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定风波 学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定风波 学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0 01:1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4.
定风波
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词人开阔旷达的胸襟,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
【学习重难点】
词所抒发的感情及包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朗读指导
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
如:同行xíng
吟啸xiào
一蓑suō
烟雨
芒máng鞋
2.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自由朗读
集体朗读
三、整体感知
1、找同学朗读,大家感受一下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从词中找一下答案。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淡化弱化了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21cnjy.com
2、朗读的深层要求
读出情感:词语的抑扬顿挫
文句的舒缓轻重
如果你感觉苏轼是沉着、通达、乐观,那么“何妨……平生”,这几句就读得从容点,潇洒点,豁达点。节拍,不温不火,不急不躁。调子,不扬不抑。
如果豪迈
“竹杖芒鞋轻胜马”就读得喜悦和豪迈点,可以调子略高点。但不能读成“大江东去”“老夫聊发少年狂”那样的高昂。21·cn·jy·com
四、重点探究、拓展
1、知人论世(介绍苏轼的经历及写本诗的背景)
2、那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读一遍。看看这首短短的词,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如果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根据情况来确定是否介绍写作背景,也可以让学生找出比较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上片重点:“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哪个字最关键?任。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却胜似闲庭信步,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www.21-cn-jy.com
板书:任(“徐行”)
——下片关键:“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有没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朗。2·1·c·n·j·y
板书:无(“回首”)
3、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前二者合在一起便是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所在,那就是:
作者不怕任何风雨,
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
一心渴望退隐,
归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也无风雨也无情。”颇有点超凡拔俗的味道。这也是归。
——“回首”。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
苏轼将归到那里呢?
苏轼的诗《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春来春去,万事万物盛衰荣辱,他将人生看得几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明,因为看透,所以多了一份通透。正是因为多了一份通透,所以当大雨来临时,苏轼偏不多雨,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他深谙“境由心成”这个道理,所以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庙堂江湖,还是盛衰荣辱,只要内心放平了,对于苏轼来说均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超脱。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