日细雨般浸润人心。
B.【乙】②这份笨拙却真挚的关怀,成为了作者心中最温暖的星光。
C.【丙】③原来伟大从来不是天赋异禀,而是千万次重复训练中的专注。
D.【丁】④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或许从未想过“伟大”二字,却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何为善良、何为坚守。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2分)
A.丰富多彩的社会由人们堆砌而成,平凡的生活中有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B.这个连“三哼经”都念不对的普通妇人,会在探亲归来时给梦寐以求的鲁迅带来《山海经》。
C.妞儿和八路军战士争论“到底谁讲卫生”的话题,让读者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D.哈尼族少女和过路人的攀谈无不体现着民众对雷锋精神的传承。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一种文体。
B.周敦颐,字茂叔,是北宋著名哲学家。
C.春节贴春联、拜年;清明节祭祖、踏青;重阳节登高赋诗、喝雄黄酒,这些都是传统节日约定俗成的活动。
D.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等,如愚见,谦称自己的见解;鄙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氏。
6.七年级(一)班的同学组织开展“孝亲敬老”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8分)
【任务一】下面是“孝亲敬老”活动的策划步骤,请你把空缺的地方补充完整。 (4分)
活动步骤 具体内容
前期筹备 进行需求调研与资源整合,确定活动定位与预算规划方案
主题活动模块设计 模块一:“孝亲敬老”故事分享会 模块二: (1)_______________ 模块三: (2)_______________
场地准备 场地布置与设备调试
活动开展前夕 (3)_______________
活动开展中 维持现场秩序,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活动结束后 (4)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活动现场有不少“孝亲敬老,传承家风”的名言,请你根据材料( ) (二)说一说,作为当代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真正践行“孝亲敬老”。 (4分)
材料一: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论语·里仁》
材料二: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人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7.古诗文默写(6分)
作品 诗意 诗句
《爱莲说》 集中表现莲花的高洁品质,现在用来象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登飞来峰》 在遭遇艰难险阻时,我们要勇敢无畏,满怀信心和决心。 ③ 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 虽已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⑤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共46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共6分)
春夜闻笛①
【唐】李益
寒山①吹笛唤春归,迁客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谪迁江淮时。②寒山:在今江苏徐州东南。③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8.下列对诗歌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 ) (2分)
A.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写初春夜里诗人在军中闻笛观景引发的所思所感。
B.诗歌从寒山笛声到迁客,再到洞庭群雁夜飞,在一系列具体形象的叠现之中,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C.诗以人唤春归始,而以雁尽北飞结,人留雁归,春到大地而不暖人间,显得哀婉伤感,寄意深远。
D.诗歌后两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雁无情北归,空留作者一人在江淮的情景。
9.小新想为本诗制作一个小视频,请你帮她完成以下表格。 (4分)
诗歌 画面 所表达的情感
寒山吹笛唤春归 (1) 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洞庭湖的夜空中,无数大雁飞过,它们的身影在夜色中若隐若现,不知要飞往何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共13分)
世有爱子者
世有爱其子者,坐之高堂,食之刍豢①,足迹未尝及门, 自以为爱之至矣。彼邻人之父则不然。使其子蹑履担签③,犯风雨冒霜雪以从师取友于千里之外。伶仃颠顿,道路之人莫不窃议其父之不慈也。及观其终,则有一人焉,不辨菽麦④,顽嚣④无知,问之何人也,乃向之足迹未尝及门者也。有一人焉,知类通达,为世名儒,问之何人也,乃向之颠顿数千里者也。彼为人父者,将使其子无知为爱耶 将使其子有成为爱耶 虽甚愚者,亦知所择矣。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有删改)
【注解】①刍豢(chú huàn):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这里泛指肉类食品。②蹑履担簦(niè lǚ dān dēng) : 脚穿草鞋, 身背竹笠。③菽麦 (shū mài) : 豆与麦。④顽鼠(yín): 愚昧奸诈。
10.小新借鉴文言文解词方法,为下面加点字作出以下解释,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文言词句 文言解词方法 解释
(1)食之刍豢 词类活用法:名词活用作动词 A.给……吃
(2)足迹未尝及门 成语释义法:力所能及 B.到
(3)及观其终 课内迁移法:“及鲁肃过浔阳” C.等到
(4)乃向之足迹未尝及门者也 查阅词典法:①朝着,面对;②临近、将近;③往者,从前。 D.朝着,面对
11.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原句:犯风雨冒霜雪以从师取友于千里之外
A.犯风雨/冒霜雪/以从师取友于千里之外
B.犯风雨冒霜雪/以从师取友/于千里之外
C.犯风雨冒霜雪/以从师/取友于千里之外
D.犯风雨/冒霜雪以从师/取友于千里之外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3分)
彼为人父者,将使其子无知为爱耶
13.文中的“爱其子者”和“邻人之父”分别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儿子的 两个儿子的结局如何 你觉得什么是真正的爱子呢 (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小面馆里的奇迹
曾颖
①那一年,木头到北京办事,盘缠很快用尽。在离家数千里的北京大街上,木头几乎一无所有。
②街上小吃店门口的价目表,让他不好意思抬头。终于走到一家人少的小店,只放着三四张桌子,灶上的大锅里正往外散发着热气。炉灶前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头在收拾碗筷。木头想看菜单,没有。这让他的心里更没底————兜里只有5元现金,被捏得像腌出水的咸菜。③他问: “老板,面,小碗的……多少钱一碗 ” “8块!” “不要炸酱,不要调料,不要臊子和葱,只要面,多少钱 ”老人停下手里的活计,瞄了木头一眼。在他确定了木头的窘迫后摆头说: “坐吧!”
④很快,一大碗面条端了出来。面里卧着几片莴笋叶,很筋道的样子。面上顶着一撮干辣椒,散发出一股火辣辣的气息。这是家乡的小面做法。
⑤老人忙完,点上烟杆坐到他身边,一张嘴,说的果然是四川方言。老人10年前来北京打工,后来年纪大了,在工友的帮助下,开了这家小面馆。后来居然把儿子供到大学毕业,他打算再干几年,挣几个养老钱,就回老家去……
⑥那天晚上,老人留他住在小店。第二天一早告辞时,木头摸摸口袋里那皱巴巴的5元钱,实在拿不出手,就把自己带在身边无聊时雕刻着玩的一只木烟斗留在桌上。从小,他妈妈就告诉他,人要懂得感恩,不能占别人的便宜。虽然自己这块从柴垛上随便捡来消磨时间的木头值不了什么钱,但一路雕下来,也费了一些心思。老人的烟杆已经破了,他用得着。他一路走着,心里的歉意稍稍平复了一些。突然听见身后有人喊,回头,见老人手里拿着那个烟斗对他说:“你落下东西了。”“那……是送你的!”“这么贵重的东西,我可受不起!”“不贵重,我自己雕的小玩意。”“可这木头……”“木头是在柴火堆上捡的。”“你们用它烧饭 ”“对啊,烧出来的饭可香了!”“可这木头在这里论克卖!比金子还贵!”
⑦木头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像被人用木榔头砸了头一般,晕晕乎乎的。但他还是不相信,或许是老人看走眼了吧 老人说有一个玩木头的生意人,喜欢吃他做的小面,常来他店里吃面聊天,教了他许多有关木头的知识。他手上那个烟斗,光木头至少值好几百块钱,而且雕功不赖,至少可以再加100元。木头摇摇头,有点发蒙。但看老人认真的表情,不像是在骗他。老人说: “你若不信,我马上叫他过来!”
⑧老人拉着他到小卖部打电话,拨电话前再三叮咛木头:不许说用木头烧饭的事。
⑨不一会儿,一个中年男人匆匆赶过来,一脸兴奋的表情。老人把烟斗递给他看,说木头是他侄子,来北京送货,这是样品。男人端详那个烟斗,敲一敲,嗅一嗅,又在衣服上摩擦几下,没说价格,只问:“你还有多少 ”木头张嘴要答。老人抢在他前面,说:“不是很多,每月能做二三十个。”“我全要了!价格您说!”但木头确实不知道该说多少。老人说, “曹总是识货的人,您直接给个价!”曹总咂嘴说: “500元一个,如何 ”木头胸口一紧,一个“好”字差点脱口而出。老人又一次抢在他前面,说: “这孩子初次创业,也不容易,好多东西都不懂,还请曹总多指教、多担待!”曹总脸上有一种心思被人看穿的尴尬,笑了笑说: “那就800元吧!你每次来送货,路费我出!”老人拍拍木头的手,示意他可以点头了。木头于是点头,一沓热乎乎的钞票就被塞到他手中。
⑩他拿出两张钞票,感谢老人。他事也不办了,径直要去车站订票回老家。老人也没有推辞,帮他订了票,并留了地址,希望他今后常来。他们后来果然成了“叔侄”,老人的面馆成为木头的中转站,后来干脆改成了木头文玩店。 我认识木头时,他不仅带着村里人做文玩加工,还到处承包林地,做高级木头生意。很多人感叹他运气好。而我觉得,如果当初他没有感恩之心,吃完面抹抹嘴、拍拍屁股就走人,不留下那个烟斗表示谢意,也许就没有今天。
这显然不是运气好这么简单的事。
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第②段中“兜里只有5元现金,被捏得像腌出水的咸菜”,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五元钱比作“腌出水的咸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头”内心难堪到手心出汗的地步。
B.第⑥段中“从小,他妈妈就告诉他,人要懂得感恩,不能占别人的便宜”母亲的这句话是“木头”的做事准则,也是全文的主旨之一。
C.第⑧段中“老人”在联系商人之前嘱咐“木头”“不许说用木头烧饭的事”,是为了隐藏雕刻烟斗的木头遍地都是的事实,便于商讨价格。
D.“木头”成功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他的感恩、勤奋,二是他的家乡盛产有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木头。
E.老人不断帮木头抬高木头售价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老人是一个精明、强势有些狡诈的形象。
15.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
男人端详那个烟斗,敲一敲,嗅一嗅,又在衣服上摩擦几下,没说价格,只问: “你还有多少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4分)
16.本文主要讲述了木头从一无所有走向成功的故事,有人认为,第⑤段对老人的描述是多余的,你认同这种看法吗 请说一说你的看法与原因。 (5分)
17.本文标题为“小面馆里的奇迹”,请你结合文本与主题谈谈文中“奇迹”有哪些意蕴。(6分)
(三)整本书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8分)
【片段一】
祥子心中仿佛忽然的裂了,张着大嘴哭起来。小福子也落着泪…… “祥哥!你看怎办呢 !”
祥子没办法,只好等着该死的就死吧!
虎妞在夜里十二点,带着个死孩子,断了气。
【片段二】
“你想独自混好 ”老人评断着祥子的话,“谁不是那么想呢 可是谁又混好了呢 我当年轻的时候,真叫作热心肠儿,拿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作。有用没有 没有!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 ”
【片段三】
有一次,他在街上遇见我,叫我上车,到他那儿去。我当时正被斗争冲昏头脑,对他说:“既然有人出卖革命,我们就要斗,必要的时候,不惜拿起武器。”朱赫来回答得很简单:“那我们就把你们当作反革命,抓起来枪毙。留神点,保尔,你已经站在最后一级台阶上。再跨出一步,你就到街坐那边去了。”说这话的,是我最亲爱的人,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在肃反委员会工作时的老首长。
【片段四】
保尔把马鞍移近火堆,坐了上去,然后把那本厚厚的小开本的书打开,放在膝盖上。
“同志们,这本书叫《牛虻》。是我从营政委那里借来的。这部小说使我非常感动。要是你们能安静一点呆着,我就念。”
……保尔读完了最后几页,把书放在膝盖上,深思地盯着火焰。好几分钟大家都没有说一句话。所有的人都被牛虻的死感动了。
18.以下是欢欢阅读时在划线部分做的圈点批注,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片段一:虎妞难产去世,祥子卖车为其下葬,这成了压垮祥子生活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
B.片段二:这里是老马对祥子说的话。其中“热心肠几” “蹦儿”等词汇体现了本书语言的“京味儿”。
C.片段三:这里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用保尔自己的话写出了朱赫来对保尔的巨大影响,
D.片段四:小说中多次描写保尔与《牛虻》一书,可以看到,该书对保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进保尔有了坚韧的性格与不屈的理想,
19.同样是面对困境,保尔摆脱困境,实现人生的进阶,而祥子却最终堕落成行尸走肉。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和链接材料,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思想主旨等方面,谈一谈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 (6分)
【链接材料】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创作背景: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加速了苏联的现代化进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创作时间正是苏联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是一个对社会和经济实行根本性改造的时期。“建设者们的空前热情,正是社会主义恢复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
《骆驼祥子》创作背景: 《骆驼祥子》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当时正值中国黑暗、混乱之际。新旧军阀连年不断地进行争权夺势的战争,城市资产阶级、乡村豪绅阶级对工人农民进行剥削及政治压迫。
三、表达与写作(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遇见繁盛的紫藤萝,宗璞告别了内心的伤痛,振作精神,重新出发;遇见郁郁苍苍,重重叠叠的井岗翠竹,袁鹰忆起当年井冈山军民的血肉之情,感慨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遇见善良的长妈妈,鲁迅不仅在童年获得了关爱与温馨,更在成年后对于儿童教育有了更独特的见解。在生活中,你一定曾遇见过引发你独特思考感悟的人或事物。请以“遇见你,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
(3)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信息。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D
  2.B
  3.B
  4.D
  5.C
  6.【任务一】(1)“孝亲敬老” 主题演讲比赛 (2) 走访养老院,为老人送温暖 (3) 通知参与人员活动时间、地点 (4) 收集活动反馈,总结活动经验
  【任务二】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长辈,更要在精神上尊敬他们;当父母有不对之处时,要委婉劝说,即使意见不被采纳,也要恭敬对待,不怨恨;还要将孝亲敬老的精神延伸到社会,关爱所有老人,为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贡献力量。
  7.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④自缘身在最高层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 ⑥化作春泥更护花
  8.D
  9.(1) 寒山之上,有人吹奏笛子,那笛声仿佛在呼唤春天的归来 (2) 对春天的期盼以及被贬谪的凄凉伤感
  10.D
  11.A
  12.那作为父亲的人,是要让自己的儿子没有知识算作爱呢?
  13.“爱其子者” 让儿子坐在高堂,给他吃肉类食品,不让他出门;“邻人之父” 让儿子脚穿草鞋、身背竹笠,冒着风雨霜雪去千里之外从师交友。
  结局:“爱其子者” 的儿子不辨菽麦,愚昧无知;“邻人之父” 的儿子知类通达,成为当世名儒。
  真正的爱子是让孩子经历磨练,获得知识和能力,成为有用之才,而不是一味溺爱。
  14.DE
  15.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端详、敲一敲、嗅一嗅、摩擦” 等动作细致地写出了男人对烟斗的仔细观察和辨别,表现出他对烟斗的重视;“你还有多少?” 的问话则体现出他对烟斗的浓厚兴趣,为下文他高价收购烟斗做了铺垫。
  16.不认同。第⑤段对老人的描述,交代了老人的经历,体现了老人的善良和不易,让读者更了解老人的形象;同时,老人与木头同为四川老乡这一情节,为下文老人帮助木头、两人结下深厚情谊埋下伏笔,使故事发展更合理,所以这段描述不多余。
  17.一是指木头因一个自制的木烟斗,从一无所有意外获得商机,最终走向成功的奇迹;二是指老人善良助人,无意中为木头带来机遇的奇迹;三是指木头的感恩之心换来好运的奇迹,体现了善良和感恩能创造美好结果的道理。
  18.A
  19.时代背景:保尔生活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充满活力,人们积极投身建设,为他提供了奋斗的环境和动力;祥子生活在黑暗混乱的旧中国,军阀混战,剥削压迫严重,底层人民难以摆脱困境。
  人物形象:保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祥子起初勤劳坚韧,但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在多次打击下逐渐失去斗志。
  思想主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歌颂为理想奋斗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逆境中成长;《骆驼祥子》则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反映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祥子的堕落是时代的必然。
  20.遇见你,我学会了坚强
  那年冬天,我因为一次考试失利,整天萎靡不振,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放学后,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寒风呼啸,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我的心也像被这寒冷冻结了一般。
  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墙角的一株梅花。它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没有绿叶的衬托,枝干纤细,却顶着几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寒风一次次袭来,它却丝毫没有动摇,依旧挺立在那里,仿佛在与寒风抗争。
  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都会路过那里,看着那株梅花。有一天,天空下起了小雪,我以为那脆弱的梅花会被雪压垮。可当我走到墙角时,却看到梅花在雪中傲然绽放,那红色的花瓣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格外坚强。它没有因为风雪而退缩,反而在逆境中绽放出了最美的姿态。
  看着这株梅花,我忽然明白了什么。一次考试失利算得了什么?比起梅花在寒风雪雨中的挣扎,我的这点挫折简直微不足道。梅花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坚强地绽放,我为什么不能在失败后重新站起来呢?
  从那以后,我重新振作起来,认真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每当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我就会想起那株在风雪中绽放的梅花。
  遇见你,梅花,我学会了坚强。是你让我明白,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风雨,但只要坚强面对,就一定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