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运动的描述 课件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运动的描述 课件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4 11:5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1.2运动的描述
R·八年级上册
目录
CONTENT
机械运动及参照物
0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02
飘旗问题专项解析
03
课堂导入
为什么路边的树会“后退”?
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这些常见的现象都与这堂课的主题 “运动的描述” 有关,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思考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会判断哪些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学习目标
1.2.1 机械运动及参照物
R·八年级上册
观察一下视频,思考视频中的两个球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大家又是依据什么说它们是静止或者运动的
机械运动及参照物
位置的变化!
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例如人的移动、江河的奔流、浩瀚太空中天体的运动、令人震撼的地壳运动等。
机械运动及参照物
自然界其他的运动:
除了机械运动,还有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其中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机械运动及参照物
下列生活中的场景,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公交车在公路上行驶
B. 运动员在赛场上跑步
C. 教室里的时钟指针转动
D. 冰块在杯子里慢慢变小
冰块变小是因为熔化(物态变化),其位置未发生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A、B、C 中物体的位置均随时间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D
机械运动及参照物
判断下列自然现象是否为机械运动,并说明理由。
① 流星划过夜空
② 乌云遮住太阳
① 是机械运动。理由:流星的位置随时间在夜空中发生了变化。
② 是机械运动。理由:乌云的位置相对于太阳(或地面)随时间发生了变化。
机械运动及参照物
在下列场景中,哪些属于机械运动?(多选)
A. 小明坐在椅子上思考问题
B. 被风吹动的旗帜
C. 放在桌上的课本
D. 正在上升的电梯
A 中小明和 C 中课本的位置未发生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
B、D
机械运动及参照物
思考: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机械运动及参照物
参照物
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
机械运动及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原则
①不能以被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如研究 “某同学” 时,不能以该同学自身为参照)。
②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只是一般以地面上的固定物体为参照物(如建筑物、树木等),因其直观稳定。
③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需依据实际运动情况合理选参照物,不能仅凭主观感觉。
机械运动及参照物
参照物实例判断:
机械运动及参照物
现象 参照物 原理分析
小明在站台,看列车进站
人在行驶的汽车里,看树向后退
同步通信卫星 “静止” 在赤道上空
漂流时,感觉两岸青山快速后退
列车相对于站台(或地面)位置发生改变,所以以站台(或地面)为参照物,列车是运动的
树相对于汽车(或车内的人)位置不断后移,以汽车(或车内的人)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
同步通信卫星与地球转动周期相同,相对地球位置不变,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青山相对于漂流的船(或船上的人)位置快速后移,以船(或船上的人)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
站台
汽车
地球
漂流的船
参照物实例判断:
机械运动及参照物
现象 参照物 原理分析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中 “青山相对出”
飞机空中加油时,两架飞机保持相对静止
电影里,战斗机飞行员 “抓住” 迎面飞来的导弹
钱塘江大潮时,潮水奔腾向前,观潮者感觉自己在后退
青山相对于孤帆(或船)位置逐渐靠近、出现,以孤帆(或船)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
两架飞机之间位置没有变化,以对方飞机为参照物,自身是静止的
导弹相对于战斗机位置被 “捕捉”,相对位置不变,以战斗机为参照物,导弹是静止的
观潮者相对于潮水位置不断后移,以潮水为参照物,观潮者是运动的
孤帆
彼此
战斗机
潮水
1.2.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R·八年级上册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舰载机起飞时,若以航母甲板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若以舰载机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
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也往往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核心原理
自然界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参照物可能得出不同描述。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是绝对的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静止是相对的 我们平常说某物体静止,是指它们相对于所选取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实际上这个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也在运动
(因为运动是绝对的,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
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所以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精确的描述
相对运动判断方法步骤
1.确定研究的运动对象
2.选定合适参照物
3.观察两者位置关系:有位置变化则相对运动,无变化则相对静止
4.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为参照物,速度小的物体相反方向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现象:无人机在空中跟随飞行表演编队飞行,编队保持整齐队形。
① 以地面为参照物,无人机是运动还是静止?
② 以编队中另一架无人机为参照物,该无人机是运动还是静止?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① 运动:研究对象是无人机,参照物选地面;无人机相对于地面位置随时间改变,所以相对运动。
② 静止:研究对象是无人机,参照物选编队内另一架无人机;两者保持整齐队形,相对位置未变化,所以相对静止。
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乙车上乘客看到树木向南,说明乙车向北运动;甲车上乘客看乙车向北,若甲也向北且速度小于乙,或甲向南,结合乙北行,只有 B(甲、乙都北行,甲速小于乙)合理,ACD 不符。
B
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在固定位置给小芳先后拍下甲、乙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可判断( )
A.车向西运动,小芳相对车是静止的
B.车向西运动,小芳相对车是运动的
C.车向东运动,小芳相对车是静止的
D.车向东运动,小芳相对车是运动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A
图乙与图甲相比,广州塔相对于车的位置向右(东)发生了移动,因此,相对于地面,车是向西运动的;以车为参照物,小芳相对于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小芳是静止的.故只有A说法正确.
核心逻辑总结
判断关键:始终围绕 “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分析。
常见误区:易忽略 “参照物的任意性”(可动可静),需明确选定后假设参照物静止,再看研究对象位置。
场景延伸:从宏观(交通、航行)到微观(细胞),强化 “运动相对性” 在不同尺度的理解,贴合物理知识从生活到抽象的学习逻辑。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2.3 飘旗问题专项解析
R·八年级上册
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飘旗问题专项解析
D
甲车旗向左(与风同向)→
判风向:烟向左飘→风向左
乙车旗向右(与风反向)→ 向左高速运动(车速>风速)
静止
向左运动(车速<风速)
向右运动(车速</>风速)
核心口诀
同向三种可能:旗子与风向相同时,车辆可能静止、同向运动(车速<风速)、反向运动
异向一定随风:旗子与风向相反时,车辆必与风向同向运动且车速>风速
飘旗问题专项解析
解题步骤
1.确定风向(通过固定旗杆或烟囱判断)
2.观察运动物体上旗子的飘向
3.判断同向 / 异向关系
4.应用口诀得出结论
飘旗问题专项解析
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乙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
C.甲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乙船肯定是静止的
飘旗问题专项解析
C
1.确定风向(向右)2.观察运动物体上旗子的飘向(乙船向右,甲船向左)3.判断同向 / 异向关系(乙为同向,甲为异向)4.应用口诀得出结论(A.无法肯定,错误;B.甲船是运动的,错误;C.甲为异向,向右运动,正确;D.无法确定,错误。
甲乙丙三人共同由南向北跑去,在行进过程中,甲感到风从前面吹来,乙感到没风,丙感到风从后背吹来,则此时刮的是( )风,它们三人中速度最快的是( ),速度最慢的是( ),速度与风速相同的是( )
飘旗问题专项解析

乙感到没风——人与空气相对静止——南风、乙速等于风速
甲感到风从前面吹来——甲的速度最快,大于风速
丙感到风从后背吹来——丙的速度比风小



总结
知识结构图
运动的描述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
运动的相对性
选择标准
除自身以外的任何物体
选定的物体被认为是静止的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概念:作为标准的物体
机械运动
飘旗问题
定风向-看飘向-判同向异向
快者前感风,慢者背感风
总结
作业布置
完成第二课时典型例题剖析(课堂作业)
完成第二课时合练习(家庭作业)
完成睡前默写卡
预习第三课时,完成预习卡
同课章节目录