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定风波 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定风波 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0 01:0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4.
定风波
教案
一、设计思路
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不但能够背诵本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深对苏轼的了解。还应该培养对诗词的审美,学会感受艺术境界的美妙,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充分展示主体作用。而且还应该要学生反观自我,塑造健全人格,正视人生旅途上的“风雨”。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和心路历程,以及苏轼豪放的性情、豁达的胸襟。这首词是通过对出行遇雨这一件小事的描写,表现词人旷达超逸的胸襟,并表达了词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2·1·c·n·j·y
教学目标
1、背诵并能默写这首词。
2、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旷达胸襟。
3、体会词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1、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旷达胸襟。
2、领会词中抒情特点及从生活小事去领悟人生哲理及隐喻手法运用。
三.方法和手段
通过老师的诱导,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以实现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反复朗诵来体会,而后设置一系列的诱导性的问题,实现对词人的理解及词的鉴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学生对于苏轼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该是很熟悉的,在课前先布置任务,让各学习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搜索有关于苏轼的人生经历、思想心理历程的信息或者他的名篇。要求对苏轼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课前朗读,读出词的音乐节奏美感,并初步领悟词的哲理美感21教育网
2.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
他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一切;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那么这人是谁
?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一下豪放大诗人苏轼的矿大胸襟。(幻灯展示苏轼画像及课题)www.21-cn-jy.com
3.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被贬的岁月里,他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而他却能以超人的旷达的胸襟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集中体现了苏轼“失之泰然”的大胸襟,大气魄。
4.朗读并试背诵全词
读出词的音乐节奏美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具体分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⑴整体感知:
上片:风雨中,我自踏雨吟啸,怡然自乐。
下片:风雨后,蓦然回首,一片云淡风清。
⑵阅读思考:
①你最喜欢词中哪一句,为什么
词句对应的作者情感为:沉着、豪迈、豁达、随遇而安、超脱(意思对即可)
②你认为上下片的重点句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上片:一蓑烟雨任平生。——镇定从容,洒脱旷达。
下片: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本无风雨,何来晴明。
③如果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归。(超凡脱俗)
④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他的人生态度的?
一语双关:自然风雨——人生风雨
以小见大:生活小事——人生哲理
人生态度:旷达超脱
⑶再次有感情朗读全诗,体会诗人感情。
⑷苏轼晚年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多媒体展示)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
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黄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哲宗时,他又因反对全部废除新法而被贬惠州,最后到偏远的儋州,今海南岛。“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他一生屡遭贬谪,坎坷,忧愤,是自然。而豪放大家苏轼却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以自嘲的语气平淡地说出,这就是苏轼的旷达。21cnjy.com
6.归纳小结
苏轼自是有“兼济天下”的雄才大略,然而在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中却屡屡受挫。是什么让他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是什么让他依然能微笑面对生活?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之相比是不是微不足道?虽然隐居江湖并非他的本意,但是他能够勇敢的接受现实,并且乐观快乐的生活。这种旷达的胸襟足以让我们受用。
(多媒体展示)
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
7.探究问题设置:
⑴诗人为什么能面对风雨而泰然处之?
⑵“任”是一种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无畏,还是一种任其自然的泰然?
⑶政治的风雨遭遇,使得诗人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官场的黑暗,置身于外,就会重现生活的灿烂霞光,还是渴望政治的风雨马上过去?21·cn·jy·com
⑷诗人的归隐之心,是一种被贬的无奈,还是一种认清形势,面对困难挫折的旷达?
8.作业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生道路难免坎坷曲折。汪国真有诗曰:“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环境可以影响心境,心境也同样也可以影响环境。可以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偕忘境界的能有几人?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是否还能做到洒脱,是否还可以且行且歌?学完苏轼的《定风波》你对人生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写400字的心得体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