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4 11:1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班级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素 养 目 标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时间、特点、重大成就: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等方面的发明成就。(时空观念) 2.通过材料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
教学难点 垄断组织及垄断组织形成的影响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多媒体课件,预习第5课
教学内容、过程及方法 二度创作
一、导入新课 有些同学觉得在家最悲催的事情就是停电,在学校最开心的事情也是停电。电在我们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电是什么时候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的呢? 二、讲授新课 (一)电的应用 1、阅读教材,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2)经济上: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3)自然科学: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教师讲述: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比如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19世纪40年代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奠定了无机化学的基础等。自然科学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创造了条件。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第二次重大突破。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念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叫“电力革命”。 3、阅读材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4、阅读教材,认识电力的发明过程。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可以产生电流。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人们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5、阅读教材,找出19世纪后半期与电力有关的内容。 教师讲述: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还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6、电力作为一种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充足而廉价,使用方便和广泛,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清洁能源)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阅读教材,梳理内燃机的改进过程。 发明物时间国家发明人名称内燃机1876年德国奥托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戴姆勒汽油内燃机1892年德国狄塞尔柴油内燃机
2、内燃机与蒸汽机相比,有哪些优劣? 教师总结过渡:蒸汽机烟尘很重,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且非常笨重,操纵不灵,还经常出事故。内燃机动力大、相对较小,便于广泛应用。尤其是柴油机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动力问题,引发了交通领域的革命性变化,使新型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应运而生。 3、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主要交通工具汽车、飞机。 思考:与人力车、牛车、马车等旧的交通工具相比,汽车具有哪些优越性?汽车的大量使用具有什么样的破坏性? 它的动力是新型的,既稳定又强大,行驶速度快,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阅读教材,了解化学工业产生的概况。 教师讲述: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在无机化学工业方面,19世纪60年代发明了以氨为媒介生产纯碱和利用氧化氮为催化剂生产硫酸的新方法,使这两种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后来,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 2、阅读教材,了解诺贝尔等人在化学工业和新材料领域的发明创造。 领域发明人国家时间发明内容意义化学 工业 和新 材料诺贝尔瑞典1867年现代炸药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海厄特美国1869年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夏尔 多内法国1884年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规模之大,往往控制着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例如德国的电气工业基本上被电气总公司和西门子公司两个集团所控制,从而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材料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末,欧洲列强几乎把整个非洲、东南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瓜分完毕。它们还强迫中国、土耳其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用强权干预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 教师总结: (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3)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归纳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初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及广泛运用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背景条件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知识; 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主要成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 富尔顿:1807年轮船; 斯蒂芬森蒸汽机车西门子:—发电机; 格拉姆:电动机; 爱迪生:电灯。 卡尔·本茨:汽车; 莱特兄弟:飞机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使用理论牛顿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领先英国美、德产业纺织业、机器制造业等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交通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动力改良的蒸汽机(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社会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3)主要在轻工业部门(1)科学研究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世界 格局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导致一战的爆发共同 影响 ①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 ③都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三、课堂小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生活的面貌,人类历史从蒸汽机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也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内燃机的发明,为交通领域的变革创造了条件,汽车和飞机的发明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提高了生产能力。总的来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板书设计 一、电的应用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2、特点 3、电的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的发明 2、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力大发展;垄断组织,帝国主义阶段;对外扩张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