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15
知识梳理
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电荷,用毛皮摩擦
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使两个物体带上了等量的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4、带电物体具有吸引 的能力。(轻小物体有灰尘、毛发、细小水流、碎纸屑、泡沫小球等)
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 ,异种电荷互相 。
注意:斥定吸不定。“排斥”的两物体 带同种电荷,“吸引”的两物体可能带 电荷,也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 (吸引轻小物体)。两物体所带电荷越多,“排斥”或“吸引”时的力越 。
6、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路径称为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等。用电器如灯泡、电动机、门铃等。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
7、在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会有电流,这样的电路称为 。
8、当开关断开或电路中某一处断开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这样的电路称为 。
9、如果不经过用电器,而电源两极直接用导线连接,叫做电源短路。 时,电路中的电流过大,会损坏电源,严重时会造成火灾。局部短路:某用电器两端用导线直接连接,此时电流没经过用电器,用电器不工作。
10、电路图是用统一规定的 代替实物表示电路的图。画电路图时应注意:(1)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2)连接线要画成横平竖直;(3)线路要画得简洁、整齐、美观;(4)导线交叉处,如果是相连导线应以圆点表示。
11、串联电路特征
(1)电路元件逐个依次连接起来,电流只有 条路径;
(2)各用电器同时工作,彼此相互影响,一个用电器停止工作,其他用电器均 工作;
(3)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控制作用与位置 。
12、并联电路特征
(1)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有 和 之分;
(2)各支路用电器能单独工作,互不影响;
(3)干路中的开关控制 ,支路中的开关控制 。
考点专练
1、如图是“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塑料丝与塑料管带异种电荷后吸附在一起
B.塑料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呈章鱼状
C.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后带正电
D.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毛皮两次失去的电子总数
2、有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丙被吸引(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B.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C.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3、把不同的金属片a、b插入柠檬,制成水果电池,并与电压表用导线连接,如图所示。则对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金属片a是水果电池的正极 B.水果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流是从金属片a经电压表流回金属片b D.自由电子从金属片a经电压表定向移动到金属片b
4、学习了“电流与电荷”一课后,小李老师模拟课本实验(如图甲)制作了“静电除尘”教具(如图乙),静电除尘的原理是 (填“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或“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向阳极板运动的气体离子带 (填“正电荷”或“负电荷”)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16
一、知识梳理
1、电流是导体中的电荷 移动形成的。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2、物理学中规定, 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3、电流的单位:安培,简称安,用符号 表示。
注意:同一刻度线,大量程数值是小量程数值的 倍。电流表内阻非常小,可看作 。
4.电流表: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用 测量。
5、正确使用电流表:
(1)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 ;
(2)必须保证电流从电流表的 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柱流出;
(3)注意选择电流表合适的量程,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的情况下,可用 法判断被测电流是否超过量程;
注意:先拿电路的另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 的接线柱,如果指针偏转太 ,再使用较小的量程。
(4)不能把电流表并联在 两端。
6、电流表故障的几种常见类型分析
(1)在实验前若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原因是: ;
(2)若电流表指针偏转超过其量程,原因是: ;
(3)若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过小,原因是: ;
(4)若电流表的指针反转,原因是: ;
(5)电流表指针没偏转,原因是: ;
(6)电流表被烧坏,原因可能是: 。
7、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 。
8、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跟支路的电流的关系: 。
二、考点专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电路中,用电器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B.只有正电荷的定向运动才能形成电流
C.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D.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2、从显像管尾部的热灯丝发射出来的电子,高速撞击到电视机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光,则在显像管内( )
A.电流方向从灯丝到荧屏 B.显像管内是真空,无法通过电流
C.电流方向从荧屏到灯丝 D.无法判断电流方向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电流表测量的是( )
A.通过灯的电流 B.通过灯的电流
C.通过灯和灯的电流之和 D.电源供给电路的总电流
4、如图所示的实物连接图中,电流表A1和A2测量的对象是( )
A.A1测灯L1的电流,A2测L2的电流
B.A1测灯L2的电流,A2测L1的电流
C.A1测灯L1的电流,A2测L1和L2的总电流
D.A1测灯L2的电流,A2测L1和L2的总电流
5、如图所示,电路图中电流表A1与A的示数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电流表A2的示数为( )
A.1.1A B.0.1A C.0.5A D.1.7A
6、规范使用电流表是必备的实验技能之一。某次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接线柱选择和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连接的接线柱 读数
A “-”与“0.6” 0.3A
B “-”与“0.6” 1.5A
C “0.6”与“3” 0.3A
D “0.6”与“3” 1.5A
A.A B.B C.C D.D
7、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测量电流时连接的电路,电路的连接存在错误,下列操作及说法正确的是( )
A.撤掉导线,电流表测量的是电路的总电流
B.撤掉导线,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的电流
C.撤掉导线,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的电流
D.撤掉导线,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的电流
8、如图所示,有一个导体铸件,粗细两部分的截面直径的关系是 d2=2d1,若把该导体两端接入电路,则通过粗细两段导体的电流关系是( )
A.I1=2I2 B.2I1=I2 C.4I1=I2 D.I1=I2
9、干燥的天气人接触汽车有时会被“电”一下,手拿如图所示的静电消除器接触汽车消除静电,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静电消除器前端是金属,金属能导电
B.汽车上的“电”往往会使汽车吸附更多的灰尘
C.若汽车带的是负电,则瞬间电流方向由汽车流向消除器
D.汽车带电是因为汽车行驶时与空气摩擦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L2两灯泡串联 B.通过L1灯的电流大于L2灯的电流
C.L1、L2两灯泡并联 D.若L1灯丝烧断,L2灯仍能正常发光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17
一、知识梳理
1、容易导电的物质叫 。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食盐的水溶液等。
2、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 。如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油、干燥的空气都是绝缘体。
3、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是 和 ;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
4、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符号为 ,基本单位是 ,单位符号是 。
1兆欧=103千欧=106欧
(1)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阻碍能力越 ,电阻值越 ;
(2)电阻越大,导体的导电能力越弱;
(3)绝缘体的电阻非常 ,电流不容易通过;
(4)导体的电阻非常 ,电流很容易通过。
5、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在横截面积和材料 的条件下,长度越长,电阻 ;在长度和材料 的条件下,横截面积越小,电阻 ;在长度和横截面积 的条件下,材料不同,电阻 。温度对电阻大小也有影响。
6、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使用时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接入电路前应将滑片调到 处,接线柱应选择“一上一下”。一个标有“10 Ω 2 A”的滑动变阻器,它的阻值变化范围是 ,其中“2 A”表示的意思是 。
7、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探究题)的注意事项:
①连接电路时, ;
②电压表和电流表选择 ;
③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判断电阻的大小,这是运用了转换法。
④实验中还应用了 法。在设计实验和叙述结论时,都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如在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是否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后,得出的结论是:在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如果说成“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是不正确的,因为没有控制其他因素相同。
二、考点专练
1、下列四组物体中,通常情况下容易导电的一组是( )
A.铜丝和塑料盆 B.橡胶手套和玻璃杯 C.钢尺和人体 D.空气和大地
2、小明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发现实验器材中电阻丝只有一根,其他器材足
够,如果要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活动,不可能完成的是( )
A.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B.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C.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D.探究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4.有一段均匀导线的电阻是4欧,把它对折后作为一根导线使用,这时它的电阻可能是( )
A.1欧 B.2欧 C.4欧 D.16欧
5.一根长1 m的导线,电阻为R。先把它剪去一半,再将剩下的一半拉长到1 m,此时它的电阻( )
A.大于R B.等于R C.小于R D.因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其变化
6、如图中a、b直线分别表示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两段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的伏安特性曲线。关于这两段电阻丝,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电阻丝a较粗
②电阻丝 b较粗
③若将电阻丝a、b并联在一起接入电路,则b的电流较大
④若将电阻丝a、b串联在一起接入电路,则b两端的电压较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如图所示将白炽灯的灯丝与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现用酒精灯给灯丝加热,观察到小灯泡亮度变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丝两端的电压变小
B.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C.加热使灯丝内的电荷变少
D.若把灯丝换成玻璃芯,小灯泡不会发光
8、如图所示的电路,AB和CD均为镍铬合金线。闭合开关后,通过观察________,可以比较出合金线电阻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这个实验装置是研究电阻大小与导体________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15
知识梳理
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
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使两个物体带上了等量的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4、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轻小物体有灰尘、毛发、细小水流、碎纸屑、泡沫小球等)
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注意:斥定吸不定。“排斥”的两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吸引”的两物体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吸引轻小物体)。两物体所带电荷越多,“排斥”或“吸引”时的力越大。
6、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路径称为电路。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等。用电器如灯泡、电动机、门铃等。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
7、在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会有电流,这样的电路称为通路。
8、当开关断开或电路中某一处断开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这样的电路称为开路。
9、如果不经过用电器,而电源两极直接用导线连接,叫做电源短路。电源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过大,会损坏电源,严重时会造成火灾。局部短路:某用电器两端用导线直接连接,此时电流没经过用电器,用电器不工作。
10、电路图是用统一规定的元件符号代替实物表示电路的图。画电路图时应注意:(1)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2)连接线要画成横平竖直;(3)线路要画得简洁、整齐、美观;(4)导线交叉处,如果是相连导线应以圆点表示。
11、串联电路特征
(1)电路元件逐个依次连接起来,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2)各用电器同时工作,彼此相互影响,一个用电器停止工作,其他用电器均停止工作;
(3)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控制作用与位置无关。
12、并联电路特征
(1)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有干路和支路之分;
(2)各支路用电器能单独工作,互不影响;
(3)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它所在的支路。
考点专练
1、如图是“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塑料丝与塑料管带异种电荷后吸附在一起
B.塑料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呈章鱼状
C.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后带正电
D.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毛皮两次失去的电子总数
【答案】B
【解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塑料丝和塑料管都比毛皮容易失去电子,则它们与毛皮摩擦后都会带正电。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塑料丝之间相互排斥而形成章鱼状,塑料丝与塑料管之间相互排斥从而使塑料丝悬浮在空中,故A错误,B正确;
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C错误;
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只等于毛皮与它摩擦时失去的电子数,故D错误。
2、有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丙被吸引(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B.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C.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答案】D
【解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乙相互排斥所以带同种电荷,乙、丙相互吸引所以带异种电荷,因为甲带正电所以乙也带正电丙与乙吸引所以丙带负电。
【解答】A、乙带正电,丙带正电,由图乙、丙相互吸引两者带异种电荷,A错误;
B、乙带负电,丙带负电,由图乙、丙相互吸引两者带异种电,B错误;
C、乙带负电,丙带正电,因为甲、乙相互排斥带同种电荷,C错误;
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由甲、乙相互排斥甲带正电知乙也带正电,由乙、丙相互吸引乙正电知丙带负电,故D正确。
3、把不同的金属片a、b插入柠檬,制成水果电池,并与电压表用导线连接,如图所示。则对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金属片a是水果电池的正极 B.水果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流是从金属片a经电压表流回金属片b D.自由电子从金属片a经电压表定向移动到金属片b
【答案】D
【解析】ACD.图中电压表的指针正常偏转,则连接电压表正接线柱的是电池的正极,即金属片a是水果电池的正极,金属片b是水果电池的负极,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a流向b;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则自由电子从金属片b经电压表定向移动到金属片a,故D错误,符合题意,AC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果电池和干电池、蓄电池类似,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学习了“电流与电荷”一课后,小李老师模拟课本实验(如图甲)制作了“静电除尘”教具(如图乙),静电除尘的原理是 (填“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或“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向阳极板运动的气体离子带 (填“正电荷”或“负电荷”)
【答案】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负电荷
【解析】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静电除尘的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则向阳极板运动的气体离子带负电荷。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16
知识梳理
1、电流是导体中的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2、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3、电流的单位:安培,简称安,用符号A表示。
注意:同一刻度线,大量程数值是小量程数值的5倍。电流表内阻非常小,可看作一根导线。
4.电流表: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用电流表测量。
5、正确使用电流表:
(1)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2)必须保证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3)注意选择电流表合适的量程,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的情况下,可用试触法判断被测电流是否超过量程;
注意:先拿电路的另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最大量程的接线柱,如果指针偏转太小,再使用较小的量程。
(4)不能把电流表并联在电源两端。
6、电流表故障的几种常见类型分析
(1)在实验前若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原因是:没有调零;
(2)若电流表指针偏转超过其量程,原因是:量程选择过小;
(3)若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过小,原因是:量程选择过大;
(4)若电流表的指针反转,原因是: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5)电流表指针没偏转,原因是:电流表所在的支路开路;
(6)电流表被烧坏,原因可能是:电流表将电源短路。
7、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8、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跟支路的电流的关系: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17
知识梳理
1、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食盐的水溶液等。
2、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油、干燥的空气都是绝缘体。
3、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半导体。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是硅和锗;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
4、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为R,基本单位是欧姆,单位符号是Ω。
1兆欧=103千欧=106欧
(1)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阻碍能力越强,电阻值越大;
(2)电阻越大,导体的导电能力越弱;
(3)绝缘体的电阻非常大,电流不容易通过;
(4)导体的电阻非常小,电流很容易通过。
5、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在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的条件下,长度越长,电阻越大;在长度和材料相同的条件下,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材料不同,电阻不同。温度对电阻大小也有影响。
6、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使用时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接入电路前应将滑片调到阻值最大位置处,接线柱应选择“一上一下”。一个标有“10 Ω 2 A”的滑动变阻器,它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10Ω,其中“2 A”表示的意思是该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_A。
7、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探究题)的注意事项:
①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有效电阻处于最大值;
②电压表和电流表选择合适的量程;
③实验中,通过比较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判断电阻的大小,这是运用了转换法。
④实验中还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在设计实验和叙述结论时,都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如在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是否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后,得出的结论是:在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如果说成“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是不正确的,因为没有控制其他因素相同。
考点专练
1、下列四组物体中,通常情况下容易导电的一组是( )
A.铜丝和塑料盆 B.橡胶手套和玻璃杯 C.钢尺和人体 D.空气和大地
【答案】C
【解析】容易导电的叫导体,例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叫绝缘体,例如橡胶、塑料、陶瓷和玻璃等。
【解答】铜丝、钢尺、人体和大地容易导电,为导体;而塑料盆、橡胶手套、玻璃杯和空气不容易导电,为绝缘体,因此容易导电的一组为钢尺和人体,故C正确,而A、B、D错误。
2、小明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发现实验器材中电阻丝只有一根,其他器材足够,如果要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活动,不可能完成的是( )
A.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B.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C.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D.探究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答案】C
【解析】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都会影响电阻的大小,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即可。
A.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材料、温度和横截面积相等而改变长度。只需将这根电阻丝先接入一半,再全部接入即可,故A不合题意;
B.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需要控制材料、温度和长度相同而改变横截面积。第一次接入电阻丝的一半,第二次将电阻丝对折全部接入即可,故B不合题;
C.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关系,需要控制温度、长度和横街面积相同而改变材料,无法做到,故C符合题意;
D.探究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改变温度。只需第一次电阻丝不加热,第二次电阻丝加热即可,故D不合题意。
4.有一段均匀导线的电阻是4欧,把它对折后作为一根导线使用,这时它的电阻可能是( )
A.1欧 B.2欧 C.4欧 D.16欧
【答案】A
【解析】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据此分析对折后的电阻和原来电阻的关系。
【解答】这根导线对折后,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那么电阻也会变为原来的一半,即:;
将它们对折并联后,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那么电阻又变成原来的一半,即:。
5.一根长1 m的导线,电阻为R。先把它剪去一半,再将剩下的一半拉长到1 m,此时它的电阻( )
A.大于R B.等于R C.小于R D.因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其变化
【答案】A
【解析】将导线截去一半再拉长到1m,那么横截面积肯定变小了,根据“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可知,它的电阻肯定增大了,故A正确,而B、C、D错误。
6、如图中a、b直线分别表示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两段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的伏安特性曲线。关于这两段电阻丝,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电阻丝a较粗
②电阻丝 b较粗
③若将电阻丝a、b并联在一起接入电路,则b的电流较大
④若将电阻丝a、b串联在一起接入电路,则b两端的电压较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根据图像,利用欧姆定律比较两段电阻丝的阻值大小,然后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分析判断即可。如下图所示,当电压相同时,a的电流比b小,根据可知,a的电阻大于b的电阻。
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因为a的电阻大于b的电阻,所以a的横截面积较小,b的横截面积较大,故①错误,②正确;
若将二者并联在电路中,那么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可知,因为a的电阻大,所以通过a的电流小,通过b的电流大,故③正确;
若将二者串联在电路中,通过的电流相等,根据U=IR可知,a两端的电压较大,故④错误。
那么正确的是②③。
7、如图所示将白炽灯的灯丝与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现用酒精灯给灯丝加热,观察到小
灯泡亮度变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丝两端的电压变小
B.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C.加热使灯丝内的电荷变少
D.若把灯丝换成玻璃芯,小灯泡不会发光
【解析】AB、白炽灯的灯丝与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用酒精灯给灯丝加热,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可知灯丝两端电压变大,故A错误,B正确;
C、加热使灯丝内的自由电荷变少了,但并没有使灯丝内的电荷变少,故C错误;
D、若把灯丝换成玻璃芯,用酒精灯给玻璃芯加热,因为玻璃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小灯泡会发光,故D错误。
8、如图所示的电路,AB和CD均为镍铬合金线。闭合开关后,通过观察________,可以比较出合金线电阻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这个实验装置是研究电阻大小与导体________的关系。
【答案】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横截面积
【解析】(1)电流表的示数越小,则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表的示数越多,则导体的电阻越小;
(2)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3)根据图片确定影响电阻的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1)闭合开关后,通过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可以比较出合金线电阻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2)根据图片可知,其它因素都相同,只有合金线的横街面积不同,因此这个实验装置研究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考点专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电路中,用电器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B.只有正电荷的定向运动才能形成电流
C.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D.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答案】D
【解析】A.在电路中,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故A错误;
B.电荷包含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的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故B错误;
C.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带负电,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C错误;
D.人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故D正确。
故选D。
2、从显像管尾部的热灯丝发射出来的电子,高速撞击到电视机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光,则在显像管内( )
A.电流方向从灯丝到荧屏 B.显像管内是真空,无法通过电流
C.电流方向从荧屏到灯丝 D.无法判断电流方向
【答案】C
【解析】从显像管尾部的热灯丝发射出来的电子,高速撞击到电视机荧光屏上,那么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灯丝到荧光屏。根据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方向相反可知,电流从荧光屏到灯丝。
故选C。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电流表测量的是( )
A.通过灯的电流 B.通过灯的电流
C.通过灯和灯的电流之和 D.电源供给电路的总电流
【答案】B
【解析】由图像可知,两个灯泡并联,电流表与灯L2串联,因此测通过灯L2的电流,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如图所示的实物连接图中,电流表A1和A2测量的对象是( )
A.A1测灯L1的电流,A2测L2的电流 B.A1测灯L2的电流,A2测L1的电流
C.A1测灯L1的电流,A2测L1和L2的总电流 D.A1测灯L2的电流,A2测L1和L2的总电流
【答案】C
【解析】根据实物图可知,灯泡L1与L2并联,开关在干路上,电流表A1与L1串联在同一支路上,测L1的电流;电流表A2串联在干路上,测两个灯泡的总电流。
故选C。
5、如图所示,电路图中电流表A1与A的示数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电流表A2的示数为( )
A.1.1A B.0.1A C.0.5A D.1.7A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灯L1与灯L2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L1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而从两表指针偏转位置来看,A1偏转的比A还大,说明这两表使用的量程不同。由此得出:A1使用的一定是0~0.6A量程,A使用的是0~3A量程。0~0.6A量程的分度值是0.02A,所以A1的读数是0.4A。0~3A量程的分度值是0.1A,所以A的读数是1.5A;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得出灯L2的电流 I2=I-I1=1.5A-0.4A=1.1A
即电流表A2示数为1.1A,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6、规范使用电流表是必备的实验技能之一。某次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接线柱选择和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连接的接线柱 读数
A “-”与“0.6” 0.3A
B “-”与“0.6” 1.5A
C “0.6”与“3” 0.3A
D “0.6”与“3” 1.5A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当电流表选择的量程为0~0.6A时,分度值为0.02A,此时读数为0.3A。当选择的量程为0~3A时,分度值为0.1A,此时读数为1.5A,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测量电流时连接的电路,电路的连接存在错误,下列操作及说法正确的是( )
A.撤掉导线,电流表测量的是电路的总电流 B.撤掉导线,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的电流
C.撤掉导线,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的电流 D.撤掉导线,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的电流
【答案】D
【解析】AB.由图可知,撤掉导线a,灯L1和L2并联,电流表没有接入电路,所以电流表既不是测总电流,也不是测小灯泡L1的电流,故AB错误;
C.由图可知,撤掉导线b,灯L1和L2并联,电流表串联在干路中,即电流表测量的是电路的总电流,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撤掉导线c,灯L1和L2并联,电流表串联在L2的支路中,即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L2的电流,故D正确。
故选D。
8、如图所示,有一个导体铸件,粗细两部分的截面直径的关系是 d2=2d1,若把该导体两端接入电路,则通过粗细两段导体的电流关系是( )
A.I1=2I2 B.2I1=I2 C.4I1=I2 D.I1=I2
【答案】D
【解析】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图片中粗导体和细导体相当于串联,虽然它们的直径大小不同,但是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即I1=I2,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9、干燥的天气人接触汽车有时会被“电”一下,手拿如图所示的静电消除器接触汽车消除静电,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静电消除器前端是金属,金属能导电
B.汽车上的“电”往往会使汽车吸附更多的灰尘
C.若汽车带的是负电,则瞬间电流方向由汽车流向消除器
D.汽车带电是因为汽车行驶时与空气摩擦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
【答案】C
【解析】A.静电消除器前端是金属,金属是导体,能导电,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汽车上的“电”往往会使汽车吸附更多的灰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若汽车带的是负电,则瞬间电流方向由消除器流向汽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汽车带电,由于汽车行驶时与空气摩擦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L2两灯泡串联 B.通过L1灯的电流大于L2灯的电流
C.L1、L2两灯泡并联 D.若L1灯丝烧断,L2灯仍能正常发光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此题中两个灯泡只有一条电流路径,即串联,故A正确,C错误;
B.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处处相等的,故通过灯L1灯的电流等于灯L2灯的电流,故B错误;
D. 串联电路用电器可以相互影响,故若L1灯丝烧断,L2灯也不能正常发光,故D错误。
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