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4《中国的民族》(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4《中国的民族》(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6 07:55:08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3.了解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结合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通过对我国民族政策的了解,初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重难点】
重点:民族分布格局、民族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难点: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深层内涵。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阅读教材,完成下题。
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 大家庭,有汉、壮、维吾尔、回、苗、满、彝、土家、藏、蒙古等 个民族,其中 人数最多。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也相差悬殊,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 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 、 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是云南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一般在傣历六七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并举行拜佛、跳孔雀舞、赛龙舟等活动。
那达慕大会是 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多在夏秋季节举行,一般一年一次,有摔跤、 、射箭等活动。
风雨桥是 的一种独特建筑,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多建于交通要道,以方便行人过往休憩。
端午节是 的传统节日,习俗有吃粽子、插艾草、赛龙舟等活动。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在空白中国地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我国少数民族自治的省级行政区,并写出其主要的少数民族名称。
探究二: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探究三:如何理解“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句话?
【随堂检测】
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于1月28日20时在我国多个媒体平台同步直播。晚会采用1+4模式,设北京主会场和重庆、湖北武汉、江苏无锡、西藏拉萨四个分会场。下图为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会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分会场所在省级行政区中,属于直辖市的是( )
A.拉萨 B.无锡 C.重庆 D.武汉
2.下列四个分会场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与省级行政中心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苏—无锡 B.藏—拉萨 C.鄂—武汉 D.渝—重庆
3.拉萨以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表演呈现出当地的民族特色,该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蒙古族 B.藏族 C.维吾尔族 D.叶族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2025年4月13日~4月16日(农历三月十六至十九)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德宏芒市、普洱孟连县等多地举行盛大的节日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025年云南傣族同胞举行泼水节期间,云南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表现为( )
A.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 B.正值干季末期,降水极少
C.昼长夜短,气温逐渐升高 D.澜沧江进入汛期,水位暴涨
5.傣族聚居地西双版纳成为泼水节核心举办区,与其地理环境关联性最强的是( )
A.地处滇西北横断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
B.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溶洞众多
C.属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河流密布
D.毗邻缅甸,边境贸易频繁,外来文化影响深
某直播平台来到内蒙古乌拉盖草原举办内蒙古直播专场,此次双方合作,让草原上的农产品、民族文化,收获了全网亿级的曝光,对旅游宣传、经济带动的效应进一步显现。完成下面小题。
6.内蒙古的特色节日是( )
A.泼水节 B.古尔邦节 C.雪顿节 D.那达慕大会
7.此次内蒙古专场的特色农产品是( )
A.风干牛肉 B.冰糖心苹果 C.牦牛肉 D.有机大豆
8.这次直播场地最有可能设在( )
A. B.
C. D.
中国某地民居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9.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
A.吉林朝鲜族 B.内蒙古蒙古族 C.海南黎族 D.宁夏回族
10.该地区最有可能是图中哪一个气候( )
A.A B.B C.C D.D
11.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高寒缺氧 B.炎热潮湿、多虫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二、解答题
材料一:2024年,广西启动建设“环广西国家旅游风景道”,旨在整合区内自然与人文资源,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自然山水、生态田园、历史人文等旅游资源,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某学校学生以此为主题,开展广西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主题活动。
材料二:广西境内多由流水对可溶性岩石长期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材料三:“环广西国家旅游风景道”布局图。
描述广西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分布特征。
(2)广西区内喀斯特地貌景观丰富,地表常见 和峰丛景观,可以开发利用为自然旅游资源,“风景道”沿线也可开发 (少数民族)的对山歌、抛绣球等文化体验项目。
在旅游资源开发时,需要注意对当地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的保护,请你提出两项具体化措施。
(4)广西建设“环广西国家旅游风景道”对沿线地区的意义有 。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上好课】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24)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3.了解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结合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通过对我国民族政策的了解,初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重难点】
重点:民族分布格局、民族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难点: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深层内涵。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阅读教材,完成下题。
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维吾尔、回、苗、满、彝、土家、藏、蒙古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也相差悬殊,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泼水节是云南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一般在傣历六七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并举行拜佛、跳孔雀舞、赛龙舟等活动。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多在夏秋季节举行,一般一年一次,有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
风雨桥是侗族的一种独特建筑,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多建于交通要道,以方便行人过往休憩。
端午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习俗有吃粽子、插艾草、赛龙舟等活动。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在空白中国地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我国少数民族自治的省级行政区,并写出其主要的少数民族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西藏自治区:藏族。
探究二: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其中,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探究三:如何理解“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句话?
象征着中国 56 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本质上是各民族在迁徙、交流、融合中逐渐凝聚的过程,如同石榴籽在果实中共同构成完整整体,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会破坏果实的完整性。
【随堂检测】
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于1月28日20时在我国多个媒体平台同步直播。晚会采用1+4模式,设北京主会场和重庆、湖北武汉、江苏无锡、西藏拉萨四个分会场。下图为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会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分会场所在省级行政区中,属于直辖市的是( )
A.拉萨 B.无锡 C.重庆 D.武汉
2.下列四个分会场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与省级行政中心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苏—无锡 B.藏—拉萨 C.鄂—武汉 D.渝—重庆
3.拉萨以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表演呈现出当地的民族特色,该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蒙古族 B.藏族 C.维吾尔族 D.叶族
【答案】1.C 2.A 3.B
【解析】1.我国直辖市有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西藏自治区不是直辖市,A错误;无锡是江苏省的一个城市,江苏省不是直辖市,B错误;重庆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C正确;武汉是湖北省的行政中心,湖北省不是直辖市,D错误;故选C。
2.江苏省简称苏,行政中心是南京,而不是无锡,A不正确;西藏自治区简称藏,行政中心是拉萨,B正确;湖北省简称鄂,行政中心是武汉,C正确;重庆市简称渝,行政中心是重庆,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A。
3.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西藏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B正确;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区,A错误;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错误;我国没有叶族,D错误;故选B。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2025年4月13日~4月16日(农历三月十六至十九)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德宏芒市、普洱孟连县等多地举行盛大的节日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025年云南傣族同胞举行泼水节期间,云南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表现为( )
A.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 B.正值干季末期,降水极少
C.昼长夜短,气温逐渐升高 D.澜沧江进入汛期,水位暴涨
5.傣族聚居地西双版纳成为泼水节核心举办区,与其地理环境关联性最强的是( )
A.地处滇西北横断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
B.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溶洞众多
C.属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河流密布
D.毗邻缅甸,边境贸易频繁,外来文化影响深
【答案】4.C 5.C
【解析】4.4月中旬太阳直射点北移至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云南纬度较低,白昼时间延长,气温升高,A错误,C正确;云南5月进入雨季,4月为干季向雨季过渡期,局部已有阵雨,“降水极少”表述不准确,澜沧江汛期主要在6~9月,4月为枯水期,BD错误。故选C。
5.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雨旱两季分明,降水充足,河流密布,是其泼水节核心举办区的主要原因,C正确;西双版纳位于滇南,A错误;泼水节文化与喀斯特地貌、边境贸易无关,BD错误。故选C。
【点睛】云南省地处中国的大西南,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与这些周边国家接壤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云南的边贸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
某直播平台来到内蒙古乌拉盖草原举办内蒙古直播专场,此次双方合作,让草原上的农产品、民族文化,收获了全网亿级的曝光,对旅游宣传、经济带动的效应进一步显现。完成下面小题。
6.内蒙古的特色节日是( )
A.泼水节 B.古尔邦节 C.雪顿节 D.那达慕大会
7.此次内蒙古专场的特色农产品是( )
A.风干牛肉 B.冰糖心苹果 C.牦牛肉 D.有机大豆
8.这次直播场地最有可能设在( )
A. B.
C. D.
【答案】6.D 7.A 8.A
【解析】6.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在这天,当地会举行射箭、摔跤等活动,D正确。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A错误。古尔邦节是回族的传统节日,B错误。雪顿节是藏族的盛大节日,C错误。 故选D。
7.内蒙古畜牧业发达,气候干燥,风干牛肉是当地特色,A正确。冰糖心苹果是新疆阿克苏的特产,B错误。牦牛肉是青藏地区的特产,C错误。大豆是北方地区的特产,D错误。故选A。
8.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传统民居是蒙古包,A正确。图B是吊脚楼,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等湿热地区,B错误。图C是四合院,主要以北京最为典型,C错误。图D是碉堡式建筑,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D错误。故选A。
【点睛】中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是祖国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各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我们应尊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 回族有开斋节、藏族有雪顿节、高山族有丰收节、蒙古族有那达慕节、傣族有泼水节等。
中国某地民居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9.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
A.吉林朝鲜族 B.内蒙古蒙古族 C.海南黎族 D.宁夏回族
10.该地区最有可能是图中哪一个气候( )
A.A B.B C.C D.D
11.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高寒缺氧 B.炎热潮湿、多虫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答案】9.C 10.A 11.B
【解析】9. 图中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船形屋,该民居有利于通风散热,应分布于湿热的自然环境,最有可能属于海南黎族,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C正确;吉林朝鲜族位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内蒙古蒙古族、宁夏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都不湿热,ABD错误。故选C。
10.民居通风散热,应分布于湿热的自然环境,该区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与A气候资料图相匹配,A正确,B是温带季风气候,C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故选A。
11.图中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船形屋,该民居有利于通风散热,应分布于湿热的自然环境,比较潮湿,多虫鼠,B正确;高寒缺氧,干旱缺水,多火山、地震都不符合当地的环境特点,ACD错误。故选B。
【点睛】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种传统居住房屋,关于它的历史,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丹雅公主为了躲避风雨,防御野兽的侵袭割掉茅草屋盖顶,后来也成为了黎族人所居住的船形屋的雏形。多用竹木搭建而成,外形酷似船篷因而得名。
二、解答题
材料一:2024年,广西启动建设“环广西国家旅游风景道”,旨在整合区内自然与人文资源,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自然山水、生态田园、历史人文等旅游资源,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某学校学生以此为主题,开展广西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主题活动。
材料二:广西境内多由流水对可溶性岩石长期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材料三:“环广西国家旅游风景道”布局图。
(1)描述广西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分布特征。
(2)广西区内喀斯特地貌景观丰富,地表常见 和峰丛景观,可以开发利用为自然旅游资源,“风景道”沿线也可开发 (少数民族)的对山歌、抛绣球等文化体验项目。
(3)在旅游资源开发时,需要注意对当地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的保护,请你提出两项具体化措施。
(4)广西建设“环广西国家旅游风景道”对沿线地区的意义有 。
【答案】(1)分布广泛;北部、中部和西南部较为集中。
(2) 峰林 壮族
(3)①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②合理控制游客数量,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③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的宣传与教育。
(4)①促进沿线经济发展;②增加当地居民收入;③促进沿线地区的沟通与联系。
【分析】本题以环广西国家旅游风景道布局图为材料,涉及广西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分布特征、旅游资源开发时对当地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的保护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
【详解】(1)读材料结合图可知,广西地表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以峰林、峰丛、等典型喀斯特地貌为主,北部、中部和西南部较为集中。
(2)“修改了原卷的答案和解析,请解析审核老师仔细对比判断。”
读材料结合图可知,广西区内喀斯特地貌景观丰富,地表常见峰林和峰丛景观,可以开发利用为自然旅游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是壮族,“风景道”沿线也可开发壮族的对山歌、抛绣球等文化体验项目。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旅游资源开发时,需要注意对当地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的保护,措施: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实施预约游览制度,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的宣传与教育,推广环保交通(如电动观光车),减少尾气污染等。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西建设“环广西国家旅游风景道”对沿线地区的意义有:促进旅游资源整合,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带动沿线交通、餐饮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沿线地区的沟通与联系等。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